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課文阿長與《山海經》優秀教學設計

課文阿長與《山海經》優秀教學設計

課文阿長與《山海經》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構想】

  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是生活的的源泉,本單元著眼於“愛”來選文。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保姆阿長是個很有影響的人物。本文記敘了自己兒時阿長的一些往事,表現了一位純樸善良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是一曲母愛的頌歌。

  本文是現代文學作品中的精品。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抓住文章的重點,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語言。

  【教學目標】

  1、學習圍繞中心選材。

  2、分析評價人物形象。

  3、體會作者思想情感。

  4、品味人物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分析評價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思想情感。

  【教學安排】

  按照“思路結構──人物形象──情感體味──描寫方法”這條主線串起本文的教學。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魯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幾乎沒有寫到過自己的母親,但卻多次回憶起他的保姆阿長,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們就曾經讀到過。這位連名字也沒有的下層勞動婦女,卻讓魯迅一生銘記在心,那麼,阿長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板書標題、作者)

  二、檢查預習

  1、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2、學生就疑難詞句質疑,教師釋疑。學生積累詞語

  三、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自由評述對本文的印象。

  (學生可以就最感興趣的'或印象最鮮明的情節、語句、段落、人物等泛讀。然後即興發言,學生只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據,教師應當及時肯定。)

  2、學生默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重點記敘了哪一件事?

  (學情分析:學生大多都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但可能會很零碎,概括力不強。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他們歸併相關段落,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歸納概括。)

  目的在於讓學生透過閱讀、思考、分析、綜合、討論,初步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

  四、自主研究:

  1、當阿長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表現了“我”什麼心理?

  2、阿長把《山海經》買回時,“我”有什麼反應?體現了怎樣的心情?

  3、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4、“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麼這麼說?

  5、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並不多,為什麼不寫她是怎麼買到的?為什麼此前此後反倒寫了不少?

  6、為何偏偏是一個目不識丁的保姆為“我”買書?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作答。

  結合原文,抓住關鍵詞句展開分析。

  (學情分析:學生對於前四問大都能準確把握,至於後兩問則稍顯困難。教師反覆啟發引導,幫助疏通疑點。)

  疑點啟發一:試想只寫阿長買《山海經》的具體過程,省略此前此後的內容,與原文比較起來效果有何不同?

  疑點啟發二:“我”家是書香門第,讀書人並不少,那些人都沒去買,惟獨不識字的阿長為“我”買來了,這說明了阿長對“我”的什麼情感?

  五、拓展遷移

  一字不識的阿長到處奔波去買書,艱難可想而知,可能還鬧出些笑話。請同學們充分發揮想像力,把作者略去的“阿長買書”的情節補寫出來。

  第二課時

  一、評價人物

  1、試用“由 (事件),可見長媽媽 (性格特徵)”的句式評價阿長這個人物形象。

  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學習從事件中歸納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學情分析:由於阿長是一個多側面立體的形象。其人物性格特點比較複雜,學生難以整體把握人物形象。學生的回答可能不盡相同、千奇百怪。對於吃福橘一事,學生可能只單純從“我”當時的感受“磨難”去理解,認為阿長迷信,卻不能體會阿長的真誠善良。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阿長的迷信。)

  2、探討問題:作者為何要寫阿長的缺點呢?

  方式:學生分組討論,推選代表發言。

  (學情分析:學生可能會模糊地意識到缺陷讓人物更真實、更自然,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抓住時機讓學生領悟人物塑造的技法。)

  教師點撥:瑕不掩瑜,有時候,小小的缺憾,往往能使人物形象更真實自然。作者這樣寫,就使得阿長的形象更真實感人、更豐滿潤澤、更栩栩如生。同學們在寫作時,可以借鑑這個有益的經驗。避免將人物簡單化、絕對化,應寫出人物豐滿、鮮明的個性。

  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試從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情感變化的語句。

  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阿長的深切懷念之情。讓學生明確:全文線索清晰,結構上決不平鋪直敘,是經過精心構思的。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變化的,從“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這樣“層層剝筍”、欲揚先抑,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三、體味本文中人物描寫的方法

  魯迅先生是一位擅長白描的藝術大師。所謂白描,是指用樸素洗練的筆法,寥寥幾筆將描寫物件的主要特徵勾勒出來,是一種比較接近於敘述的描寫方法。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最傳神、最生動形象的描寫阿長的句子。

  方式:學生先找出句子,然後討論、批註、評點,教師選一二學生典型發言。

  教師點撥:用一個“大”字描寫阿長的睡相,是本文中最傳神的一處描寫。單說“伸開兩腳兩手”,讀者的印象還不鮮明,一個“大”字的比喻,就化平淡為生動,極其簡練地畫出了阿長睡相的難看,阿長粗俗的個性也就躍然紙上了。可見描寫只要抓住人物最鮮明的特徵,就能很傳神地勾勒出人物的個性。

  魯迅的描寫之所以特別出色,功夫在於選擇、提煉,或者寫得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外貌,或者寫得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動作,或者寫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語言。

  四、拓展遷移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象阿長那樣關心你、並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樣看待他們的?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一兩件事,儘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教學後記】

  本單元選文著眼於一個“愛”,透過“愛”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同時培養學生閱讀記敘類作品的能力。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學習記敘文的一定基礎,本文寫的又是家庭生活方面的內容,極富有生活情趣,很容易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故學生在學習本文時,大多都能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但由於作品的時代不同,人物性格中良莠相雜,學生難以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這往往成為教學中難以突破的認識障礙,不過,駕馭得好,這又能成為教學中的一個興奮點。

  透過實施教學,我體會到: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過程中,不要急於給學生答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放飛學生個性。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去感知、感悟,提高鑑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