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唐的盛衰教學設計範文

唐的盛衰教學設計

唐的盛衰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的盛衰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的內容,知道其發展演變過程。

  2、例舉史實,分析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感受盛世氣象。

  二、教學重點: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三、教學難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 唐太祖、唐太宗、唐玄宗、武則天的肖像圖片,讓學生辨認。

  2、思考:唐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

  (二)、瞭解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出示資料:據史書記載,隋朝末年,隋煬帝“驅天下以從欲,罄萬物而自奉”,“徭役無時,干戈不戢”,人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618年,李淵取而代之建立唐朝。不久次子李世民,經過政權的爭奪,登基成為唐朝第二位皇帝,貞觀初期,“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

  提問:你認為唐太宗有可能會實施哪些措施,來改變這種局面?

  1、經濟上: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

  思考:

  (1).唐太宗重視生產的措施是源於他對什麼的總結?

  (2).這一措施的實施有什麼作用?

  出示資料:經過唐太宗的一段統治後,“天下大稔,流散者鹹歸鄉里,米鬥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三十九人。東至於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賫糧,取給於道路焉”《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三

  作用:有利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社會安定,增強了國力。

  提問:唐太宗把“水”和“舟”分別比喻誰?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正確處理君民關係。

  唐太宗李世民時,宰相房玄齡與杜如晦,共掌朝政,唐朝之規章法典皆多為其所制。房氏多謀略,杜氏善決斷,是以人稱之為“房謀杜斷”。唐太宗時與之商談國事時,房氏常出謀劃策,但優柔寡斷。而杜氏果斷立決,取拾得當。二人齊心協力,搭配得宜,佐唐太宗治天下。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已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3)唐太宗的這番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4)這番話反映了唐太宗怎樣的治國風範?

  反映了唐太宗善於以史為鑑,善於用人,虛心納諫,勇於改過的治國風範。

  公元626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命人徵兵。當時的唐制規定,年滿二十一歲才能入選,但大臣封德彝卻說十八歲以上高大健壯的也可以徵兵,並得到唐太宗的同意。魏徵卻駁回了詔令三四次,不肯簽發。唐太宗大怒,召見他質問。魏徵說:“您常說要以誠信治天下,但即位以來,僅幾個月就幾次失信於民,這怎麼能說是以誠信治天下呢?”太宗聽了轉怒為喜:“過去我總以為你很固執,不懂政事,今天聽你分析國家大事,都很切中要害,我確實是錯了。”太宗不但改正了錯誤,還賞賜給魏徵一隻金甕。

  2、政治上:沿襲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回顧比較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與秦朝行政系統簡表

  總結: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特點

  (1).提高了行政效率。

  (2).分工合作,互相牽制。

  (3).改善並加強了中央集權。

  3、文化上:完善科舉制

  據史書記載,唐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盡入吾彀(gòu)中矣!”你認為這句話反映了什麼事實。

  思 考:

  (1)、隋唐以前和隋唐時期,分別以什麼標準選拔官吏的?

  (2)、對讀書人來說,科舉制的作用是什麼?

  (3)、對統治者來說,科舉制的作用是什麼?

  總結: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

  善於用人,虛心納諫

  沿襲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沿襲和完善科舉制

  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史稱“貞觀之治”。

  (三)、武則天與“貞觀遺風”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原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高宗去世後,她自己做了皇帝。她在位期間,嚴厲打擊豪門大族,大量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人才,社會生產繼續發展。

  (四)、唐玄宗與開元盛世

  出示資料:憶昔開元全盛日,

  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憶昔》

  詩中的開元是誰的年號?這首詩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這種局面的出現與什麼關係密切?

  1、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

  經過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發展;

  唐玄宗重視地方吏治,親考縣令政績;

  唐玄宗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虛心求諫;

  堅決抑制奢靡,提倡節儉;

  荒地的開闢和耕作技術的改進。

  2、開元盛世的總體表現

  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3、開元盛世的具體表現:

  (1)農業生產:開始廣泛使用曲轅犁和筒車,

  糧食總產量持續增加

  出示 :曲轅犁、筒車示意圖

  (2)手工業發達:唐朝絲織品的花色品種很多,

  絲織業技術高超;

  唐三彩是聞名於世的'藝術珍品

  唐朝陶瓷業達到很高的水平,邢窯的白瓷像銀像雪,像玉像冰。聞名於世的唐三彩融合絢麗,斑駁淋漓。

  出示邢窯的白瓷、越窯的青瓷、唐三彩、四川絲錦等圖片

  3、商業繁榮(引導學生看書)

  (1)從哪些方面可以反映出唐朝商業的繁榮?

  .都市眾多商人多城市規劃整齊

  (2)出示:唐朝長安城平面圖、古代洛陽城

  古代揚州城:揚州不但是全國貨品的集散地,還是國際商品的轉運中心。

  4、出示資料:

  盛唐氣象

  英國學者威爾斯描述道:在整個七、八、九世紀中,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國家……在這些世紀裡,歐洲和西亞敝弱的居民不是住在陋室或有城垣的小城市裡,就是住在兇殘的盜賊堡壘中,而許許多多中國人,卻在治理有序的、優美的、和諧的環境中生活。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於矇昧黑暗之中,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幷蓄而好探求的。

  ——馮天瑜《中華文化史》

  (五)、唐朝的衰亡

  唐玄宗統治後期,漸漸貪圖享樂,寵愛楊貴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亂,爆發了以邊防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為首的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從此,唐朝開始由盛轉衰。

  907年,節度使朱全忠奪取政權,建立後梁,唐朝滅亡。唐朝滅亡後,中國重新陷入分裂割據的狀態。

  課堂小結

  按照板書從左到右進行復述:恢復並走向強盛——漸趨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