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

《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

《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全球海陸面積所佔比例及海陸分佈特點;

  2、理解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海、洋、海峽等概念;

  3、透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地理分佈和各自的主要特點

  二、能力目標:

  1、能看懂簡單的地理統計圖,並瞭解運用地理統計圖表來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學會繪製簡單的幾何圖形來表示大洲的基本輪廓及其相互位置關係;

  2、構建七大洲的基本輪廓特徵和空間分佈特徵,在地圖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動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勇於探究和創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學生的全求意識

  2、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養成學生嚴謹的求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二)教學重點:

  1、全球海陸面積比較,海陸分佈的特點

  2、大陸、島嶼、大洲、海、洋、海峽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分佈及突出特徵

  (三)教學難點;

  海陸分佈情況;學生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學情分析:

  學生首次接觸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會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圖表讓學生感受海陸分佈狀況;大洲、大洋的名稱可透過讀圖讓學生直觀感受、理解並記憶。

  (五)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直觀教學法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教師活動:前面幾節課透過學習瞭解了地球的形狀、大小等,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地球。為什麼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學生活動:回憶、思考,討論、交流、探究被稱為地球的原因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

  二、新課教學

  1、 教學內容:稱為地球的原因

  教學活動——創設情境:我們通常叫地球習慣,但是就有人偏診認為叫“水球”才合理,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讀圖,分析衛星圖片的顏色,思考並交流、討論,小組發言。

  教師活動: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透過看圖可發現,地球總是以藍色作為主色調,這說明,除了我們腳下所踩的陸地外,地 球上面積更大的是海洋。

  教學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2、 教學內容:海洋和陸地的分佈

  教學活動:組織學生玩遊戲

  課前準備1個畫有海陸輪廓的地球儀。學生任意丟擲地球儀,接住是記錄右手大拇指接觸到的是陸地還是海洋,拋接10次以上並統計接觸到的海洋和陸地的面積多少

  學生活動:

  學生分組,做遊戲、統計、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海陸面積比是7﹕3。指導學生看海陸面積比較圖(餅狀圖)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興趣,直觀、形象。培養學生讀圖的能力,指導學生據圖總結地球上海洋麵積大於陸地面積。

  3、 教學活動:教學設疑——任意劃分地球儀這兩個半球,海陸分佈的情況如何?

  學生活動:觀察地球儀,討論、總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總結,無論怎樣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半球,都是海洋麵積大於陸地面積。

  設計意圖:提出疑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4、 教學內容:海陸相關知識

  教學活動:教師介紹大陸、島嶼、半島、大洲、大洋、海及海峽等概念。

  學生活動:透過閱讀教材,結合教師的講解,理解各概念的含義並落實到地圖上

  設計意圖:藉助文、圖,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認識

  5、 教學內容:學習七大洲

  教學活動:藉助地圖,引導學生觀察各在洲的輪廓、形狀、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積從大到小排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引導學生勾畫大洲輪廓圖。

  學生活動:觀察各大洲的面積、輪廓、、,討論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佈並試勾畫大洲的輪廓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大洲有完整的認識

  6、 教學內容:學習四大洋

  教學活動:指圖瞭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積從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學生活動:讀圖,觀察討論,給四大洋排序。瞭解四大洋的分佈。

  三、板書設計:

  1、 地球、地球

  2、 海陸面積比: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3、 大陸、島嶼、半島、大洲、大洋、海、海峽

  4、 七大洲:名稱、面積大小、分佈、輪廓

  5、 四大洋:名稱、面積大小、分佈

  四、教學反思:

  1、 本課教學的內容,要求學生在較強的空間思維,教學中要藉助多種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培養起較強的空間概念;

  2、 要指導學生多讀圖,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

  3、 本課要按排學生一定的課堂練習,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