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範文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在進行本篇課文的教學預設時,我們注意考慮到這樣三點:

  1、 簡介相關知識。

  本篇課文是一首七言律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如“五嶺逶迤騰細浪”對“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對大渡橋橫鐵索寒”。教學本篇課文雖不必要求學生掌握“律詩”、“對仗”等,但宜透過適當簡介,以便學生在讀悟過程中,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腳,增加對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內容,體會課文的感情,還應適當介紹一些關於長征的知識。當然,介紹的.方法宜靈活多樣,可以播放電影、電視,可以邊播放影象邊語言簡介;可以課前展示相關圖片,圖片下附上關於長征情況的說明文字。

  2、 注意講讀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條實施建議的確有利於糾正教師習慣於繁瑣分析課文的不良做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談講色變”亦大可不必,而且應該走出認識上的誤區。在“學生的閱讀實踐”無法繼續、“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難以開展的情況下,教師就必須理直氣壯的講。如:“五嶺”、“烏蒙”分別指的是什麼?雲崖怎麼會“暖”,鐵索怎麼會“寒”呢?“三軍”指的是“海、陸、空”還是其他什麼?這些內容教師不作精當的講解,學生怎能讀悟出來?

  3、 體會英勇無畏

  本篇課文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偉大壯舉,表現了紅軍戰士無所畏懼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入情入境,動心動情,與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呢?建議透過這樣幾條途徑引導學生體會紅軍戰士的英勇無畏。一是引導觀察課文插圖。與課文配套的巨幅插圖,表現得是紅軍戰士過雪山時的情景:凜冽寒風猛烈地刮這,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漫天飛舞,到處白雪皚皚。我們的紅軍戰士艱難的前行,但無不目光堅定……二是播放相關音像資料。透過播放有關電影、電視中的相應片段,誘導學生入境,感悟實情。三是品讀詞句。如,“五嶺”、“烏蒙”實際上是那樣的“逶迤”、“磅礴”,可在紅軍戰士眼裡,它們卻成為“細浪”、“泥丸”,表現了紅軍戰士是何等的藐視困難、勇往直前。用心品讀詞句,學生就容易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了。

  [思路提要]

  教學本篇課文,可以依循這樣的思路展開:

  1、揭示課題,簡介相關知識;

  2、講讀結合,引導感知詩意;

  3、反覆誦讀,體會英勇無畏;

  4、適當延伸,推薦合宜讀物;

  5、聯絡實際,激勵攻堅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