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課件> 蜘蛛教學課件

蜘蛛教學課件

蜘蛛教學課件

  人們普遍認為蜘蛛是一種昆蟲,但它們和蠍子、蜈蚣一樣,不屬於昆蟲。因為昆蟲的基本特徵是體軀三段頭、胸、腹,2對翅膀與6只足。

  蜘蛛教學課件1

  教學目標:

  1、瞭解蜘蛛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

  2、體會生動說明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1

  教學難點:教學目標2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法、朗讀法

  教學用具:投影儀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猜個迷語好不好?“南陽諸葛亮,穩坐軍中帳。排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是一種什麼昆蟲呢?(學生猜迷)非常正確,很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蜘蛛》這篇課文。

  (二)師生商定學習目標:

  1、瞭解蜘蛛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

  2、看看作者是怎樣準確說明蜘蛛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的。

  3、模擬一隻蜘蛛的口吻,用第一人稱介紹一下“自己”,練習口頭表達能力。

  (三)、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作業:

  剌(là)腺(xiàn)捆縛(fù)悵(chàng)然蚋(ruì)蜾(guǒ)蠃(luǒ) 黏(nián)提(dī)防

  2、瞭解作者:

  課下注釋①

  3、整體感知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討論本文介紹了有關蜘蛛的哪些內容。

  學生自讀,討論、師生總結:

  本文講了有關蜘蛛的四個方面的內容:

  ①蜘蛛的捕食方式(第2、3自然段)

  ②蜘蛛獨特的身體機構和高超的織網技能(第4自然段)

  ③人類對蛛絲的利用。(第5、6自然段)

  ④附帶介紹了有絲而不結網的其他蜘蛛(第7段)

  討論:前三個方面的內容,順序能否顛倒?

  總結:不能,文章由蜘蛛生活習性的“表”,說到它吐絲生理機制的“裡”,是按由“表”及“裡”的順序介紹的。

  4、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指名學生示範讀第2、3自然段。

  討論:蜘蛛“捉飛將”有哪幾種情形?試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出來。

  總結:有四種情形,一是克敵制勝,二是勢均力敵,三是無可奈何,四是反遭暗算。它對“蚊、蚋等小蟲”施展的是擒拿法,對“帶槍的飛將”使用的是捆縛法,對“披甲飛將”用哪一招都不靈,而面對自己的天敵“蜾蠃”則只好束手就擒。

  5、體會生動說明的行文風格

  講述:說明事物的文章可以寫的平實樸素,也可以寫的生動活潑,這主要由作者的行文風格,文章的寫作目的、內容的表達需要而定,本文屬於科普讀物,是寫給缺少生物學知識的一般讀者看的,因而除了具備科學性的特點外,還力求生動活潑,興味盎然。

  提出問題:朗讀第二、三段,舉例說明作者是怎樣把蜘蛛捕食的情形介紹得清楚生動的?

  男生齊讀第二段,女生齊讀第三段。

  討論總結

  ①對動物進行擬人化的描寫。例如:有著與人相似的動作,“蜘蛛忽然趕到,急忙把它捉住,咬在‘嘴’裡”,有著與人相似的心理。蜜蜂被網粘住時,“蜘蛛用絲向它身上繞一下,轉身便走,恐怕被他的標槍投著”;披甲飛將從網裡滑脫時,“蜘蛛只好悵然地在網上望一望”,一副無可奈何的神態。

  ②生動地比喻,例如:“好像我們咬一片面包或餅乾是的,不費力氣。”“有時捆縛的細密得像一個布袋”

  ③一系列的形容詞和副詞。例如:“它靜悄悄的忽然來了,振動著翅膀,剌剌地向網上一撞,急又離開”,“不提防蜾蠃用了最敏捷的手段,突然把蜘蛛用腿抱住,迅速退去。”

  文章用了許多精彩的詞語幫助讀者獲得形象的感受,從而使我們對蜘蛛在自然界的生存競爭中的表現有了具體的瞭解和認識。

  5、課堂練習

  試模擬一隻蜘蛛的口吻,用第一人稱介紹一下“自己”在介紹的過程中,儘可能多地運用文章中提供的資料,還可以在課外查詢資料。

  (四)課堂總結:

  這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比較強的昆蟲知識小品,文章從三個主要方面進行介紹,語言生動活潑,全文讀來曉暢明白,有科普文的特色。

  (五)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克敵制勝,勢均力敵

  一、 捕食方式

  無可奈何,反遭暗算

  二、身體機構,高超技能

  三、蛛絲價值

  四、附帶介紹

  蜘蛛教學課件2

  一、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蜘蛛捕食過程,瞭解課文的內容,學習作者如何科學的(即真實、細緻、具體的)眼光來觀察事物。

  2、透過作者介紹蜘蛛捕食的過程,瞭解本課所用的富有邏輯性(即捕食物件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說明順序。(重點)

  3、學習多角度介紹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重點)

  4、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和準確、凝練的表達。(難點)

  二、教學方法:朗讀法、講授法、合作探究。

  三、教學道具:多媒體。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從課文第一段的'謎語匯入。

  二、作者簡介

  周建人:1888---1984,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社會活動家、生物學家、魯迅研究專家。魯迅三弟。魯迅二弟是周作人。

  主要著作:《略講關於魯迅的事情》,《魯迅回憶錄》等。另外還有科學著作《科學雜談》、《生物進化淺說》。

  《蜘蛛》發表於1935年,收在周作人的科學小品文集 《花鳥蟲魚及其他》中。科學小品是一種用文學的筆調來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本課節選自原文的開頭部分,透過對蜘蛛捕食過程的細緻描述和說明,介紹蜘蛛的生活習性,以此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三、朗讀課文,字詞過關。

  1、給加紅色的字注音。

  諸葛亮( )蚊蚋( )掙扎( )蜾蠃( )提防( )

  2、給多音字注音。

  起勁( )勁敵( )掙扎( )掙錢( )粘土( )粘住( )

  生練習後師點撥:

  (1)給加紅色的字注音。

  諸葛亮(gě )蚊蚋( ruì )掙扎(zhá )蜾蠃( guǒ luǒ)提防(dī fang)

  (2)給多音字注音。

  起勁( jìn )勁敵(jìng )掙扎(zhēng )掙錢( zhèng )

  粘土(nián )粘住(zhān

  3、掌握下列詞語。

  八卦陣:傳說的一種按八卦方位佈置的陣法。(課文註釋) 提防:小心防備。

  掙扎:用力支撐。

  縛:捆綁,纏繞。(課文註釋)

  兜:攬,攏。(課文註釋)

  悵然:失望,不痛快。(課文註釋)

  倖免:僥倖避免。(課文註釋)

  再行:指另外進行某項活動。(課文註釋)

  四、再次朗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層次,概括各層意思。(合作探究)

  討論後師明確:

  (一)(1)用謎語引出蜘蛛。

  (二)(2--3)寫蜘蛛捉各種“飛來將”的情況。

  五、默讀課文,找出概述蜘蛛捉“飛來將”的幾種情形,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合作探究)

  討論後師明確:

  蜘蛛捕捉 “飛來將”情形:

  捉蚊蚋等小蟲;捕捉“力氣較大的飛蟲”;捉拿“帶槍的飛將” ,如蜜蜂;捉“披甲的飛將”;與“蜾蠃”的戰鬥。

  作者寫作順序:按照捕食物件由小到大、由弱到強。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字詞2遍。

  3、思考本文運用哪些說明方法?

  4、和《蘇州園林》比較,本文語言有什麼特點?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朗讀課文,思考本文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在課文中劃出來。(合作探究)

  討論後師明確:

  1、打比方。第一段,蜘蛛網比作八卦陣,蜘蛛比作諸葛亮。再找出其他打比方的句子。

  2、分類別。把“飛來將”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分成5種類型。

  3、舉例子。如第二段“例如蜜蜂……”,第三段“比方……”等。

  三、再次朗讀課文。和《蘇州園林》比較,本文語言有什麼特點?(合作探究)

  討論後師明確:

  本文是科學小品,用了生動形象的描述性語言。

  1、用詞準確到位,說明事物形象生動。第二段用三個“咬”,“咬片面包或餅乾”設喻,說明小蚊蚋是蜘蛛最易得、最可口的食物。再如:“繞、走、轉”等幾個動作,很容易讓讀者聯想到那同敵人大戰三百回合的大將。

  2、生動形象的描述性語言。給讀者介紹有關蜘蛛的科學知識,卻在這裡繪聲繪色地描寫蜘蛛捕食的過程,緊緊抓住了孩子的心。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完成課後習題。

  3、預習《珍奇的動物——針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