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課件> 等量代換教學課件

等量代換教學課件

等量代換教學課件

  等量代換,用一種量(或一種量的一部分)來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種量(或另一種量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等量代換教學課件 ,歡迎閱讀。

  教學設計:

  1、結合具體問題,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

  2、經歷探究實際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

  3、能用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找同學給大家講一講“曹衝稱象”的故事。講完之後問學生兩個問題:1、為什麼要將大象換成石頭?為什麼要在船舷上劃線?2、為什麼往船上放石頭的時候要讓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

  曹衝用到的方法,在數學上叫做等量代換。(板書課題)

  過渡語:曹衝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只是一個只有9歲的孩子,和你們的年齡幾乎一樣。今天這節課你們將面臨和曹衝類似的問題,你們有信心解決這些問題嗎 ?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你們家裡沒有米麵糧油了,會怎麼辦?(用錢去買)

  在比曹衝稱象還要早很多的年代,那時候貨幣還沒有產生,人們想要獲得生活物品只能用以物換物的形式進行。這不,有2個人來到了交易場所。咱們瞧瞧去。

  課件出示:

  第一個原始人牽著一頭牛

  語音:我想換幾隻羊來養,好用羊毛紡線,做衣服。

  字幕:換羊

  第二個原始人趕著一群羊

  語音:我家的羊太多了,放不過來了,我想把他們換出去一些,但是不換牛,我家的牛夠用了。

  字幕:不換牛

  暫停、提問:他們兩個能進行交換嗎?為什麼?

  導語:就在二人為難的時候,轉機出現了。

  播放:第三個原始人趕著幾頭豬

  語音:我家的豬太多了,沒有太多的糧食餵它們,我想換點不吃糧食的動物養一養,牛羊都可以。

  字幕:換牛羊都可以

  提問:這回他們可以交換了嗎?

  師:經過協商他們達成了這樣一個交換協議:一頭牛換兩頭豬,一頭豬換3只羊。

  課件出示 :圖片 一頭牛可以換幾隻羊?(這些資訊以及問題都呈現在課件上)

  二、探究問題,感受思想

  1、 解決“一頭牛可以換多少隻羊的問題” 。

  (1) 獨立思考:想一想

  (2) 全班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全班同學說一說。

  (3) 小結:同學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將兩頭豬換成了六隻羊,於是就得出了一頭牛等於六隻羊的結論,很好地解決了問題

  導語:接下來我們看下一個問題

  2、 解決“幾隻羊和兩頭牛同樣重的.問題”。

  課件出示:一頭牛和四頭豬在壓翹翹板

  兩頭豬和五隻羊在壓翹翹板 他們在幹什麼?

  (動畫逐漸到平衡)

  提問:翹翹板平衡了,說明了什麼?

  課件再出示:第三幅圖 多少隻羊和兩頭牛的重量相等?

  (1) 獨立思考 :下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在練習本上表示出來。一會我要請一些同學到前面表述一下自己的思考過程,看誰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讓我們大家很容易就能聽懂。

  (2) 討論交流(全班)

  (3) 課件演示驗證

  3、 小結

  如何解決這類問題?

  導語:壓翹翹板很好玩,這不,大鵝、鴨子和小雞也玩起了這個遊戲。

  三、理解運用,解決問題

  1、111頁第4題

  課件出示:大鵝與雞、鴨繼續壓翹翹板

  漸緩 之後出現圖中那種狀態

  提問:從最後的結果看,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讓學生自己去交流,不出示問題)

  (1)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2) 課件演示

  2、導語:同學們的表現很不錯,老師很佩服你們。為了表示對你們的祝賀,老師給你們一點精神獎勵。

  課件出示:天平一架 左盤有三個蘋果和四個橘子,右盤中有一個一千克的砝碼

  師:從圖中你能知道什麼?(三個蘋果和四個橘子一共重一千克)

  能知道一個蘋果和一個橘子各重多少克嗎?

  需要什麼條件才能知道一個蘋果和一個橘子各重多少克呢?

  課件出示:一個蘋果等於兩個橘子

  (1)同桌合作利用學具擺一擺

  (2)簡單反饋(將蘋果換成橘子或者將橘子換成蘋果)

  導語:等量代換這種思想方法確實是一種好的思想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

  3、出示“廢紙回收”問題

  課件出示:背景為樹林

  (1)15棵生長了5年的樹能製造出大約800千克的紙

  (2)回收1噸廢紙能製造出大約800千克紙。

  (3)全校同學一個學期大約可以回收500千克廢紙

  提問:看到這些資訊,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1)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提問:面對這個結論,你想對自己說些什麼?

  小結:真沒想到,回收1噸廢紙就相當於保護了15棵生長了五年的大樹。其實,據我瞭解,每張廢紙可以回收兩次;這樣一算,回收廢紙的意義就更大了。我相信以後那些不注重廢紙回收的同學肯定會改變自己的做法。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為保護我們地球上日漸減少的森林盡一點微薄之力吧。

  四、拓展延伸,課堂總結

  不但在貨幣沒有出現的時代有以物換物的現象,就是在貨幣出現的現代社會,這種現象也還是有的。

  例如,在我們國家建國之初,我們國家一窮二白,就曾經用農產品,比如優質大豆、小麥和前蘇聯交換過很多國家建設急需的機器裝置;再比如,前幾年,國際社會為了解決伊拉克人民的生存問題,進行了“石油換食品”行動,使得伊拉克人民度過了難關。

  當然,這裡面還包含著我們這個年齡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等量代換現象,隨著我們的年齡的逐漸增長,知識的逐漸增多,當我們學會用數學的頭腦進行觀察和分析,就會有更多更有價值的發現。祝福你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