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給我的孩子們》教學設計範文

《給我的孩子們》教學設計

《給我的孩子們》教學設計範文

  一、目標匯入

  讀一篇文,我們最基本的任務是要知道這篇文章寫了什麼,有哪些人、事、物、景。為什麼要寫,也就是作者要借文章傳達的情感或者思想。水平再高一點還能總結出作者是怎樣寫的?也就是說用什麼表現手法來表現他的情感或思想的。本節課,我們來學習現代畫家,漫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翻譯家豐子愷為自己的畫集寫的序,《給我的孩子們》,我們本節課最主要完成,寫了什麼?為什麼寫?

  二、寫了什麼

  瀏覽課文,找一找

  這本畫集主要畫了孩子們的哪些生活情景?孩子們又有什麼樣的天性或性格特點?

  方法:迅速捕捉閱讀資訊。

  一目十行讀,鎖定目標段,篩選圈劃關鍵詞句。

  明確:瞻瞻因失意而大哭;抱泥人,喂泥人,哭泥人;做腳踏車,堆火車、汽車;聽寶姊姊故事時發生爭執;我剃了頭,他疑心我變了和尚;見我腋下長毛,把我當作黃鼠狼;買了多多的香蕉,卻在熟睡時不知落到哪兒;模仿爸爸裁書;

  阿寶拿自己的、軟軟的鞋給凳子的腳穿鞋子; 軟軟弄長鋒羊毫。

  孩子的天性:真率,自然,熱情。身心全部公開的真人,對甚麼事體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對付。

  追問:

  孩子就是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做,想哭就哭,想鬧就胡鬧,即便是玩也全身心的投入,那麼作者對孩子的這種無絲毫掩飾,真真實實的天性是什麼情感?

  用書上的原詞:佩服。

  那麼作者對孩子這種真實,純潔的生活又是什麼情感?第一段關鍵詞“憧憬”。

  三、為什麼寫

  過渡:剛才我們用迅速捕捉閱讀資訊的方法,學習了課文的一半內容,接下來我們再學習一種能達到閱讀的最高境界的讀書方法,“疑為學之始”,並用這方法來學習課文的另外一部分。

  方法:疑為學之始

  1、善於發現疑問,也就是閱讀時能找出文字的內容,語言方面看似有矛盾的地方.

  2、善於獨立思考,聯絡上下文,多角度的深入思考分析,求得更好的理解.

  教師示範質疑:讀課文二、三段從內容的理解方面,提出“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有哪些不同?”的疑問。

  孩子是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重視“名義”決定了大人的“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下面請同學試著用這種閱讀方法來自主學習8---11段,先畫出你有疑問的地方,再聯絡上下文解決這個疑問。

  教師儲備:

  1、課文第八段。“孩子們,你們果真抱怨我,我倒喜歡,當你們的抱怨變為感謝的時候,我的悲哀就來了!”為什麼抱怨我反而喜歡?感謝我的時候,我反而悲哀呢?

  孩子抱怨我,說明孩子率真,自然,熱情的天性還在,所以我是喜歡的,當孩子抱怨我的時候,說明孩子們失去了率真,他們純真的天性已被世俗消磨掉了,所以我感到的是悲哀。

  2、第十段,你們的黃金時代有限,現實終於要暴露的,暴露的是什麼呢?

  現實要暴露的是,我們所有的人,就像我兒時的英雄好漢,都在世俗中一個個變得退縮,順從,妥協,屈服到像綿羊的地步。這也是所有的`人都要走的一條路。

  3、第11段中,我痴心要為你們永遠挽留這黃金時代在這冊子裡,然這真不過象“蜘蛛網落花”,略微儲存一點春的痕跡而已。該如何理解?

  孩子們徹底真實、純潔的生活是整個浪漫的春天,而我能夠把它畫在冊子裡的,只是像蜘蛛網上能落的那麼一點點的落花。

  朗讀指導:

  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11段,體會作者嚮往孩子的生活而又無法回到童年,而我的孩子也不可阻止地要過完“黃金時代”的無奈、悲哀之情。

  在學生讀後透過學生互評,重讀的詞、語速、節奏、語調、情感的把握情況。

  學生揣摩,展示讀。教師示範讀。

  小結:“我”對孩子們徹底地真實而純潔生活的熱愛、憧憬之情,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哀之情充滿字裡行間。

  “我”,所有的成人都被世俗磨滅掉了人本身具有的真率,自然、熱情的天性。我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世俗的消磨,他們的真率,自然、熱情的天性也會一點點的消失,所以本文還表達了對不自然、病的、偽的現實社會的不滿。

  四、怎樣寫

  作者從生活瑣事中挖掘了純真的人性被世俗磨滅的這一重大的主題,這是什麼寫法?

  以小見大的寫法。

  那麼本文還有別的寫法嗎?

  方法:比較與辨微

  閱讀作品要有一雙慧眼,善於比較鑑別。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思維過程中,讓閱讀進入更高的層次和境界。

  下面兩個語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異同?

  1、首段:

  我的孩子們,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可惜到你們懂得我的話的意思的時候,你們將不復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這是何等可悲的事兒啊!

  2、尾段:

  我的孩子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的我,痴心要為你們永遠挽留這黃金時代在這冊子裡。……親愛的,你們懂得我這片心情的時候,你們早已不是這樣的人,我的畫在世間已無可印證了,這是何等可悲的事啊!

  【明確】:

  首尾照應,深化情感,突出中心。直接抒情,真情直白。

  運用第二人稱,如同和讀者面對面交流,感情表達更為真切。

  語言親切自然。

  3、這段用了什麼寫法?

  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對比,進一步突出孩子的率真無邪。作者渴望人與人之間有真情實感。

  4、文中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選擇你喜歡的片段讀一讀,記一記。

  例如: 外婆普陀燒香買回來給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盡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它打破了,你的號哭的悲哀,比大人們的破產,喪考妣,比全軍覆沒的悲哀都要真切。

  你要我抱你到車站裡去,多多益善地要買香蕉,滿滿的擒了兩手回來,回到門口時你已經熟睡在我肩上,手裡的香蕉不知落在哪裡去了。

  學生自由讀,自主記,展示學習成果。

  四、 說一說你經歷的或看到的童年“真”事。

  學生展示。

  教師出示:豐子愷的繪畫《花生米不滿足》、《要》及賞析。

  五、結束語:

  同學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冷靜理智會逐步的代替你心中最原始的,最真實,最自然的想法,那是你長大的表現。但老師還是想告訴你,不管你將來生活在社會的哪一個層面,那些常和你結交的人不會有愚笨和聰慧那麼大的區別,所以我們還是對人說真話,用真情;對事認真幹。

  六、閱讀推薦

  豐子愷的散文:

  《兒女》

  《華瞻的日記》

  《從孩子得到的啟示》

  【教學反思】:

  劉國正先生說:“課堂教學能否把課文教好,這是語文教學成敗的所在。”而用“實”教材,用“活”教材,用“巧”教材是我們語文教學藝術追求的更高境界。執教《給我的孩子們》時我以“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的”為明線來設計教學環節,以“讀書方法”為暗線組織教學活動【迅速捕捉閱讀資訊——疑為學之始——比較與辨微】。力求教學設計抓住重點,層次清晰;同時貫穿學法,讓學生在讀、思、品、悟中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在合作交流中享受語文學習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餘映潮老師說:“精彩的語文課,應該是學生的實踐活動充分的課,學生的積累豐富的課,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得到很好激發的課,學生的思維與學習方法受到良好訓練的課。”這都要求教師必須在讀透教材上,巧設學案上下足功夫。實踐中我們還必須對學情有精準的把握,這樣在課堂教學時才能將種種功力合而為一,於無痕處潤物細無聲,達到教師善教、學生樂學的最最佳化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