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尋覓節日詩情教學設計

尋覓節日詩情教學設計

尋覓節日詩情教學設計

  一、活動目的:

  1.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研究古典詩歌的積極性。

  2.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節日文化的瞭解和熱愛。

  3.培養學生對詩詞的初步鑑賞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二、活動材料:

  1.關於詩歌鑑賞的資料,包括詩歌形象、詩歌語言、詩歌的觀點態度,以及鑑賞詩歌的技巧(教師印發)

  2.學生透過網路查詢到的相關節日詩歌

  3.與學生透過網路查詢到的節日詩歌相關的作家、年代以及社會背景等資料

  2、3主要由學生自己查詢,教師透過檢查來了解和監督。

  三、活動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為詩歌鑑賞課,透過總結本單元的詩歌,與同學共同探討詩歌鑑賞方法

  第二課時為學生成果展示,學生透過自己製作的ppt來展示鑑賞結果。

  四、活動方式:

  討論、探究 成果展競賽

  五、活動準備

  由於本次活動是課內外相結合的活動,而且課外為主,課堂為輔。學生必須充分利用課外時間。

  1.教師在授課前準備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做成賞析範例。同時將一些網站介紹給同學。

  2.成立活動小組

  本班語文學習組現有13組,可以做適當合併,合併為9組,每組6人。考慮在週三下午彙報,兩節課共75分鐘,每組不超過6分鐘,剩餘20分鐘主要是主持人講話,教師總結。

  此次分組在原有分組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重組,其中4組同學分別併入其他小組,可以由同學們自己選擇併入的小組。一等獎的小組一組,每人加分6分;二等獎的小組兩組,每人加分4分,三等獎的小組2組,每人加分2分。

  3.活動小組內部分工合作

  1)組長負責根據組員的興趣和專長進行分工;

  2)要求全員參與,團結協作;

  3)具體過程包括:蒐集資料-選擇與整理資料分析與評論資料個人創作

  製作課件

  4)蒐集資訊的全面正確與否至關重要,請在蒐集資訊方面多花時間;

  5)選擇整理/分析評價階段,需要組員們進行合作討論,而不是一個人單獨完成;

  6)組長組織大家制定好任務時間表,嚴格控制好時間。

  7)如果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了可以幫助其他組探究的內容,希望及時與人分享。所謂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4.關於成果彙報課

  採用競賽形式,由學生選出評委,討論評判標準,並提前公佈。

  需要的具體人員:

  1)各組的.講解員以及課件放映員,講解員要求口齒清楚,普通話標準,熟悉課件內容,講話流暢有感情,講解形式有創意,時間不得超過6分鐘。

  2)評委:共9人(每組出一位代表)

  3)抄分員:每次報告完畢記錄每位評委的分數,將記錄結果遞交給算分員。

  4)算分員: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算出每組的平均分。

  5)主持人:民主推薦。主持人要寫好激情匯入的主持詞,主持過程中要求靈活應變,學會點評和總結。

  六、活動過程

  1.確定小組,確定課題,成員分工,制定時間表

  國慶節結束後,週六(週四的課)開始上課到下週三下午發言,共有近5天時間作準備。

  要求週六晚修前將確定好的小組名單/課題/組員分工情況/時間進度表交老師檢查。

  週三中午可以熟悉演講ppt。

  2.蒐集資料

  與校內爭取週六晚上讓學生到電腦室查資料,如不可以,則爭取週日到電腦室查,查好的資料直接進行整理,上傳到教室的電腦上。

  3.整合資料

  週日或週一打印出學生整理好需要列印的材料,週一晚,週二學生對整理好的內容進行鑑賞並自創詩歌。

  4.準備課件

  週二晚製作演講ppt。週二晚製作演講ppt。

  5.課堂展示:週三下午研究性學習課堂

  6.總結:可以將學生的課件保留在電腦上,等以後有機會做成網頁上傳。

  將學生的習作列印並張貼出來。獲獎組的講稿打印出來。

  七、注意事項:

  1.教師必須在每一個階段都參與組織、引導、點撥、總結等,及時發現問題,給與指導。不可以完全放手不管。

  2.必須切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不是部分學生活動其他則袖手旁觀。

  3.要讓學生學有所獲,而不是新奇熱鬧。必須注意在活動過程中把握語文學習的切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