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下)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下)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下)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一、單元教學目標:

  1、接觸動物世界,瞭解一些動物,激發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

  2、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學習準確、生動的語言。

  3、學習辨別文章的優劣,選擇指定內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並向別人推薦。

  4、學習觀察動物的特點,並能向別人介紹。

  5、積極參加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並進行社會宣傳。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5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松鼠》 2課時

  《松樹金龜子》 2課時

  《國寶——大熊貓》 2課時

  《黔之驢》 2課時

  誦讀欣賞 1課時

  寫作 3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 2課時

  三、單元教學設計

  本單元我們將跟隨著布豐、法布林等數位作家一起走進神奇而美妙的“動物世界”。在這個星球上,和我們最親近的物種之一就是動物。各種動物都以其自身的特點,為人類展現了一個異彩紛呈的“動物世界”。初一學生年齡還小,天真爛漫,對自然界的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相信不論是漂亮、馴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樂天賦”的金龜子,還是憨態可掬、溫厚活潑的大熊貓,龐大而技窮的黔之驢,都將會使孩子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因此,學習這個單元,可以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瞭解動物的形態、習性、性格等方面的特點,教師適當地加以點撥、引導,讓學生在反覆的閱讀中體味文中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此外,教師要因勢利導,激發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並能積極地開展一些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本單元的寫作教學著眼於指導學生學習觀察動物的特點,並能抓住某一種動物的特點,使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別人介紹,能給人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學習目標:1、瞭解單元學習內容,確定探究專題

  課前學習:1、利用圖書館、網路資源收集各種動物的相關知識。

  課堂學習:

  第一塊:明確單元專題含義: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語:明確任務聽講

  2佈置活動:讓學生閱讀單元提示閱讀、做好批註。討論結合提示,利用課前收集的相關知識暢談自己所瞭解的動物世界。

  3佈置活動:談談在現實生活中你最喜愛的一種動物,並能說出你喜愛它的理由。(最好能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點進行闡述。)討論,交流

  第二塊:瞭解單元大概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匯入:讓學生瀏覽目錄、課文(還可以延伸到發展性評價手冊)明確任務

  2巡視、指導瀏覽目錄、課文

  3佈置討論:本單元的內容結合你的興趣、愛好及你的理解確定一個專題內容作為本單元的探究問題。(如對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與瀕臨滅絕的動物等專題的探究)討論、組建學習小組

  第三塊:確定單元活動方案: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佈置學生商定單元的活動主題及計劃(活動要有廣泛性和趣味性,要結合單元專題,如從“動物世界”中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專題,可以開展一次調查活動,撰寫一篇調查報告,寫一份保護動物的倡議書等等)討論、交流

  第四塊:學習評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出示評價內容:1、你對“動物世界”有了新的認識了嗎?2、你有自己的專題嗎?3、你有自己的學習夥伴和小組嗎?4、你能說出哪些課文題目,作者,以及文中動物的哪些特點?自我反饋

  2小結:自我小結

  第2課時 《松鼠》(一)

  學習目標:1、瞭解作者介紹的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2、理清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合理的說明順序。

  課前學習:1、利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在網上了解作者布豐的相關資料,蒐集松鼠的有關知識和生活圖片。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匯入:組織學生了解作者布豐互相交流相關內容。

  2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聽完後,說說你從課文中瞭解了松鼠的哪些特點邊聽邊思考,在書上作好批註。

  3組織交流,評價。班內互評、交流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為課文編寫提綱朗讀課文,並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註

  2佈置任務: 編寫課文提綱列寫提綱

  3組織交流,評價。班內互評、交流

  4情境創設:有人認為文章最後說“松鼠也是一種有用的小動物。他們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製成畫筆,皮可以製成皮衣。”讀到此處時,讓人感到很彆扭。如果我們真心喜歡一個小動物,比如說小狗,我們在誇獎它一番後,會告訴別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製成皮襖嗎?所以,課文結尾是全文一個極不和諧的音符。對於上述觀點,你持怎樣的觀點呢?思考,交流

  第三塊:語文活動:看誰複述文章最棒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以協作組為單位,先在協作組內複述,選派代表,然後大組交流學生推薦,互評

  課後學習:1、能將文中松鼠的外形、特點、習性等知識介紹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2、摘抄課文中你認為描寫生動的句子,並能反覆閱讀。

  第3課時 《松鼠》(二)

  學習目標:1、體會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提高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細緻觀察事物特徵、抓住事物特徵描述事物的方法。

  課前學習:1、整理松鼠的相關知識與圖片。

  2、蒐集動物郵票。

  課堂學習:

  第一塊:體味科學小品文的語言特點及作用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匯入:作者用帶有文學色彩的筆調來說明松鼠的有關情況,寫得生動而形象,(1)你最喜歡的句子是哪些?為什麼喜歡?用簡潔的語言來分析。(2)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並模仿舉例。朗讀、勾畫(在句子旁註好你喜歡的理由)

  2組織協作組內交流,評價。教師小結。交流、互評

  第二塊:比較閱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教師提供初中生物教材中關於松鼠的介紹:(1)要求學生就語言特點將課文與其進行比較分析,指出兩者的不同之處。(2)兩種語言風格,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闡述理由。閱讀、思考、比較

  2組織協作組內交流,評價。交流

  第三塊:語文活動:設計一組郵票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佈置活動:如果以松鼠為題材發行一組郵票,你覺得設計的郵票應該從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你能給每枚郵票取個名嗎?你能用簡要的語言闡述你的創意嗎?設計、命名

  2組織協作組內交流,評價。班內交流、互評

  課後學習: 1、選擇你身邊的最令你感興趣的某一種小動物,寫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觀察日記。

  2、蒐集此種小動物的相關資料,進行歸納,整理,仿照生物學體系,編寫一篇生物課文。

  第4課時 《松樹金龜子》(一)

  學習目標:1、從觀察入手,瞭解松樹金龜子的生態習性。

  2、感悟在說明中兼用文藝的筆調,揣摩語言的準確和形象。

  課前學習:1、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藉助相關書籍、網路資源查詢有關法布林的生平與故事,金龜子的圖片及其相關知識。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匯入:作者法布林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你知道他的著作名稱嗎?你能根據課前所瞭解到的相關資料向同學們講述一個關於他的故事嗎?互相交流相關內容與感受

  2根據你所蒐集的資料,能否向同學們介紹你所瞭解的金龜子?(比如金龜子的種類、危害、生活習性、防治方法等。)班內交流資料,比比誰查詢的資料最充足。

  3、組織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獨立思考,歸納松樹金龜子的外形特徵和生態習性。朗讀、圈注、勾畫、批註

  4、組織交流,互評交流、互評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匯入:法布林以畢生精力寫出的〈〈昆蟲世界〉〉被譽為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而本文正是選自〈〈昆蟲世界〉〉,你能否結合課文內容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研讀課文,圈點勾畫,作好批註。

  2組織協作組內交流,互評交流、互評

  3、學習評價:本文用詞的準確與生動與作者細緻入微地觀察是分不開的,難怪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稱讚法布林是“難以效法的觀察家”,透過本文的學習,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交流

  課後學習:1、提出自己對課文感興趣的問題,互相交流,有疑問的可查詢相關資

  料。如:搞清楚昆蟲究竟為什麼要叫這個問題有什麼含義嗎?

  2、補充、整理自己收集的有關金龜子的材料

  第5課時 《松樹金龜子》(二)

  學習目標:1、走進大自然,仔細觀察,並能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自然生物。

  2、蒐集昆蟲的.相關知識,激發熱愛昆蟲的感情。

  課前學習:1、以協作組為單位,去郊外觀察某一種昆蟲,並作好記錄。同時,藉助書籍、網

  絡資源對所觀察昆蟲作進一步的瞭解。

  2、影印一篇你所喜愛的描寫昆蟲的小品文,並在文後寫上推薦理由。

  課堂內容:

  第一塊:推薦、欣賞科學小品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向同學們推薦一篇自己喜愛的描寫昆蟲的科學小品文,並闡述推薦理由。認真聽

  2組織學生在協作組內交流,然後每組推薦一篇在班內作交流。班內交流,瞭解更多的昆蟲知識。互評推薦理由。

  第二塊:寫一篇觀察日記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佈置任務:結合課前的觀察記錄與感受,就你所觀察物件的外形特徵、動作、生活習性等任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250字左右的觀察日記。並將設定一、二、三等獎。寫作

  2組織學生在協作組內互相交流作品,進行比較,作出點評,並將評價內容及修改意見逐一附在文後。根據協作組的評議結果,將佳作在班內作交流,互評。

  3設定一、二、三等獎,並請同學交流活動感受交流

  課後學習:1、課後將文章進行進一步地修改,並將修改前後的文章分別進行列印。

  2、學生聯絡學校,將文章整合成冊,人手一份,仔細閱讀,提出建議與

  意見。

  第6課時 《國寶——大熊貓》(一)

  學習目標:1、自主學習,瞭解我國大熊貓的特點及習性等相關知識。

  2、小組協作學習,確立大熊貓的探究專題。

  3、體味生動形象的語言。

  課前學習:1、預習課文,掃除生字詞障礙,熟讀課文。

  2、在反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組織學生觀看以熊貓為主題的錄象片段,增強學生對熊貓的感性認識。交流感受

  2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完成以下任務:概括大熊貓的外形、分佈、生活環境、習性、繁殖、現狀等知識。朗讀、根據相關任務在書上做好批註。交流

  第二塊:品味語言,確立專題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反覆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並闡述喜愛的理由。朗讀,交流

  2反覆閱讀課文,提出自己還想了解大熊貓的哪些知識?以協作組為單位,確立探究專題

  第7課時 《國寶——大熊貓》(二)

  學習目標:1、利用網路資源對大熊貓的相關知識作更為全面的瞭解。

  2、增強保護大熊貓的意識,號召社會一起關注野生動物。

  網路教學環境的設計:

  1、供一人一機的網路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

  2、教師提供一些相關網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

  第一塊:網上學習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講解操作注意事項,提供網址和搜尋引擎讓學生查詢有關“大熊貓”的生存現狀、環境等知識。明確任務要點。

  2巡視、指導上網搜尋、下載、

  3組織交流資料彙報查詢的內容隨機交流自己的收穫

  第二塊:迴歸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對課文做補充交流

  第三塊:網上創作活動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查詢我國13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聯絡課文,用簡要的文字寫下建立保護區的意義。在word文件中完成。

  2組織學生資源共享資源共享,交流文章

  3學習評價:談談對本堂課學習的感受。談談感受

  課後學習:1、以小組為單位,寫一份以“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的倡議書。

  2、根據資料,仿照生物書體系,編寫一篇生物課文:介紹大熊貓的知識。

  第8課時 《黔之驢》(一)

  學習目標:1、瞭解寓言的一些常識。

  2、能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內容。

  3、能口頭翻譯課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礎上,複述課文內容。

  課前學習:熟悉課文內容,準備好《常用古漢語字典》。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精讀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結合註釋,疏通文句,透過反覆的朗讀,基本理解文意。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書下注釋和字典,儘量掃除文字解釋的障礙。

  2組織學生互相翻譯討論、評價

  3教師根據學生翻譯的情況提示一些重要語句學生進行標註,劃出重點。

  4組織學生再次互相翻譯學生熟悉字詞句的翻譯

  第二塊:語文活動:複述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先小組複述,選派代表,然後大組交流學生推薦

  課後學習:1、回家將文章內容複述給自己的家人聽。

  2、抄寫一定量的字詞句解釋,最好是自己不熟練的。

  第9課時 《黔之驢》(二)

  學習目標:1、瞭解課文寓意的深廣含意。

  2、揣摩文中描寫動作與語言的句子,能熟讀成誦。

  課前學習:1、能流暢地講述一箇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並能說出其中的寓意。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檢查學生的複述情況交流

  第二塊:精讀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組織學生討論這則寓言的深刻寓意。閱讀、討論

  2組織學生交流交流,學生互評

  3引導學生找出有關描寫老虎懼驢、識驢、吃驢的行動,心理的句子,進而認識老虎的特徵。閱讀,討論

  4組織交流、評價組內交流,討論

  第三塊:語文活動:講述寓言故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組織,參與講述、交流、評價

  課後學習:1、反覆誦讀課文,直到能正確、流暢地背誦全文。

  2、自己創作一個寓言故事。

  第10課時 誦讀欣賞

  教學目標:1、能在熟悉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能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景物和表達的情感。

  課前學習:1、收集詩歌的相關資料,熟悉詩歌的內容,並且能夠熟讀成誦。

  2、準備匹配的背景音樂磁帶或CD。

  課堂學習: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小組學習自己選定的詩歌,分派組員,擔任不同的工作,有專職朗誦的,有負責講解的,有負責做背景的。朗讀,思考,準備

  2檢查情況:學生上臺朗誦詩歌,並進行解釋意境。其他同學可質疑。 朗誦,解釋,質疑

  3 評優秀組,最佳朗誦思考、討論

  課後練習:1、熟讀背誦詩歌。

  2、自由創作一首詠物詩,併為其配畫。

  第11、12、13課時 寫作

  本單元的寫作訓練

  引導學生透過對文字的閱讀積累,瞭解本單元幾篇科學小品在寫法上的成功之處,作為自己習作的借鑑,再結合本單元的寫作指導語指導學生(1)要培養自己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樂於表達的習慣。(2)能抓住觀察物件的特點,並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向別人介紹,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多寫觀察日記,以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11課時:

  學習目標:學會觀察和抓住特點介紹動物的方法。

  課堂學習: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組織學生自學自學“抓住特點介紹動物”

  2寫作指導口頭完成習題一

  課後學習:任選周圍你熟悉的某一種植物進行觀察,並寫一篇觀察日記。

  第12課時: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明確寫作要求: 展開想象的翅膀,編寫童話故事。發揮想象,題目自擬,字數不限。寫作

  2組織學生自改自己修改

  課後學習:進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課時: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出示評改標準和要求組內交流,互改

  2學生推薦作文,師生互動評改作文

  3教師聽取各組意見,指導學生評分

  課後學習:1、將自己本單元的觀察日記、詩歌創作、寓言和童話故事、編寫的生物課文等作品整理成冊,並請老師或家長為其寫卷首語、評價、建議等。

  第14、15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對野生動物有更直接、更具體的瞭解,培養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2、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提高探究目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號召全社會都能關注野生動物,保護動物。

  活動過程:

  1、制定調查計劃,調查你所在地區目前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

  2、自由組成協作組,參觀調查,採訪記錄。

  3、根據自己的記錄,查詢資料,充實內容。

  4、小組交流記錄,並及時補充修改。

  5、討論並選擇一個感興趣的論題,展開研討、探究,組長記錄。

  6、小組合作完成一份學校所在地保護野生動物的調查報告。評選出好的調查報告送給新聞單位或環保部門

  7、每個小組開展各種形式的保護野生動物的宣傳活動,可以是壁報、手抄報、電腦小報、宣傳欄、廣播講演等形式。

  8、宣傳活動後,每人寫一篇活動小結,談談參加活動的感受,可裝訂成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