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七年級《最後一課》教學設計(通用5篇)

七年級《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七年級《最後一課》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最後一課》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最後一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感受“最後一課”的異樣氣氛,為下文蓄勢。

  2、抓住文中精彩語段,透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感受文中人物沉痛的內心世界,從而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

  教具準備:

  班通

  教學過程:

  一、誦讀文章標題

  投影:當亡國的時候,才理會到一個人與一個國家相互的關係多麼重大。——老舍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都德(法國)

  1、師讀第一句,生齊讀第二句。

  2、板書課題

  3、理解“最後一課”指什麼?把“最後一課”還原到文字中誦讀。

  投影: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引導:抓住不同的重點誦讀此句,感受沉痛、悲傷地內心。

  二、走進異樣課堂

  1、過渡: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份沉痛走進這“最後一課”,先來感受這課堂的氣氛。

  投影: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

  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

  2、學生自讀,說說讀出了怎樣的資訊?

  交流:請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這課堂與平時的不同。

  3、今天的課堂這樣的異樣,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投影:故事背景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1871年,法國戰敗,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了普魯士。普魯士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個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

  《最後一課》就反映這一事件。

  三、感受沉痛內心

  1、過渡:這就是他們的最後一節法語課了,可憐的孩子們呀!可憐的韓麥爾先生!他們該怎樣度過這一節課呀!

  2、他們學習了那些內容?

  交流:生說,投影

  說到這裡,他就翻開書講語法。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

  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

  接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bi,bo,bu。

  交流:請同學們關注句中的“又”字,你有何理解?

  3、文中有句話真真切切表達了他們的這種內心。

  投影: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要)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送)我們的腦子裡去。

  4、聆聽韓麥爾的內心世界。

  投影:“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交流1、“只許”什麼意思?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我們能不能把“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此兩句去掉?

  交流2、這裡運用了什麼修辭?有什麼表達效果?

  5、文中小弗朗士的內心又如何呢?

  投影: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

  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

  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裡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交流:你讀出了小弗朗士怎樣的內心?

  6、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放學了,一切就要結束了,

  他們不得不告別這難忘的最後一課。

  他們不得不告別。

  他們不得不告別。(仿寫)

  四、肅立告別定格

  1、師範讀結尾。

  交流:你又怎樣的感受?請帶著你的理解讀。(難過、悲傷、沉痛……)

  2、他為什麼而沉痛?他的沉痛具體表現在哪兒?

  3、讓我們再次懷著沉痛的情感齊讀向韓麥爾致敬。

  五、小結

  投影:

  當亡國的時候,才理會到一個人與一個國家相互的關係多麼重大。

  ——老舍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都德(法國)

  七年級《最後一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結合小說背景理解“最後一課”的含義。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是怎樣的人,從而感受法國人民在亡國之際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懂得母語和國家之間的關係,樹立熱愛漢語、學好漢語的意識,培養自己的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在分析人物形象過程中體會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

  1、小弗郎士的情感變化線索。

  2、分析韓麥爾先生的藝術形象。

  [教學方法]:概括法

  討論與點撥法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熱愛民族語言,就是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愛國的表現,失去民族語言就等於喪失國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你再也不能學習漢語,每天你掛在嘴邊的普通話不能再用了,從今天開始你只能用日語交流,那麼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學生髮表感言)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都德的《最後一課》,體會一下國家被佔領,將要失去自己祖國語言的法國人民是什麼樣的感受。

  二、瞭解作者及文體知識

  1、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法國十九世紀著名小說家。28歲的時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獲得巨大成功。《最後一課》是他短篇小說的代表作,這篇小說寫於1873年,當時正是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時期,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地區。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普魯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

  2、本文的體裁為短篇小說,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今天我們將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體會小說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整體感知課文,正音正字。

  郝hǎo叟sǒu 懊ào悔 字帖tiè

  強qiǎng迫 踱duó步 哽咽gěng yè

  四、深入探討

  1、最後一課的情形和平時有什麼不同嗎?(可從氣氛、學生、老師等角度歸納)(結合課堂實際情況,調動氣氛)

  其一,過去開始上課的時侯,總是“一陣喧鬧”的教室,現在“一切偏安安靜靜的”,其二,平時嚴厲的老師,今天卻“很溫和”。其三,老師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禮服。其四,後排還坐著好些鎮上的人,特別是郝叟老頭還翻開了一本初級讀本。教室裡有一種嚴肅的氣氛。

  2、在整堂課的過程中變化最大的人物是誰?(小弗郎士)

  3、在最後一課中小弗郎士對什麼的思想感情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請大家結合課文具體內容從對學習,對老師、對祖國幾個方面來談小弗郎士的變化。(小組討論)

  A、小弗郎士本來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他總是想著逃課,去找鳥窩,去溜冰,最討厭課本,覺得它們很討厭,帶著又那麼沉重。而現在他覺得它們都是他的好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

  B、以前他覺得韓麥爾先生是個很嚴厲的人,現在他稱韓麥爾先生為“可憐的人”,開始理解和同情韓麥爾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C、對於祖國,作為小學生的小弗郎士一開始並沒有失去國土的悲痛,沒有愛國的意識,看到普魯士兵在操練還覺得比學習有意思,而在最後一堂課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義,懂得去仇恨普魯士的侵略者,說他們是“壞傢伙”,成長為了一個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4、是什麼讓本來貪玩的小弗郎士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呢?

  是他的老師韓麥爾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國的慘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後一課的典型環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進了他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5、看來韓麥爾先生對於小弗郎士的影響非常大。你認為韓麥爾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結合具體內容來談。(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談時提醒:自己思考準備回答的同時注意傾聽同學的發言,進行反駁。

  教師調控為三種理解。

  a、學生髮言,認為韓麥爾先生

  ①是一個可憐的人

  ②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

  ③是一個嚴厲的人

  ④是一個普通的人

  ⑤是個溫和而嚴肅的人

  ⑥是一個有勇氣的人

  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

  ⑧是一個愛國的人

  ⑨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b、教師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

  ①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

  ②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

  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①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普通的人:

  鎮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翫忽職守”“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②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可憐”的人:

  這是他給孩子們及鎮上的人上的最後一次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離開他工作40年的地方,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語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節課又一節課,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這個可憐的人異常的難受,他一動也不動地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也說不下去。……

  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後一課,以表示對失去國土的敬意;對自己從前的工作態度進行了反省,對阿爾薩斯人進行了直率的批評;讚美法語,說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說明語言好比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面對即將要喪失的祖國語言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大字。這些都足以證明韓麥爾先生對於祖國的熱愛。

  (在討論中重點放在第③種“見解”。注意最後一部分,韓麥爾先生的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

  最後一部分,作者從人物描寫的哪些方面來刻畫韓麥爾先生?

  語言:“我的朋友們啊”、“我——我——”;神態:“臉色慘白”“呆在那裡”;動作:轉、拿、使、寫、靠、做手勢。寫出了他對侵略者的強烈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他的沉重的打擊,表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

  (結合討論,有感情的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後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6、最後一堂法語課上,無論是本來貪玩的小弗郎士還是原本普通的韓麥爾先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畫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傳達給讀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藉助於對最後一課的描述,深入的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形象,表達了法國人民對於祖國的熱愛,對於侵略者的仇恨。

  五、拓展延伸

  1、普魯士侵略者為什麼不讓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人民學法語了?

  因為語言是民族的標誌和象徵,是聯絡人民思想的紐帶,它能使人們不忘自己的祖國,團結起來和侵略者鬥爭,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魯士侵略者想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自己的祖國,他們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禁止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人民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妄圖用這種陰險、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國人民。

  補充資料:在我們國家也同樣出現過這樣文化侵略的現象,日本佔領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後,為了奴役中國人民,日本人在東北強制中國人學習日語,給中國人灌輸自己是日本統治下的滿州人的思想,想從思想上徹底的奴役中國人,把中國人變為他們的奴隸。當然日本人的陰險用心並沒有得逞,否則今天我們就不能夠在這明亮的教室裡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

  2、如今,隨著時代的需要學外語變成一種潮流,同學們如何看待學外語這個問題。(學習外語同樣是為了愛國,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3、如果這最後一節法語課結束前韓麥爾先生讓聽課的人各講一兩句話,請你選擇一個人物,根據他的個性,以他的身份寫出要說的話。

  六、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習了這篇小說,我們明白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今天我們有不少既熱愛祖國又認真學好語文的好同學,但是也有個彆嘴裡喊著愛國,心裡也想愛國,卻並沒有認真學好語文的同學。既然懂了這個道理,今後希望大家以更積極的熱情投入到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漢語的學習中去。

  七、佈置作業:

  下堂課我們討論這篇小說藝術魅力的另一個方面:藝術特色。同學們可在這方面先作思考。

  七年級《最後一課》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一、學習透過環境、氣氛和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情和心理活動等描寫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自覺地抓緊時機學好功課。

  教學設想

  一、重點和難點:

  1、透過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後悔、悲憤心情,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2、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為學生理解的情節(如:為什麼不許教法語,韓麥爾先生為什麼要穿上禮服……)。

  3、第一人稱寫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4、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的處處照應則是本文的難點,應加啟發與點撥。

  二、教學中要著重抓住:

  1、對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動和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的分析。

  2、在理解的基礎上,透過朗讀指導,要求讀得有感情,進一步加深感受。

  3、聯絡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端正學習態度。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課文:

  同學們,當中國神六夢圓藍天、當奧運會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所有的華夏兒女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為什麼?因為我們流淌著一樣的民族熱血,擁有著一樣的民族感情,熱愛著擁有同一個名字的祖國。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民族尊嚴與領土完整等情感。可你們是否知道,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也是愛國的表現,特別是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這種感覺才最強烈。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畢生從事創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說。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都德應徵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後一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於法國政府當時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佔領後,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這一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透過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三、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請學生談談讀了課文之後的感受。

  3、學生複述故事情節。

  四、合作探究:

  1、在這最後一課中,與以往相比,有哪些變化?找出有關句子加以說明。

  ①氣氛不同:喧鬧——安靜、嚴肅

  ②人物不同:學生——還有其他人

  ③學生不同:喧鬧——坐在座位上

  ④教師不同:穿著不同(一般——禮服)

  2、小弗朗士上課前後心情態度的變化:(課後第一題)

  小說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裡”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鏡”7—10)開端。透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裡的情景。——課前

  第三個階段(“我看見這些情形”——“忘記不了”11—23)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說的主體。——課上

  第四個階段(“忽然教學的鐘聲”——結束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佈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幼稚、怕提問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麼?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說明了什麼?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麼事啦?”設定懸念,

  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麼關係?

  明確:巧妙地點明瞭故事發生的背景,並且為下面的情節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發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麼區別?說明了什麼?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氣氛:“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

  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課堂裡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溫和地等著他來上課,穿著“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裡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難受、懊悔

  在最後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1、說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昇華,化為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願望和巨大動力。

  4、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悲憤、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中的“高大”指什麼?

  七年級《最後一課》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透過《最後一課》與平日上課氛圍、學生、老師等的對比、討論,感受“最後一課”嚴肅、悲壯的氛圍。

  2、圈點有關小弗郎士心理變化的詞句,理清他的心理歷程,並探究其變化的原因。

  3、精讀重點句、段,透過對韓麥爾先生語言、動作、神態的分析來體驗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4、遷移學生情感,培養愛國情懷。

  【課型】探究課。

  【教學重點】分析小弗郎士的心理歷程,感悟“最後一課”對人物的教育作用。

  【教學難點】對韓麥爾先生語言、動作、神態的分析。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教室】多功能電子教室。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匯入新課,感受“最後”氛圍

  課間播放馬思聰的《思鄉曲》,渲染“最後”氛圍。

  老師匯入:同學們,你們已經預習了法國著名作家都德的《最後一課》,對這篇小說的內容和主題已經有了瞭解。為了能更進一步地理解小說中人物的感情經歷,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小說的社會背景。(幻燈片展示)

  《最後一課》寫的是1870~1871年間普法戰爭後發生的事。普法戰爭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挑起的,他想透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以鞏固自己的統治。但結果適得其反,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法國被迫賠款50億法郎,割讓法國北部的阿爾薩斯、洛林等地求和。普魯士接管這些地方以後,下令不準這些地方再學法語。

  《最後一課》這一短篇小說,正是以淪陷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為題材,透過描寫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最後一課》被介紹到中國已九十三年了,它整整影響了我們好幾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讀完這篇小說後靈魂為之顫抖,感情為之激盪。那麼為什麼它會有如此大的魔力呢?為什麼它會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篇章中的經典作品呢?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奪人”。(展示幻燈片)

  我們學習這一課,主要是透過對特定環境中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的探究來學習表現人物情感的方法,並體驗主要人物的.情感。(幻燈片展示)現在,就讓我們帶著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以及所有當時被奴役、被封鎖的法國人民的感情走進《最後一課》的課堂吧!

  二、看圖憶文,檢查學生熟悉內容的程度

  同學們雖然已經預習過了《最後一課》,但有的同學可能對這篇小說的內容還不熟悉。如果你想驗證你自己,那麼就請你看看下面的幾幅圖,回憶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哪句話來描述出圖中的內容。(用幻燈片展示圖)

  三、探究問題,初步把握文意

  你們能熟悉地用文中的話來描述出圖中的內容,說明《最後一課》的精神已經影響了你們。現在你們對文章的內容更熟悉了,這對探究後面的問題打下了基礎。下面就讓我們放出能量,討論下面幾個問題,看看自己比別人如何?(幻燈片展示問題)

  討論1:這篇課文題目為《最後一課》,為什麼說是“最後一課”?

  教師備案:11小節說柏林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語了。

  討論2:在我們一生中要遇到多少個“最後”呀!與同學、朋友最後一次相聚,望親人最後一眼,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為你們上課……“最後”總是伴隨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在我們的心裡掀起了巨大的情感波瀾。本該是一堂很普通的課,現在卻因加了“最後”兩個字而變得特殊起來。同學們,“最後”這兩個字最能讓你們想到什麼?

  教師備案:悲傷、沉重、依戀、惜別等。

  討論3:課文中最能渲染悲傷、沉重、依戀、惜別等這種氣氛的描寫在哪裡?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情感。

  教師備案:教室裡的氛圍;來了一些鎮上的人(感覺氣氛很沉重也很悲傷)。表現依戀、惜別的在22小節。(文章用一種極其樸素的語言述說著你很熟悉但又將要失去的東西。特別感人,給人的感覺卻很傷感,以後將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課桌、椅子、胡桃樹、紫藤將還在,而韓麥爾先生卻要走了)

  四、再讀課文,抓住心理,捕捉心理歷程

  (幻燈片展示)

  討論4:在這最後一課中,我們感覺到與平日上課確實有很多的不同:氣氛不同,學生不同,老師也不同。那麼誰又能讓我們知道這些不同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用文中的語句來說說。

  老師備案:

  平日上課 最後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時總有一陣喧鬧,就是街上也能聽到。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氣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師 拿著戒尺在桌子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我遲到會遭到韓麥爾先生的責罵。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戒尺。我遲到,韓麥爾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這些不同,說明最後一課對學生,老師及鎮上的人們的巨大影響,給他們的強烈震撼,以及他們對這最後一課的無比珍惜。

  討論5:在這最後一課的氛圍中,我們的心也跟著沉重起來。那麼在這麼一個特定的“最後”氛圍下,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弗郎士的心理歷程。

  教師備案:

  上學的路上──看到教室裡的情形──知道是最後一課──聽到鴿子叫聲

  怕罵、貪玩────詫異──────難過、懊悔────悲憤

  (稚氣、貪玩、)(成熟)

  討論6:在小弗郎士的心理歷程中,他從一個稚氣、貪玩、不愛學習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長為一個熱愛法語、理解老師、熱愛祖國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間成長為成年。這是什麼原因促使的?

  教師備案: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個壞孩子,他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的一言一行對他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慘痛帶來的巨大震撼,是“最後一課”的典型環境,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五、品讀體驗,感悟真情

  小說中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透過“我”──小弗郎士的觀察來展開的,因而作品中所展現的,基本上是一個由幼稚走向懂事的孩子心中的形象。但儘管如此,韓麥爾先生的言行依然體現了他崇高的愛國感情。特別是他懷著巨大的悲痛,在這最後一課中穿著那套特殊的禮服,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感情。他對祖國語言的精闢見解,表現了他對戰勝侵略者的執著信念。“法蘭西萬歲”這兩個飽含激憤的大字,表現了他對祖國必勝,法國人民必勝的堅定信心。討論了下面幾個問題,韓麥爾先生就會把你的感情掀起軒然大波。(幻燈片展示)

  討論7:韓麥爾先生最能打動我們的一些語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節,行動集中在24~29小節。11小節主要是宣佈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聽說是最後一課,就像我們剛才分析的一樣,使小弗郎士產生了悲傷、沉重、依戀、惜別等感情。下面我們著重來分析18、19小節。請同學們快速讀完18、19小節,說說最能打動你的是哪些話?為什麼?

  教師備案:自責的話。透過韓麥爾先生的自責,透過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懺悔。讓我們感覺到難受,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的恨和對祖國的愛。所以也就有了韓麥爾先生最後的言行。

  討論8:確實,國將不國,這是何等的悲哀。讓我們一起來看完24~29小節,在幾個小節中,有韓麥爾先生的幾個定格動作,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怎樣的一種心情?

  教師備案:韓麥爾先生的定格動作:站、哽、轉身、拿起、使出、寫、呆、靠、做等,連續幾個猛烈的動作,突出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內心的激動和憤慨,說明亡國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時的鎮靜,他痛苦得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於話也說不出來了。

  討論9:我們再看一下25小節。請我們同學聯想一下,此時如果你是韓麥爾先生,你會說些什麼?

  教師備案:千言萬語都包含在“法蘭西萬歲”這五個大字上。

  討論10:我們再來看一下課文最後一節,韓麥爾先生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這個手勢有什麼含義?

  教師備案:無奈、悲憤、做一個了斷等。(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在將成為亡國奴,將失去教本國語言資格之際,他最後的幾個形體語言顯得蒼白無力,但我相信它將成為幾個畫面長久地定格在他學生的腦海裡。)

  討論11:同學們,面對著老師的這麼一個手勢,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學,你會怎麼做,請我們同學靜靜思考一下,然後告訴我。

  教師點評:這時可能每個人發洩情感的方式會不一樣,但我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靜,此時也是無聲勝有聲,是沉默的抗議。現在就讓我們同學一起跨越時空,來到阿爾薩斯,來到韓麥爾先生的課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來感受一下最後一課的情景吧!(放音樂)六、教師小結,遷移感情

  同學們,現在中國人再也不是日本人眼中的“東亞病夫”,我國的經濟在騰飛,我們的民族在強大。我國已經加入了WTO,為了國際的交流,我們必須學習英語。但是我們既要學好英語更要學好漢語。我在這裡變化一下韓麥爾先生的話:漢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我們必須牢牢把它記在心裡,永遠要學好它。只要牢牢記住我們的語言,就像拿著一把通向世界大門的鑰匙。世界是你們的,未來是你們的,我們期待著!

  七年級《最後一課》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瞭解小說的主要情節

  2.透過對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等描寫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激發愛國熱情,認真學習,準備將來為祖國建設作貢獻。

  學習重難點:

  1.分析小弗郎士與韓麥爾先生兩個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要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激發愛國熱情。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國作家________,課文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創作的。

  2.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xié()持ào()悔chà()異qí()禱

  哽()咽郝()叟懲()罰鑰()匙

  3.解釋下面的詞語

  ①徵發:

  ②祈禱:

  ③詫異:

  ④喧鬧:

  ⑤懊悔: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

  ①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②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裡飄揚。()

  ③他講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二、自主探究整體感知

  5.誦讀課文,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6.通讀課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課前後心情、態度有什麼變化?什麼原因使他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三、合作釋疑研讀文字

  7.體會環境描寫在本中的作用。

  ①找出序幕中的兩處環境描寫,分析其作用。

  ②“看見許多人站在佈告牌前”這一環境描寫又表明什麼?

  ③課前的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④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有什麼作用?

  ⑤對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8.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多種描寫方法,在文中畫出相關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①外貌描寫

  ②神態描寫:

  ③動作描寫:

  ④語言描寫:

  9.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10.討論:作者為什麼不把韓麥爾先生寫成一個“高大的英雄”,而讓他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

  四、拓展延伸

  11.當韓麥爾先生說完放學以後,假如教室裡只剩下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兩個人,請你設想一下他們倆會做些或說些什麼?

  五、課堂小結

  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是一位線索人物。課文正是透過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中見聞與感受展開情節,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