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沉與浮》教學設計(通用4篇)

《沉與浮》教學設計

《沉與浮》教學設計(通用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沉與浮》教學設計(通用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沉與浮》教學設計1

  活動設計背景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而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幼兒天生喜歡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現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教學難點:

  把下沉的浮起來,把浮起的沉下去。

  活動準備

  大水盆6個,籃子12個,紙、幹木塊、石子、釘子、塑膠杯子、樹葉、乒乓球、實心球、硬幣若干。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請小朋友們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設定懸念,引發幼兒好奇心)

  二、操作,請小朋友們把桌上的東西放在水盆裡,看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三、請小朋友們把沉與浮的物體分別放在兩個籃子裡,然後告訴別組的小朋友和老師,哪些下沉了,哪些是浮著的。(紙、幹木塊、塑膠杯子、樹葉、乒乓球是浮著的,石子、釘子、實心球、硬幣是沉下去的)

  四、為什麼有的沉下去了,有的卻浮起來了呢?

  五、請小朋友們利用籃子裡的東西互相想一想怎樣才能把浮起的沉下去,把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把紙用石子壓住,把硬幣放在塑膠杯裡。)

  六、請小朋友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沉下水底,哪些會浮上水面。

  教學反思

  “沉與浮”這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一個突然發現。活動緊密圍繞“沉浮”這個有趣現象而展開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本次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對物體的沉浮進行猜想和判斷,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讓幼兒玩一玩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探究物體沉與浮的原因,獲取與物體沉浮相關的知識經驗,並透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在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為幼兒發展開渠。活動內容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幼兒的發展引路。

  《沉與浮》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是沉的,哪些是浮的。並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3、能專心傾聽別人講話及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學試驗材料:各種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塊、勺子等),大容器7個、記錄表等。

  2、科學術語及詞彙:沉、浮。

  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這些物品寶寶想到水裡游泳,你們猜猜看會怎麼樣呢?(出示沉↓、浮↑卡片)

  2、師:你們說有的會沉,有的會浮,我也不清楚,那我們就把玩具扔進去看看吧!

  3、讓幼兒大膽猜測其餘物品寶寶的沉浮現象。

  二、幼兒操作活動:感知“沉”、“浮”現象。

  1、第一次實驗:幼兒把物品放進水裡,看看結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嗎?

  2、第一次記錄:記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

  3、交流:幼兒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測和實驗結果,探索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1、這些物品寶寶,他們在水裡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現在老師要請你們去玩一玩,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使浮起來的東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時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訴我們。

  2、幼兒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你用什麼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的?成功了嗎?

  幼兒:沉下去的東西請沉的東西幫忙會沉下去,要請浮的東西幫忙才會浮起來。

  教師小結: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而且和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

  四、科學小實驗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潛水艇嗎?它有什麼厲害的地方?

  是啊,潛水艇可以浮在水面上,可以沉到海底,還可以一半在水面,一半在海底。那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今天,尤老師也帶來了一艘潛水艇(出示礦泉水瓶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

  請幼兒分別探索如何使瓶子沉在水底、浮在水面以及處在半浮狀態。

  五、經驗遷移

  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大水的時候(圖片),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了水裡,我們人也會沉到水裡了,這個時候,我們想什麼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圖片)

  是啊,透過今天的實驗,我們知道了許多水的秘密。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所以希望小朋友們能多多去探索,去發現,利用水去發明更多東西,但是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沉與浮》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2、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以及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大盆水、一塊擦手毛巾。

  2、每組一個筐,內有雪花片、泡沫、硬幣、棉籤、圓鐵片、塑膠瓶、鐵釘、記號筆若干。

  3、個人記錄表每2人一張。

  重點難點:

  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怎樣幫助螞蟻過河?

  (幼兒開動腦筋:游泳圈、小船等)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沉與浮的概念,認識沉與浮的標記。

  師:為什麼游泳圈可以幫助小螞蟻呢?出示沉與浮的標記,指導幼兒如何畫標記。

  2、幼兒動手操作進行探究——尋找幫助小螞蟻的方法。

  是不是和你們猜的一樣呢?老師這裡有一張記錄表,等一會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把這些材料放進水裡一個個試一試,2個人一組,一人記錄,一人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請一組幼兒講解記錄結果。

  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觀察的很好,雪花片、棉籤等會浮上來,圓鐵片、硬幣等會沉下去。

  4、引導幼兒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探究:藉助輔助材料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幼兒探索,教師指導。

  5、展示幼兒探索結果。

  請個別組幼兒講解自己的探索結果,教師進行總結。

  三、結束部分。

  安全教育,引導幼兒不要玩水,學會自救。

  師:小朋友們真棒,在你們的幫助下,小螞蟻已經上船了。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所以我們不要到河邊玩水,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游泳圈、盆、木頭等物品自救。

  《沉與浮》教學設計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體驗物體沉浮現象。

  2、初步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能夠根據沉浮現象將物體進行分類。

  3、透過活動提高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滲透環境保護意識。

  二、活動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塑膠、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匯入:

  老師這裡有一副美麗的圖畫。(出示圖畫)

  敘述,在蔚藍的大海里生活著好多各種各樣漂亮的魚,這些魚在大海里遊得多開心呀!可是有一天,這些小魚都傷心地哭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有一些遊客來遊玩,把好多廢舊垃圾丟到了水裡。這些垃圾嚴重汙染了水裡的環境,使小魚生命受到了威脅。

  2、“你們想知道人們扔到水裡的都是些什麼嗎?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你們認識這些都是什麼物品嗎?(展示桌子上的物品,引導幼兒認一認,說一說)

  3、師:環境遭到破壞,小魚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小朋友你們想幫助這些小魚嗎?那我們今天就趕緊組織一批打撈隊,去幫助小魚把水裡的垃圾打撈上來好嗎?

  4、可是,這些垃圾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到了水底,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打撈隊分成兩隊才行,一隊去打撈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隊去打撈水底的垃圾。你們說好嗎?

  5、猜測活動。

  師:小朋友,那你們知道哪些物品會沉到水底,哪些物品又會浮到水面上來嗎?(教師操作演示,引導幼兒觀察)

  6、操作活動。

  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樣?

  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請小朋友對照自己的猜測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

  7、師:小朋友你們猜的到底對不對呢?現在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

  在此環節中,教師採用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讓幼兒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和物體大小沒有關係。

  8、師:對,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小朋友,你們真能幹!發現了這麼多的秘密。真棒!

  9、分類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幫小魚把垃圾打撈上來之後,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呢?老師有個提議,我們把它們裝進垃圾箱裡好不好?(出示兩個帶有上浮、下沉符號的紙箱。)

  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指導幼兒認識沉浮標誌,然後把下沉和上浮的物體分類放在兩個箱子裡,讓幼兒對物體的沉浮現象有所鞏固。)

  10、小朋友們學到了這麼多知識,能當一名合格的環保小衛士了,現在讓我們動起手來幫小魚把水裡的垃圾打撈上來吧!大家要記得一定要把打撈上來的垃圾分別放在不同的兩個垃圾箱裡。大家準備好了嗎?開始行動吧!

  四、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還有好多上浮和下沉的物品呢!請你們回到家裡仔細找一找,看一看還有哪些東西會沉下水底,哪些東西會浮上水面,把你收集到的資料記下來,講給大家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