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課文《稱象》的教學設計模板

課文《稱象》的教學設計

課文《稱象》的教學設計模板

  1、《稱象》是一篇傳統課文,記敘了曹操的兒子曹衝在七歲時就動腦筋想辦法稱出大象的體重。課文的重難點均應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學習曹衝稱象的方法時教師可利用簡單的課件或教具幫助學生理解。因此,可製作一套操作簡便的紙片教具。用硬紙片,剪一頭大象,畫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條大船,塗上黃色;剪一塊梯形,畫上灰色石頭。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觀察為宜。課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頭等紙片教具的正面貼上透明膠帶。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教師邊分析邊將以上教具逐一貼在黑板上。

  3、保證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和候答時間,指導學生評價各種稱象方法的優劣,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4、可採用變序及板塊教學,隨機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教學,尊重學生,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預設目標:

  1、瞭解曹衝稱象的方法和其中蘊含的道理,知道要靈活運用知識,才會想出好辦法。

  2、學會13個生字,正確運用象、像、稱、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議論、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會用一邊一邊寫句子。

  3、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能複述曹衝稱象的具體步驟。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預設目標:

  1、瞭解課文大意,能正確朗讀課文。

  2、學會13個生字,正確運用象、像、稱、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議論的意思。體會直的意思。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放《三國演義》主題歌,你們看過(聽說過)《三國演義》嗎?

  2、請學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麼知道的?(隨機表揚閱讀面廣的學生,告訴學生蒐集資訊的渠道多種多樣))

  一、匯入。

  1、曹操是三國時魏國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頭大象,他很高興,就帶著兒子和官員們一同去看象。

  二、學習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員們議論的畫面。

  指名回答:他們在幹什麼?

  板塊一:

  學生回答:他們在議論這麼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讀課文,劃出描寫這麼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讀,齊讀。正音:柱(翹舌音)堵

  2、師範寫柱、堵想想他們有什麼特點?(形聲字),各寫三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它們。

  3、學習板塊二。

  板塊二:

  學生回答:他們在一邊看一邊議論誰有辦法稱出大象的體重。

  1、那麼,官員們想了些那幾種辦法稱象呢?

  2、曹操聽了反應如何?為什麼?(四人小組議論)

  1)比較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有什麼不同?(體會直的意思)

  曹操聽了搖頭

  曹操聽了直搖頭

  直搖頭是什麼意思?誰能邊說邊做動作給大家看。(學著搖了一下頭)這叫直搖頭嗎?誰再做做看?直搖頭說是不住地搖頭,表示很不同意。曹操為什麼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隨機學習:宰zǎi(書空)說說,宰在字典裡有幾種解釋?結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塊的再稱想一想,宰在這句話裡是什麼意思?(宰在字典裡有三種解釋,在這裡是殺的意思。)

  2)沒有人有力氣提起大秤,因為大象太大了。(進行板塊一的教學)

  板塊三:

  1、最後,大象的體重知道了嗎?是誰想出的辦法?

  2、學生回答。

  3、檢查第四段的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沉(翹舌音)

  2)自由讀課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線、搬。想想怎麼記住它們?交流彙報。

  4)這三個生字,學生各寫三個,展示評價。

  5)課文中還有幾個生字沒寫過?找找、讀讀、擴擴詞。

  板塊四:

  1、選擇自己認為難寫的或容易寫錯的字各抄兩個。

  2、口頭組詞:象、像、稱、秤。會用一邊一邊寫句子。

  3、同桌互相讀課文,正音並學習對方的優點。

  第二課時

  預設目標:

  1、瞭解曹衝稱象的方法和其中蘊含的道理,知道要靈活運用知識,才會想出好辦法。

  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