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落花生》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3篇)

《落花生》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落花生》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落花生》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落花生》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握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抄寫第10自然段,會用居然造句。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並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入

  1、同學們,老師請你們猜一個謎語“根根鬍鬚入泥土,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誰能猜出這是什麼?

  2、(出示落花生的圖片),對,是落花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齊讀。出示文字圖片介紹許地山,突出他的筆名“落華生”,激發學生的疑問。

  許地山為什麼把自己的筆名叫作“落華生”呢?學了課文你就會清楚了。

  二、讀課文整體把握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內容?

  2、交流:

  圍繞花生將課文所講到的內容列一列小標題

  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3、分別從課文中找出寫以上內容的段落,指名讀正確、通順。

  (1)種花生(第一自然段)“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這句話用幾個次寫出了種花生的過程,你能找出來嗎?能調換順序嗎?為什麼?指名朗讀

  學生讀後,“居然”你懂嗎?為什麼這裡要用居然,你知道嗎?讀一讀,你能用一個成語來表達此時姐弟的心情嗎?指導朗讀。

  (2)收花生、嘗花生(零星散落在一、二及最後一段中,指名一一讀出來即可)

  (3)議花生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這個內容,那天晚上都有哪些人參加議論花生,分角色朗讀

  (4)瞭解了這四方面的內容,你們有什麼發現?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寫得很簡單,“買種、翻地、播種、澆水“八個字就寫出了種的過程,一個“收穫”寫出了收,吃就用“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一句話寫完,至於味道怎樣一句都沒提,而議論花生卻整整寫了12個自然段,知道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嗎?(是啊,文章這樣有詳有略,有主有次,重點更加突出,給人的印象會更深刻)

  三、重點感悟,理解花生的特點

  1、那天晚上,全家一起圍繞哪個話題在議論花生呢?快速默讀,找出花生的好處,做上記號。

  2、指名說一說花生的好處,教師板書:味兒美、可以榨油、價錢便宜(第四種好處學生可能講不清楚/soft/)

  3、在這麼多好處中,有一樣最可貴,到底是什麼,的確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出示句子:

  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1)自由朗讀,你讀出花生的可貴了嗎?(學生讀句子或說花生的特點)

  (2)如果把花生當做人的話,你讀出了它哪些可貴的品質呢?

  “它的果實埋在地裡”——它那味美又有用的果實是埋在地裡的,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高高掛在枝頭,讀到這兒,你最想用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它的可貴?(板書:不炫耀自己、不圖虛名)

  “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它的果實味美、價錢便宜,人人都喜歡,可它卻矮矮地長在地上,連有沒有果實都不能分辨,此時你又想用哪個詞來形容它?(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4、這就是花生最可貴的地方,父親用什麼辦法讓我們讀懂這一點的呢?(對比)

  5、讀著父親的話,想著花生可貴的品質,我們不禁對它產生了敬佩之情,誰願意來表達?指名朗讀這段話。

  四、作業

  1、課堂作業本前幾題

  2、抄寫第十段話。

  《落花生》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能理解父親和我的話,並進行說話練習。

  2、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3、懂得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做有真才實學,對人有用的人。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詞語並給課文分了段。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二大段,著重理解重點段中父親說的話。對了,大家想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嗎?作者的名字叫許地山(板書),是現代著名的作家。許叔叔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落華生,為什麼取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我們這節課就從課文中解開這個秘密,看誰肯動腦,最聰明。

  二、整體感知第二段。

  師:同學們各自讀第二段,完成填空。

  這篇課文描寫了()、()、()、()、()五個人物,描寫時又重點抓住人物的()去寫,其中又重點描寫了()的語言,他說了()次話,其中第()次和第()次最重要。

  三、重點學習父親的話。

  1、誰先來讀父親第一、二次的話。

  2、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樣回答的?

  (1)我們三姐妹的話分別從花生的哪些方面來說它的好處的?

  (2)把我們三姐妹的三句話合成一句,怎樣說?

  3、師:我們三姐妹是從花生的味道、用途、價錢來談花生的好處,而且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的好處是什麼呢?我們來讀父親第三次說的話,完成填空練習。

  父親的.話中提到了()、()、()、()四種事物,父親認為雖然()、()、()讓人一見就(),但是和()相比,還是()最可貴。

  4、可貴是什麼意思?父親為什麼認為花生最可貴呢?我們再默讀父親的話,用筆劃出花生的哪些特點與桃子、石榴、蘋果不一樣?

  花生

  桃子、石榴、蘋果

  不好看

  鮮紅嫩綠

  埋在地裡

  高掛枝頭

  挖起來才知道

  鮮紅嫩綠

  師:花生果實的好處很多,可它埋在地裡,必須挖起來才知道,從不顯耀自己,而是默默無聞地奉獻給人們,(板書:默默無聞)這正是花生的可貴之處,父親這是在讚美花生。我們用讚美的語氣再讀父親的話,該怎樣讀,自己先練練。

  5、師:丁丁和小華這兩們同學讀了這段話後,他們是這樣理解的,是否正確,為什麼?

  丁丁說: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小華說:凡是埋在地裡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掛在枝頭的上東西都是不好的。

  過渡:父親的話孩子們明白嗎?我是怎麼理解,怎麼說的?

  四、學習我的話。

  1、出示我的話,齊讀。

  2、體面是什麼意思?(處表好看)講體面是什麼意思?(講究外表好看)人要不要講體面?

  3、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是怎樣的人?

  4、有用的人是怎樣的人?

  5、有用的.人與花生有什麼聯絡?(板書:有用的人)

  6、我們身邊有沒有這種默默奉獻的人?請說一說。

  7、同學們學到這裡,心中肯定充滿了對花生的喜愛之情,讚美之情,好,誰想用自己的話語來讚美花生,讚美許許多多像花生一樣有用的人。

  我愛花生,它的好處很多,它雖然沒有(),但可貴的是()。我們的()不正像花生一樣嗎?他()。我讚美花生,我更要讚美()。

  8、朗讀對話。

  五、談話解疑,深化教育。

  1、你們知道許叔叔為什麼取這個筆名嗎?

  2、師:許地山叔叔在一篇文章中也談到了他的筆名,他是這樣說的,我們來讀一讀。

  我要像落花生一樣,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淳樸的.人,有用的人,我要為中華而生,為中華而貢獻。

  六、課外延伸。

  課文學完了,老師要給大家佈置一個作業:每位同學回家後,買上半斤花生。晚上,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嚐嚐花生。可別光吃,還要和你的妹妹、弟弟、爸爸媽媽談談有關花生的話題,好嗎?

  《落花生》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並初步體會作者詳略得當地來寫花生的好處。

  3.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交待探究目標

  1.回憶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2.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課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貴之處,又讓我們懂得了什麼做人的道理,進而學習作者借花生來領悟做人道理的這種寫作手法。

  二、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

  1.指名朗讀第一段,想一想為什麼說“居然”收穫了?

  (點撥:指導學生抓住“居然”讀出一家人收穫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親的提議下,我們過了一個收穫節,大家暢談花生的好處。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3—11自然段,然後討論:

  (1)姐弟們說到了花生的哪些好處?(味兒美、榨油、價錢便宜、果實埋在地下)

  (2)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有什麼不同之處?父親為什麼用花生和它們作比較?(精講: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為了說明花生並不注重外在的美麗,而有內在的可貴之處,那就是不求虛名、默默無聞、踏踏實實。)

  3.父親給我們點出了花生有別於桃子、石榴、蘋果的特點,父親僅僅是說花生嗎?齊讀12—14自然段,思考

  (1)父親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2)你怎樣理解“體面”?從我說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精講: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讚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父親希望孩子們能像花生那樣,樸實無華,卻很有用。課文從議花生講到做人,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種寫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書:花生借物喻人做人

  4.齊讀最後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換成記好不好?為什麼?

  (點撥: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記的話每個人都有可能將這些東西忘掉的。說明父親的話會永遠伴隨他,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不斷提醒、激勵他要像花生一樣做人。)三、分清課文的主次

  我們知道課文主要從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四個方面寫了落花生,詳寫議花生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簡單帶過,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安排?(突出重點,主次分明。)

  四、總結全文

  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透過收穫節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課文在講述的時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正是由於圍繞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瞭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哲理。今後我們在讀文章或寫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書:不求虛名默默奉獻

  五、課堂測試

  完成練習冊61頁精要交流

  六、延伸拓展

  人們常常從某種事物的特點上,體會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種常見的事物為例,說說你體會到的道理嗎?(春蠶、橡皮、鉛筆、掃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