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三步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三步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三步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經歷探究、交流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按順序正確計算。

  教學準備:

  情境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為紀念國際奧林匹克日,青島舉行了全民健行活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情境圖

  從圖畫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先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說一說。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在情境中讓學生髮現資訊,提出問題,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練習,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學習。

  1、出示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下面的問題

  (1)小麗一家已經走了多少米?

  (2)小強一家已經走了多少米?

  (3)現在小強比小麗多走了多少米?

  (4)老爺爺還要走多少米才能走完10000米?

  2、解決問題。

  (1)教師:上面哪個問題可以一步算出來?哪個問題不能一步解決?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獨立解決前兩個問題。

  板書算式

  5247=2444(米)

  5047=2350(米)

  設計意圖:一步計算的問題是學生能夠獨立進行解決的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既進一步感知有關路程的數量關係,又為下面解決複合型題目做好準備,降低解決問題的難度。

  (2)現在小強比小麗多走了多少米?

  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想法,嘗試列出算式。

  學生可能出現的演算法

  5247-5047 (52-50)47

  根據題目,看算式說說每一步計算的意義。

  觀察算式:說一說,每個算式的運算順序,根據題目的數量關係理解:混合式題中有減有乘,要先算乘再算減,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裡面的'。像上面的算式:5247-5047 減號兩邊的乘法可以同時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由一步計算問題到複合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量關係,在具體問題中明確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3)解決老爺爺還要走多少米才能走完10000米?的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嘗試解決,出示不同的算式

  7030=2100(米)

  10000-7030-6030

  6030=1800(米)

  =10000-2100-1800

  10000-2100-1800=6100(米)

  =7900-1800

  =6100(米)

  10000-(7030+6030)

  10000-(70+60)30

  =10000-(2100+1800)

  =10000-13030

  =10000-3900 =10000-3900

  =6100(米) =6100(米)

  觀察上面的算式,說說每一步計算的含義?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同桌間相互說一說。小結運算順序,明確:在括號中如果有加有乘,也要先算乘再算加,括號裡的運算計算完之後再把括號去掉。

  設計意圖: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要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理解,這裡藉助具體問題,讓情境中理解多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特別是括號中有兩三步運算的該怎麼計算,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

  三、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第1題。

  分組完成:學生分為兩組,先說說運算順序,然後獨立進行計算,指名板書訂正。

  2、自主練習第2題。

  比賽練習,訂正交流,說說自己是怎麼計算的。

  3、自主練習第3題。

  獨立思考解題,訂正交流時說說每步計算的含義,然後說說還提出了什麼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自主練習較好的檢測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計算能力,同時,透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發展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學生互相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