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鄧稼先》優秀教學設計方案

《鄧稼先》優秀教學設計方案

《鄧稼先》優秀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創意】

  此課的教學創意是:發現閱讀。

  發現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課文中自己認為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後用自己的話按照一定的表達句式把它表達出來的一種閱讀方法。它要求學生在較為充分的預習和閱讀課文的基礎上,用審美的眼光閱讀審視課文,從中提取精美的詞、句、段、修辭等內容,然後用我發現用得好(精美、貼切、美妙等),它好在(精美、美妙在於,寫出了)的句式品評出這些內容的精妙之處,以達到深刻領會課文的閱讀目的。

  對學生進行發現閱讀訓練,既突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以教師的指導、點撥為輔,雙邊活動熱烈。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探索態度,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它要求教師全面佔有材料,精心備課,指導、點撥要有步驟,有層次,力爭達到少而精。發現閱讀教學方式一般適用於課文內容較為淺顯、文質優美、情感豐富的一類課文的教學。

  【平臺展示】

  下面請看根據此創意而設計的《鄧稼先》的主要教學過程。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後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為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閱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歸納學生髮言:

  ①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瞭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瞭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啟下文。

  ②我發現事後我追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③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讚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為自己終身的奮鬥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鬥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恆,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恆的驕傲。

  3.教師: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發現,諸如在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等,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

  學生髮現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並爭先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出下列內容: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並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後的閱讀中多加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