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平均分》教學設計模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平均分》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
1.創設活動情境,幫助學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經歷操作分一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學準備
教科書第12頁準備春遊食品情境放大圖或課件;按例1內容,讓學生準備實物卡片,準備10張正方形卡片、15個○卡片、20根小棒。
三: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境圖
導語:小精靈聰聰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訊息,二(1)班明天要去春遊。小朋友正忙著準備春遊食品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食品。文庫引導觀察畫面,說一說從畫面中你瞭解到了哪些情況。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平均分”。
師:瞧,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遊的`食品真多啊,他們都手忙腳亂了,我們來幫他們準備準備,好嗎?!請各組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遊食品。
(1)討論:你是如何分配的?突出問題:每種食品“應該每份同樣多”。
(2)學生操作分物品,教師參與巡視。
(3)學生彙報分法,請各組推代表展示分配結果。並說一說你們這樣分的理由。教師小結:同學都知道要給每個小朋友準備的食品一樣多,所以你們每份都分得同樣多,在數學上,分份分得同樣多的,就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2.深化“平均分”。
(1)演示教科書第13頁“做一做”。指名讀題,並說一說題意。強調:“平均分成5份,是什麼意思?”
(2)學生操作:讓學生用10根小棒代替麵包分一分。同桌互相檢查,並說一說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樣多。
(3)集體彙報訂正後,根據分得的結果填空。
3.應用“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14頁例2思考並進行操作問題: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請各組小棒分一分。(討論進行)
(3)交流彙報。提示學生表達順序,把多少,分成幾份,一個或幾個一份,這樣分到完,每份分的怎樣,分的結果怎樣。
(4)教師小結平均分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個或幾個。最後,要使每份分得同樣多。
三、鞏固練習
1、獨立進行平均分。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礦泉水,獨立完成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務。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2、練習三的第1題。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花,動手往3個花瓶裡插花。
(畫三個圓圈表示三個花瓶)說明:想怎麼插花就怎麼插。最少設計兩種插花的方案。
(2)交流。請學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3)評價。讓學生相互評價,欣賞自己的作品。
3、練習三的第2題。(做出判斷後,說一說自己判斷的理由。)
3.練習三的第3題。
(1)用小棒當學具。先學生說一說,準備了幾個“梨”(小棒),為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把梨平均放進4個盤裡的任務。
(3)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分得,結果怎樣?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平均分,還學會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要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個,也可以每次每份放兩個……最後,每份分得同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