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課件> 漁歌子教學課件

漁歌子教學課件

漁歌子教學課件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詞。

  2、體會詩詞內容,透過想象,由詞到畫,感受到鄉村風光的畫意詩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3、學生感受古詩詞之魅力,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透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鄉村的詩情畫意;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

  體會 “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

  學法滲透:

  透過此課,讓學生意識到,詩詞可讀,可畫。結合課文,想象畫面、聯絡作者生平和已學詩詞是學習詩詞的好辦法。

  一、板書課題,匯入新課。

  板書課題,讀課題。瞭解本首詞的詞牌名。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詞讀通順。

  2、再讀詞語,理解詞義——“西塞山、鱖魚、箬笠、蓑衣、不須歸”等。

  3、詩詞在古時候是用來唱的'。讀的時候很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誰再來唸念?讀出它的節奏,讀出它的韻味。

  三、走進文字,想象畫面。

  1、默讀這首詞,看看詞中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

  2、學生圈畫,交流。

  你找到了幾種景物?

  3、一起看九種景物, 看著看著 ,這九種景物彷彿成了一副畫,就成了一首漁歌子,我們一起看這九種景物誦讀這首詞。

  4、張志和把江南寫得多美啊!其實不僅張志和寫江南,還有許多寫江南的詩詞。

  作者僅用27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有聲有色的畫面,老師不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還聽到了悅耳的聲音,感受到了春的氣息了,你們感受到了嗎?

  請聽老師讀這首詞,然後告訴我,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你又想到什麼?

  詞人向遠方望去,他看到了什麼?怎樣的西塞山?怎樣的白鷺?

  西塞山:鬱鬱蔥蔥,不是墨線勾勒,而是綠色渲染的山水畫。

  白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多麼快樂而悠閒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個——世外桃源。

  5、讓我們把這樣的美景讀出來吧。

  四、入情入境,體悟心情。

  1、這首詞中,不僅有這些景物,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人,這個人是怎樣的穿著?怎樣的姿態?

  悠然自得的漁夫

  2、此時的漁夫心情如何?

  3、詞中沒有一個字寫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麼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寫的景物中體會到詩人的心情。)

  你看,張志和筆下的白鷺、桃花、鱖魚、斜風細雨……你們就是從這些景物中窺伺到作者的心情。

  再讀讀這首詞,請問,這裡的“歸”指的是回到哪裡?(回到自己的家)

  五 深探“不須歸”

  1 同學們,讓我們聯絡時代背景去感悟張志和“不須歸”的情懷。

  所以這裡的不須歸是指回哪裡?後來朝廷派人找張志和回去做官,張志和說斜風細雨不須歸。

  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每次垂釣,他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能釣到魚嗎?

  師:是啊,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

  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不願歸的情感。

  2、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漁父?

  3、我們學過的《江雪》,這首詩的漁父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同是漁父,為什麼《江雪》中的漁父如此孤獨鬱悶呢?有理想卻不能實現,只能被迫泛舟江湖。

  4、這首《漁歌子》流傳至今,已上千年。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讓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恆畫卷吧!

  六、作業

  1.背誦《漁歌子》。

  2.根據《漁歌子》想象畫面寫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