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電和磁》教學設計(精選3篇)

《電和磁》教學設計

《電和磁》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和磁》教學設計(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和磁》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電和磁》這一節課是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起始課。本課將“重演”科學史上著名發現電磁現象的過程,讓學生“發現”通電導線能使小磁針偏轉,從而認識電可以產生磁。增強學生學習活動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課有兩個活動。第一、指導學生做科學家奧斯特做過的實驗——通電導線使指南針偏轉,經歷對新現象進行分析、解釋的思維過程;第二,做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用線圈代替直導線做電生磁實驗,為理解電磁鐵原理打下基礎也為研究玩具小電動機埋下伏筆。

  二、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過程與方法:做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能夠透過分析建立解釋;探究使指南針指標發生更大偏轉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科學史上發現電產生磁的過程,意識到留意觀察、善於思考的品質的重要。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如何使通電導線使指南針發生偏轉的現象更明顯的實驗討論和設計(用短路、用通電線圈代替通電直導線);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教學難點:對通電直導線使小磁針發生偏轉的現象做出解釋。

  四、教學準備

  小組準備:電池、電池盒、小燈泡、燈座、閘刀、導線、指南針、線圈、實驗記錄單(每組3份)

  教師準備:,一套學生用的器材,紙質指南針模型(用於學生的彙報)

  五、教學過程

  下面談談設計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匯入

  匯入部分直接以談話的形式展開,跟學生講奧斯特的神奇實驗,問學生想不想知道?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

  (二)新課

  1、點亮小燈泡

  首先,以點亮小燈泡作為一個熱身活動,讓學生回顧舊知識的同時,為後面奧斯特的實驗做好實驗準備。然後對指南針做簡單的觀察和介紹,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指南針的指標靜止時是指向南北方向的,這是為實驗做好認知準備。

  2、通電導線與指南針

  接著讓學生重演奧斯特的神奇實驗,讓學生看著中的實驗圖,讓學生找出這個實驗的操作和注意點,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我覺得如果直接將實驗步驟呈現給學生的話,容易讓學生失去主觀能動性。

  透過實驗學生會發現通電的導線是指標偏轉,但是原因是什麼?就需要學生來分析、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透過對比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將原因向電流方向考慮,並且提問學生能讓磁針偏轉的物體有哪些?他們使磁針偏轉的原因又是什麼?以此分析出電流可能產生了磁性,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3、短路導線與指南針

  結合前一個實驗的現象,讓學生思考如何讓現象更明顯?方法有哪些?學生在考慮這個問題時,已經知道電流產生了磁性,那麼改變電流的大小,可能會是磁針的偏轉也發生變化。學生最先想到的就是增加電池的數量,而我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條件下,達到相似的效果,漸漸引出學生對短路的聯想。接著讓學生來設計實驗如何開展?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抓住本節課的重點。

  4、通電線圈與指南針

  通電線圈似乎是學生不容易想到的,教師可以做一定的提示,讓學生聯想並思考通電線圈是否會產生磁性,以及線圈如何擺放,磁針的偏轉角度最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漸漸形成一個想法,通電線線中的磁性可以疊加起來。

  (三)結課

  1、回顧本節課的三個實驗,總結結論。

  2、將所學知識引申到生活中,給學生留下幾個問題課後研究。

  《電和磁》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為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能量》的起始課,將“重演”科學史上著名發現電磁現象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發現”通電導線能使小磁針偏轉,從而認識電可以產生磁性。本課有兩個活動,第一、指導學生做科學家奧斯特做過的實驗——通電導線使指南針偏轉,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解釋;第二,做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用線圈代替直導線做電生磁實驗,為理解電磁鐵原理打下基礎,也為研究玩具小電動機伏筆。透過兩個活動以及教師的演示實驗讓學生經歷發現現象,聯絡已有的知識對現象作出合理的假設或推測,透過實驗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的過程。要幫助學生真正建構電流產生磁性的概念。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2.過程與方法:做通電導線和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並能夠透過分析建立解釋,得出通電導線、通電線圈與指南針偏轉的內在關係。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科學史上發現電產生磁的過程,意識到留意觀察、善於思考品質的重要,感悟到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通電後的導線能使指南針發生偏轉;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教學難點:對通電導線能使指南針發生偏轉的這種現象透過分析做出解釋。

  教學準備:

  小組準備:電池盒,電池、導線、小燈泡、小燈座、開關、指南針、實驗記錄單。

  教師準備:小組實驗材料一份、課件、磁鐵、鐵、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不碰指南針你能使小磁針轉動起來嗎? 為什麼小磁針會發生轉動?

  (根據學生的想法師演示驗證)

  2.歸納:磁鐵和鐵能影響指南針,使它發生偏轉。

  二、發現通電導線可以讓指南針發生偏轉

  1、除了上面的磁鐵和鐵,有沒有其它什麼方法不碰指南針也讓指標發生偏轉?

  2、請學生回憶四年級的知識點亮小燈泡,並用老師給的材料完成點亮小燈泡。

  3、學生按要求做通電導線能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

  操作:將指南針水平放在桌子上,等磁針靜止後,把我們剛才電路中的一根導線拉直靠在指南針的上方,注意與磁針方向完全一致。

  觀察:①接通電路之前,小磁針有什麼變化?

  ②接通電路後,小磁針有什麼變化?

  ③斷開電路(開啟開關)後,小磁針又會有什麼變化?

  ④試試將導線放在不同的地方,小磁針有什麼不同?

  4、交流並分析小磁針偏轉現象產生的原因。

  5、小結:通電導線能產生磁性。這一發現使孤立的電和磁聯絡起來了。(引出課題,板書電和磁)

  三、探究使小磁針偏轉角度更大的方法

  (一):增加電池

  1、通電導線的現象沒有磁鐵一樣的明顯,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現象更加明顯。

  2、透過增加電池來增大電流,觀察現象。

  (二):短路

  1、剛才我們做了通電導線使小磁針發生偏轉的實驗,但是現象不夠明顯,你有辦法讓現象更明顯嗎?

  2、介紹短路:用導線直接連線電池的正負極。電路中的電流從電池的正極出來,經導線直接流回電池的負極。(教師投影下演示,利用短路使得小磁針偏轉角度增大)

  3、強調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電路短路,電流很強,電池會很快發熱。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馬上斷開,時間不能長。

  4、小結:短路能使實驗效果更明顯,證明我們剛才的猜想是正確的。

  (三):利用通電線圈使小磁針偏轉角度更大

  1、有沒有既能現象明顯,又能不是短路的,介紹奧斯特的驚人發現。

  2、你打算怎樣利用繞好的線圈,使得小磁針的偏轉角度更大?(其他材料可從已經發下來的材料中選擇。)小組討論並彙報

  3、小組合作實驗驗證

  試試線圈的各種放法,怎麼放置小磁針偏轉的角度最大?(提示:線圈在上方下方左邊右邊、平放豎起、指南針套線上圈裡面等)。

  4、小組彙報交流。

  5、小結:透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將導線做成線圈,套住指南針豎著放,小磁針偏轉的角度最大。

  四、拓展

  1、老師出示一個電路,但小燈泡不亮,問學生為什麼。(學生回答電池沒有電了)

  拿出電池,問學生們這節電池是不是一點電都沒有了呢?能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檢測一下嗎?

  2、今天,我們做了一回小奧斯特,同學們有哪些收穫?——談收穫

  3、收穫不少呀,利用電流產生磁性應用很廣,例如電磁鐵、電磁選礦機、小馬達等,我們今後將繼續學習。

  《電和磁》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2.過程與方法:做通電導線和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並能夠透過分析建立解釋,得出通電導線、通電線圈與指南針偏轉的內在關係。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科學史上發現電產生磁的過程,意識到留意觀察、善於思考品質的重要,感悟到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通電後的導線能使指南針發生偏轉;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教學難點:對通電導線使指南針發生偏轉的現象透過分析做出解釋。

  教學準備:

  每組:1號電池、電池盒、小燈泡、燈座、開關、導線3根、指南針、繞好的線圈、實驗記錄單。

  教師:演示實驗材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跟隨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經歷一次偉大的科學發現之旅。1820年4月,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一次實驗中,偶然讓通電的導線靠近了指南針,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今天老師要復原奧斯特當年的這個實驗,看一看我們的同學能不能像奧斯特一樣發現這個奇怪的現象?

  2、教師進行演示實驗

  3、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麼。

  4、談話:當時的奧斯特跟我們一樣,他無意間把一條非常細的導線放在了一個用玻璃罩罩著的小磁針上方,接通電源的瞬間,發現磁針跳動了一下。這一跳,由於偏轉角度很小,而且不怎麼規則,並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奧斯特的腦中卻產生了一大堆問題。

  5、你現在頭腦中是不是也有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你想到了哪些問題? 6、交流討論學生想到的問題。主要解決“是什麼原因使小磁針發生了偏轉?”討論明確電產生了磁,使小磁針發生了偏轉。(板書課題) 7、談話:當時奧斯特發現通電導線能使小磁針擺動後,又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做了許多次實驗,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發現。他到底又發現了一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親自來體驗一下?

  二、通電導線和指南針

  1、師:接下來我們每個同學都要來做一回奧斯特

  實驗指導:

  ◆改變電流方向,小磁針有什麼變化?

  首先需要一個點亮小燈泡的基本電路(師出示),試一試小燈泡能不能亮? 將指南針水平放在桌面上,等指南針靜止後把電路中的一根導線拉直輕輕放在指南針的上方,與小磁針保持平行。(注意儘量不要碰到小磁針)

  ◆導線與小磁針形成的夾角會影響偏轉的角度嗎?

  2、溫馨提示:

  ●分工合作,兩位同學拉導線,一位同學負責開關,觀察到小磁針變化了馬上斷開電源。

  ●及時記錄實驗現象,不拖拉。

  ●實驗時間大約8分鐘。

  ●實驗完成後趕緊分析現象,準備彙報。

  3、生領取實驗材料和記錄單,分組實驗、填寫記錄單,教師巡視指導。 4、你們有了哪些發現,怎麼解釋自己的發現?

  三、如何使小磁針偏轉更明顯

  1.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當導線與小磁針平行放置時,小磁針偏轉角度最大。你還有辦法使小磁針偏轉角度更明顯一些嗎?請同組一起討論一下。

  預設學生的想法:A.增加電池節數; B. 短路連結電路;C.多幾根(電流方向一致)導線一起靠近等

  2、梳理學生的想法,明確實驗方法。

  A.增加電池節數就是為了增強電流強度,我們手頭只有一節電池,可以用短路連結的方式達到這個目的。

  B.多幾根(電流方向一致)導線一起靠近,我們可以把導線繞成線圈的方法代替。

  3、實驗提示

  ◆電路短路,小磁針偏轉角度有什麼變化?

  ◆導線繞成線圈,小磁針偏轉角度有什麼變化?

  4、溫馨提示:

  ●用短路做實驗,一定要先斷開開關,等小磁針擺放好、導線拉好之後再通電。

  ●分工合作,兩位同學拉導線,一位同學負責開關,觀察到小磁針變化了馬上斷開電源,做到一觸即放(2秒)。

  ●及時記錄實驗現象,不拖拉。

  ●分析現象,準備彙報。

  5、領取實驗器材,分組實驗,填寫記錄單。

  6、彙報:你們有了哪些發現?試著對產生的現象進行解釋。

  交流明確:

  增加電流強度、導線繞成線圈等方法,都能使磁針偏轉的角度變大。

  磁針的偏轉角度與線圈的放置方式有關,線圈豎著套住指南針,磁針偏轉角度最大。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進行了一次科學旅行,你收穫了哪些? 還有哪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最後老師送你們一句話“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細觀察、勤思考,定能發現無窮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