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精選3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精選3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並背誦。

  2、瞭解詩歌的一些技巧,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透過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及珍視朋友間的友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透過反覆吟詠,當堂能夠順利背誦詩歌。

  2、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透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陶冶情操。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應該說每一個人都經歷過離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王勃在與自己的好友分別時的贈言。

  二、整體感知:

  1、本詩屬於哪種體裁? 五言律詩。

  2、回顧關於律詩的知識。 律詩有四聯,分別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以數字來判斷是幾言。

  三、學習

  1、師範讀本詩,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和感情基調。

  2、學生齊讀,注意把握詩的節奏。

  3、學生自由朗讀,在把握節奏的基礎上揣摩詩歌的感情。

  4、抽個別學生朗讀,其他學生點評,大家在朗讀上共同進步。

  5、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情感上有什麼特點?

  這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作者與友人的情誼,感情比較達觀。

  6、你從詩中的哪句話理解到作者的這種感情的?

  7、怎樣來理解這句話呢?用自己的話來說。 “只要四海之內知心的朋友時刻關心著自己,即使遠隔天涯,也會覺得跟近鄰一樣。”這句話可以說道出了古今上下幾千年人們的共同心聲。

  8、分析其他三聯

  (1)我們來看一下首聯。它是在寫景嗎?或是寫什麼?

  看似寫景,實則勸慰友人。這裡出現了兩個地點,“我”在長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離別並非遠別,何必傷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別地點,“五津”是上任地點。

  (2)頷聯中的“宦遊人”指的是什麼人?這句話怎樣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勸勉友人,我們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別為別中之別,不必傷感。

  (3)頸聯則推開一層,轉述別後思緒,所以1—6句詩意似悲而作者曠達的胸襟可以顯見,怎樣理解最後兩句呢?

  尾聯由前三聯層層逼出——既非遠別,又同為宦遊,雖別而如比鄰,自當與分別之時不要效仿小兒女的情態,哭泣悲傷。

  9、背誦 要求學生默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味,檢查背誦效果。

  四、拓展:

  同學們,結合我們剛才分析詩的方法來看下面幾首詩,首先請大家用兩分鐘時間快速閱讀,找出你最喜歡的一首,分析詩人的感情,最後比較詩人之間相同或不同之處。

  五、作業: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們自己的感情,回贈王勃一首現代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2

  教學目標:

  透過誦讀,理解詩歌內容和詩人情感。

  透過品讀,理解此送別詩“贈別不作悲酸語,魄力自異”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無註解、無背景裸讀詩歌。

  二、釋題

  送別詩 官職 到、往 四川

  杜少府=杜審言?

  三、讀詩

  (一)一生讀 關注字音停頓 補充律詩的停頓

  (二)自由讀 提疑:有哪些字詞的意思不太明白?

  可能涉及:城闕 三秦 五津 歧路。

  (三)師生共同賞讀 邊賞邊朗讀

  1、首聯

  由學生提疑的地名引出首聯的賞讀

  寫景特點:一遠一近,一明一暗,對比強烈。

  輔:長安城雄偉的氣勢

  望:站在氣象雄偉的長安城下,舉目遙望蜀州方向,千里迢迢,蒼茫一片,風煙迷茫,路途遙遠,在這想象中,似能看到朋友一路的風霜及日後的艱難,無線依依惜別之情展現在壯闊的境界中。

  形成板書:起——將遠別 平 緩 壯闊

  2、頷聯

  將離別,這樣的離愁別緒,我與你,“與君”感同身受,為什麼呢?

  “同”:外出做官,漂泊在外,你的感傷我懂,客居中的話別,別中別,更是多了一份愁緒。

  形成板書:承——同宦遊 憂傷 共鳴感

  3、尾聯

  “共沾巾”: 在離別的地方送別,在“歧路”上,如果是你跟最好的朋友分別,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百度搜索,現在西安(長安)到成都(蜀州)乘坐火車快車需要十幾個小時。那麼在交通不發達的唐代需要多久呢!何況“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啊。這一別許是生離死別呀!是常人就會“共沾巾”,這種情況下,詩人王勃怎麼說?

  “無為”:不要,不需要。體現一種勇往直前的積極進取的態度,迎接新生活。

  形成板書:合——莫沾巾 釋然 放下 樂觀

  4、頸聯

  “知己”:莫沾巾憑什麼?——知己 “知己”與“友人”的區別

  “比”:靠近、挨著 如:其兩膝相比者。心近、情真,即便是遠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身在近鄰。正如秦觀所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幕幕。這是怎樣的一種胸襟和氣魄啊。

  形成板書:轉——若比鄰 豪邁雄渾

  5、結合板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自由讀——師範讀——齊讀

  (四)關於離別詩及詩人王勃

  1、同學的朗讀讓我感到這麼一種豪邁和曠達。下發列印好的離別詩。

  請同學結合詩句談談大部分離別詩所表達的情緒。——悲傷 惆悵

  2、《唐詩三百首》選者曾說,“贈別不作悲酸語,魄力自異。”

  王詩一出,其它的送別詩便黯然失色,緣於立意不落俗套。

  生命的長度不以年齡衡量,即便有諸多不如意(官職小,兩度被貶,找人記恨),好好向前看。

  (五)關於離別

  “離別”“告別”這是一個很由情懷的詞語,古人一別許是一生再難相見,因此,古人很重視離別,離別之際,人們不僅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要作詩話別,所以“離別”也就自然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容,形成了送別文化。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能讓你黯然銷魂的',只有離別。

  面對離別,有人說離別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綿綿情懷;有人說離別是十年生死的哀哀回憶;還有人說離別是別時容易見時難的切切思念。

  王勃說,離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邁。就象詩中所說那樣,即使遠在天涯海角,只要那份真情在,我們也能感覺到就在近旁,這是做朋友的最高境界。

  論詩悽婉的離別還是豪邁的離別,都只是一種情緒的表達罷了,無可厚非。作家曹文軒和故鄉和父親的告別,讓我們明白: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離死別。

  這是一種生命的體驗。

  董卿在《朗讀者》第七期卷首開場說得好:離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離別不是放棄,而是開始! 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告別!

  板書設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起——將遠別 平 緩 壯闊

  承——同宦遊 憂傷 共鳴感

  轉——若比鄰 豪邁雄渾

  合——莫沾巾 釋然 放下 樂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3

  教學內容:理解《渭城曲》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內容,比較、感悟、賞析兩首送別詩的風格。

  知識目標:理解詩句,瞭解古詩內容,有感情的朗讀古詩,並能背誦。

  能力目標:展開想象,培養合作研究、自學鑑賞古詩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能查閱並初步使用有關資料。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

  2、透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展開想象;

  3、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情引趣

  1、讓我們先聽首歌,好嗎? (音樂起,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2、誰聽過這首優美動聽的歌?知道歌的名字嗎?對,叫《送別》

  3、師:在古代,長亭外,古道邊,往往是人們送行分手的地點場所。今天,讓我們一起賞析兩首送別詩,這兩首詩的題目 分別叫做《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師:古詩所寫內容包羅永珍,像離人夢,相思愁,遊子吟,征夫苦,愛國情等等,非常豐富。其中,描寫送別的詩佔有一定的比重。《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兩首詩都是送別詩中的名作,被人們傳誦到今。這麼好的詩真是不能不學,首先請同學把書翻到52、53頁讀一讀這兩首詩吧。

  1、生自由讀;

  2、師指名讀;

  3、教師範讀;聽老師讀讀這兩首詩。

  三、選讀其中一首深入學習

  1、師:同學們,我想問一下,你們比較喜歡哪一首呢?你認為哪首寫的好呢?我們分組搞一個辯論賽好不好。請選擇《送元二使安西》的同學座到這兩組,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同學座到這兩組。同學們可以選取你們喜歡的方式學習你最喜歡的那一首送別詩,一定要用心呀,為一會兒辯論哪首寫的好座充分的準備工作。

  2、學生自學。

  3、小組交流。

  4、分別對兩首詩進行彙報,教師相應點撥。

  師:為什麼你更喜歡這首詩而不是那首?究竟哪首送別詩寫的更好呢?比賽正式開始,我當裁判。

  唐初期、盛唐時期的我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所以當時的人們豪氣沖天,充滿了建功立業的思想,所以,人們之間的分別也就成為常事。這兩首詩雖同為送別詩,但表達的情感卻不一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點撥備案:首聯屬“工對”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氣勢雄偉,點臨別之地。第二句裡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於千里的秦蜀兩地在一起。三四句意思:我和你同樣遠離故土,宦遊他鄉,這次離別,只不過是客中之別,又如何感傷!接著作者勸慰杜少府說:“只要彼此瞭解,心心相連,那麼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遠隔千山萬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鄰一樣近嗎?可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象一般小兒女那樣。

  師:你們組說的可真好,看樣子對詩的理解很深刻嘛。看,我準備了這首詩的影音材料,看看裡面又是怎麼評價的?

  放多媒體

  由於聽你們這樣評說,再加上剛才那一段影音材料,連我都覺得這首送別詩寫的要比他們組選的好了。

  (哦,你們組為什麼不同意?好,我們公平競爭,請你們發言陳述,我們這幾組的同學也認真聽一聽,你們倒是說說看,你們選的這首詩哪裡寫的高明?精妙在哪裡?

  《渭城曲》點撥備案:

  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渭城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彷彿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客舍,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常總是和羈愁別恨聯結在一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

  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捨,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捨去,只剪取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再幹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詩人像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力的鏡頭。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集中表現。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中波,備嘗獨行窮荒。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裡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殷勤祝願。對於進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蘊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師:有道理,說的真好。我這裡也為你們準備了這首詩的影音材料,看看裡面又是怎麼評價的?

  到底那首詩寫的更好呢?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真實平分秋色,難分仲伯高下。 我宣佈,比賽結果:一比一平!

  哦,有的同學在噘嘴呢。其實,你們都是獲勝方呀。因為透過同學們談感想,說風格,在不知不覺中,你們對這兩首送別詩的理解、感悟已由膚淺變得深刻了。我們這節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對不對?對這兩首詩還有疑問嗎?

  四、賞讀古詩

  1、質疑並解疑

  2、師:同為送別詩,給人留下的感受卻不一樣,一首纏綿傷感,一首積極向上。讀的語氣是不是也要有所不同呢?

  3、指導朗讀、背誦

  怎樣讀才能讀出作者那時的感受呢?(指導朗讀、試著背誦)選擇一首,給大家讀一讀?不錯,要是在注意一下句中的停頓、重音就更好了。吟誦,抑揚頓挫,要注意重音與停頓韻味,古詩,講求的是一種韻味,在停頓的地方將韻母的音發的飽滿一些,有餘音繞樑,不絕於耳的感覺,讓人細細體會、再慢慢回味。

  4、聽老師再讀一遍好嗎?看誰悟性最強,感覺最好。在下面試著練一練。誰願意讀?真不錯。

  5、教師小結

  五、結束語:

  透過今天我們學習的兩首送別詩,相信同學們對古詩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的讀本中還有一些送別詩,課後請同學們找出來讀一讀,再與今天學的送別詩對照著的體會下,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穫。

  板書設計:

  《送元二使安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更盡一杯酒 海內存知己

  無故人 天涯若比鄰

  傷感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