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關於風箏的課堂教學設計

風箏的課堂教學設計

關於風箏的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自主、合作、探究文章含義。

  3、多角度閱讀體會文章。

  【教學重點、難點】

  自主、合作、探究文章含義。

  【教學步驟】

  一、謎語引入

  1、師述謎面:

  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

  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2、生猜謎底。(風箏)

  3、師述:

  放風箏是一種有益的遊戲,每年的陽春三月,小朋友手持風箏,三五成群,去田野空曠,手持風箏,追逐嬉鬧,其樂融融。放風箏,既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又促發大家豐富的想像力,還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今天我們要學習魯迅的《風箏》,看看文中的我是怎樣看待放風箏這個遊戲的。

  出示課題:21、《風箏》魯迅

  二、初步感知

  1、師範讀,聽後學生談有什麼感想?

  2、談後說說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

  生答後,得出如下板書:

  2、師引:文章敘寫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帶給我的一段感情的經歷。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自讀課文,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是不能理解的語句。

  2、生提問題,教師選擇有價值的幾個問題:

  1段為何驚異,為何悲哀?

  5段看了一本外國的書,為何是不幸?

  11段我的心只得沉重著,為何沉重?

  12段為何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非常的寒威和冷氣指什麼?

  3、按四人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問互答,可以圍繞這幾個問題展開討論,也可談談自己讀了文章之後的想法。

  (學生分小組學習,老師行間指導,約5分鐘)

  ⑴ 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驚異於北京竟在肅殺的嚴冬季節放風箏;悲哀於我見到風箏,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且永遠無法補過。

  ⑵ 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表達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時候,自己對弟弟那樣管束,簡直是精神的虐殺,而弟弟卻並不認為兄長的行為是精神的虐殺,時過境遷,忘得一乾二淨。我也無從補過,無從求得心情的輕鬆,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殺者甘受虐殺,毫無抗爭,使虐殺者橫行無忌,更令人悲哀、沉重。)

  ⑶ 末段的語句中為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麼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我要討弟弟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因而悲哀;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悲哀;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

  四、體會感情,進行聯想

  1、師問:學了文章後,你對文中的人或事有些什麼看法或感受?

  2、生自由發言:

  師提示:可以對我、弟弟的人物評價,也可以對我的行為,弟弟的行為加以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