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彙總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彙總九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

  3.掌握本文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散文特點、結構。

  以讀講、探討方式圍繞課文內容和結構展開。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蘊涵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讚賞。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三、檢查預習效果

  1.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迤(yi)西 譬(pi)喻 糯(nuo)米 蹲(dun)踞

  忌諱(hui) 酬(chou)和 鐵箍(gu) 熹(xi)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譬喻:打比方。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淳樸:誠實樸素。

  四、學習課文

  1.指定學生甲誦讀1~3段。

  指定學生乙誦讀1~3段,評議優劣。

  2.歸納第一段:引出歌會地方。

  3.討論並歸納第二段的中心內容。

  分析:這是種別開生面的場所卻互不見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隨口而出。

  在場的既多內行解口渴去了爭論後歸納:寫歌會的場所、方式、勝負的情況。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結

  瞭解文章描寫的別開生面的雲南歌會,表現了雲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最佳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並用其中的三個詞語口頭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樸

  即物起興、引經據典、悠遊自在、龍吟鳳噦

  二、繼續學習課文

  (一)誦讀三~五段

  師生點評誦讀情況。

  (二)討論第三段內容

  歸納:寫女歌手的情況(性情、外貌、穿著、本領。)

  (三)討論第四段內容

  1.本段屬於什麼描寫?

  (環境描寫、景物描寫。)

  2.本段側重寫什麼?

  明確:歌聲不斷。

  (1)山鳥呼朋喚侶(戴勝鳥、雲雀)。

  (2)趕馬女孩子唱山歌。

  側重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

  (四)討論第五段。

  1.段落主要內容:寫金滿鬥會。

  2.發起、處所、人數、曲名、唱法(聲響)、時間、參加者(婦女飾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師傅。

  三、討論問題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群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明確:用環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五、小結

  《雲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必須紮紮實實地從文字出發,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設的美妙情境。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訓練四。

  2.選用課時作業最佳化設計。

  教學反思:雲南歌會,表現了雲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蘊涵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學生樂意讀,學習興趣濃。很輕鬆的完成教學任務。但部分學生人物的描寫方法體會不深。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課題:趙州橋

  二、課型:講讀1

  三、教學時間: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節

  四、教學準備:圖片

  五、教學目的:

  明確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用找出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方法讀懂第一段。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知道趙州橋是世界聞名的石拱橋。

  六、重點、難點

  七、教學過程(複習、新課、小結、板書……)

  (一)、啟發談話。

  中國人民歷來是勤勞善良、充滿著智慧,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間奇蹟。其中就有許多世界聞名的古代建築,同學們知道有哪些呢?(長城、故宮等)趙州橋也是我國著名的古代建築。它是怎樣的一座橋呢,有什麼特點呢?

  簡介趙州橋(播放趙州橋的圖片)

  開啟地圖,我國東部的川流映入眼簾,對於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橋樑,古人有許多幻想和實踐,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韓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橋,造福人類而得到贊說。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發明了建橋技術,漢代的畫像磚上刻有為數不少的拱橋圖形。我國現存最早的拱橋,是建於一千四百年前的趙州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橫跨趙州(今河北趙縣)的洨河之上,全長50.82米,拱券淨跨37.37米,橋面寬9米,是一座單孔坦拱式橋樑。趙州橋由著名工匠李春主持設計建造。李春在拱橋建造工藝上進行了重大的革新創造。他創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橋法,在當時堪稱獨步,橋樑質量上乘。由於李春及其他工程技術人員的努力,趙州橋結構合理,外型秀麗,富有民族風格,素有“奇巧固護,甲於天下”的美譽。

  趙州橋建成之後,成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東都洛陽的交通要衝。歷經千年風霜以及車壓人行、洪水衝擊的考驗,至今仍可通行車輛,成為世界橋樑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公元14世紀,法國在泰克河上建造過一座拱形橋,但已毀壞,趙州橋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橋。

  我國古代造橋技藝在實踐中繼承發揚,留下了許多傑作,如廣西侗鄉的風雨橋,又稱廊橋;河北程陽的永濟橋等等。如今,橫跨江河湖海的大橋比比皆是,譜寫了我國橋樑史上的嶄新一頁。

  (二)、指導預習:帶著問題自學課文。

  1、標標(自然段)、圈圈(生字)、劃劃(用直線劃出新詞,用波浪線劃出能回答上述問題的有關詞句。)

  2、拼讀生字音節,,聯絡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3、同桌交流:“趙州橋是怎樣的一座橋”,初知課文內容(建造年代久遠,堅固而且美觀。)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認讀生字、講講詞語的意思。

  2、指名回答的結果。

  3、指名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什麼。

  (四)、指導閱讀第1自然段。

  1、齊讀單元提示語第1、2記錄。一段話中,有些詞語或句子跟這段話的主要內容關係密切。閱讀時,要找出這些詞句,想想跟其他詞句的關係,能幫助我們正確理解這段話的意思。

  2、下面我們來看第一段,大家仔細找找這一段的重點詞語是哪一句。板書:世界聞名的石拱橋。

  3、討論:為什麼說這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

  年代久:隋朝李春建造的,已經有1300多年了。解釋:“隋朝”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朝代,距今1300多年。

  設計上的獨特:這座橋聞名的另一個原因是設計上的獨特,我們在下一節課中將會學到。

  4、指名說說這個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麼。

  (五)、課堂練習。

  1、抄寫課後習題3的詞語。

  2、預習課文並想想習題1、2的回答。

  一、課題:趙州橋

  二、課型:講讀2

  三、教學時間: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節

  四、教學準備:有關趙州橋的圖片

  五、教學目的:

  1、抓住重點詞句,正確理解第2、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樣子用“不但……而且……”把兩句話合併成一句話。

  六、重點、難點:

  七、教學過程(複習、新課、小結、板書……)

  (一)、複習檢查。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回顧這一段的閱讀方法,說說這一段的段落意思,齊讀單元提示語第1、2句。

  (二)、學習課文第2段。

  1、這座橋世界聞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這座橋。那麼它為什麼能如此聞名呢?除了它的年代久遠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獨特的設計,是個創舉。第2段就寫了趙州橋在設計上的特點。下面請同學們默讀第2段,邊讀邊想下面的問題。(投影出示)

  ⑴、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5句話)

  ⑵、趙州橋在設計上有什麼特點。

  ⑶、找找這個自然段的重點詞語。

  2、集體討論。

  ⑴、趙州橋在設計上有什麼特點?也就是它和別的橋相比,有什麼獨特的地方?(第一個特點,這麼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第二個特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所以課文第1-3句具體介紹了什麼?這樣的設計有什麼好處?(第4句: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時,河水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解釋:“橫跨”:因為發大水時,河水不但可以從大橋洞流過,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減輕了流水時對橋身的衝擊力,所以說它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

  ⑵、這段話的重點詞句是哪一句?為什麼是這句?(出示這句話)

  3、小結第二段。

  結合完成《作業本》第5題,按課文內容填空,填好後讀一讀,集體訂正。

  誰能說說這一段話主要講了趙州橋什麼?(堅固)

  三、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第2自然段從它的設計上的創舉來說明趙州橋的堅固,而這一段則主要從什麼方面來說明趙州橋的美觀,下面請大家看課文第3自然段。

  1、請一名同學朗讀第3自然段。其餘同學邊聽邊完成下列問題。

  ⑴、找一找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3句)

  ⑵、說一說這一段的重點詞句是什麼?(精美的圖案)

  2、回答問題。

  3、分析第3自然段。

  ⑴、請大家讀讀第3小節的第一句話: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不但堅固”總結第2自然段的內容,“而且美觀”是指這段課文介紹的重點。出示:“不但……而且……”練習說話。

  ⑵、課文從哪方面來說明這座橋美觀?(從橋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來說明美觀。)

  ⑶、課文中主要寫了哪些精美的圖案?

  ①、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有的……有的……還有的……

  出示:理解:“相互纏繞”、“相互抵著、回首遙望”、“雙龍戲珠”。

  ②、精美圖案後面的冒號是什麼意思?和後面的內容有什麼關係?

  (冒號後面的有的……有的……還有的……都屬於精美的圖案)

  ③、把這三個圖案都寫了,最後一句是怎麼寫的?請一學生讀。

  這所有的龍指的是哪些龍?所以這一句話是把前面列舉的三種圖案作了概括。這裡用先列舉後概括的方法把圖案的精美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

  4、小結這段話的第一句,總起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接著透過三種圖案分述它的美觀,最後,又總結了“所有的龍……像活的一樣”這種用“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寫出了橋的美觀。

  四、小結。

  第二、三自然段課文分別介紹了趙州橋的堅固和美觀,兩段之間用過渡句連線起來。

  五、要求有表情地朗讀、引背第3段。

  板書:

  趙州橋 堅固(設計獨特):長 寬 大橋洞 小橋洞

  美觀(精美圖案)有的……,有的……,有的

  一、課題:趙州橋

  二、課型:第三課時

  三、教學時間: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節

  四、教學準備:投影片

  五、教學目的:

  1、聯絡第一自然段,正確理解第4自然段,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六、重點、難點:

  繼續落實單元訓練重點。

  七、教學過程(複習、新課、小結、作業、板書……)

  (一)複習鞏固(引讀)

  1、課文寫趙州橋與其他拱橋的不同點有兩處: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這樣的設計。設計者考慮到平時_________,發大水時__________,這種設計是個創舉,是因為它有兩個好處,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複習第1段。

  ⑴、過渡:趙州橋在哪裡?誰設計建造的?默讀完成填空(然後連起來說一段話。)

  時間:

  地點:

  設計者:

  ⑵、小結:這一段告訴我們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

  (二)指導閱讀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要求讀後找出重點詞語。

  2、指名回答,然後板書:寶貴的歷史遺產

  3、討論:聯絡上面3個自然段,說說什麼地方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哪裡告訴我們是寶貴的歷史遺產。(設計獨特,堅固、美觀,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建橋年代久遠,至今已有1300多年。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寶貴的歷史遺產”)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自由練讀。

  2、引讀。出示投影片填空:

  寫趙州橋的雄偉,課文從橋( )、( )和( )三方面來說明,趙州橋與其他拱橋的不同點有兩處,一是( ),二是( )這樣的設計。設計者考慮到平時( ),發大水時( ),這種設計是個“創舉”,是因為它有兩個好處,一是( ),二是( )。

  (四)、課堂小結。

  趙州橋是一座橋,一個建築物,象這種寫建築物的文章與別的寫事情的文章不同。它首先寫了什麼?(趙州橋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時間建造的,是誰建造的。)簡單介紹趙州橋,並指出趙州橋世界聞名。接著講了它為什麼世界聞名,它在設計上有什麼獨特的地方。(第二段)此外還寫了它的什麼?美觀,最後第四部分講了這樣一座堅固美觀的橋是勞動人民設計建造的,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幹。以後我們介紹一個建築物時也可以嘗試這方法。

  (五)、佈置作業:

  1、摘錄有關句子。(1)寫趙州橋雄偉堅固的。(2)寫趙州橋美觀的。

  2、用“不但……而且……”,“既……又……”造句。

  3、完成同步練習上的相應作業。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我”指誰?(出示駱駝圖片)

  你們見過駱駝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生介紹)

  2、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自豪 養料 足夠 多虧

  貯存 陷進 鋪天蓋地 又大又厚

  鏡子 疼愛 走一趟 腳掌

  疙瘩 駱駝 委屈 鬆散

  (生領讀,開火車讀)

  二、初讀課文

  1、同桌間互相讀課文

  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檢查讀書情況

  出示幾句難讀的句子:

  小駱駝在小溪邊照“鏡子”,小紅馬看見了,就噴著響鼻對小駱駝說:“你的腳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長著兩層眼毛,背上還有兩個肉疙瘩,多難看哪!”

  媽媽說:“我們背上的那兩個肉疙瘩叫駝峰,裡面貯存著養料,足夠我們路上用的了。”

  沙漠旅行結束了,小駱駝默默地想:我們的駝峰、腳掌、和眼毛在沙漠裡有那麼大的用處,我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呀!

  (學生個別讀,齊讀)

  3、流利地讀課文

  要求:讀通句子,不唱讀,不復讀

  (找朋友互相幫助讀)

  4、比賽讀

  5、聯絡上下文解釋文中生字新詞(生自由說)

  6、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生說)

  三、學習生字

  左右結構:鏡料夠陷鋪

  上下結構:委

  上中下結構:豪

  半包圍結構:疼趟

  獨體字:虧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麼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於助人的教育。

  3、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透過自學來讀懂。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麼。

  2、學生交流,並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3、認讀生字。

  二、學習新課

  1、瞭解文章內容:

  ⑴ 牧童們開始時,認為幸福是什麼?

  (不知道)

  ⑵ 牧童們後來認為幸福是什麼?(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做了什麼?

  注:引導學生讀13到22自然段。

  ⑶ 小結:

  正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人的快樂……

  ⑷ 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麼叫“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嗎?

  (“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

  ⑸ 反覆讀:

  智慧的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建議:引導學生聯絡實際來理解。

  ⑹ 談談你的幸福觀,並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此環節上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在這裡要採用多種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爭取出彩。

  2、演課本劇:

  ⑴ 分角色朗讀:

  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眼神、語氣作指導,為演做好準備。

  ⑵ 學生排練,教師巡視。

  ⑶ 彙報演出。

  3、本課小結。

  (根據當時情景而定)

  【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麼

  (靠勞動 盡義務 有益的)

  幫助別人 有用的 養活別人

  幸福的

  【教學後記與反饋】

  這篇課文時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記敘的。故事情節奇異,充滿了幻想。在教學時,我以“討論幸福是什麼”為線索組織學生學習,首先放手讓孩子們自讀課文,在學生充分子度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讀後的體會。交流時,我重點引導了學生聯絡課文內容談談對幸福含義的理解,還注意擴充套件,聯絡生活加深學生對幸福含義的理解。課後,我還讓孩子們蒐集很多有關幸福的名人名言,相信孩子們對“幸福”二字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課時目標:

  1、瞭解早春的景色,感受景色美。

  2、會正確朗讀課文,嘗試背誦第二、三段課文。

  3、理解第二、三段課文,懂得山坡、遠方等詞意。

  二、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第二、三段。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

  (一)複習檢查:

  1、指名認讀生字。

  2、匯入 :小河先流過哪兒?看見了什麼?

  3、指名背誦第一段,匯入 :明亮的小河流過田野又來到了哪兒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讀通課文。

  2、指名多人讀課文,讀出快樂的'語氣。(可點撥:此時,你的心情怎樣?小河的心情應該怎樣?)

  3、想像說話:(1)我跑過田野,看見了____________。

  (2)我跑過田野,看見桃花開了,梨花開了,杏花也開了,____________。

  (3)我看見跑過田野,桃花開了,____________,梨花開了,____________,杏花開了,____________,我們看見____________。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一句說一說。)

  4、引導背誦:自由背誦,指名背誦。

  (三)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讀第三段,交流:你讀懂得了什麼?

  2、學生交流一句,讀一句,嘗試不看書讀句子。

  3、說話:(1)我跑過樹林,看見了____________,聽見了____________。

  (2)我跑過山坡,看見了____________,聽見了____________。

  (3)我跑過--,看見了____________,聽風了____________。

  (選擇一句說一說,反饋交流。)

  4、指名多人讀第三段,嘗試背誦。

  (四)學生齊讀全文,小結:小河一路奔跑,為我們帶來了春天的訊息,也給我們帶來了美麗的景色。

  (五)課堂作業 :1、讀課文,填空。(作業 6)

  *2、選擇說話的一句寫一寫。

  板書: 7、我是一條小河 (快樂)

  (跑過) (看見) (聽見)

  田野

  果園 桃花、梨花、杏花

  山坡 …… 歌聲

  樹林 ……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簡析:

  同樣的風景對於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遊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本文脈絡清楚,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在描述了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後,作者的筆觸沿自己的視線所及,從遠處落筆,先寫山具有一種“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後由遠到近,由山及水,發現水是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滿著野孩子的靈性;“當然”一詞,又引著讀者一起領略了小動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後,不惟山水和小動物,連行走在其中的人們也變野了。輕鬆流暢的筆調,活潑生動的語言,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佈局時,採用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的。

  設計意圖:

  愛護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幫助學生找準切入點——“野”,由“野”存疑引導學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學習貫穿其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引導他們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語言,既重“文字”,又超“文字”。使學生的創新潛能真正得到放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賦、淑、撅、叟、滌”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熱愛自然,崇尚純真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2.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 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多媒體展示)

  張家界森林公園,是我國第一個森林公園,它與天子山索溪峪構成了山奇、水奇、石奇、雲奇、樹奇的武陵源。這裡千峰竟立,爭奇鬥研,山勢之雄偉,山色之秀麗,讓人稱奇叫絕。這裡哪兒都是一副如詩如畫的天然絕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別具一格,有著其他景點無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遊覽“索溪峪”。

  二、初讀課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指名分段讀課文,初讀反饋。

  3.抓題眼,引入研讀。

  三、合作研讀,感受索溪峪的“野”

  1讀了課文,索溪峪給你總的印象是什麼?(野)課文透過哪幾方面的描述來寫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當然更是“野”性十足、連遊人也漸漸變得“野”起來。)

  2.選擇其中一個部分,分組研讀,交流討論,體會作者是怎樣描繪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遊人的“野”的?

  3.賞析。(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板塊進行教學)

  ①賞析“山是野的。”

  a 齊讀這一段,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描述“山是野的”這個特點的?課文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是一種驚險的美。是一種磅礴的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點再具體描寫。)

  b賞析句子:“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麼‘一線天’,什麼‘百丈峽’,聽著名字就讓人膽顫。”

  你從哪些詞語當中感受到了一種驚險的美?(板書: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膽顫)

  c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一種驚險的美?(一線天、百丈峽,它們的名字聽著也讓人覺得害怕。)

  d有感情朗讀, 讀出你的驚訝,讀出你的讚歎,並談談自己的收穫。

  ②賞析“水是野的。”

  a讓我們跟著攝像師的鏡頭,來領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賞析句子“索溪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給人活潑、靈動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傳神地寫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鬧”,十分調皮、可愛。也從側面表達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邊的遊人們輕鬆愉快的心情。

  這一段中,作者還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個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樹木是它的大叔,石頭是它的弟弟。)

  C賽讀,讀出索溪的趣。

  ③賞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遊人也‘野’了起來。”

  a快速朗讀,想想“野”加引號的含義。

  b賞析句子“人們,在這山水中返樸歸真了。”“返樸歸真”是什麼意思? (“返樸歸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課文中怎樣寫猴子與遊人的“返樸歸真”?

  4、品讀最後一段。課件展示段落。

  是啊,作者在這樣的境界裡,完全被感染了,被淨化了。感覺此時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快慰,從未有過的清爽,哪個詞能說明作者這有的感受?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5、是啊。作者此時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們是充滿朝氣的青年,是充滿靈氣的孩子。它們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飾,不事雕琢,用自己的純真盪滌著遊客的胸懷,作者深深地愛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把自己的感情都賦予了這美麗的山川,在作者眼裡索溪峪簡直就是大自然的寵兒,那你讀了這篇文章,你此時有什麼樣的感受?

  四、朗讀積累,體悟索溪峪的“野”

  課文以作者獨特的視角,表達了獨特的感受,讓我們身臨其境。要求讀出感受,讀出韻味,讀中想象。

  1.自己選擇一部分練讀。

  2.合作讀。

  3.齊讀與個別讀相結合。

  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積累。

  五、迴歸整體,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對同樣的風景,會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這裡的山野、水野,這裡的野物“野”性十足,連來這裡遊覽觀景的遊人也返樸歸真,漸漸變得“野”起來。作者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在寫景中表達了自己暢遊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看得出來,此時你們對神奇的張家界充滿了好奇,在上課前我叫同學們回去收集有關張家界的資料。現在就請同學們展示一下。

  3.課後可以透過各種渠道,收集描寫張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細細品讀,注意體會:他們對索溪峪的感受是什麼?又是怎樣表達的?(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後具體描寫)

  六、總結(課件展示風景圖片)

  這節課,同學們瞭解了迷人的張家界,領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實,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很多很多風景名勝,如夢幻的九寨溝,神秘而質樸的西藏,險要的華山,秀美的桂林等等,願你們有時間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賞,更希望你能象作者一樣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你眼中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積累詞語,豐富學生的語感,提升其語文綜合素質。

  2 讓學生了解比喻句、擬人句,感受比喻句、擬人句的優點。

  3 積累語言,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

  4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瞭解成語的來歷,理解故事內容。從故事中感受道理。

  (二)過程與方法:

 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語言訓練。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和探索語言規律的勤於動腦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教學難點:積累詞語並運用。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雙方教學活動方案預設預設修改或生成記錄

  一.學習“讀一讀,想一想”:

 1、學生自由名詞短語。

  2、指名讀。

  3、在小組中說說這些短語的含義。

  4、全班交流,理解短語意思。

  5、再次齊讀詞語,仿造著再說幾個短語。

  二.學習“讀一讀,體會下列句子的形象、生動”:

  1.學生自由讀句子,自讀自悟。

  2.說說下列句子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不同。

  3.自由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感情。

  4 小組評讀,體會比喻句、擬人句的生動和形象。

  5 自己也試著說幾句這樣的句子。

  三.學習“讀一讀,記一記”:

 1.學生讀句子,指名讀。

  2.你知道這些句子的意思嗎?學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嘗試背一背。

  四學習“成語故事”。

 1 自由讀短文。

  2 說說短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3 學習了短文給你什麼啟發?

  作文

 習作的主題:校園的風景

  習作的目的:

  1、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注意觀察的習慣。

  2、練習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敘述。

  3、學會運用本單元課文中的一些寫法寫景。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出課題

 每天,你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裡度過。校園已經和你的童年生活融為一體,一提起校園,你一定會感到格外的熟悉和親切。你可以把校園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二、出示要求,討論理解

 1.出示要求

 大家讀題,想想習作有哪些要求?

  2.小組討論,並完成填空

 我最喜歡校園的(),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了()。

  下課了,同學們都想小鳥一樣飛出教室。操場上頓時熱鬧起來,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

  3.大組交流

 透過這一個環節,讓學生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寫作要有順序,注意景物的靜態和動態。

  三、導航,開啟思路

 1、你可以按照方位順序。先逐一簡略介紹校園的景物及其特點作用,再祥寫你最喜歡的一處景物,最後由景及人,略寫一下校園裡同學們的活動。

  2、你還可以仔細觀察你最喜歡的一處景點,寫出它的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或一天中不同時間的不同特點。

  四、自擬題目,下筆成文

  根據剛才的學習討論,大家可以更好地條理自己的“構思”。題目自擬,但要認真給自己的作文起個題目,老師也提供一些題目,但僅供參考。(《我愛校園》《校園一角》《校園的四季》)

  第二課時

 師生雙方教學活動方案預設預設修改或生成記錄

  一、講明習作的修改要求,強調修改的方法、符號。

  二、交流習作,互相提升。

  1、組內互相交換看對方習作,組內互評。

  2、共同評議是否寫出了“快樂的事例”。

  3、共同修改。

  4、推薦組內同學讀習作,大家欣賞。

  5、針對某些情況,有目的講評。

  6、集體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課外。

  1、動筆嘗試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後讀給父母聽,讓他們給你寫的內容提出修改意見,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習作抄寫在課堂作業本上。

  教學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章的字裡行間瞭解海島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邊防戰士艱苦的生活條件。

  2、細讀課文,從戰士們的言談、行動中,體會邊防戰士對祖國海島的真心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出示語段,要求學生自由朗讀:

  小瓜果然結了不少,水靈靈的,真惹人喜愛。誰料一陣暴雨過後,巨浪撲上了小島,把小瓜一個個打掉了。後來一檢查,只有種在大石頭後邊的一棵瓜秧上,還殘存著一個小瓜。

  2、指名若干學生分別朗讀語段,教師簡單評價朗讀的投入程度,相機提問學生:

  ⑴ “殘存”是什麼意思?

  ⑵ 有哪些詞語可以在這裡替換“殘存”?

  ⑶ 透過“殘存”,在你的眼前展現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3、揭示課題:

  教師:讀了這個語段,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預設學生質疑:

  這個殘存的小瓜最後長大成熟了嗎?

  小瓜為什麼種在小島上?

  小瓜一個個都打掉了,主人會有怎樣的反應?

  (教師選擇課文能夠解答的問題進行板書。)

  教師:(板書:彩色的翅膀)同學們提的問題很有水平啊!請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殘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間有什麼聯絡?請同學們開啟課本,認真讀讀《彩色的翅膀》這篇課文,不但要把課文讀通順,而且把剛才我們的提問整理一下,看看課文可以解決哪一些問題,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

  二、建構“海島”意象

  1、根據板書,指名彙報讀後所得,引導學生用讀書的方式來回答提問,要求把相關語句讀正確、讀流利,讀得有感情。

  2、引導學生建構“寶石島”的意象:

  教師:課文中的“寶石島”是一個怎樣的海島?你能夠從課文的字裡行間仔細找找答案嗎?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巡視幫助。

  4、指名彙報讀後收穫:

  學生可能彙報的要點:

  海島離陸地遠。

  海島面積小。

  海島的自然環境相當惡劣,連昆蟲都沒有。

  海島上除了一群可愛的戰士,好像沒有其他什麼人了。

  ……

  (在指名學生進行彙報的時候,教師需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感情朗讀,儘量不要作過多的分析和說教。)

  重點指導下列句子的朗讀:

  兩年前,戰士們來到寶石島上,建立起這個新的陣地。他們在岩石下、小路旁,壘出一塊塊“海島田”,把從家鄉帶來的蔬菜種子,連同自己建島愛島的深情一起播種下去。

  (教師引導語參考:荒蕪的海島開始顯現綠色的生機,寂寞的海島終於迎來了可愛的子弟兵!戰士們笑了,小島也笑了!)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還開了一朵朵小黃花。可是到了收穫季節,竟連一個小瓜也沒結。有些戰士灰心了,撅著嘴巴,說:“西瓜嫌我們的島艱苦,不願在這裡安家。”

  (教師引導語參考:海水是鹹澀的,土地是貧瘠的,沒有和風細雨,多的是風急浪高,西瓜啊西瓜,確實難為了你,但是,我們實在是不甘心啊!)

  小島遠離大陸,沒有蜜蜂,也沒有別的昆蟲。

  小瓜果然結了不少,水靈靈的,真惹人喜愛。誰料一陣暴雨過後,巨浪撲上了小島,把小瓜一個個打掉了。後來一檢查,只有種在大石頭後邊的一顆瓜秧上,還殘存著一個小瓜。

  三、海島“嘗瓜會”

  1、找到課文第九自然段描寫“嘗瓜會”的句子,一邊讀,一邊思考,觀察通訊站站長如果問大家:在我們的寶石島上,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們應該把第一塊西瓜送給誰嘗呢?為什麼?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教師歸納總結──雷達兵:

  教師:是啊,如果沒有雷達兵頭腦裡那些農業知識,恐怕寶石島上的戰士們吃不上自己種的大西瓜了!我們應該讓雷達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們介紹一下他找到答案的過程,你們說好不好?那麼,他可能會怎麼介紹呢?請你展開豐富的聯想,寫一段雷達兵的“戰功”介紹吧!

  3、課內小練筆。教師巡視、指導,相機組織學生交流表演。

  四、結識戰士“小高”

  教師:小高是寶石島觀觀察通訊站的訊號兵,是他陪著“我”來到寶石島的。這個小戰士很有意思,請通訊們把課文中描寫小高的一些詞句用“~~”畫出來,多讀讀;說說你覺得這個小戰士的身上有些什麼特點。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組之間相互討論。

  2、指名學生彙報對戰士“小高”的印象。

  重點指導下列句子的朗讀:

  小高在碼頭上有說有笑,這時候不吭聲了,緊閉著嘴唇,兩眼直髮楞。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裡緊緊地抱著一隻紙箱子。

  (教師引導語參考:一邊是一個大提包,一邊是一隻紙箱子,同學們,這兩樣東西,你能夠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嗎?──裝的東西不同,和小高的距離不同,小高對他們的重視程度不同……讀讀這個句子吧,好一個可愛的小高啊!)

  小高點點頭告訴我,晚飯以前,他已經把紙箱裡的小昆蟲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說:“我就不相信,這些小精靈會不愛我們祖國的海島,會不願在這裡安居樂業。”

  五、認識昇華

  1、用一兩句話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海島,海島上有一群怎樣的戰士。

  2、指名學生彙報後教師提問: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

  戰士們為什麼要到這樣一個人跡罕至的小島上生活呢?

  戰士們守著這樣一個環境惡劣的小島,有什麼意義嗎?

  ……

  教師:同學們問得真好,這些問題,也是老師一直在思考的。讓我們再來關注這樣兩個問題:

  第一:這個小島,可能位於祖國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這個小島上沒有戰士駐守,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3、學生髮言後,播放《說句心裡話》結束課文教學。

  六、佈置作業

  1、摘錄課文中的詞語和句子。

  2、給寶石島的戰士寫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報上,也可以投稿給編輯部,有條件的把信釋出在網站上。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彩色的翅膀》教學設計6,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課時]:1節課

  [教學內容]:學會PU、PD命令的操作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利用命令及獨力思考的能力。

  3、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PU、PD命令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PU、PD命令與其他命令的綜合使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遠志多媒體教室廣播軟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前面幾課我們都是從海龜的“家”為起點來畫圖。有沒有辦法將海龜移到其他地方開始畫而又不留下爬行過的痕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提筆和落筆的命令。

  二、新授

  活動一:海龜畫走廊

  提筆命令:PU

  師:這個命令是不帶引數的,它的作用是讓海龜抬起畫筆,移動的時候不留下足跡。

  落筆命令:PD

  師:這個命令也是不帶引數的,它的作用是讓海龜落下畫筆,恢復到處於畫線狀態。

  讓我們來試試這命令的作用吧。

  做一做:

  讓海龜畫一組平行線(書P57圖1)你看到了什麼?繼續

  你又看到什麼了?

  畫了一組平行線。

  試一試:

  1、大家來試著畫下P57圖2。學生練習

  師:這個圖形只要後退的步長比前進的步長小,就可以畫出來了。每畫完一筆要右轉90度。

  2、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試著畫下P58圖3。學生動手,師指導。

  師:要記住抬筆走10步後要落筆。

  活動二:海龜畫“回”字圖

  師:下面請大家分組討論下書P58圖4怎麼畫,大正方形邊長為100步,小正方形邊長為50步,把想發先寫在本子上,再進行電腦操作。

  想一想上面第三第四兩行命令做什麼用的?

  活動三:海龜畫“田”字圖

  師:我們一起來思考下“田”字圖該怎麼畫。

  提示:“田”字由幾個正方形組成,畫完一個後要怎麼樣?這裡需要幾個重複命令,各有什麼用處?

  說明:重複命令中還有重複命令叫做重複巢狀。要遵循以下步驟來畫。

  1、先寫出畫巢狀內的基本命令。

  2、在基本命令後加為下一步做準備的命令。

  3、在這些命令外再加巢狀上重複命令,就可以將巢狀內的圖形重複畫多次了。

  試一試:

  1、畫出書P60圖6的圖形,學生動手,師指導。

  2、思考下怎麼樣把圖6改成圖7(小三角形邊長為50步)

  3、大家喜歡圖6中的圖案嗎?請你們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畫出來。

  師:大家今天學習了抬筆落筆命令,再借助其他我們學過的命令畫出了許多新的圖案,今後我們還將學習海龜的其它功能,使我們的繪畫技術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