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習作5》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是寫家鄉的一種產品,介紹的內容很廣泛,可以是農副產品,也可以是工業產品。要寫清楚產品的外部特徵、價值、用途等,語言表達要有序、具體、活潑生動。為了全面深刻的瞭解這種產品,還要進行認真觀察,查閱資料或者調查訪問。要在語文實踐活動和習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的習慣和“樂於表達”的興趣。在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真實的見聞之後,習作就可以水到渠成。因此,指導學生觀察、調查家鄉產品是本次習作的“源頭活水”。
【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例文《銀杏》,懂得要全面瞭解某一事物,光靠看是不行的,還得透過調查、諮詢、查閱資料。同時瞭解其主要內容和寫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來寫銀杏的,學習小作者有序、細緻、生動的表達方法。
2.能在習作中介紹家鄉的一種產品,先介紹它的外部特徵,在寫出它的價
值或用途等。
3.透過對家鄉這種產品的觀察、調查、諮詢、查閱資料,提高學生蒐集資料、運用資料、合理表達等綜合能力。
4.透過學生全面瞭解、介紹家鄉的一種農副產品或工業產品,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習作應把著力點放在指導學生蒐集習作材料上,透過觀察、調查、訪談等多種途徑,運用上網、查閱資料、請教別人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走出家門和校門,到社會、自然或其他媒體等更大的範圍去有意識地蒐集材料,努力提高學生蒐集習作素材的能力。同時,要指導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學會運用資料,學會表達時要有序、清楚、明白,表達時要注意詳略得當。進一步使學生養成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1.學生把觀察家鄉產品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和蒐集到的家鄉產品的有關文字知識、圖片等,集合製作成風格各異的“家鄉資源庫”。
2.製作產品資料(圖片、文字)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步:作前準備,蒐集資料
一、談話匯入,啟發話題
1.同學們,一提起我們的家鄉美麗的滕州,我們的心裡一定會充滿自豪之情,因為她傍水依山,風景秀麗,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山東的南部。家鄉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創造了許多財富:水果、蔬菜、水產品、風味食品、工業產品……,這些家鄉的特產有的在全國暢銷,有的甚至遠銷海外,你都知道哪些家鄉的特產?
2.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談談自己知道的家鄉特產。比如:賓湖的荷花、四鼻孔鯉魚、雙黃松花蛋;柴湖店的梨;木石的化肥;界河的土豆;龍陽的姜;東沙河橋頭羊肉湯.;西崗級索的煤炭;關橋的鐮;南沙河食品;東郭的蔬菜;羊莊的羊湯張汪的烤鴨;姜屯的花卉;大塢的狗肉,滷香鵝,挎包火燒,燒兔肉……
(透過啟發談話,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家鄉的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產品,為進一步調查研究家鄉的特產,提供了豐富的話題,引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選擇話題,列舉調查提綱。
1.師:在眾多的產品中你最熟悉的哪一種呢?它既可以是工業產品,也可以是我們熟悉的農副產品。它可以是最有特色、名氣最大的,也可以是你最喜歡的.。希望透過你的介紹,把你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對家鄉特產的喜愛之情也傳遞給聽者。那麼,你打算從哪些方面介紹這種產品呢?
2.學生思考,確定介紹的產品,然後討論從產品的哪些方面進行介紹。
3.提名回答:打算介紹產品的哪些方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篩選出有用資訊。如:產品的外部形態、價值、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以及該產品的最突出的特點,為何會成為家鄉人民喜愛的產品等方面。(相機板書:產品名稱、外部形態、價值、用途、特點、、、、、)
4.師:在介紹這種家鄉特產時,你有什麼困惑麼?如果對這種產品瞭解的不夠深入全面時應該怎麼辦呢?
5.引導學生知道可以透過諮詢、調查別人或上網、查閱書籍等渠道全面瞭解有
關知識。
6.根據自己想要介紹的產品,自由結合小組,制定一個調查計劃提綱。
7.分組調查,把看的、聽到的、嚐到的、感受到的等調查資料記在資料卡上,一週內完成。
(設計簡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葉老也曾說:“唯有從生活中多方面體驗,把社會所得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積累得多了,瞭解才越見深切。”基於以上地認識並結合本次習作的特點,指導學生透過觀察、調查、訪問等形式積累好素材,這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同時,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活動,既利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作用地發揮,也利思維碰撞。))
第二步指導構思,完成習作
一、談話匯入,啟用素材。
1.同學們,課前為了瞭解家鄉的一種產品,你們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透過調查有什麼收穫?
學生簡要思地交流在調查中的有關收穫。用幾句話概括自己的感受。
2.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家鄉,瞭解她豐富的特產。如果你向來我們家鄉的遊客介紹家鄉的特產,你想介紹什麼產品?先介紹產品的什麼?再介紹什麼?重點介紹什麼?根據調查相同產品為共同的小組,現在我們進行討論交流。
3.學生分組,根據已調查的資料討論交流。在小組內選一名介紹得比較全面、生動的同學,代表小組以“家鄉產品訪談”的形式,介紹家鄉的特產。
4.創設情境,以訪談的形式介紹產品。
(1)同學們,我們家鄉是個富饒的地方,今天我們請來了幾位同學作為嘉賓給大家介紹家鄉產品,大家歡迎!(以同一種產品為一個小組,選取3-5名同學圍坐在一起的形式上臺介紹訪談,在訪談時他們之間可以互相提醒,互相補充相關資料。)
(2)其他同學認真聽,對於特別感興趣的部分或者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現場訪問。(在學生介紹產品時,教師出示製作的相應的
課件幫助瞭解產品。透過這種方式使產品的“形”“色”“狀”等更加形象,直觀,引發學生的興趣。)
6.教師小結:
透過同學們地仔細觀察、調查、諮詢、在網上查閱資料,對家鄉產品的有關資料瞭解得很豐富、很全面。經過同學們的主動探究、觀察思考,即使同一種產品,在不同的同學眼裡也有它與眾不同之處,它們各具特色,你們很有創造精神!
(設計簡析:創設訪問的情境,創設了輕鬆的談話形式,並且在訪談時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交流的願望,使他們主動投入到交流活動中去。透過大家的交流,進一步豐滿素材,喚起學生的習作慾望。)
二、閱讀例文,習得方法。
1.沈平平同學根據要求寫了一篇《銀杏》,寫得很好,被當作了例文,下面我們認真地讀一讀《銀杏》,看看小作者是怎樣逐步詳略得當地把銀杏介紹清楚生動的,小作者寫得好在哪裡?
2.學生自主閱讀例文,邊讀邊想。
3.小作者是怎樣逐步把銀杏的特點、價值、被稱為“活化石”的原因寫明白的?先寫了什麼?又寫了什麼?最後又有了怎樣的補充?
4.學生總結《銀杏》的成功之處,教師小結。
(1)小作者觀察得很仔細,寫出了自己眼中的銀杏的樣子,文章語言生動。。
(2)在觀察的基礎上,沈平平詢問老師,查閱有關資料,知道了銀杏的價值和為什麼稱銀杏樹為“活化石”,掌握的資料全面具體。
(3)文章先寫了銀杏的外形特點,再寫了它的價值和為什麼稱它為“活化石”,文章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5.既然沈平平同學的習作有那麼多的成功之處,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借鑑她的方法,儘量把你的文章寫得生動、具體。
(設計簡析:針對第三學段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引導學生有選擇地使用例文。把對例文使用由簡單地“模仿”逐漸提高到有選擇地“借鑑”。引導學生借鑑範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重點突出地表達方法,要內容真實、具體。)
三、謀篇構思,快速成文。
1.根據自己已有的資料,想一想怎樣才能寫好家鄉的特產?(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可讓學生列取簡單的寫作提綱。)
2.學生下筆成文。根據自己的思路要一氣呵成,遇到不會寫的字或者用得不準確的詞語可以先忽略過去。
3.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做好調控。)
四、修改、完善習作。
1.自我修改。
“文章不厭百遍改”,文章越改就會越精彩,請大家出聲讀自己的作文,邊讀邊想:(隨手能改的地方及時修改。)
(1)有沒有錯別字、用詞不當的地方。
(2)句子是否不通順。
(3)自己想介紹的產品的外部特點、價值、用途等方面是否說得清楚明白,是否做到了詳略得當,想想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內容。
2.指導修改。
(1)學生自薦作品讀給大家聽。針對“先介紹產品的外部特徵,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等,能對所介紹的產品有比較全面的瞭解。”的習作要求,師生評議、修改,挖掘閃光點,加以表揚鼓勵。對於不當之處加以指導更改。
(2)同桌之間互相評議修改。
(3)再一次自我修改。
(設計簡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在修改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本次習作的學習目標,透過“改——評——改”的思路進一步提高習作的質量,能有針對性地落實本次習作教學的目標。在課堂上及時反饋、評改、加工,比老師把習作單方面“精批細改”的實際效果好得多。)
第三步:作後延伸,展示交流
1.把自己的習作做成圖文兼美的小報,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張貼布置牆報欄,展示交流。
2.小組之間互相寫一寫評語,談談自己看法和收穫。
(設計簡析:此環節意在進一步延伸習作的興趣,把學生自己滿意的作品張貼出來,引起生生之間的學習和交流,取長補短。使學生有成功感,激發學生習作熱情。)
【習作批改】
學生寫作文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因此,這項學習活動是語文學習中最有意義的活動之一。學生在上交作文以後,是滿懷期待的,他們期待老師對他們創造成果的評價。因此,在批改反饋評價的時間上,要儘量短。反饋給學生時間越快,效果越好。同時,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學生寫作的熱情來源於教師地鼓勵和表揚,同學地認可。因此,在批改學生習作時要以表揚鼓勵為主。首先要肯定學生習作中的優點,並鼓勵其繼續發揚,即使是再差的一篇習作,也有它的可取之處,哪怕只有那麼一點點,也要指出來,讓孩子感覺自己行,這樣他才有信心願意寫,要給學生希望和信心。其次,要針對本次習作的目標“介紹清楚家鄉的一種產品的外部特徵、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及“進行認真細緻地觀察、調查、蒐集資料,學生樂於實踐、樂於表達。”兩方面進行評價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