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集合8篇

教學設計方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集合8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瞭解回憶性的敘事文的主要特點;掌握“賦、敷、衍、稚、逮、絡、繹、娓、蘊、摹”等字。

  2、能力訓練:初步學會按照內容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作者對老師的真切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把握先生教誨學生的五個事例。

  2、難點:先生的“揶揄”之語。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呵、絡、繹、蘊、癖、悼”等生字詞語。

  2、理清全文思路,歸納錢先生教誨學生的五個事例。

  [重點、難點]

   1、重點:生字詞的學習、理解,錢先生教誨學生的事例。

  2、難點:概括錢先生教誨學生的五個事例。

  [教學方法]

   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同學們,教誨過我們,使我們得以茁壯成長的老師將會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裡。今天,我們就要學習謝稚柳先生透過對少年讀書生活的回憶,來表達他對老師的深切懷念之情。(板書課題)

  (二)課題簡析,作者介紹。

  1、 課文題目告訴了我們什麼?

  學生討論,明確:

  ①、回憶性、記敘性

  (投影) ②、點明地點。

  ③、“情” 中心內容

  2、 題目又使我們產生了哪些問題?

  學生討論、歸納:

  ①、關於“寄園”……

  (投影) ②、為何難忘?

  ③ 、怎樣的一種感情?

  3、 要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分別用一句話概述。

  學生討論,明確:

  ①、寄園——作者少年時求學的地方(讀書園)

  (投影) ②、難點——錢名山先生的教誨。

  ③、情 ——對錢先生的深切懷念之情。

  作者:謝稚柳,現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投影出示作者照片)

  (三)字詞教學,幻燈出示。

  1、加點字注音:

  呵斥( )( ) 懊喪( ) 蘊寓( ) 悼念( ) 賦( )

  敷衍( )( ) 臨摹( ) 促膝( ) 馳騁( ) 瓣( )

  癖好( )( ) 悚然( ) 佇立( ) 熟諳( ) 寥( )

  揶揄( )( ) 靈柩( ) 怠慢( )

  2、根據語意,寫出相應的詞語。

  (1)說話急躁,神色嚴厲,形容發怒時的神情。 ( )

  (2)前後相接,連續不斷。 ( )

  (3)形容講話生動、使人愛聽。 ( )

  (4)像茅草堵塞著道路,忽然被開通了,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5)喜愛學習,不知疲倦。 ( )

  (四)聽課文錄音,思考:

  文章以敘為主,是一篇記敘文,離不開寫人記事

  文章:難忘寄園 難忘錢先生 具體事例

  1、明確文章中哪些段落是具體記敘事件的?

  2、閱讀課文有關段落,完成課本練習一表格第一列內容。小組討論,書面完成內容(投影)記敘了什麼事情

  (1)見課文

  (2)每天晚上,圍坐在錢先生周圍,促膝聊天。

  (3)常到錢先生的書房去欣賞,臨摹藝術作品。

  (4)錢先生評論“我”的一幅畫。

  (5)錢先生批評“我”炫耀詩才。

  小結歸納:五件小事,構成了一幅嚴格而又和諧的“寄園讀書圖”,充分表現了錢名山先生循循善誘,嚴而有格的教學特色,這就是“我”終生“難忘的原因”。

  (五)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板書設計:

  難 忘 寄 園 情

  謝稚柳

  回憶性 師生之情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 教學目的]

  1. 透過學習使學生理解關於數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 、比較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14 個生字,學會8 個生字。

  3 、啟發學生質疑,並聯系自己的體驗學習課文。

  4 、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

  [ 重點難點]

  1.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張衡刻苦鑽研、持之以恆的精神,培養學生仔細觀察事物,認真觀察自然現象是教學的重點。

  2. 天文知識比較難懂,是教學難點。

  [ 教學思路]

  引導學生依靠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會12 個生字,理解詞語,透過朗讀和默讀訓練,讓學生把課文讀熟。除讓學生學會字詞句和掌握課文內容外,還要讓學生獲得觀察方面的知識,受到唯物主義思想的初步教育。滲透“分段”的教學內容。

  [ 教學手段] 用“掛圖、生字卡”輔助教學。

  [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有許許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們有誰數過星星嗎?天上的星星數得清嗎?在1900 年以前,有個像你們這麼大的孩子,特別喜歡數星星,他從小熱愛天文,長大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他就是我國漢朝的張衡(板書課題)。“數”是多音字,(用卡片讓學生讀“數學”、“數字”、“無數”、“數數”)“數星星”的“數”讀shǔ ,“數數”讀shǔsh) 。

  二、讀通全文。

  1. 教師範讀全文。要求學生注意每字的讀音。

  2. 學生輕聲練讀。依靠漢語拼音自己練讀,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思考:

  (1)全文有幾個自然段?(6 個)

  (2)寫了一件什麼事?(寫了我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張衡小時候數星星的故事)

  3. 討論。邊讀邊想,自己練說,同桌互說,全班討論。

  三、學習生字。

  1. 引導自學。自學前4 個生字:數、院、顆、閃。在書上畫出由這4 個生字組成的詞語:數星星、院子、一顆、一閃。

  2. 檢查。用卡片讀生字和詞語,指名個人讀、齊讀。分析、記憶字形,訓練學生用學過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記憶字形。查字組詞。

  3. 教寫生字。

  四、講讀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

  2. 看第一幅圖(上下兩部分)。

  思考:

  (1 )圖上畫的誰和誰?

  (2 )他們正在幹什麼?

  (3 )是什麼時間?

  (4 )從人物服裝上看是什麼時候的事?

  3. 輕聲自讀。

  思考:

  (1 )晚上滿天的星星是什麼樣的?畫出描寫星星多的句子來。比較課後作業第3 題(1)中的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當學生都正確找到並畫出描寫星星多的句子後,透過課後作業題兩個句子的比較,使學生深入體會兩個句子的不同,滲透“比喻句”的知識,讓學生略知比喻句的作用。)

  (2 )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的?表示張衡動作的詞有哪些?畫出來。(要求學生自己找到並畫出“坐、靠、仰、指、數”5 個動詞。還要從“一顆,兩顆,一直數到幾百顆”這句話讓學生深入體會張衡從小觀察星星的濃厚興趣和認真態度。抓住“一直”這個詞,有它和去掉它,讓學生反覆讀讀,體會體會,加深理解。)

  4. 討論。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思考,想好之後將上面的問題一道題一道題討論,可分別採用輕聲自說、同桌互說、小組輪說的形式加強“說”的訓練。

  5. 朗讀訓練。

  (1)輕聲自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2)範讀。

  (3)照老師的樣子人人練讀。

  (4)指名讀。

  五、課堂練習。

  1. 用卡片指讀4 個生字、4 個詞語。

  2. 抄寫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 聽寫:數星星、院子、一顆、一閃。

  2. 朗讀。朗讀第一自然段。

  3. 討論。在這一自然段中,找出表現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詞語和句子各是什麼。

  二、講讀第二、三自然段。

  1. 學生輕聲自讀。

  思考:

  (1 )“奶奶”為什麼說張衡是“傻孩子”?(“奶奶”認為天上的星星是數不清的,張衡一顆一顆地數是白費勁。)

  (2 )“奶奶”的話裡,哪些詞語是講星星是數不清的原因的?(那麼多星星、一閃一閃地亂動、眼都看花了。)

  (3 )“奶奶”說的“又在數星星了”中的“又”字是什麼意思?(說明張衡非常熱愛天文,經常數星星,有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和習慣。)

  (4 )“奶奶”和張衡對數星星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奶奶”認為星星數不清,張衡認為“能數得清”。)

  (5 )張衡為什麼說能數得清?(“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說明張衡熱愛天文,觀察星星的決心大,不怕困難,不怕麻煩;“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說明張衡透過長時間的多次觀察,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這顆星和那顆星,中間總是隔那麼遠”,進一步說明“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說明張衡不只是在觀察星星,而是在研究星星的執行規律。張衡小時候就透過自己的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2. 討論。

  (先想後說,讓全體學生以各種形式參加討論。)

  3. 朗讀訓練。

  (1 )輕聲自練。

  (2 )指名讀。

  (3 )分角色練讀。

  (4 )分角色指名朗讀。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1. 輕聲練讀。

  2. 學習生字。自學後8 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後,指導學生寫“之、名、睡、楚”。強調“之”是3 畫,強調“睡”的筆順。

  3. 學生默讀課文。

  思考:

  (1 )“爺爺”同意誰的意見?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爺爺”同意張衡的意見,從“爺爺”的前三句話可以看出來)“爺爺”都說了些什麼?(“爺爺”前後說了6 句話,包括三點:一是肯定了張衡觀察得很仔細;二是說星星是分成一組一組的,每組都有名字;三是以北斗星做例子作進一步說明,使張衡又獲得了新的天文知識。)

  4. 教師講授北斗星知識。讓學生看書上第二幅插圖,看北斗星和北極星,還可用掛圖或幻燈片講解。

  提問:

  (1 )北斗星和北極星之間是什麼關係?“總是”是什麼意思?

  (2 )“爺爺”的後三句話和前三句話是什麼關係?(後三句話是舉例具體說明前三句話的)

  5. 複述練習。指導、訓練學生口述“爺爺”講的天文知識,用“爺爺告訴張衡……爺爺還告訴張衡……”的句式練說,人人練說,同桌互說。強呼叫自己的話說,嚴禁背誦課文的語句。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1. 輕聲自讀。

  思考:

  (1 )“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是張衡的想法,說明他對“爺爺”講的天文知識很感興趣。)

  (2 )張衡為什麼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說明張衡從小就肯動腦筋,對“爺爺”講的天文知識不肯輕信,非自己觀察,自己驗證不可。也說明張衡觀察星星的刻苦精神和認真態度。)

  (3 )課文中哪個詞語說明張衡相信了“爺爺”的話?(果然)

  2. 討論。先想後說,人人練說。

  3. 完成課後作業第3 題(2 ),比較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認識北斗星,認識比喻句。

  4. 朗讀指導。

  (1 )範讀。

  (2 )人人練讀。

  (3 )指名讀。指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張衡對學習知識的刻苦、認真態度。

  五、課堂練習。

  1. 抄寫8 個生字。

  2. 抄寫第五自然段。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拎、桶”2個字。

  2、練習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人物的語氣。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點:認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你們在家裡會幫爸爸媽媽做些什麼事呀?

  你們可真能幹!那你還記得爸爸媽媽是怎樣表揚你的嗎?

  你們的確是既聰明又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講的也是媽媽誇獎兒子的故事。請看老師板書(23、三個兒子)齊讀。文中的三個兒子又是怎麼做的,你想認識他們嗎?讓我們快快走進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請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先聽清老師的要求: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圈出生字多讀幾遍,同桌討論討論: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2、學生自學課文,識字。

  3、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他同學看他們字音是否準確。

  (2)檢查生字學習情況:(大螢幕逐個出示生字)

  既、嗓、拎、桶、晃、甸、(指名讀、組詞,相機正音)

  生字寶寶們重新排隊了,你還認識嗎?(指名讀)

  4、寫字:

  (1)觀察“拎、桶”兩個字,有什麼特點呀?

  (2)提醒同學們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教師範寫,學生練寫。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找出三個媽媽評價自己孩子的話,用“——”畫出來。

  2、你畫了哪些句子,讀給大家聽。

  3、想想媽媽平時怎麼誇你的,學著媽媽的樣子讀讀三個媽媽的話,要讀出媽媽的語氣。(學生自由練讀)。

  4、(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指名讀,其他同學評議他讀得像個媽媽嗎?想一想你們在誇自己兒子時心裡想了些什麼?(齊讀)。

  5、(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指名讀,其他同學看看他讀出了驕傲、自豪的語氣了嗎?(指名讀、評議)老師指導適當加上媽媽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學生練讀)指名讀。

  6、(課件第三個媽媽的話)指名讀。前兩個媽媽都誇了自己的兒子,而第三個媽媽卻覺得沒什麼可說的,這是為什麼呢?指導讀出謙虛的語氣。

  7、時間過得真快,三個媽媽打完水,走回家去,她們走走停停,這是為什麼?課文的哪段告訴我們水很重呀?(第八自然段)指名讀。是呀,水很重,媽媽們的胳膊也痛了,腰也酸了。誰能把它讀出來?

  8、如果你看到媽媽提著這麼重的水,你會怎麼做呀?那文中的三個兒子又是怎麼做的呢?自讀9~11自然段,把三個兒子的表現用(~~~~~)畫出來。指名讀畫的句子。你們看到在三個兒子的表現有什麼感受呀?

  如果三個兒子就在你面前,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呀?

  師總結:前兩個兒子雖然本領大,卻沒能孝敬父母,第三個兒子雖說沒什麼特別的,但其實是最特別的一個,因為他知道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呀!。

  仿照文中的句式,用“一個(一隻)說一段話。

  9、文中的媽媽和老爺爺也有一句對話,同桌兩個,一人當媽媽,一人當老爺爺,分角色讀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指名讀。

  老師提問:奇怪了,文中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怎麼說只有一個兒子呢?小組內討論討論,派一名代表發言。(學生彙報)

  10、老爺爺認為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小朋友們,你們怎麼評價文中的這三個兒子呀?

  學生思考後彙報

  11、同學們說得真好,第三個孩子雖然沒什麼特別的,但他懂得孝敬父母,他是媽媽的好兒子,前兩個兒子,他們身上都有超凡的.本領和特長,這些很讓他們的媽媽為他們感到驕傲,所以他們也是媽媽的好兒子。但是百善孝為先,即使有再大的本事,首先也應該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你們說是嗎?

  那你們猜猜前兩個兒子聽了老爺爺的話,會怎麼做呢?

  如果這樣,他們也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了。

  12、學到這裡,老師想起了《三字經》中的一句話,把它送給大家:(投影出示“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

  四、回顧課文,總結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2、課後把你的想法寫入日記,老師希望從今天開始,每天都能至少為父母做一件事。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課前談話

  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回去找春天,你們找到了嗎?根據學生回答引出新課,讀準“醒”字,你怎麼記住咱們今天學的第一個生字。記憶“醒”。

  二、放音樂,教師配樂朗讀兒歌,學生評價老師讀得怎麼樣。

  三、學生模仿老師讀兒歌。第一遍輕聲讀,遇到生字,看拼音自學。第二遍指名5個同學,一人讀一小節,要求把音讀準。第三遍各自大聲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四、教師重點領讀兒歌,學生自由選讀兒歌中的小節。

  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感悟兒歌。

  ⑴出示有柳樹的春景圖。

  ⑵提問:小柳樹睡了整整一個冬天,它什麼時候睡醒了?誰能讀出小柳樹睡醒的樣子。(學生表演讀。)

  ⑶小柳樹睡醒了,它的好朋友春雨、春風、春燕和它在一起做什麼?

  ⑷創設情境:請學生扮演春雨、春風、春燕讀有關的三小節。它們對柳樹說些什麼呢?柳樹又會說些什麼呢?請學生上臺表演。

  ⑸語言訓練:

  春雨幫助柳樹———,柳樹變得———,柳樹對春雨說:——————。”

  春風幫助柳樹———,柳樹變得———,柳樹對春風說:——————。”

  春燕和小柳樹———,柳樹———,柳樹邊飛邊說:“——————。”

  ⑹朗讀課文:春天裡的景物這麼可愛,讓我們走進春天,美美地讀一讀!

  ⑺演讀:小組內表演,四個同學分別扮演柳樹、春風、春雨、春燕。

  ⑻在春天裡,還有什麼和柳樹一樣也醒了呢?學生自由發言。

  六、出示大螢幕識字:說說你認識了課文的哪些字,不會認的字怎麼辦?說說你的好辦法。

  七、鞏固練習

  1.開火車讀生字。

  2.用熟字來記憶。

  3.猜字遊戲。(以學生自己把生字編成謎語互相猜為主)

  (1)身上髒了怎麼辦——洗“澡”。

  (2)大雨落在田地上——“雷”。

  (3)腳踏車輪胎缺少氣——“軟”。

  4.認生字練習:全體學生把自備的生字卡片擺放好,老師大螢幕上的字,學生從字卡里找字並舉起來。

  八、指導寫字。

  1.重點指導“說話”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1)言字旁的一點不能太低,橫要寫得斜,豎稍向左歪。

  (2)“春”字的撇起筆在豎中線上,然後要往左斜;捺的起筆不要靠近撇,要給下面的日字留出空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3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

  2、明白要聽取別人的勸告,要保持行動與目標的一致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質疑,理解能力,體會成語的含義。

  教學重點:

  會寫3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

  教學難點:

  能聯絡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

  教具準備: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回憶學過的寓言故事,明白什麼是寓言。

  二、引入,揭題,讀題,解題。

  1、學習轅、轍二生字(結合插圖投影)

  2、解題:南轅北轍指的是戰國時有個人要到南方楚國去,卻駕著車往北走,別人說他走錯了,他硬說能走到。後來比喻行動和目的不相符。

  三、觀看課件,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看完之後讓學生說說看懂了什麼?

  四、自讀課文,檢查自學效果。

  1、自由朗讀課文,不懂的生字圈出來。

  2、劃分段落,明白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3、用自己的方式記住認字表的生字。

  4、說說難寫的生字有幾個,要注意什麼。

  五、佈置作業。

  1、正確朗讀課文,抄寫生字詞。

  2、排練課本劇,完成課後第3題。

  板書設計:

  南轅北轍

  袁

  轅

  緊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熟讀課文,透過人物的對話體會寓言的主要內容。

  2、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3、明白做什麼事必須把方向搞正確,要聽從朋友善意的勸告。

  教學重點:

  把握寓言的寓意,瞭解寓言的典故,恰當地運用南轅北轍。

  教學難點:

  在理解《南轅北轍》寓意的基礎上,寫好課好小練筆。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課本劇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南轅北轍》這個故事,我們班有幾位同學對這個寓言故事很感興趣。他們想編了一個課本劇讓同學欣賞,同學們歡不歡迎呢?

  二、讀中生疑,讀中探究。

  1、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些什麼?或是有什麼疑問也可以提出來交流交流。

  2、學生交流學習心得

  3、這個人要去南方,卻往北行駛,有人告訴他方向錯了嗎?這個人是誰呢?季梁勸了他幾次呢?"季梁是怎麼勸,那個朋友又是怎麼說的?你們能不能把它們找出來?

  4、季梁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5、季梁勸了車上的朋友三次,那麼這個人接受了嗎?像這樣總是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聽別人意見的人,我們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他,叫做什麼?

  6、師:你們能不能透過朗讀表現季梁的誠懇,車上朋友的固執?請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7、師生分角色朗讀

  三、放飛想象,體會寓意。

  請同學們想象:楚國在南方,而那個去楚國卻往北走,結果會怎樣呢?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讓我們跨越時空,飛到古時候去感受一下南轅北轍的故事。

  五、拓展昇華,感悟明理。

  1、你有什麼事情也是先前做錯了,聽了別人的勸告才改正了,能說說看嗎?

  2、師小結:是呀,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認準方向,還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勸告。作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發生了南轅北轍的行為,我們也應該要提出善意的勸告。

  六、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蒐集成語故事,舉行成語故事會。

  板書設計:

  南轅北轍

  馬好、旅費多、車伕技術高

  往北駛←楚國(南)

  離楚國越遠

  教學後記: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

  1、透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晚霞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2、學習作者抓住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進行觀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透過本課學習,讓學生爭藍精靈章下的子章:悅耳章、神筆章。

  【教學重點】

  透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朗讀的訓練,使學生了解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學習作者的觀察、寫作方法和特色。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的觀察、寫作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

  製作教學課件,蒐集雲的圖片和有關文字材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火燒雲給你一種什麼感受?

  二、學習

  這節課我們深入體會火燒雲的美妙奇異。自由讀課文,選出你認為寫得最美妙、最喜歡的自然段。

  (結合爭章要求悅耳章。)

  學生彙報:

  1、第二自然段:

  覺得這句話寫得怎麼樣?好在哪裡?

  (燒、著了火)

  把句中的燒字換成紅通不通?既然也通順,為什麼用燒,不用紅?課件出示火燒雲的圖片,目的:欣賞、加深理解。練習朗讀。

  (評悅耳章)

  2、霞光一段:

  先指名讀,再同桌合作輪讀。

  (評悅耳章)

  3、顏色一段:

  寫得好在寫出了火燒雲顏色變化的快和變化得多。畫出作者寫顏色的詞語。作者寫的這些顏色的詞語已經夠精彩的了,可是她卻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我們來試試說這些顏色。

  (課件出示圖片)

  讀的層次:

  指名體會讀/學生互評議讀(語氣輕快,節奏跳躍)/齊讀。

  (如學生體會不到位,教師可以插入範讀。)

  (評悅耳章)

  4、形狀一段:

  ⑴ 馬:

  好在寫出了雲的動態,想象力豐富。以此段為例,學學作者的寫作方法。作者先寫(出現了什麼),再寫這種事物(怎麼樣),然後描寫它(有什麼變化/怎麼變化的),最後寫它漸漸(消失/不見)。

  學法出示,指導朗讀:

  出現──敘述的語氣,較平穩。

  什麼樣──一下子發現的喜悅。

  變化──神秘感,時而輕,時而上揚。

  不見──惋惜之情,似在尋找。

  (評悅耳章)

  ⑵ 狗:

  感覺在不斷變化。

  指名讀。

  你為什麼這麼讀?

  (評悅耳章)

  ⑶ 獅子:

  連氣勢都寫出來了。

  指名讀。

  你為什麼這麼讀?

  (評悅耳章)

  5、火燒雲的形狀就這些嗎?

  (又像這個又像那個)

  你能想象一下火燒雲還可以有那些形狀?

  (出示課件雲的圖片)

  你可以仿照作者的寫作方法(課件出示學法),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動筆寫一寫。

  學生彙報。

  (評神筆章)

  6、小結過渡:

  真像作者說的那樣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可是作者又說其實什麼也不像,什麼也看不清楚。這不是前後盾嗎?小組討論解疑。

  三、作業

  你覺得學完這課你想寫什麼作業呢?創造性地仿寫雲(雪、霧、雨的片斷)。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透過學習課文,是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3、指導學生讀好問句的語氣,並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本課生字,並在此基礎上讀好課文。

  【教學難點】

  讀好本課出現的問句。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遊戲匯入(指尾巴)。人沒有尾巴,可是有好多動物有尾巴,誰來說說哪些動物有尾巴?

  今天,森林裡有好多動物聚到一起,他們要舉行一個特殊的比賽?你們猜他們要比什麼?(板書:比尾巴)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誰;比什麼;結果)

  二、初讀課文

  學習1、3小節

  過渡:書上P83也就有答案,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

  1、有誰來參加比賽了?哪位同學願意充當來宣佈一下參賽選手的名字?其他同學聽他的發音正確洪亮嗎?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

  帶音指名讀。不帶音讀。全班讀。

  2、誰能把選手的名字完整的播報一遍,說時用上有有還有)

  3、全班齊說。

  三、細讀理解

  過渡:運動員們就要入場了,誰願意做小領隊把運動員帶入場。(放音樂,學生貼小動物圖片。)

  比賽就要開始了,想不想當評委?現在我宣佈:我是這次比賽的主裁判,請各位評委保持安靜。我來宣佈第一個比賽專案,他們要比什麼呢?

  出示:誰的尾巴長?

  1、這是什麼句?範讀,學生讀。這只是其中一個專案,還有五個呢?誰願意接著宣佈?

  隨機處理:長──短

  一把:還有什麼能用一把?彎彎:

  扁扁:

  2、誰能把這六個專案完整的播報一遍。其他同學做手勢。

  3、學習2、4小節

  過渡:比賽進行了一段時間,評委們看看比賽結果怎麼樣?快讀讀。

  那位評委先來播報比賽結果?邊播報邊貼上比賽結果。(學生貼)

  師生:指黑板;生生:看書;分組

  四、拓展

  1、其他小動物也來參加比賽了,如果你認識他就大聲喊出它的名字。

  2、用誰的尾巴像什麼說一句話。

  3、也可說說其他動物。

  4、用誰的尾巴怎麼樣提問,並做出相應的回答。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重在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培養和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努力創設情景和氛圍,讓學生在自己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產生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

  學習目標:

  1、認識“郊、列”等14個生字和1個新偏旁“建之”,倡導自主識字,提升獨立識字的能力。

  2、會寫“書、發”等6個字,學習養成規範、認真書寫的習慣。

  3、讀懂課文,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和它們的特點。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科技的迅猛發展,感受祖國的偉大,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學習重點:識字、寫字,瞭解課文中介紹的有關火車的知識。

  學習難點:生字的識記,漢字的規範書寫。積極地質疑探究。

  課前準備:課件、生字卡片、投影。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2、認識“郊、列”等14個生字和1個新偏旁“建之”,能自主識字,提升自己獨立識字的能力。

  3、會規範、認真地書寫“名”等6個字。

  學習重點:識字寫字,能力的提升,良好書寫習慣地養成。

  學習難點:生字的識記,漢字地規範書寫。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看圖說話,匯入:

  (一)今天我們教室來了幾位新朋友,如果你認識他們就有禮貌地和他們大哥招呼吧!

  課件出示形態各異的火車。學生看圖有禮貌地打招呼。

  (二)他們要給我們講述一個有關他們的故事。

  板書出示課題:33

  火車的故事

  你能讀讀故事的題目嗎?學生認讀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利用形態各異的火車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同時引導孩子學會有禮貌地和別人打招呼,發展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初讀課文,初步整體感知:

  (一)聽課文錄音。

  (設計意圖:初次感受課文,為課文的朗讀提供一定的示範,也為孩子自己認讀課文提供一定的幫助。)

  (二)你想讀讀這《火車的故事》嗎?

  那我們一起來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讀正確好嗎?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生認讀情況,並適當地給予幫助。

  (三)反饋:

  1、你覺得你能為大家讀好哪一自然段或哪幾句話。學生自我推薦讀課文。

  2、指名分自然段讀。

  3、小組競賽讀。

  (設計意圖:在孩子地主動參與中,在多元化地讀中讀通、讀正確課文。也為孩子展示自己搭建舞臺。)

  三、自主學習生字:

  (一)過渡:在這故事中有14個生字寶寶,你能和你的同桌一起在課文中把他們找出來,認認讀讀嗎?

  課件出示本課的14個生字。

  (二)同桌合作學習生字:

  1、在課文中圈出生字。

  2、讀準字音。

  3、組組詞或用別的辦法記記生字。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倡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三)反饋:

  1、指名讀讀,說說讀音上的注意點——做小老師,帶大家拼拼讀讀——開火車讀。

  2、交流識記生字的好辦法。

  3、認讀詞語:

  郊遊弄明白查書提速不斷一列火車

  修建世界創舉做夢一名學生

  4、你還能給他們組什麼詞?學生口頭組詞,教師板書有關詞語。

  認認讀讀小朋友組的詞。

  (設計意圖:在反饋中再一次地識記生字。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識記生字:在小老師的提醒中注意字音;在大家的各抒己見中選用最佳的辦法來識記生字;在組詞運用中強化對生字的識記。)

  四、指導書寫:

  (一)出示要書寫的6個漢字。認讀要書寫的字,並組組詞。

  (二)怎樣在田字格中寫好這6個字呢?觀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子、書寫要求。

  (三)反饋,指導:

  請學生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並根據學生的發言補充或強調,範寫。

  注:1、“成”字要重點指導斜鉤的寫法,要寫得有點彎度,不能寫直。

  2、“晚”的撇是從口中出來的。右邊部分要在左半格中鑽一些位子。

  (四)描一描,寫一寫,完成書寫作業。

  (五)優秀書寫作業展示。

  (設計意圖:引導觀察、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樹立規範、正確書寫的意識;讓學生感受書寫的樂趣,感受自己的成功。)

  五、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和它們的特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科技的迅猛發展,感受祖國的偉大,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3、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習重點:讀懂課文,感知火車的發展歷程,感受祖國的偉大。

  學習難點:學會質疑,學會探究;感悟文中的自豪之情。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鞏固:

  (一)卡片抽讀生字。

  (二)認讀“我會讀”中的詞語。

  (設計意圖:藉助卡片、詞語復現生字來複習鞏固生字的識記。)

  二、質疑、探究中閱讀、理解、感悟課文:

  (一)過渡: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課文中,我們再來讀讀《火車的故事》會讀明白些什麼呢?

  (二)學生各自放聲讀課文,思考。

  注: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讀和想。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顯。

  (三)反饋交流:指名說說自己讀明白了、知道了什麼,從哪裡知道的。引導學生朗讀好相關的段落或句子。

  注:學生可能會讀明白

  1、小明和爸爸在郊遊是看到了火車。火車開得恨快……

  2、火車是很長很長的,是一節接一節車廂連成的。是有機車帶動的……

  3、我們課文中講到的有關火車的知識都是小明自己查了許多書,才明白的。

  4、我國正在修建世界最高的鐵路……

  5、小明夢見自己成了火車司機……

  (四)質疑問難,探究感悟:

  1、引導學生質疑:這些是小朋友讀明白的,哪對與這個故事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或想知道的呢?

  2、針對質疑問難,組織討論、引導理解,感悟。

  (設計意圖:嘗試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樹立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探究的興趣和慾望。引導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

  注:預設

  (1)‘鼓勵’什麼意思?

  對策:①請小朋友們讀讀這一自然段,老師相信我們小朋友肯定會理解鼓勵的。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

  ②聯絡教師的鼓勵性話語加深理解‘鼓勵’。

  (2)‘機車’是什麼?

  對策:①看圖,瞭解機車,聽講解明白機車的作用和功能。知道‘機車’的變化,推動著火車的發展進步。

  ②讀讀課文,說說火車的發展、演變歷程: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

  ③觀看錄象,瞭解不同時期火車各自的特點。

  (設計意圖:注意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豐富學生知識的潛能和儲備,加深對機車的理解。)

  (3)什麼叫‘綠色環保型’火車?

  對策:①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想‘綠色環保型’火車是指哪些,為什麼稱它們是‘綠色環保型’火車。

  ②討論說。

  ③指名還知道哪些事物也被加上了‘綠色’或‘環保’或‘綠色環保’的稱號。

  (4)什麼叫‘夕發朝至’?

  對策:①說說自己不同的見解。

  ②讀讀、區分‘夕發朝至’‘朝發夕至’。

  ③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④自我推薦朗讀,說說自己朗讀處理的理由。

  ⑤齊聲朗讀。

  (5)“世界屋脊”是什麼?

  對策:①出示平頂和有屋脊的房子,請學生找找‘屋脊’。

  ②你現在能說說‘世界屋脊’什麼意思了嗎?

  ③看圖片,瞭解世界屋脊,感受修建‘青藏鐵路’的艱難險阻。

  (6)‘創舉’什麼意思?

  對策:①結合‘世界屋脊’的理解、青藏鐵路的瞭解理解詞義。

  ②你還知道哪些創舉?

  ③請小朋友認真地讀讀這一自然段,你還知道或感受到了什麼?理解、感受‘了不起’,體會‘真是’一詞的內涵。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參與的激情,有展現自我的天地,在課堂中張揚學生的個性,還課堂於學生。把對課文的理解感悟融於學生主動的質疑、探究中展開,注重課堂的生成性。)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課外拓展:

  (一)火車的故事除了課文中介紹的以外,你還知道些什麼?指名說一說。

  (二)鼓勵學生課外去搜集有關火車的知識。

  (設計意圖:一是挖掘學生的知識潛能,為學生展現自己的才華提供時機;二是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氛圍;三、發展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