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道元《三峽》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酈道元《三峽》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文章內容,識記常見的文言詞語。
2、學習賞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瞭解三峽的相關知識。
二、能力訓練點
1、學會錘鍊語言,細心觀察,寫作時抓住景物特徵形象描寫,提高描寫能力。
2、領略三峽的美,激發學生想象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體驗點
感受祖國山川的壯美雄奇、清幽秀麗,從而培養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
把握三峽的景物特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可透過反覆吟誦、體味來解決。
二、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順序的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課型:講讀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有關三峽的圖片、若干膠片
執教者:居巢區黃麓中心學校 夏琳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理解字詞,疏通字詞,熟讀成誦,把握全文的整體佈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教學步驟:
[佈置預習]
1、讀準字音,揣摩朗讀節奏。
2、用“△”符號標記出需要重錘敲打的詞語。
3、結合註釋、工具書疏通文意。
[佈置課前蒐集]
有關描寫三峽的詩句。
一、情境匯入:
我國當代散文家餘秋雨曾經說過:“在國外,曾經有一個外國朋友問我: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一個,請只說一個。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峽!”是啊!長江三峽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風光和廣博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古往今來無數的遊人,更有眾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峽的奇山異水所打動,留下了數不勝數的名篇佳句,今天我們將在酈道元的.帶領下飽覽三峽風光,感受三峽自然之美。
二、整體感知。
[電腦播放課件](內容包括:三峽風光圖片、音樂)
教師範讀
學生自由發言,談談你看後的感受。
(目的是讓學生對三峽之風景有一感性認識,感受其自然之美,並讓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奏和重音。)
三、交流預習情況,採用競賽的形式。
第一輪:朗讀比賽。
(投影出示評判要求)
①音準 ②句讀的停頓 ③語氣、語調的處理
1、學生自由試讀。
2、男女生各選一名代表,其他學生從以上三方面給予點評。
3、師作小結。
4、師生齊讀文章。
(目的是讓學生能準確流利地誦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感悟文章所寫的景物。體味文章語言的美。)
第二輪:擂臺賽。(以個人為單位)
情境假設:假如你是一個導遊,你該怎樣帶領遊人欣賞三峽的美?
1、電腦播放所提供的三峽圖片,學生準備。
2、學生上臺帶領學生去欣賞三峽的風光,感受三峽自然之美。
反饋交流:如果現在你有一個去三峽的機會,你最想在哪個季節去?請說明理由。
(目的是讓學生在深入理解三峽四季景緻的不同,要求學生選擇其一加以介紹,鍛鍊學生想像能力、再創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小組討論:
1、為什麼“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為什麼夏季江水暴漲,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3、作者寫了三峽春冬季節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點?
4、在寫三峽秋季景色時,作者抓住了哪幾樣景物來寫?各有何特點?
(目的是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意,體會作者抓住特徵來寫三峽四時景色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
(投影出示李白《早發白帝城》)
早發白帝城
朝發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思考:找出《三峽》中與此詩中相對應的句子。
蒐集交流:你能說出其他描寫三峽的詩句。
(目的是讓學生養成積累習慣,並能將所學內容加以比較閱讀,體會其中聯絡。)
六、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敢於對課文的內容和學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疑問和建議,尋求其他同學和老師的幫助,能當堂解決的可以當堂解決,不能解決的可留作下堂課探究內容] (提倡學生有發問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七、情境再現(作業)
三峽的四季景緻固然美不勝收,但我們暫時沒機會去,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寫一篇文章:《我夢中的三峽》。
板書設計:
山——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水清樹榮山峻草茂
秋:林樹林寒清涼澗山澗肅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