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錦集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錦集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師:同學們,老師先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他是我的同行,教書之餘,他在路邊擺一個茶攤,無償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為他講一個故事。有一個故事,裡頭有個人流汗,有個人流血,還有一個在笑。我這個故事講得好不好?學生齊答“不好”。

  教師:聽完這個故事,你想知道什麼?

  生1:擺茶攤的人是誰?

  生2:故事中的人是誰?

  生3:為什麼會流汗?為什麼會流血?

  生4:老師怎麼會有時間擺茶攤?

  師:這麼多問題,一定想知道結果,對吧?今天我們來學習擺茶攤的主人寫的一篇文章《狼》。

  請同學們拿起書和筆,自己默默地讀,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快快快。

  接下來,同學們互相討論疑難,老師分小組佈置任務,每6人負責一個自然段。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是解決疑難的句子,二是說出本小組解決疑難的絕招。

  學生分小組討論。約五分種後,老師讓第一組的一名學生翻譯,另一名學生指出:“我們的絕招就是加一個字把古文變成現代文。

  第二組:甲翻譯。乙:有兩個絕招,一是聯絡上下文理解,二是參考註釋。

  第三組:甲翻譯,教師插問:回答我幾個問題,哪是“放下”、“拿”、“互相看著”?學生一一回答。教師:我們試試“眈眈相向”。師生表演。

  乙:絕招就是根據註釋和所在語境加以推斷。

  第四組:甲翻譯,師問:什麼叫“暴起”?你們的辦法是不是就在這裡呀?

  乙:我們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義的詞要注意辨別。

  第五組:甲翻譯。師問:“斷其股”是什麼意思?“股”到底是大腿還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們的經驗就是把以前學過的古文用上。

  第六組:一學生翻譯。師問:“罷了”在哪裡?生答:是“耳”。

  乙:我們根據“亦……而…… ”確定它是“雖然……但是……”的轉折關係。

  教師:好,現在我們把大家的成果一起彙報出來,彙報的方式就是齊讀。

  學生齊讀課文。

  教師:現在你們說說這是什麼故事?

  生(許多人):一個屠戶和兩隻狼的故事。

  師:大家已經知道透過自己的勞動和創造理解了故事。

  教師串講故事。

  教師總結學生學習的辦法:查、加、改、聯。

  那麼,故事裡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誰?

  師:你們看過朱軍的《藝術人生》沒有?看過王志主持的《面對面》沒有?他們倆就有本領把別人心裡的故事挖出來。

  我們現在就把流汗的人心裡的故事挖出來。請後兩閏的同學組成記者團,一起設計問題採訪屠戶和蒲松齡。前排的同學研究文字,猜猜他們會問什麼問題,從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據。現在分頭準備。

  教師:(三分鐘後)“面對面”言談開始。看看發問的能否問到對方心裡去,回答的能否把問題準確地回答出來。

  生1:屠戶,你第一次流汗是什麼時候,為什麼流汗?

  生2答:

  生3問:第二次流汗是什麼時候?

  答4:前後都有狼,而骨頭都扔完了,我怕前後夾擊,狼會吃掉我的。

  生5問:當你發現麥場上的草堆時,你怎麼想的?

  生6答:我想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問:當你看到一隻狼裝睡時,你為什麼要殺他?

  生8答:我想這是最好的機會,莫失良機,先下手為強。

  生9問:你怎麼會到草堆後面殺另一隻狼的?

  生10答:並非故意。當我來到草堆旁隨便轉轉時發現的。

  生11答:我想另一隻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處找找,果然找到了。

  師(問生9):你覺得兩個人的猜測誰更有道理?

  生12:請問經歷了這些,你自認是個勇敢的人嗎?

  生13答:應該是,基本上是。

  師:基本上是,你們同意嗎?

  生答:同意。

  教師小結這部分的答記者問:屠戶基本上是勇敢的,也還算機智的,對不對?(大家造成贊同)

  另一組針對“蒲松齡”的訪問開始了。

  問:請問蒲先生,你為什麼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氣氛。

  問:你為什麼要笑?

  生2:因為狼想欺騙屠戶,但手段並不高明,所以想笑。

  師補充問:寫的是狼的故事,為什麼故事的結尾卻說“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說“狼之變詐”?

  生3:由狼推廣到別的禽獸。

  師(恍然大悟狀):我懂了,不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後的下場一定是可悲的。

  生問:蒲先生,你為什麼要寫這個寓言?

  生4答:這個故事可以使後人得到啟發。

  師問:蒲先生,你覺得自己寫得最妙的地方在哪裡?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師提醒他念出來)“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師示意他表演一下這幾句所寫,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搖頭晃腦。

  師:大家覺得這個“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麼,在中國古典作品中狼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生紛紛答:兇猛、貪婪。

  師:我剛才聽到有同學喜歡看科普文章,動物大世界,說說那裡面的狼是怎樣的?

  生1:狼是群居動物,他們非常團結合作。

  師:現在有環保主義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師結合簡報告訴學生三個有關拯救狼的事實。然後問:“你覺得這是什麼回事呢?是蒲松齡錯了嗎?還是環保主義都忘了要保護人類呢?

  現在就讓大家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文學狼”與“自然狼”的問題研究。

  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這才是新時代同學的風貌,讓問題伴隨始終。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 圍繞“成長的故事”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

  2、結合習作提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習作。

  3、 發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注意總結。

  4、熟讀背誦名言,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 圍繞“成長的故事”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

  2、結合習作提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習作。

  教學用具: 實物投影儀

  教學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1、在這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開展了“成長的故事”這個專題的綜合性學習。相信大家在瞭解他人的成長故事及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中,有許多感想,今天就讓我們在一起暢所欲言吧!

  2、閱讀習作的三個提示,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3、根據相同選題,組成若干個小組合作交流,注意傾聽,互相補充、完善。

  a、成長的故事可以採用編演短劇或配樂講故事等形式交流。 b.“從《烏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經歷與烏塔進行對比,著眼於烏塔的獨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評家長的束縛。

  c.圍繞“如何與周圍人交往”或“怎樣才能過個有意義的生日”進行討論,或舉行一場小型辯論會,蒐集資料,用事實來說服人。

  4、按確定的方案進行演練。

  5、全班交流。

  6、共同評議。

  a、引導學生髮現小夥伴的長處和進步,善意地提出問題和改進方法、鼓勵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評價。

  b.談談聽了他人的成長故事後,自己有何打算。

  作業:

  把自己說的內容寫下來。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同學們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自主選擇習作內容,把最有感觸,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一、認真審題,寫出特點。

  三項習作,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點,習作時要注意把特點體現出來。

  1、寫自己或別人成長的故事。要求寫得既有趣又能給人以啟發。寫時還要把事情交待楚,注意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方面的描寫,對最能體現有趣和給人以啟處要寫具體。

  2、“從《烏塔》想起的”中“想”的內容從何而來呢?

  a、“想”從認真閱讀、深入思考中來。從《烏塔》中想到什麼呢?關鍵是逐字、逐句、逐段讀懂《烏塔》一課所反映的問題,並進行深入思考,只有讀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從聯絡生活實際中來。把《烏塔》所反映的成長中的問題與生活實際相聯絡,要事實說話,不能空發議論。 c.“想”從豐富的聯想中來。《烏塔》揭示了成長中的一些問題,可以由這些問題生髮去,談一談在成長中遇到的其它問題。

  3、寫回信應注意格式: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等五個部分。回信的特點主要表現寫正文時先要回答來信中的問題,再寫自己想要告訴對方的事情。回答問題時要悄意切,要用事實說話,少談或不談大道理。

  二、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三、放聲朗讀,進行修改。

  引導學生運用從《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中學到的修改方法。

  四、學生交流,互相評議。

  尊重同學,虛心聽取意見。

  五、謄寫作文。

  教師交代格式和書寫要求。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課前談話

  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回去找春天,你們找到了嗎?根據學生回答引出新課,讀準醒字,你怎麼記住咱們今天學的第一個生字。記憶醒。

  二、放音樂,教師配樂朗讀兒歌,學生評價老師讀得怎麼樣。

  三、學生模仿老師讀兒歌。第一遍輕聲讀,遇到生字,看拼音自學。第二遍指名5個同學,一人讀一小節,要求把音讀準。第三遍各自大聲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四、教師重點領讀兒歌,學生自由選讀兒歌中的小節。

  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感悟兒歌。

  ⑴出示有柳樹的春景圖。

  ⑵提問:小柳樹睡了整整一個冬天,它什麼時候睡醒了?誰能讀出小柳樹睡醒的樣子。(學生表演讀。)

  ⑶小柳樹睡醒了,它的好朋友春雨、春風、春燕和它在一起做什麼?

  ⑷創設情境:請學生扮演春雨、春風、春燕讀有關的三小節。它們對柳樹說些什麼呢?柳樹又會說些什麼呢?請學生上臺表演。

  ⑸語言訓練:

  春雨幫助柳樹,柳樹變得,柳樹對春雨說:。

  春風幫助柳樹,柳樹變得,柳樹對春風說:。

  春燕和小柳樹,柳樹,柳樹邊飛邊說:。

  ⑹朗讀課文:春天裡的景物這麼可愛,讓我們走進春天,美美地讀一讀!

  ⑺演讀:小組內表演,四個同學分別扮演柳樹、春風、春雨、春燕。

  ⑻在春天裡,還有什麼和柳樹一樣也醒了呢?學生自由發言。

  六、出示大螢幕識字:說說你認識了課文的哪些字,不會認的字怎麼辦?說說你的好辦法。

  七、鞏固練習

  1.開火車讀生字。

  2.用熟字來記憶。

  3.猜字遊戲。(以學生自己把生字編成謎語互相猜為主)

  (1)身上髒了怎麼辦洗澡。

  (2)大雨落在田地上雷。

  (3)腳踏車輪胎缺少氣軟。

  4.認生字練習:全體學生把自備的生字卡片擺放好,老師大螢幕上的字,學生從字卡里找字並舉起來。

  八、指導寫字。

  1.重點指導說話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1)言字旁的一點不能太低,橫要寫得斜,豎稍向左歪。

  (2)春字的撇起筆在豎中線上,然後要往左斜;捺的起筆不要靠近撇,要給下面的日字留出空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這篇童話故事寫的是兩隻小獅子,開始的時候,一隻勤奮,一隻懶惰,後來經過獅子媽媽的勸說,懶獅子也變勤奮了。故事告訴學生:從小要刻苦鍛鍊獨立生活的本領,不應該依賴父母。學習課文時,應適當的放手,讓學生邊讀邊思,邊悟邊讀,自然表達,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

  基於以上認識,教學設計如下: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從小要刻苦鍛鍊獨立生活的本領,不應該依賴父母。

  2、繼續學習有語氣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

  3、參加討論。能夠說一說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以後會想些什麼。

  二、課前準備

  1、《獅子王》的動畫片。

  2、讓學生蒐集有關獅子的資料。

  三、教學步驟

  (一)、課前談話,引出課題;

  開啟電視,出示畫面。觀察:這是什麼動物?它們長的什麼樣?(最好能說出公獅和母獅外形上的不同)

  師:前不久,獅子媽媽生下了兩隻小獅子,這兩隻小獅子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來學習課文《兩隻小獅子》。

  (二)、自讀全文,引發興趣

  邊讀邊找一找:這兩隻小獅子有什麼不一樣呢?

  (三)、逐段學習,細細感悟

  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你讀出了什麼?

  2、大家再讀,看有什麼新發現?(結合圖)

  3、指導朗讀,並進行評議。

  學習第三至六自然段

  1、自讀後同桌交流:這隻懶獅子為什麼不練功呢?

  2、出示錄影:獅子練功時會吃什麼苦頭呢?看後結合自己爬山、跑步、跳繩說一說;

  3、觀察圖,懶獅子跟小樹是怎麼說的呢?並試著用這種語氣讀讀;

  4、指導分角色朗讀(必要時教師可範讀)

  學習第七自然段

  1、自讀:懶獅子說的話讓誰聽到了?獅子媽媽是怎麼說的呢?

  2、自學:獅子媽媽說了幾句話?每句話什麼意思?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不懂找出來畫上問號;

  3、全班交流:你讀懂了什麼?

  4、四人一組討論解決你們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5、全班討論解決小組裡沒有解決的問題;

  學習第八自然段

  1、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會想些什麼呢?發揮想象,小組討論;

  2、齊讀這段,懶獅子是怎麼做的?

  3、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小獅子呢?

  (四)、分角色朗讀,深化認識

  這兩隻小獅子你比較喜歡哪一隻?為什麼?

  (五)、佈置作業

  自選1:聽寫生字詞語

  自選2:與家長合作,練習分角色朗讀

  自選3:蒐集獅子的有關資料,介紹給大家

  附:板書設計

  兩隻小獅子

  刻苦

  懶

  滾

  整天

  撲

  怕吃苦

  嘶

  不

  練習

  咬

  憑父母

  真正的獅子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

  2.理解重點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2)“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

  (3)“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2.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透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窮人夫婦的心靈之美。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

  引導學生透過討論,感情朗讀,激發學生情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感情朗讀課文。展開想象,以昇華情感。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點。

  2.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是難點。

  (二)疑點

  體現桑娜內心矛盾的重點語句。

  (三)解決辦法

  採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啟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啟發,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教師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讀課文。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讀自悟,勾畫重點詞句,質疑問難。

  2.小組討論重點問題。

  3.感情朗讀課文,表現主人公心靈美好。

  4.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教具準備:

  自制Flash課件、Internet網路、提供學生上網帳號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紹課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學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呢?用一、二句話說一說。

  [預設]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桑娜和她的丈夫雖然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仍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這樣一件事。

  二、深入課文,讀中悟情。

  (一)師:請自由朗讀課文的1-7自然段,看看從課文的字裡行間我們都會有哪些感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寫感受、找問題;

  2.師巡視,並於個別學生交流。

  [預設]

  感受:A、貧窮B、勤勞C、辛苦(危險)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朗讀有關環境描寫的句子和桑娜為丈夫擔驚受怕的句子。

  [練習]

  (出示課件)學生進行練習。

  師小結。

  三、讀悟結合,感受美德。

  雖然他們的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還是毅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難道他們沒有想到今後的生活嗎?

  1.師:你從哪裡體會到的,快速默讀課文,用曲線畫下來。

  2.生討論、交流。

  3.指名讀課文,師相機作朗讀點撥。

  4.誰來說說你認為桑娜和漁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5.學生交流

  四、總結昇華。

  1.小結全文。

  2.總結昇華。

  板書設計:

  窮人

  [個人簡歷]

  田科,男,本科學歷,1994年參加工作。小學高階語文老師。中央電教館“遠端專案學習”骨幹教師。甲骨文教育基金會世界教育專家組成員。多次在各級各類的教學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並有多篇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並獲獎。現著力進行“協作式小組在現代資訊環境下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研究,課題專案獲全國合作學習一等獎。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

  一、掌握根據事物特點組織材料的方法。

  二、體味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三、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設想

  一、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既有一般說明文的平實準確的特點,又有生動活潑的描繪,所以,怎樣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說明語言的準確和生動,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本文的結構比較簡單,只要求學生掌握整體的思路,對課文不作瑣細的分析。

  三、運用多媒體作為直觀教具;

  四、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能力上的訓練。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明確體裁、教學目標複習、思考、圈畫

  2組織學生交流預習情況(字、詞、課文層次結構等)閱讀、交流、思考

  3創設問題:為什麼說松鼠是一種討人喜歡的小動物?(組織學生朗讀第一節)朗讀、個別發言

  第二塊:理解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松鼠的漂亮、馴良、乖巧各表現哪些方面朗讀、交流、思考、自由發言

  2組織質疑: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能否換位置來介紹?質疑、思考、發言

  3學習評價:說說你最喜歡小松鼠的哪個或者哪些方面?並請說明理由暢所欲言

  4思維拓展:放準備好的一小節松鼠的影片,提出問題“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的特點外,你還認為它具有哪些特點?”欣賞、思考、自由發言

  5組織討論:本文的語言準確、生動,找出相應的句子加以體會分組討論、自由發言、個別發言

  第三塊:語文活動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提供其他一些小動物圖片,讓學生介紹他們印象最深的方面討論、發言

  第四塊:佈置作業

 1.把剛才語文活動的發言整理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2.課後收集有關松鼠的其他方面的內容,結合課文的介紹,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松鼠的手抄報。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情趣交融,快樂學習》,我的說課內容分成以下四個部分。一、把握課程,說教材;二、激發興趣,說教法;三、體驗樂趣,說學法;四、培養興趣,說程式。

  一、把握課程,說教材

  《閃爍的小星星》是教科社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第六主題單元《神奇的天空》中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旋律平穩、起伏較小、音調活潑、富有童趣。本課是一節以唱歌為主的音樂綜合課,我給本課時的教學預設了三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演唱歌曲《閃爍的小星星》,在歌唱及表演中表達對星空的喜愛之情。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同時讓學生感受夜晚優美寧靜的意境。

  (3)讓學生初步感受不同節奏的音樂表現不同的情緒。

  其中:讓學生學會演唱歌曲,在歌唱及表演中表達對星空的喜愛之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二、激發興趣,說教法

  大家都知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賴於興趣。低年級音樂教學應該特別注重興趣的激發。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為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法

  2、視聽教學法

  3、拓展延伸法。力求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參與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三、體驗樂趣,說學法

  課標指出:“一年級學生無論在生理還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帶有幼兒好奇、好玩、好模仿等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我教學本課時注重教給學生以下幾種學習的方法:想象法、模仿表現法等。引導學生玩中學,學中玩,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

  四、培養興趣,說程式(這一部分是我說課的主體部分)

  我將透過以下四個環節來進行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學唱歌曲、激情導趣;變換形式、提升興趣;變奏欣賞、延伸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首先給學生創 設星空的情境,在教室內佈置許多大小不一的小星星,在教師身上也貼上小星星,並在移動黑板上拉上一條閃爍的彩燈,每個彩燈都貼上小星星,當彩燈通電時彷彿 天空中無數的小星星眨著眼睛。這時,把照明燈光一關,整個教師猶如美麗的星空,讓學生感受到夜晚優美寧靜的意境。②其次,在星空的情境中進行課前律動,讓 學生在“星光恰恰恰”的音樂中按節奏搖搖頭,動動手,扭扭小屁股,進行課前激趣。律動完讓學生說說,美麗的星空中都住著誰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學唱歌曲,激情導趣

  學唱歌曲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設想讓學生在星空的情境中體驗藝術學習的快樂和滿足,獲得身心的愉悅。結合歌曲的特點及學生的具體學情,我將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1) 讓學生感受歌曲。《閃爍的小星星》是一首學生較為熟悉的歌曲。如何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再次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呢。我採用了角色扮演,誘發興趣的做法。教師 當月亮姐姐,學生當小星星,讓學生閉上眼睛,在《閃爍的小星星》的背景音樂中想像,我們坐著月亮船到“星星王國”,彷彿看見什麼?聽見什麼?讓小朋友們感 受星空的神奇,為學習歌曲做鋪墊。

  (2)詞曲結合教學。第二段歌曲的學習是學唱歌曲的教學重點。由於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少,理解能力較差,易出現:“記調容易,記詞難”的現象,根據這一學情,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詞曲結合教學。①我先運用道具——太陽和烏鴉,邊演唱邊形象地演示,(教師示範,邊唱邊演示)②接著我引導學生理解歌詞,順勢讓學生按節奏朗讀這一句歌詞 ③記 住歌詞後,我帶唱,生模唱旋律,我藉助柯爾文手勢幫助學生感知旋律音高,(師示範)讓學生進一步把旋律唱準。在學生會唱的基礎上再加上律動表演④最後讓學 生都試著表演太陽和烏鴉的動作。用同樣的方法教學後兩句歌曲。這樣透過視、聽、說、唱、演,學生就能輕鬆地理解記憶歌詞,還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3、豐富形式,提升興趣

  一年級學齡兒童堅持性和自持力都較薄弱,採用單一的演唱形式他們很快就會覺得枯燥無味,降低學習的興趣。

  據 此,在本環節教學中我變換多種演唱形式不斷提升他們唱歌的興趣,主要有師生接龍演唱、加入打擊樂器伴奏唱、表演唱。在表演唱之前,為了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演 唱,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小朋友小星星是住在寧靜的夜空,你們演唱的時候要輕的,可不能吵到他們哦;(指導他們用輕柔的聲音演唱)其次再說,小星星是住在 高高的天上,我們演唱歌曲的位置也應該像小星星一樣,掛得高高的,抬抬你們的小眉毛,帶上微笑,(指導他們注意演唱的位置)。最後,教師問到“可愛的小星 星們你們愛自己的家嗎,星空就是你們的家,帶上你們這種喜愛之情,我們再來演唱歌曲。”(引導學生在歌唱中表現出對星空的喜愛之情。)

  透過採用靈活多變的演唱形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能使他們在科學的學習方法中,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從中獲取最佳的學習效果。

  4、變奏欣賞,延伸興趣

  音樂感知力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能力,離開了這些基礎能力,學習音樂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話。我從一年級開始就著手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在完成本課時教學任務以後,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選 取以《閃爍的小星星》為主題音調的《小星星變奏曲》中的三段不同節奏的音樂,我先讓學生注意聽這三段音樂,說說音樂有什麼變化?(放音樂)只要學生用心 聽,就一定會有感受,但在交流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說法,如:有的學生會說“我發現有的音樂快,有的音樂慢。”還有學生說“我發現速度變了”等 等,這時老師應給予鼓勵肯定,及時對錯的說法進行引導,告訴他們“音樂的速度不變,而是音樂節奏變了。”

  接著,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視聽有機地結合,讓學生再次感受音樂節奏的變化。小星星是位神氣的魔術師,他能跟著音樂改變自己的動作,請你們注意看,認真聽,讓他們瞭解不同節奏的音樂表現不同的情緒。

  最後,聽樂曲表演:讓學生也來噹噹小魔術師,跟著音樂變化肢體的動作。

  (設計意圖:以上這一環節,我把音樂節奏變化和小星星的動作變化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知識結合具體可感的畫面,有效地降低了教學難度。)

  在本課結束時,再讓學生完整地將《閃爍的小星星》這首歌曲邊唱邊表演作為禮物送給星空中的小星星,讓他們在自己歡樂的歌聲中乘著月亮船迴歸課堂。

  綜上所述,對於低年級學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整堂課的設計以興趣貫穿始終,在一系列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將他們引入藝術的殿堂,感受藝術的美,得到藝術的薰陶,體會藝術學習的愉悅性。這也是藝術教學最樸實、本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