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我的第一本書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我的第一本書優秀教學設計

我的第一本書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識記與理解本課的生字詞。

  ⑵ 理解本文由物寫人,生動形象地表現人物個性的特點。

  ⑶ 學習本文敘事清晰,語言平實順暢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⑴ 課前讓學生了解爺爺,奶奶或父母那個年代生活的情況,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

  ⑵ 置疑法,競賽法,問答法,聯想法,幻燈片演示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 瞭解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⑵ 理解父母對兒子的深深敬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一、設定問題,匯入課文

  教師活動

  1、師:你讀的地一本書在是什麼樣子的書?在你記憶中,那一本書給你印象最深刻?

  2、教師點撥,總結。

  問:課文作者牛汗的地一本書,即不是名著也不是好看的漫畫,而是一本普通的國語課本,可他為什麼要為它寫一篇文章那吶你從你的爺爺,奶,那裡瞭解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情況是怎樣的?

  3、由學生的回答匯入文章。

  作者介紹。

  學生活動

  1、學生積極作答。

  2、學生交流資訊。(貧窮,茅草房,飢餓,寒冷,讀書是有錢人的事情等)

  3、學生對照自己收集有關作者的資料,可做補充,做好記錄。

  二、默讀課文,就內容進行男女知識擂臺賽,整體知識課文內容

  教師活動

  1、在5分中內默讀完課文,注意用筆勾話疑難點。

  2、教師指出比賽規則:每組三個問題,關書作答,可有三次機會。

  在學生比賽中,教師進行提示,最後作比賽總結。

  3、提問:透過剛才的比賽,我們對課文內容有了較全面的瞭解,誰來告訴我,這篇課文給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學生活動

  1、默讀課文,準備競賽。

  2、男女分組提問,作答。可能出現的問題;我的第一本書酷似那裡的一組畫?父親返回家鄉,帶回來那些書?我的課文為什麼總是隻有下半部分?父親在怎樣的燈下為我補書?二黃毛後來怎樣了?我上課時有什麼趣事?

  3、學生積極作答。

  (生活的艱難,孩子間的友誼父子的感情等)

  三、理清文章線索。理解由人物寫作方法

  教師活動

  1、文章以一本書為線索進行敘事,請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理清文章的行文線索。

  2、抽學生髮言,有不同意見者給機會。

  3、你覺得父親是怎樣的父親?我是怎樣的孩子?你是透過什麼看出來的?

  4、教師總結,點明以物寫人的方法。

  學生活動

  1、速度課文,分組交流。

  2、回答問題。

  明確:引出第一本出最初的啟蒙,介紹父親追問書的故事追問書的另一半,父親燈下補書轉學在次回顧上課趣事人物後話總結:人不能忘本。

  3、學生迅速默讀課文,作答。

  (慈愛,與同情心;我是一個懂事,樂於助人的'孩子。透過補書書得出來的)

  4、學生記錄。明確:恰當以物寫人能生動表現人物的個性。

  四、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

  教師活動

  1、要求學生進行部分角色朗讀。

  (父親詢問我的這一部分)

  2、請學生復速第一本書的故事。

  3、點平並總結。

  提問: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4、要求學生齊讀課文最後兩段。

  提問:作者在談及兩位朋友的一生時有著怎樣的感情?你是怎麼理解人不能忘本的這句話?

  學生活動

  1、學生角色朗讀,注意語氣,停頓,感情運用及表情。

  2、學生速度課文後進行復速。注意抓住關鍵人物和情節,注意語氣。

  3、回答問題。

  (孩子的天真,無邪,父子間的深深感情等)

  4、齊讀課文,回答問題。

  (遺憾,同情;不能忘記以前的生活,以前的朋友忽然父親對我的愛)

  五、創設情景問題,總結課文

  教師活動

  1、提問:如果你是作者,有一天你回到久別的家鄉,遇見了正在買紙菸,花生,火柴的喬元貞你會怎樣?

  2、教師總結。

  提問:一本書載著友誼,載者親請也載著苦難那個時代的樂趣和溫情那你有沒有什麼東西也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那?

  3、教師點評,總結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幸福,我們應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身邊美好的一切。

  學生活動

  1、學生髮揮聯想,作答。

  2、學生聯絡自己情況作答。

  3、學生理解,體會。

  六、總結課文

  課文以一本書為裁體,運用平時的語言回憶了父親對我的愛以及朋友見的真摯的友誼和20世紀初艱難中的溫情。課文告訴我們人不能忘本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擁有。課文以物寫人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教學探討與反思】

  1、由與今天這篇課文的背景學會今天的學生較體會,在教學前要學生了解20世紀初的社會情況就比較重要,以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2、親情友情都是學生熟悉,容易產生的共鳴話題,讓學生能更深入地體會文章的感情;同時課文內容能對學生驚醒口語,寫作進行和思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