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白>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及反思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及反思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及反思

  【導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試著理解詩歌。

  師——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加匯入:

  1、(播放音樂)平時大家積累了許多古詩,想和老師對對詩嗎?

  2、能記住這麼多的古詩,你們真棒。知道我們剛才所對的古詩是誰寫的嗎?你瞭解李白嗎?(課件李白素描圖出現)

  3、(過渡)千年聖地黃鶴樓,如詩如畫江南春。當時詩人李白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上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但此時老朋友卻要東下揚州,這真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出示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1、師:同學們,老師寫在黑板上的課題少了哪個字呀?(陵)這是我們這節課要掌握的生字之一。現在你們觀察下,有什麼要給大家提個醒的?(“陵”右上是“土”,下邊是折文)觀察細緻,請大家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把課題補充完整。

  2、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交流自己讀題後所得:送的地點、誰送誰、“之”的含義、對黃鶴樓、廣陵及人物的瞭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等)

  3、教師隨機點撥學習方法:是啊,蒐集資料,也是理解古詩的一個方法!題目中的關鍵詞我們都知道了,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生試著說題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別之後就很難再見,於是呀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風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堪稱千古一別啊。為什麼這麼著名呢?這裡有三名,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然而一樣的興趣愛好,一樣的才華橫溢,使他們互相仰慕,相見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麼依依不捨。

  三、讀通讀順,整體感知

  1、就是這麼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讀了吧,來自己先放聲讀讀,讀的時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讀準字音,讀吧。

  2、學習生字(我們先和剛才還未認識的生字朋友打聲招呼,誰願意讀?容易讀錯的再給大家提個醒。個別讀——所有生字詞語都來了,全班齊讀)

  3、請一個同學來讀這首詩,老師給你加點伴奏,希望你能讀出韻味。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想你的頭腦中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

  4、想象得真好!正像大家說的,這首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和李白站在岸邊目送孟浩然遠去這兩個情景。有誰知道哪幾句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的情景,哪幾句詩描寫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學生讀詩句,交流:前兩句描寫了孟浩然告別的情景,後兩句描寫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四、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1.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自西向東流,順流而下就能到達廣陵。我們在數學課上已經學過方位,知道平面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哪個同學能幫我貼出黃鶴樓和揚州的位置?指名上臺貼出“黃鶴樓”·“揚州”·貼對了嗎?生:對。評價:真厲害!為什麼這麼貼?能結合詩句說一說嗎?指名說。

  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所以詩人說故人———

  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要順流而下,所以詩人說煙花三月-----------

  “故人”是什麼意思?(老朋友) 在這指誰?(孟浩然)從哪知道的?(註釋)真好,結合註釋是弄清古詩意思的好辦法。

  師:煙花給你們什麼感覺?(漂亮,綻放……)為什麼用煙花形容三月呢?還可以說什麼樣的三月?

  生:百花盛開的三月,爭齊鬥豔的三月,陽光明媚的三月,鳥語花香的三月……

  師: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華,現在又逢三月,這個季節去揚州,李白彷彿看見了揚州怎樣的一番景象?

  生:也是花團錦簇、繡戶珠簾,榮而又太平……

  師:老師請大家欣賞下這時的江南一帶的美景。(播放課件)此時此情此景,好友要去華都市,你有什麼想說的?(小結: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出遊自然十分羨慕。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嚮往。)

  師:有一個讀書的好方法就是展開想象,請想象剛才說的畫面並帶自己的感覺讀讀這兩句詩。

  2.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麼啊?指名說:船。幾隻?生:一隻。師:詩中哪兒告訴我們?生:孤帆。師:對!孤帆就是?生:孤孤單單的一隻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隻(課件點選:江上千帆)。為什麼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裡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點選課件一支孤帆。)

  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麼深厚的友誼啊!誰來讀讀,指名讀。你的眼裡有孤帆了。誰再來讀?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讀出心裡只有孤帆的感覺?你再試試。很好,範讀,再來一遍。齊讀。

  3.“孤帆遠影碧空盡”,真的都盡了嗎?不盡的是什麼?

  不盡的是滾滾長江水;不盡的是對孟浩然的無限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