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關於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範文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關於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

  一、激趣匯入

  1、師: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乘著木船盪漾於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板書課題:齊讀。

  2、先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韻:

  (媒體出示)欣賞桂林山水的圖片。

  此時,你最想說些什麼呢?

  (板書: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這句話讀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來?

  生讀,後齊讀。

  二、初讀感知

  1、請生大聲朗讀全文:

  要求:

  ⑴ 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讀順。

  ⑵ 找一找,作者在遊賞完桂林的山水後,發出了怎樣的感嘆。請你把這句句子找出來。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板書)

  說說對此句的理解。

  3、師小結過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覺在畫中一樣,那感覺真是太美了。接下來,就請大家隨著老師用你們美的心靈,美的眼睛去感覺桂林山水美的神韻。先來感受灕江的美。

  三、感受灕江的美

  1、師配樂朗讀第二小節:

  要求學生邊聽邊體會灕江水的特點。

  2、師:聽出來了嗎,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3、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句子。

  (抓靜、清、綠)

  4、指導朗讀:

  讀出“靜、清、綠”的感覺來。

  (練讀、指名讀、齊讀)

  5、遷移句式,完成填空:

  ⑴ 萬里長城真長啊,長得( )。

  ⑵ 尚湖的水真( ),( )。

  6、有感情地朗讀:

  師:讓我們隨著音樂,再來感受一下灕江的美。

  四、領略桂林的山

  過渡:感受完灕江的美,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桂林的山。

  1、明確學習要求:

  小組學習第三小節,說說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可用小組內喜歡的方式讀,如可以讀讀畫畫,可以邊讀邊想象桂林山的樣子,也可開展朗讀比賽等。

  2、交流:(媒體出示該段內容)

  抓(奇、秀、險)用相關圖片幫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讀:

  桂林的山的確有它吸引人的'獨特魅力,師引讀第一句。誰能把它的這種魅力感染給大家。

  推薦讀,齊讀。

  五、小結昇華

  1、師引讀4小節。後接著引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問:這幅畫是誰畫的?

  3、小結:

  大自然用它那絕妙的彩筆為我們描繪了這麼美妙的一幅畫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

  4、出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師和同學一起隨著音樂朗讀這首詩。

  六、佈置作業

  1、你出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2、蒐集桂林山水的圖片,辦成小報,張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2.基礎知識: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寫法。

  3.能力培養: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瞭解灕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學習在默讀中邊讀邊想像。

  三、教學難點:

  理解排比句。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述法、“教——扶——放”相結合等方法。

  2.學法:“總——分——總”的寫作結構方式和抓住特點先概括後具體描述的方法。

  五、教學輔助手段 電腦課件

  學習第二自然段 邊讀邊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作者的感受和我們一樣不一樣呢?他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灕江水有什麼特點?課文用了什麼句式具體寫灕江水的特點的.?邊讀邊想象,在你腦海裡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默讀課文十二分鐘

  體會對比描寫的特點。

  問:第一句話寫了哪幾個地方的水?重點寫哪個地方的水?為什麼要寫大海和西湖水呢?(讀第一句話) 學生回答問題(透過與大海和西湖水的比較,強調灕江水的獨特美)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問:灕江水的獨特美體現在哪兒?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學生齊讀第二句話)總結:作者抓住灕江水的特點,具體描寫靜清綠。學生回答(靜、清、綠)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透過比較讓學生學習抓住特點,先概括後具體描述的方法,以及學習排比句。問: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如果把這句話換個寫法,同學們比一比哪句話寫得好?為什麼?

  用原句比較:

  1.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2.灕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綠得很,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學生回答:

  1.不具體,使人對灕江水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而感覺不到灕江水的具體美。

  2.感情不強烈,原句運用感嘆句,語氣強烈,抒發了作者對灕江水的讚美之情,也讓我們強烈地感受灕江水的美。

  3.讀起來感覺亂,不如原句的排比句讀起來語言優美,節奏明快,讓我們能深切地體會到灕江水的美。

  這一段的最後一句,再次突出了灕江水的什麼特點?學生回答(靜)

  六、教學步驟與教學活動設計(見下表)

  教學步驟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

  匯入新課用談話方式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談話:同學們,放假的時候爸爸、媽媽帶你們去旅遊過嗎?都去過什麼地方?你們去過桂林嗎?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就是介紹桂林山水的。 學生回答問題。二分鐘

  學習第一自然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與概括能力。齊讀這一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麼?(誰、在哪裡、做什麼)作者為什麼要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什麼意思?學生回答問題。二分鐘

  體會文章內容,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所起到的總領全文的作用。本段一共兩個句子,寫作者盪舟灕江去觀賞桂林山水,既是受桂林山水的吸引,又是想驗證“甲天下”,因此,“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在全文起著總領的作用。那桂林的山水到底有沒有“甲天下”這樣美?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吧。(放錄影)看完錄影請學生談桂林山水給自己的最深的感受。 學生看錄影,然後說自己的感受。(美麗、秀美)四分鐘

  學習第三自然段 培養學生的的自學能力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比較和第二段寫法有什麼相同,歸納出桂林的山的特點。

  學生回答問題。十二分鐘

  透過讀,引導學生學語言,體會感情。我們再來回味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放幻燈片)邊看錄影邊讀課文中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體會文中的感情。學生看幻燈讀句子。

  學習第四自然段 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問:“這樣的山”“這樣的水”分別指什麼樣的山和水?為什麼是“連綿不斷的畫卷”?請在這一段中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感受的一句話。 學生回答問題。四分鐘

  理解重點句含義。出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齊讀。

  1.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這儲存話與開頭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進一步深化感情,總結學法。這篇文章不僅描寫了桂林山水的奇麗景象,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感情,同時又使我們從中學會了抓住特點,先概括後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大家可以以此為例,把自己平時觀察到的景物寫成作文。學生做課堂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