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課件> 《衚衕文化》教學課件

《衚衕文化》教學課件

《衚衕文化》教學課件

  《衚衕文化》教學課件

  創新教育並不是一種具體的學科教育,而是一種教育思想,一種教育的價值追求。創新教育需要一種與之相應的教材,更需要有創新理念的教者,還要輔之以現代教育技術。這條鏈的各個環節之間只有密切配合,才能使創新教學得以實施。為此,我們製作了CAI課件來輔助《衚衕文化》的教學。

  一、教學目標

  用課件展示三個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體會作者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2.知識目標:指導學生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正確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學習京派語言。

  3.能力目標:訓練學生用關鍵詞概括文章,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二、教材分析

  《衚衕文化》為自讀課文,單元學習重點是概括要點,提取精要。教師放手引導學生從文章整體和區域性的聯絡上反覆思考,要求學生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領會作者對北京傳統建築、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態度。

  三、多媒體設計

  教者使用一完整的CAI課件,教學過程貫穿其中,融動畫、文字、圖畫、音樂為一體,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教學情境,構成了如行雲流水般美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教師展示課件片頭。課件片頭是一幅美麗的動畫檔案: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襯在繁星滿天的背景下,隨著眼睛的光芒放射出具有立體效果的“語文多媒體教學”七個字,伴著輕柔的音樂,一尊“思想者”的.雕塑在介面上緩緩旋轉,開篇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使學生耳目一新,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進入教學。

  1.匯入

  課件顯示——北京天安門圖片,訓練學生髮散思維能力,引導學生以北京為中心展開聯想。

  教師:“去北京是很多人的夢想,一提到北京,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想到故宮、長城、頤和園┅┅”

  學生:“想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學生:“2008年奧運會可能在北京舉行,我們一定要多得金牌。”

  學生:“想到北京的衚衕、四合院看看。”

  教師:“也許很多同學想不到北京的衚衕、四合院,衚衕、四合院是老北京的象徵,今天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課件先展示一幅北京胡同的圖片,再變為四幅衚衕、四合院圖片,使學生對此有直觀感覺,利於學生把握衚衕特點。

  教師:“我們研究衚衕是為了研究衚衕人的思想意識,也就是本課的衚衕文化。”

  2.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教師佈置三道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讀課文。

  課件展示三個問題:

  ①理清思想;&nbsp②概括要點;&nbsp③語言特點

  學生思考10分鐘後,教師提問,引導學生逐一解決,最後用課件展示答案綱要,此答案突出用關鍵詞概括課文這一知識目標,便於學生梳理記憶。

  ①理清思路

  衚衕——衚衕文化——衚衕衰落

  ②概括要點

  ③語言特點

  樸素&nbsp&nbsp&nbsp幽默&nbsp&nbsp&nbsp典雅(京味)

  接著提問題及要求:

  ①如何評價衚衕文化的內涵?

  ②讓學生就後三段“衚衕的衰落”提出問題。

  3.遷移練習

  為強化學生用關鍵詞概括文章的能力,引導其課外閱讀《長城》一課,課件先展示幾幅長城圖片,從各個角度來體現長城的壯美景象。

  節選鮑昌的《長城》,用課件展示思考題:

  ①由學生填充十處生動精彩的詞語;

  ②用關鍵詞概括歷史的長城的特點;

  ③用關鍵詞概括現實的長城的特點;

  ④比較閱讀《衚衕文化》與《長城》。

  4.欣賞歌曲《故鄉是北京》

  教師:“我們走出了北京胡同,又登上了長城,讓我們去感受21世紀的北京”。

  利用課件展示影音檔案,伴京腔京味的音樂、看著影片中北京城美麗的景色,學生彷彿倘佯在北京城內。

  5.總結本課內容,佈置作業

  教師:“我們透過學習本課,瞭解了老北京人的思想意識,這些思想意識隨著衚衕的衰落也已經衰落了,這種衰落標誌著北京的進步,也標誌著我們中國在走出封閉、走向世界、走向現代化。所以,我們很高興地說:‘再見吧,衚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