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集合四篇

教學設計方案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集合四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1、預習課文,理解詞語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準備珍珠鳥一隻。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哪些小朋友家裡養了小動物?誰來說說你和家中的小動物是怎樣相處的?

  2、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隻珍珠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珍珠鳥》,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誰嗎?

  (馮驥才。)

  馮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個畫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麗的畫。馮驥才也曾經養過鳥,他和鳥之間是怎樣的關係呢?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朗讀課文。

  (表揚採用默讀方式的學生。)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三、質疑

  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你覺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來。

  (為什麼這隻怕人的鳥能和作者相處得那麼好?文章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四、根據導讀交流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1、出示導讀要求:

  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從哪裡體現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2、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討論研究。

  3、交流討論:

  ⑴ 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找出有關語句,仔細體會交流,指導朗讀。

  ⑵ 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

  ⑶ 從哪裡體現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指導朗讀:

  ① 當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時,作者是怎樣照料它們的?

  ② 三個月後這一對珍珠鳥有了雛兒,作者對它更是疼愛有加,把它當作了一個活潑調皮的小孩,稱它“小傢伙”。快速默讀課文,找找看,課文幾次出現了“小傢伙”,哪些字詞體現了作者對這個小傢伙的喜愛之情?

  第一次:作者對它觀察仔細,“好肥”。

  第二次:小鳥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大,而“我”不管它,不傷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點體會“摸、啄”。

  第四次:小鳥對作者非常信賴,把他的肩頭當成最安全的地方。

  4、課文讀到此時,看了這張人鳥相依圖,你有什麼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時的內心感受和我們是一樣的: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舉出生活中“信賴創造美好的境界”這樣的例子來嗎?

  五、作業

  1、從以下題目中選擇一個寫一段話:

  ⑴ 溫暖舒適的巢。

  ⑵ 可愛的小紅嘴。

  ⑶ 淘氣的小傢伙。

  ⑷ 人鳥相依圖。

  2、這篇文章一個自然段就是一幅畫,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挑一個喜歡的自然段畫下來。

  【板書】

  珍珠鳥

  怕人的鳥──親近人──信賴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匯入

  同學們,今天能夠來到你們中間,和你們一起學習31、給予樹。

  板書:

  給予樹

  簡老師覺得非常高興。所以,特意為你們帶來一副畫,(出示課件)看到這副畫,你想到了什麼?

  生:聖誕節……

  師:(出示課件:聖誕節。)

  師:你瞭解聖誕節嗎?

  生:彙報。

  二、細讀課文,體會媽媽心情的變化

  1、師: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發生在聖誕節前夕。

  板書:

  前夕,理解:前夕。

  聖誕節快到了,孩子們和媽媽的心情又分別是怎樣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劃記出相關的句子。(指名讀)

  生:孩子的心情很高興、激動;媽媽很擔心。

  師:媽媽擔心什麼?

  板書:

  擔心

  生:擔心孩子們不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

  2、師:儘管家裡並不怎麼富有,可金吉婭的媽媽還是把自己積攢的100美元平均分給了五個孩子,並提醒他們每人至少準備四份禮物。有一個這麼好的媽媽,金吉婭多幸福呀!可是,在購物回來的路上,金吉婭的媽媽卻生氣了。她為什麼會生氣呢?請一位同學來讀第三自然段:

  ⑴師:媽媽為什麼會生氣?(板書:生氣)(用自己的話說說媽媽為什麼生氣。)

  生:媽媽發現金吉婭只買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⑵師:課文是怎樣描寫金吉婭的?請用“~~”勾畫出相關句子。

  生: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課件出示句子)

  師:什麼是沉默不語?

  生:就是不說話。

  師:只有金吉婭沉默不語,哥哥姐姐呢?他們的心情怎樣?

  生:興高采烈,非常高興。

  師:哥哥姐姐買到了滿意的禮物,所以他們興高采烈,而金吉婭只買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所以她沉默不語(生)。她在為自己沒能買到很好的禮物而難過。她的媽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生氣。現在,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讀出哥哥姐姐的興高采烈,金吉婭的沉默不語,媽媽的生氣。

  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三、品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做法

  1、師:金吉婭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麼?讓我們來看看課文第四自然段吧。誰能正確、流利地讀讀這一段?(指名讀)其他同學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金吉婭說話的內容。

  生:指名讀金吉婭的話。

  師:金吉婭看到了什麼?

  生:看到了……

  出示課件:

  援助中心、給予樹

  師: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你能舉例說說嗎?

  生:……

  師:這些人為什麼需要幫助?

  生:因為他們沒有親人、沒有愛……,什麼都沒有。

  師:金吉婭看到給予樹是怎麼做的?(指導學生看圖)

  生: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

  師:金吉婭是怎麼想的?

  生:可是媽媽,我們……沒有。

  師:小女孩在金吉婭的眼中又有怎樣的?她是怎麼想的?請你們勾出相關的語句。

  生:可是……也沒有。

  出示課件:

  1、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沒有。

  2、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比較兩個句子,理解:什麼都(讓學生說自己的理解。)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讀“可是……沒有”(生齊讀)

  師:多麼可憐的小女孩,難怪金吉婭會用媽媽辛苦攢下的錢幫助她,從金吉婭的做法裡,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金吉婭是一個……

  板書:

  善良、仁愛……

  師:多麼善良的孩子!讓我們再一次地去感受她的善良仁愛,請同學們齊讀這一自然段。

  四、研讀課文,理解最後一段話

  師:聽了金吉婭的話,媽媽的心情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出示課件:最後一自然段,指名讀。)體會媽媽的心情?

  板書:

  高興、激動

  師:媽媽的心情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呢?

  生:媽媽知道金吉婭是為了幫助別人……

  師:金吉婭不但送給家人棒棒糖,還送給了陌生小女孩一個洋娃娃,使她的願望實現。那麼金吉婭送給小女孩的只有洋娃娃嗎?小女孩孩得到了什麼?

  生:善良、同情、愛心、體貼……(教師板書)

  師:金吉婭透過給予樹送給小女孩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其實還有很多人透過給予樹得到了善良、愛心、同情……。多麼可愛的金吉婭,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一個自然段,把她牢牢地記在我們心裡。

  生:(生齊讀)

  師:你們不但讀出了媽媽的高興,而且讀出了對金吉婭的喜愛。誰能用“不但……而且……”誇一誇金吉婭。

  生:彙報

  五、小練筆

  同學們,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一定會有話想對金吉婭說,請你寫下來。

  六、總結

  同學們,金吉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了一位素不相識的小女孩,老師相信在我們的班上也會出現更多的金吉婭!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課文,能真正體會“給予是快樂的”這一人生道理。

  2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讀題匯入

  1、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給予是快樂的》。(讀課題)

  2、 當我們得到別人的幫助,別人的理解,甚至於別人的一個溫暖的鼓勵,心情就會很快樂,而“給予”就意味著付出、失去,那課題為什麼還說給予是快樂的呢?給予是不是真的讓人快樂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去讀讀課文吧。

  二、自讀初探

  老師提出自讀要求:這篇課文中誰給予了誰?他感到快樂了嗎?為什麼?

  (同學們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可以在書上寫一寫劃一劃。學生讀文思考,教師在鼓勵學生的同時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三、精讀探究

  1、指名說說課文中誰給予誰?

  2、學生交流,相機理解以下部分

  ▲哥哥對保羅的給予(板書:哥哥——保羅)

  相機出示:“我哥哥送給我的聖誕禮物。”

  (1)學生自讀,體會保羅的心情

  (2)保羅哥哥在給予中感到快樂了嗎?為什麼?

  (引導體會哥哥給保羅快樂,所以他也快樂)

  (3)朗讀體會體會保羅的快樂的心情。

  ▲小男孩對弟弟的給予(板書:小男孩——弟弟)

  找出相應的句子,相機出示:

  但是,那小男孩說接下去說的話卻讓保羅十分驚訝:“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

  (1)先抓住“為什麼保羅會驚訝”?帶出第3節(出示),理解吃驚,為什麼會吃驚(是吃驚保羅有這樣一個好哥哥)讀出吃驚的樣子。體會保羅認為他希望什麼?(相機出示第4節前半段話)

  (2)然後再來讀第5節,現在保羅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麼?

  (3)在讀中想象出他說這句話時的美好心願。小男孩在給予中感到快樂了嗎?為什麼?

  (4)進一步體會保羅吃驚的原因:為小男孩美好的心靈

  (5)分角色朗讀1-5自然段,感受一下小男孩子看到保羅哥哥送了保羅一輛汽車以後所產生的美好希望以及他說“我希望??”時的快樂的感覺)

  (過渡:小男孩不但立下了將來給予弟弟新轎車的希望,而且還要把這種希望親自帶給了他的弟弟,課文中還有那些語句表現了他的這種給予。)

  相機出示:

  不一會兒,他揹著相機返回來了。他拿著那些好東西了!”

  (1)學生讀 ,從他的話語中,你感覺到什麼?(希望送給弟弟汽車,讓他 快樂,美好的願望)

  指導讀出自己的感受

  (2)從他的舉動中你感覺到什麼?(對弟弟的的關心和愛)

  指導讀出自己的感受

  (3)他快樂嗎?現在你覺得他是為什麼而快樂?(板書:給別人關愛)

  (不僅是許下一個願望,送轎車,更重要的是他覺得給他殘疾的弟弟送去關愛,送去溫暖,是最快樂的)

  (4)讀好這一段話。讀出小男孩對弟弟的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保羅對小男孩與弟弟的給予(板書:保羅——小男孩——小弟弟)

  過渡 :課文中還有誰給予誰?是怎麼做的?引導學生思考,保羅有沒有給予誰什麼?

  相機出示句子:“保羅下了車,??那位小男孩也坐了進去。他們三個人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1)你認為保羅這時快樂嗎?為什麼?

  (2)為什麼說這個夜晚對他們來說是難忘的?(討論)

  (體會各人心中的快樂)

  四、總結深化

  1、齊讀最後一節

  2、聯絡板書說說課文中的給予及快樂。

  3、讀了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幫助別人,關心別人,你就會感到快樂)

  4、教師小結:同學們,給予是快樂的,哪怕是給予有困難的人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給別人帶來幫助,從而給自己帶來快樂。大家還記得這句話嗎?(出示: “給”永遠比“拿”愉快)

  再送給大家巴金爺爺的一句話:人活著,就是要給我們生活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樣我們的生命之花才會開放。一心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麼也得不到。(出示,讀一讀)

  5、這些話說得多好啊,與給予是快樂的是同一個意思,你能根據你對“給予是快樂的”的理解,也寫寫你們的格言嗎,要注意從你們的語言中體現出給予是快樂的。(配樂,學生在情境中寫,交流,實物投影出示,朗讀)

  6、教師總結,深情地讀“給予是快樂的”

  五、課外延伸

  今天老師佈置一個不需要用筆,但需要用心靈去完成的作業,就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體會“給予是快樂的”。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法指導】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師:在我的家鄉,我看到人們為了燒火或拿到集市上去賣,就不顧有關規定盲目地上山砍樹,我小時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見了,山上只留下光禿禿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裡很難過。有一位蘇聯的教育家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的故事……

  2、揭示課題:路旁的橡樹。

  3、學生和教師一起初讀課文,讀準要求認識的生字。

  4、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以小組為單位,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你能讀懂哪一個自然段?先說說,然後把你的理解透過朗讀表達出來。

  3、有什麼不懂嗎?

  4、討論:建築計劃可以修改嗎?

  5、說說課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6、你同意“築路工人有一顆高深的心”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7、你認為還有哪些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8、學生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9、 師:現在你們就是坐車路過這裡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樹和這裡的路,你有什麼話要說?

  三、總結課堂,遷移昇華

  1、你從築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麼?

  2、如果你到了教師的家鄉或者到了第十課中的那個小村莊,面對著不加節制的砍伐者,你怎麼對他們說?

  3、你能給人們提出一些好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