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昇華和凝華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昇華和凝華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昇華和凝華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昇華和凝華初中物理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學設計:

  昇華和凝華是自然界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物質在固態和氣態之間直接轉變的過程,但我們的同學們,對這種轉變的過程和轉變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並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難直接觀察到,因此要掌握好這一節內容,我們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把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過程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活動的過程。

  二、具體步驟:

  (1)佈置同學們課前複習歸納。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三態是固態、液態、氣態,固體和液體之間的轉化、液體和氣體之間的轉化都已學過,透過對已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提高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讓同學們自覺體會和產生固態與氣態之間是否會轉變的疑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

  (2)佈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佈置學生透過上網、查閱圖書,收集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透過對課外知識的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3)觀察生活中的現象。

  在學習了前面關於固態和液態、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物態變化之後,觀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沒有固態與氣態之間直接轉化的過程,並做好記錄、與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培養同學們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最後在課堂上引導同學透過小組活動完成課本中設計的實驗,並透過實驗歸納課本中的重點知識。同時,再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一些前面討論的現象和問題。然後,對學生收集的知識進行討論和交流,並給予一定的評價和指導。

  三、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叫昇華,什麼叫凝華。

  2、知道昇華是一個吸熱過程,凝華是一個放熱過程。

  3、能夠解釋生活中常見的昇華、凝華現象。

  4、透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收集材料和對日常現象實驗的觀察,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探求知識的慾望。

  5、透過小組活動、課外和課堂的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教具、學具、實驗儀器:

  1、學具:收集的文字資料、實物、圖片。

  2、教具:實物投影儀、照片、鐵架臺、燒瓶、酒精燈、細線、碘。

  五、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昇華、凝華現象及它們各自的吸放熱情況。

  2、解釋生活中的昇華、凝華現象。

  3、瞭解昇華、凝華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六、課前學習的內容:

  1、歸納前面所學的物態變化並瞭解其吸放熱的情況。

  2、查閱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瞭解其中的原理和涉及的物態變化情況。

  3、觀察生活中的物態變化,瞭解那些發生在固體和氣體之間的。

  4、與同學交流觀察學習的情況並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並做適當的記錄整理。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教學指導、學生活動)

  一、複習引入(3分鐘)

  前面我們已學習了有關自然界中物質狀態及其變化的情況。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的回憶和歸納。

  1、自然界中的物質常見的存在狀態主要有哪些?

  2、發生在固態和液態之間的轉化過程分別叫什麼?吸熱還是放熱?

  3、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屬熔化?哪些屬於凝固?

  4、發生在液態和氣態之間的轉變過程分別叫什麼?吸熱還是放熱?

  5、汽化的兩種方式是什麼?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6、那麼我們來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態與氣態之間能否轉變呢?舉例說明。

  學生1答:固態、液態、氣態。

  學生2答: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是一個放熱過程。

  學生3答:如冰化成水、鐵變成鐵水等是熔化;水結成冰、油變成固態油脂、蠟燭油變硬等是凝固。

  學生4答: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汽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是一個放熱過程。

  學生5答:蒸發和沸騰它們的相同點: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不同點:溫度條件不同;發生地點不同;劇烈程度不同。

  學生6答:能;如:衣櫃中的衛生球變小冰凍的'衣服幹了;冬天的雪人變小了;雪花的形成等。複習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整理歸納知識的能力。老師要幫助學生整理糾正一些不正確的答案。

  二、教學過程(35分鐘)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透過活動來觀察物質在固態與氣態之間的變化:

  1、先裝置好實驗儀器

  2、觀察瓶中碘的變化並做好記錄。

  3、移去酒精燈,然後觀察瓶中的變化。

  4、棉線上析出的碘像什麼?

  5、下面我們來歸納一下活動中發現的一些現象。

  (1)碘是怎樣變成氣體的?

  (2)什麼是昇華?

  (3)昇華時我們必須給碘加熱,這說明這是一個什麼過程?

  (4)什麼叫凝華?它吸熱還是放熱?

  6、課前同學們收集的物態變化中,哪些是昇華?哪些是凝華?

  學生活動:在錐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懸掛一段棉線,用酒精燈微微加熱。學生觀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沒有看到液態的碘。學生觀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細線上出現針狀碘固體,非常漂亮。

  學生1答:像雪(人造雪)

  學生2答: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

  學生3答: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昇華。

  學生4答:吸熱學生答: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它是一個放熱過程。

  (說明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記錄實驗現象。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歸納知識的能力。)

  三、作業佈置、教師引導:

  1、同學們在課前收集了有關人工降雨的一些資料和圖片。下面請同學們分別交流。

  (1)在這種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現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種方法是什麼?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3)人工降雨的第三種方法是什麼?又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2、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昇華、凝華,它們幫助人們解決了哪些問題?

  1、學生歸納總結本課內容。

  2、歸納出物態變化的網路圖或迴圈圖。

  (1)食物保鮮(2)舞臺製造白霧(3)利用衛生球除蟲

  (說明活動鼓勵同學們質疑、提問、補充,提高學生合作學習和多向思維。老師提一些問題讓學生解決或有的同學不太清楚的問題請學生幫助解決,使學生體會成功和幫助人的喜悅。培養學生聯絡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另外,透過對日常現象的觀察和比較,使同學們體會到生活、物理、社會的關係,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服務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