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學設計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學設計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50—51頁,用等式表示等量關係。

  教學提示

  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並會用等式表示等量關係。再透過層層的遞進的練習,加深理解所學知識,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整節課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合操作活動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會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示等量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示等量關係。

  難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

  學生準備:

  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複習匯入

  1.出示: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並說明理由?

  6+x=14 36-7=29 60+23>70 8+x

  x+4<14 ÷18=3 3x-12 5x+2x=63

  2、寫一個方程,然後在小組裡交流,說說什麼是方程。進一步鞏固理解方程的意義。

  設計意圖:整理上節課學習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

  1.聯絡實際,應用拓展

  師:看來同學們理解了方程的意義,掌握了方程的特徵,其實方程就隱含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發現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有很多問題都能用方程的方法來解決。試試看!(出示)

  衣:媽媽帶50元錢給我買了一件T恤後,還剩下26元。

  食:小強去麥當勞,買了一袋薯條和一個l0元的漢堡,一共用了l5元。

  住:同學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3個人住一個房間,多少個房間能住102人?

  行:公交車上有一些人到謝家灣站時,有13人下車,18人上車,車上還剩36人。

  師:你想試哪一個?

  生1:我想試“衣”。(生讀題)

  師:能用方程來表示嗎?先寫在練習本上,再想一想未知數代表的是什麼?

  生2:x+26=50

  生3:50-x=26

  師:這是方程。

  生4:X代表T恤的價錢。

  生5:我想試“食”。 我是這樣寫的X+10=15,X代表的是一袋薯條的.價錢。

  生6:我想試試“行”。

  師:你能直介面答嗎?

  生7:X-13+18=36,X代表的是車上原有的人數。

  生7:我想說最後一個“住”。102÷3=X,X代表的是房間數。

  師:習慣上都把未知數寫在等號的左邊。也可以這樣表示3X=102

  師:剛才我們用方程表達了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問題,同樣,也可以用日常生活來描述方程。

  2.(出示)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釋方程。

  ①+19=54

  ②X-14=36

  ③Z-13十15=37

  師:選擇自己喜歡的來說。

  生1:我想說第2個,我有一些錢,買學習用品花了14元,還剩36元。

  師:真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

  生2:我想說第1個,我有一些零花錢,媽媽又給了我19元,一共有54元。

  師:要學會合理使用零花錢。

  生3:我想說第3個,公交車上有一些人到百貨大樓站時,有10人下車,12人上車,車上還剩30人。

  師:先下後上,文明乘車。

  ……

  師:聽了同學們的描述,老師認為大家確實理解了方程的意義,會把生活和數學聯絡起來學習了,很好!

  設計意圖: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絡,是學習數學的目的所在。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形成技能。在教學中要保證每個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針對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點,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注重教學的實效性。

  (三)鞏固新知:

  1.出示情境圖,學生獨立完成。說說列出方程的等量關係。

  小麗背80首古詩,小芳背x首古詩,小芳說:你比我少背5首

  學生能夠列出:小芳背古詩首數-5=小麗背古詩首數

  或:小芳背古詩首數-小麗背古詩首數=5

  即:x-5=80

  或:x-80=5

  學生同桌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後,全班訂正。

  2.出示自主練習3。

  這是一個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方程意義的題目。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等量關係式並列出方程,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結合示意圖說說數量關係。

  設計意圖:加深理解所學的知識,應用所學的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四)達標反饋

  1.下列各式那些是等式?

  ①45+32=77 ②5÷X=12 ③3X-4=22 ④2×21=42

  ⑤a+b=90  ⑥÷6

  2.按要求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