長相思語文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相思語文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相思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過程】
一、以詩引題
(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那麼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麼呢?請大家開啟課本,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
二、學生初讀詞
1、要求:
⑴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
⑵讀後兩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明白嗎?好自由讀《長相思》。
2、教師指導學生讀通詞句:注意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儘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
3、學生反覆讀,邊讀教師邊指導停頓。
三、初讀後想象
1、讓學生說說詞給自己什麼印象?
2、要求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裡行間去。
四、悟詞意
1、分組合作學習,結合註釋體會詞意。
2、教師提兩個關鍵的問題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⑴作者的“身”在那裡?
⑵作者的“心”在那裡?
3、學生再談體會。
4、練習有感情朗讀,讀出作者“身”與“心”分離的感受。
五、想象畫面
1、教師放音樂指一學生讀,學生想象畫面。
2、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
3、練習朗讀。
4、寫片段: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裡面,在他的家鄉,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
5、再讀。
六、課堂延伸
1、出示“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2、創設情景,感情昇華。
【教學反思】
《長相思》是校長揚州之行的一大發現,某次偶然的機會向本人推薦,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決定一試。在此之前我從未曾想象到,一首簡簡單單的詞,能上得如此之豐滿,如此之渾厚,如此之動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斷的起承轉合的節奏變遷中詠唱著那一份情感,讓激越的思緒不斷飛揚,不斷擴散。
讀是這節課的元神,是這節課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詩詞教學依託載體是讀,所以我對讀的訓練是足夠的,並都儘量做到每一次讀都解決一個問題。從讀準字音到理解詞意的讀,從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繫故園的讀,從領悟故園夢美到征程心碎的讀,一個“讀”字裡,把作者納蘭性德思鄉的情切、思鄉的無奈、思想的痛楚表現得一覽無餘。
當然,比起王菘舟老師的用他詩般的語言循序漸進地浮載起“長相思”的意境,本人“功力”尚淺,不能相提並論,實在見笑。
長相思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瞭解“風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詩詞中的特殊情味。
3.透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藉助註釋,讀懂詞意
(一)匯入
師: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江南岸的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麼,在納蘭性德的心中,鄉愁又是什麼呢?
(二)讀準《長相思》
結合誦讀穿插討論:
──“更”為什麼要讀平聲?
──什麼人聽得到打更的聲音?更聲對這些人意味著什麼?
──“風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颳了一更的風,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師:詞讀到這裡,你們有些什麼印象和感覺?
(三)讀懂《長相思》
師:帶著這些印象和感覺,默讀《長相思》,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註釋,想想這首詞大概講了怎樣的意思。
讀後討論:作者的“身”在哪裡?你們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師:這裡站著好多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這些站著的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小河大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書:身在征途)
師:作者的“心”又在哪裡?(板書:心繫故園)你們是從哪兒讀懂的?
師:同學們,作者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們連起來,(在這兩句上畫一個圓圈)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四)小結
師:身在征途,心繫故園。我們可以想見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懷著這份感情,大家齊讀《長相思》。
二、展開想象,讀出詞情
(一)想象上闋的情境
師:同學們自由朗讀詞的上闋,你們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嶺的畫面。
──你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鄉的畫面。
──你看到了風雪交加的畫面。
──你看到了刀光劍影的畫面。
……
(二)自由朗讀詞的下闋
師:如果身在故園,又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請同學們選擇一個畫面、一種場景,用手中的筆,更用心中的情把它們寫下來。(播放音樂、畫面)
師:那可能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暢談著……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著茶,嘮家常……那還可能是……(學生在音樂聲中寫話)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好一幅恬靜安閒的村居圖。
──故鄉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針針納入寒衣的線啊!
──故鄉就是妻子那一雙含情脈脈的眼睛啊!
──一個多麼寧靜、多麼美好的團圓之夜啊!
──故園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樂融融的生活。
……
(三)對比引讀
師:但是,這一切現在有嗎?沒有。
故園啊,我的故園,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去郊外踏青、放飛風箏。可在這裡,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師:故園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園,當明月東昇的時候,我們一起圍坐在庭院裡,數著一顆一顆閃閃的星星。可在這裡,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師:故園啊,我美麗溫馨的故園,當朋友相聚的時候,我們一起暢飲,一起高歌,那時多麼快樂啊!可在這裡,這一切都不復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四)小結
師:面對此情此境,納蘭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詞中大大地寫下了這個讓人心碎的“碎”字。同學們,什麼碎了?
(學生自由發言)
師:《長相思》讀到這裡,你們感受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孤獨、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傷感……)
(全班學生齊讀《長相思》)
三、互文印證,讀透詞心
(一)質疑問難
師:詞讀到這裡,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你為什麼要遠離家鄉去從軍呢?
──既然你這麼思念家鄉,為什麼不早點回去呢?
──你離開家鄉已經有多長時間了?
──你在行軍途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
(二)互文印證
師:這次出行,納蘭性德寫下了好幾首詩詞。在一首《菩薩蠻》的詞中,他留有這樣的詞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還有誰也想這樣問一問詩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誦讀:
──長亭外,楊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聖旨鐵定、君命難違呀!我只能──(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古道邊,芳草萋萋,傷感的朋友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報效朝廷、建功立業是男子漢的理想呀!我只能──(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月光下,秋風瑟瑟,孤獨的納蘭性德深情地問自己──(齊讀此句)
(三)迴歸課文
師: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嗎?再讀《長相思》,用心體會。
(四)小結
師:就這樣,納蘭性德將自己對故園的無限思念和依戀寫進了這首感人肺腑的《長相思》中。
師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讀:長相思。
師引: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讀:長相思。
師引: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作──
生讀:長相思。
【設計思路】
一、語文課程具有整體性的特點
遵循這一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語文課程具有情感性的特點
遵循這一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參讀中升情。
三、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
遵循這一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做到引領價值、傳承文化。古詩詞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其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本課教學引領學生融入這種文化,從而洗滌心靈,鋪墊精神底子。
長相思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榆 畔 帳”三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習透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重點難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詩句的意思。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題
1、師:同學們,在李白的眼中,鄉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潔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兩岸的徐徐春風。那麼,在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麼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詞,納蘭性德的《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3、師簡介,長相思既是這首詞的題目,也是詞牌名。
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呢?
長相思分為上闕和下闕兩個部分,內容多為思念家鄉或者思念親人。
4、簡介納蘭性德。
二、整體感知
1、①(指名讀)誰來讀一讀?小黑板出示生字詞:榆關 那畔,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
②解釋字詞。
2、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3、再讀,解決詩歌節奏。
下面,我們全班一起,把這首詞有節奏地讀一讀,
三、學習詩句
(一) 默讀
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聯絡書上的插圖和註解,想想這首詞主要在講什麼。
(二)學習上闕
請一個同學讀詞的上闕。
1、誰來說說,作者身向何方?(板書:身)在榆關。
2、那山海關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地嗎?
你是從哪個詞語知道的?(那畔)
是的,……(簡介背景)。
3、山 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從“一程一程”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萬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長,……)
在這萬水千山的長途跋涉中,他們可能遇到什麼困難?(路陡,山高,水深 ……)
4、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詞的上闕的意思?
5、指導朗讀。
指名讀,讀出行軍的艱難來。
從你的朗讀中,老師體會到了將士們“山一程”的 爬山之難,誰還能透過朗讀體現“水一程“的涉水之難呢?
齊讀。是啊,行軍多難啊 !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和納蘭性德一起艱難行軍的將士們,來,把上闕讀一讀。
(二)學習下闕
是啊,夜深了,勞頓了一天的將士們本該在營帳裡好好休息,為什麼他們營帳裡的燈還亮著呢?
請同學們輕聲讀詞的下闋,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
1、為什麼燈還亮著?
2、是什麼聲音勾起了他們的思鄉之情呢?
3、這樣的聲音在將士們聽來好聽嗎?哪個詞告訴你聲音嘈雜不好聽?(聒)
你是怎麼體會的?(出示風雪畫面)
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4、故園無此聲
好一個故園無此聲!那故園指哪裡?故園會有什麼?
想想故園會有什麼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把 它寫下來。
(故園有什麼樣的什麼,有……的……,還有……)
5、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下闕的意思?
6、誰來讀一讀下闕
是啊,在這風雪交加的夜晚,故園那美好的畫面全都碎了,故園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納蘭性德連夢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這是怎樣一種身心分離的痛苦啊!
指名與師合作讀。
師:在這裡,沒有故鄉那熟悉的小河,這裡只有(生:風一更,雪一更……)
師:在這裡,沒有故鄉那熟悉的大槐樹,這裡只有……
師:在這裡,沒有故鄉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喚,這裡只有……
誰還想再讀?假設你就是納蘭性德,正在忍受思鄉之苦的納蘭性德。
齊讀。
四、配樂讀,悟感情
納蘭性德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他在忍受著身心分離的痛苦啊,同學們,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的僅僅是納蘭性德一個人嗎?
全班一起讀。(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正在風雪之夜苦苦思念家鄉的將士們,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
1、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把整首詞連起來讀一讀。
2、範讀(配樂):
3、男生女生讀,齊讀
在這裡,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這裡只有——
在這裡,沒有皎潔的月光,沒有在皎潔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溫暖,這裡只有——
在這裡,沒有牧童的 短笛,沒有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聲笑語,這裡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師:愛故園,思親人,字字化作——
生:(齊讀)長相思
五、拓展
蒐集表達思念家鄉的詩詞或歌曲,讀一讀或唱一唱。
長相思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學會“榆畔帳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透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5、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5課的前兩首古詩,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張籍那濃濃思鄉情。那麼誰願意給大家背誦一下古詩?請學生背誦。
2、當“洛陽城裡見秋風”的時候,張籍的內心湧動著“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思鄉之情。那麼,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納蘭性德又將流露出一份怎樣的思鄉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作者名叫納蘭性德,複姓納蘭,跟我一起讀他的名字---納蘭性德, 他是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進士,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一生淡泊名利、文武雙全。他的詞以一個“真”字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但細讀卻又感淡淡憂傷。
二、檢查預習
1、昨天已經佈置同學們預習這一課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預習的?(查閱相關資料、反覆誦讀、試著理解古詩詞的意思)
2、在預習時,你發現長相思與前兩首古詩有什麼不同了嗎?點選課件,出示詞
教師介紹詞:詞是詩的別體,詞因為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
教師補充:長相思是詞牌名,也是這首詞的題目。猜猜看長相思要表達作者什麼意思?
3、檢查朗讀 下面誰來給大家讀一下這首詞。(正讀音)
大家看,更在這兒應該讀幾聲?你怎麼知道第一聲的?解釋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
指名朗讀(兩名以上同學) 教師評價:字正腔圓 在古代,詞是可以配樂唱和的,有它自己的節奏,誰來試試找找它的節奏。 指名朗讀。
評價:這位同學讀出了節奏。一起試著這樣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讀讀這首詞。
三、學習這首詞
1、同學們,讀古代的詩詞,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儘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比如《長相思》這個題目我們可以有許多讀法。有的讀“長相思” (語調平平)。有“長”的味道嗎?有“相思”的感覺嗎?比如你這樣念“長——相——思”(充滿感情)有感覺嗎?有味道嗎?同學們,請同學們試著讀一讀這首詞,看誰能讀出味道來。
(對學生朗讀給出評價)
2、作者為什麼會如此的長相思?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仔細地看看書上的註解,然後試著去想一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麼意思。
(一)默讀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長相思》上半闕,聽著聽著,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看到詩人納蘭了嗎?他在哪兒?他在幹什麼?(配樂範讀上半闕)
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大河小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書:征途)
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可以形容這種漫長艱辛的征途?(長途跋涉、千里迢迢、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3、告別了家鄉,告別了親人。納蘭性德作為御前一等侍衛隨皇上從北京出發,出山海關去長白山祭祀,初春時節出發,現在已經到了寒冬時節,這期間他們豈止翻過一座山,跨過一道河,他們風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這千里迢迢的旅程誰來讀給我們聽。 (評價:)
4、夜深千帳燈,讀到這兒,老師產生了疑問,將士們白天舟車勞頓,疲憊不堪,為什麼夜深還不休息? (評價:護衛皇帝,有使命感強。/ 舟車勞頓,有生活經驗/ 思鄉睡不著,) 詞的下闋告訴了我們答案。
5、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走進營帳、走近納蘭性德,邊聽邊想,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和上闋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樣,這兒的風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風雪交加。)
6、學生回答後,讓學生讀出自己看到的畫面,讀出自己的感受。
7、同學們,出現我們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詞人。(板書:心繫故園)
他行走在千山萬水之間,然而他那顆心,卻在故園,在家人身上。
8、孩子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讓我們一起隨著納蘭性德,走進他的生活,走進他的世界,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彷彿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配音樂,教師範讀)你們看到什麼了?
大家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納蘭性德。這是在征途中的詞作者,讓我們把畫面切回他的故園,想象一下在他魂牽夢繞的故園會有什麼樣的情景呢?請大家拿起你的筆把這幅美景這下來。
師:天倫之樂,溫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他多麼希望可以,夢迴故園,感受這份溫馨、寧靜、祥和,但是現在,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全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書:一個大大的“碎”)
師:誰來讀《長相思》?在這裡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在這裡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讀《長相思》)
師:在這裡,沒有在皎潔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溫暖,那份幸福,在這裡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再讀《長相思》)
師:孩子,聽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讀。在這裡沒有郊外的踏青,沒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沒有楊柳依依,沒有芳草青青,這裡有的只是——大家一起讀:長相思
9、對詞人來說,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四、總結
同學們,故鄉,是遊子心頭永恆的家。多年以後,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也會情不自禁地湧起——再次激情誦讀《長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