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一人一課的教學設計

一人一課的教學設計

一人一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本課教材是前一課《橋》的知識延伸,在同學考察瞭解家鄉風貌,體驗家鄉人文景觀的基礎上,用美術表示的方法,為家鄉規劃、設計未來的橋樑。以家鄉小主人的身份,來表示家鄉未來的風貌;以橋樑設計師的身份,透過多種資料的運用來設計製作未來的.橋樑。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橋樑設計家以更大的想象空間。橋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體,本課教學中,要提供同學活動的情趣性,以和給予同學表示活動的自主性,讓同學大膽設計,巧用資料合作製作。以多元的教學形式,多樣性的評價方法,激勵同學勇於想象,勇於實踐的情感。

  仿生學已成為人們日益重視的科學研究領域。六年級同學對於動物世界已有較深入的認識。教學中,可組織同學透過討論或爭辯的方式進行探究性教學。教學可採用豐富有趣的資料,增強同學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目標

  本課教材是“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在同學對橋樑有基本認識的基礎上,以美術課程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同學進行探究性、發明性和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啟發他們憧憬未來,讓他們想一想,未來的橋會是怎樣的呢?本課培養同學勇於發明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培養科技發展和藝術發明不可或缺的想象力。以多種美術的表示手法來表示同學對橋的獨特想象,製作和繪畫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具:錄影帶(反映大都市的現代橋樑)。

  學具:各種廢舊資料、沙盤、繪畫和創作工具等。

  課時:1課時。

  (二)設計方案

  ● 教學匯入:

  (1)教師展示前一節《橋》的優秀同學作業。

  (2)評價同學作業,並提出如何為未來的家鄉進行規劃,使家鄉更美麗。同學分小組討論。

  (3)交流各小組的規劃和憧憬。

  ●教學新授:

  (1)教師播放現代大都市的橋樑錄象,請同學欣賞。

  (2)教師提出我們能不能一起根據我們的規劃和憧憬,為家鄉設計未來的橋樑。

  (3)各小組討論,畫出橋樑設計稿。通工具等問題,並把問題寫在問題板上。

  (4)交流各小組的設計稿。

  ●安排作業:

  (1)教師要求各小組根據設計稿和所帶資料,分別創作橋樑模型。

  (2)各小組同學合作按設計稿巧用資料,製作橋樑模型。

  製作一:

  利用廢可樂罐、紙板、絲線、筷子等製作斜拉式橋樑。

  製作二:

  利用廢紙盒進行切割組合製作廊橋、公路鐵路二用橋等。

  製作三:

  利用廢泡沫、筷子等切割組合,製作多種藝術造型的橋樑。

  ●作業展示評價:

  (1)各小組為自身製作的橋題名。

  (2)各小組分頭觀賞交流。

  (3)投票選舉“創意獎”、“技術獎”。

  (4)授予“榮譽設計師”稱號。

  ●結束教學。

  三、學習評價建議:

  ●是否有獨創性的設計構想;

  ●是否積極參與合作;

  ●是否能夠較清楚地說明自身的創意;

  ●是否能夠巧用資料,完成製作;

  ●是否能熱情地表達愛家鄉的情感。

  四、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