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夢遊天姥吟留別> 古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反思多篇

古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反思多篇

古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反思多篇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古體詩。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古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反思多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古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反思篇一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是《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自主賞析文章。詩文較長,生難字詞較多。早自習預習時,首先讓學生通讀了全文,接下來對生難字詞進行了正音辨識,引導學生把握朗讀時的情感變化,指導學生朗讀。透過一個早自習的預習,全班學生基本能夠熟練朗讀全文,達到了預期的預習目的。

  本課要講的內容很多,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大膽取捨內容,抓住一些關鍵點來講。在授課中基本實現了預期設計的教學目標。在此簡單總結這節課的得與失。

  (1)在授課途中我沒有按照傳統的匯入——作者簡介——背景介紹這個模式,而是在介紹完作者以後直接解題,把背景介紹放在了最後一個問題——有關“詩眼”的討論之前,便於學生真正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一主題,這一點我感覺遵循了內容為主題服務這一點。

  (2)作為詩歌教學,朗讀是很必須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自由朗讀——學生單個朗讀——集體朗讀——單個朗讀——集體朗讀的環節,做到了朗讀形式的多樣性。

  (3)在賞析詩歌之前我先讓學生思考並討論以理清思路,讓學生明白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以做到心中有底。

  (4)在賞析時主要以幾個問題貫穿,在這個環節中設計了兩次比較大型的分組討論,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合作探究原則,在此期間老師只是起到了一個領隊的作用,活動主體是學生,做到了還課堂給學生這一點。

  總之,這一節課,我自己覺得還是比較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的,當然作為一名執教一年半的青年教師,在這次課上也體現了一些不足之處,特反思如下,以指導以後的教學。

  (1) 粉筆字不是很好,位置擺放不是很恰當。

  (2) 學生回答問題後的點評語言比較枯燥單一。

  (3) 剛開始的緊張,導致少部分語言表達不精練。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發揚優點,不斷提升自己,以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做一名真正優秀的高中語文教師。

  古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反思篇二

  學習詩歌,朗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要朗誦好一首詩,就必須掌握朗誦技巧,如單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使整修朗誦猶如一曲優美的樂章。

  朗誦詩歌時,要注意節奏鮮明,並根據作品的基本節奏採取相應的速度。該輕快的要朗誦得輕快些,該沉重的要朗誦得沉穩、稍慢些。就一首詩來說,朗誦速度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表現作品內容的需要來決定,並具有一定的變化。

  而從以住的教學實踐來看,語文教學很注重朗誦,但是僅僅停留在糾正字音,熟悉課文內容等層面,學生對課文尤其是詩歌的理解,更多的是理性認識,而且是從老師那裡接受的知識,學生為課堂主體的特點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學生仍然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這樣顯然不利於語文教學。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又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都是極有道理的,形象地說明了讀的重要性。語言這個東西*老師講和分析是不能學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讓學生讀、背,所以我們才收穫了兩千多年無比燦爛的文學碩果。當然現在不可能這樣去做。可是,我們現在的語文課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為什麼不我給點時間讓學生自己支讀,去體味,去揣摩呢?學詩歌尤其要重視讀,美讀法就是一種很好的以讀帶講的方法。

  “所謂美讀,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用美讀法來體味詩歌的“三美”、即音樂美、意境美和語言美。音樂美是詩歌區別於其他文學體裁的特質,在緩歌慢唱、密詠恬吟中把握詩的用韻,節拍,停頓,把握聲調的輕重緩急,字音的響沉強弱,語流的疾徐曲折,這就是詩歌的音樂美,古人“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最早的詩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勞動中喊出來的嗎?我們為什麼就做不到或淺吟,或低唱,動情處放聲高歌又何不可呢?在朗朗讀書聲中,來體味“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鷗”的淒涼之意,“悠然見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讀書聲中,來揣摩蘇軾、李白的豪放,杜甫、辛棄疾的雄渾,柳詠、李清照的婉約。

  因此,我就將《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的教學設計為美讀來帶動講解。鑑於學生朗讀技巧的不足,如果系統講解朗讀技巧,必然會造成課堂的支離破碎,因此,我將朗誦技巧合為6個字“暢”“澀”“重”“長”“短”,具體而形象地將眾多朗誦技巧融會在一起,在課堂上利用教師範讀,學生體會,學生試讀,鞏固提高等環節,教會學生怎樣美讀,並且在讀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分析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後再結合對詩歌主旨的理解,提高朗讀效果。

  古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反思篇三

  本節課的目標設計為:1、認識李白,瞭解李白詩歌深遠的影響和意義。2、熟悉詩人當進的寫作心境,體悟詩歌所表現出的複雜的`思想情緒。 3、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行文氣勢。教學重點、難點是:1、詩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義特徵是教學的重點。2、在理解詩歌的抒情結構的基礎上背誦課文是重點。

  當時上完課後心情是複雜的,有沉浸課堂欲罷不能的興奮,也有沒有達到自己期望值的失落。

  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抓住了詩歌教學的靈魂—讀,並且將教學目標貫穿於始終。以讀為

  主,進而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傳達出詩人的感情。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行文氣勢。

  二、能夠做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引導學生重點品味和神仙世界有關的詩句,體會詩人運用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的背後承載的感情。

  三、將鑑賞內容分給四個小組,放心大點的讓學生透過分析與合作體會作者寫作此詩時的心境。

  不足之處在於:

  在細節上教師點撥一定要到位、乾脆利索,不然學生會過多糾纏於此而

  忽略詩歌的感情脈絡,致使後面的重要詩句無法充分賞讀。本節課旨在落實讀、背、寫,但是如果沒有充分預習,學生的背和寫會變得飄浮無依,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得不到有效訓練,只是空擺架子。

  再反思: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充分活動的環節最難把握,學生總有一些教師無法預料的觀點和認識。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在學習目標指引下,不如讓學生大膽質疑、互相對抗,這本身就是學生主體性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