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稍複雜的小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稍複雜的小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稍複雜的小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3—55頁

  [教學目標]:

  1、會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稍複雜的小數加、減法計算。

  2、讓學生體驗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方便與快捷,進一步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受計算器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價值。

  [教材簡析]:

  例題透過相對複雜的問題情境,引入用計算器計算小數加、減法,教給學生在計算器上按出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的簡便按法,再用計算器解決小數加法的實際問題。“試一試”繼續透過例4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藉助計算器解決小數減法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都有去超市購物的經驗,購完物,營業員都能借助計算器準確、快速地算出應付的價錢,今天我們也來用計算器解決一些計算問題。

  二、 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教學例4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談話:怎樣用計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達成共識:只要把“金額”一欄的資料加起來。

  (3)提問:那在計算器上,怎樣才能按出買鉛筆的錢呢?先讓學生自己試著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學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鍵。②先按“·”再按“8”,顯示“0·8”,就是買鉛筆的錢數。

  (4)嘗試計算。

  (5)集體校對。提問:怎樣才能計算得又對又快?學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記牢這個數,然後再按。②看到零點幾的小數,可以直接按小數點和小數部分,這樣能節省計算時間。③按好一個數,還要看看顯示屏,核對一下。④算完還可以用計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試一試”

  (1) 提問:如果李芸付出100元,應找回多少元?請你用計算器算一算。

  (2) 學生嘗試用計算器計算。

  (3)小結:用計算器計算這些比較複雜的小數加減法(出示課題),確實非常快捷,正確率也高。

  [設計意圖: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時,為確保計算的快捷和正確,核對和驗算很重要,透過學生的討論和交流使學生獲得準確靈活的計算方法。

  學生已經有了用計算器計算的基礎,因此這個環節以嘗試使用、相互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順應了學生使用計算器的需要,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機會。]

  三、 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完成“練一練”

  (1) 讓學生用計算器獨立計算,在書上記下每題的得數。

  (2) 交流計算的注意點。在討論交流中使學生明確:先記牢一個數,然後再按,按好後注意核對,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完成練習九第6題

  (1)提問:你是怎樣列式的,結果是多少?

  (2)學生各自用計算器計算這四題。

  (3)同桌互相出題並藉助計算器解答。

  3、練習九第8題

  (1)理解題意。先讓學生觀察這張收支情況統計表,說說每欄表示什麼含義。

  (2)思考:怎樣算“小明開學繳費”後的餘額?先讓學生獨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確:只要用上月的餘額1203·5元減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開學繳費後的餘額。

  (3)明確各項餘額的演算法。讓學生挑選一欄和同桌說說怎樣算它的餘額?重點解決“合計收入”“合計支出”的演算法。

  (4)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後的餘額,集體校對答案。

  (5)拓展延伸。談話:我們也能像小明一樣,學記自己的經濟小帳本。設想一下,如果要你來統計每月零花錢的收支情況,你準備怎樣來設計這張統計表?希望同學們持之以恆記好經濟帳,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錢。

  [設計意圖:透過用計算器計算開支情況,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器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價值。並且聯絡生活用數學,讓學生學記經濟帳,從而不斷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4、練習九第9題

  (1) 學生先用計算器計算前三題。

  (2) 彙報結果。前三題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問:觀察一下,這三題的答案有什麼規律?學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個位上的數一個比一個多1。每個數的末尾都是9。②小數中間“8”的個數和個位上的數一樣。

  (4)根據這些規律填出最後一題的得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來探索一些計算中的規律,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結論的意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髮現計算過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現象,從而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學是一門有規律的科學,產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用計算器計算了一些比較複雜的小數加減法。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體會?

  五、 課堂作業

  練習九第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