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驚弓之鳥》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癒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聯絡上文理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查詢資料,瞭解大雁的相關知識;小黑板(生字詞)
教學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從更羸入手,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什麼資訊?(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2、匯入:一句話,我們就瞭解了更羸這麼多的情況,時至今日,我們還談到他,是因為他與一個成語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板書驚弓之鳥)讀了這個故事,我們會揭開他成為有名射手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朗讀正確、流利。
2、指名分段讀課文,對讀不好的段落重點指導讀好。
3、認讀生字詞:
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癒合、裂開、大吃一驚、孤單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課文裡讀gēng,不要讀成gèng。弦,讀xián,不要讀成xuán。愈讀yù,不要讀成yuè;慘是平舌音,不是翹舌音。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質疑並歸納問題。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歸納出有價值的問題,如:
(1)更羸為什麼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據什麼判斷出這是一隻受傷的大雁?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解決難點
(一)說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幾自然段?(14)
1、指名讀14自然段。
2、更羸打獵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課文是怎樣描寫他們看到的那隻大雁的?(用畫出來:一隻、慢慢的,邊飛邊鳴)
3、更羸指著大雁說了什麼?誰來讀一讀他的話?(更羸的話中用了只要就,表達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讀時語氣要肯定。)
4、魏王為什麼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話嗎?
5、指導朗讀:更羸雖有把握,但態度謙和。魏王的話要用不解和疑問的語氣來讀。
6、齊讀14自然段。
(二)師:更羸到底有沒有將大雁射下來呢?哪幾自然段告訴我們?
1、齊讀5、6段。
2、更羸怎樣射大雁的?大雁聽到絃聲怎樣?哪些詞寫出拉魏王吃驚的程度?
句子對比:
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裡直掉下來。
那隻大雁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裡掉下來。
(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後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後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
3、指導朗讀:突出兩個直,突出啊、大吃一驚、真有、這樣
(三)師:更羸依據什麼判斷出這是一隻受傷的大雁?
1、默讀79自然段。思考:最後一段話,更羸一共說了幾句話?每一句話講什麼?(哪些講的是他看到的、聽到的,哪些講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更羸的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這兩個倒裝的因果關係句有力地強調了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得出的結論。
4、語言訓練:
根據課文內容說話:因為,所以。
5、指導朗讀,練習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二、總結課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裡?你覺得更羸是個怎樣的人?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發?(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2、說說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比喻受過驚嚇後,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課時
一、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字形: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識記,和同桌交流難字的識記方法。
3、難字書寫指導:
弓是獨體字,筆畫是3畫;
魏是17畫,第14畫是從田字裡面通下來一撇,第16畫是撇折;
雁字,廠字裡邊是兩個單人旁,右邊是四橫,不要寫成三橫。
4、書寫練習。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同步練習。
佈置作業:
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