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有趣的幼兒迷宮探險觀察記錄

有趣的幼兒迷宮探險觀察記錄

有趣的幼兒迷宮探險觀察記錄

  一、圖形迷宮

  1.觀察時間2***-**-*

  2.觀察地點:益智區

  3.觀察物件:在益智區活動的幼兒

  4.觀察背景:

  主題《圖形寶寶》正在開展中,孩子們對各種圖形的求知慾很高。根據主題和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本週我充分利用益智區的地面環境,投放了KT 板製作的大型“圖形迷宮”。

  5.觀察目的:

  提供的新穎的遊戲材料是否合理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促使幼兒在遊戲中得到發展。

  6.觀察實錄

  在進行了簡單的材料和規則介紹後,王豆豆等幾個幼兒選擇了益智區,一進入區內,孩子們就發出“哇,好大的迷宮呀!”驚歎,幾個孩子便從迷宮的箭頭入口出開始走起來,孩子們沿著三角形的線路開心地走著。這時我發現,豆豆沿著三角形小路走的特別小心,走一步嘴巴里還邊碎碎念:“三角形,三角形哎呀,差點走錯了”只見她趕緊將踩在圓形的腳縮了回來。不一會兒就順利走出了“迷宮”,走出“迷宮”後,她又返回出發點小心翼翼地走了一遍。過了一會兒,豆豆過來跟我說:“老師,我都走了幾遍了,我要去喂“小動物吃餅乾了”。這時,其他孩子也都玩起了其它的玩具。

  7.分析與措施

  今天的材料是結合主題而投放的,我們製作了“圖形迷宮”,在大的KT板上貼出了各種圖形,每種圖形都是按線路排列整齊,引導幼兒按同一種形狀的規律走“迷宮”。孩子們玩過幾次後,我發現,雖然各種圖形寶寶能吸引孩子的部分興趣,可缺乏了一定的操作性,孩子能按照同種圖形的路線很快地走出迷宮。因為注重孩子學習性的操作材料往往缺乏趣味性和操作性,只考慮到了材料要滲透學習知識,而忽略了孩子的遊戲特點,使得孩子在我初投放時興趣濃厚,可在玩過一兩次後,孩子不自主選擇這樣玩具了,目光卻關注著其他幼兒手中的材料。

  二、“送小兔子回家”――巧設情境,快樂學習

  1.觀察時間2***-**-**

  2.觀察地點:

益智區

  3.觀察物件:在益智區活動的幼兒

  4.觀察背景:

  經過前次的觀察,對區內的遊戲材料“圖形迷宮”進行增加了一個“送小兔子回家”的情境,使得材料富有情趣性。

  5.觀察目的:

  富有情趣性的遊戲材料是否起到了應有的效果,真正使得幼兒在玩中學習。

  6.觀察實錄

  今天在遊戲前,我跟孩子說:“有幾隻小兔子出去玩迷路了,它找不到媽媽,真可憐!必須走過迷宮才能到找到家”請我們班的寶寶幫助小兔子走過迷宮,找到家。孩子一聽,都很積極要幫助小兔子回家。

  活動開始了,今天是杜欣兒、孫臻幾個幼兒來到了“圖形”這裡。孫臻抱著小兔子選擇了正方形的小路試圖走出迷宮。旁邊的毛毛也過來說:“我也要送小兔子回家”,跟著孫臻的後面走了起來。見狀,杜欣兒則說:“我喜歡圓形,我要帶小兔子走圓形的小路”,說著便饒有興趣地各自走起“迷宮”來。杜欣兒的動作很利索,一步接一步地走了起來。而孫臻和毛毛的動作慢一些,剛走了一半的路,杜欣兒已經走到了出口,將小兔子送回了家。並對著孫臻和毛毛說:“你們好慢呀,看我這麼快”。孫臻和毛毛不服氣:“哼,我們也很快的,”說著加快了腳步也順利地走出了迷宮。由於很快地完成“任務”,他們又相約著去“給大手寶寶套圈圈”了。

  7.分析與措施

  結合“送小兔子回家”這一趣味性強的過程,會使孩子更進一步在玩中學,學中玩。於是我自制了小兔子的家、小兔子玩偶,並在原有的一條三角形小路的基礎上,又開闢了另外兩條――圓形和正方形的正確小路。讓孩子們感知多種圖形的同時有選擇的進行走形狀路線送小兔子回家,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有效地避免了材料單一的學習性。可是儘管這樣,孩子們總是很快地完成“任務”後,就又去進行別的遊戲了。

  三、迷宮大探險

  1.觀察時間:2***-**-**

  2.觀察地點:益智區

  3.觀察物件:在益智區活動的幼兒

  4.觀察背景:

  經過前兩次的觀察,繼續完善益智區的材料投放,對區內的遊戲材料“圖形迷宮”裡設定了幾個關卡,增加了難度。

  5.觀察目的:

  在材料的呈現方式和操作方式上進行調整後,幼兒是否能激發了幼兒參與遊戲、動手操作的慾望。

  6.觀察實錄

  藉著送小兔回家的熱情高漲的'情緒,我告訴孩子們說:“走迷宮的路上可能會遇到危險,你們一定要小心,注意不要走到路上的陷阱裡了。”聽了這,孩子們似乎更感興趣了,吳哲洋更是激動地說:“老師,老師我要送小兔子回家。”

  選區時,他也是第一個衝到了“迷宮”那裡。吳哲洋抱起小兔子說:“小兔子,別害怕,我一定會送你回家的。”說著便按箭頭的指示,沿著三角形的線路來試圖走出迷宮,一開始,吳哲洋走得很順利,可走了幾步後他停住了,只見他前面即將要走的下一個三角形被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去路。“哎呀,前面被擋住了,怎麼走呀?”他停在那裡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有陷阱說明這條路危險的,看有沒有其它的路了?”我提醒他道。於是,他往後退了退,尋找其它的出路,很快發現了另外的三角形路。經過一番努力後,他順利地送小兔子回到了家歡呼雀躍起來。

  7.分析與措施:

  小班幼兒遊戲時,專注性比較差,遊戲目標易轉移,除了幼兒在玩區域活動時具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外,趣味性強、操作性強的各種遊戲材料更能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經過前兩次那種在地上沿著同一種圖形走迷宮這種枯燥、單調的遊戲方式使得幼兒很快失去了遊戲興趣。我們及時在材料的呈現方式、操作方式上進行調整,想出了“送小兔子回家”的方法,讓幼兒帶著小兔子,繞過幾個陷阱才能順利走出迷宮,增強了遊戲的趣味性。讓原本單一、枯燥的按圖形標記走迷宮練習變成了一種情境化的、有趣的遊戲,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遊戲、動手操作的慾望,從而使幼兒在情境中能自主地發現規律按同一種圖形走的技能。

  四、我的思考: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活動的重要遊戲環節,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提供的材料,就成為幼兒遊戲時的玩具,材料投放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幼兒遊戲的質量。如果區域材料投放趣味性、操作性強,我們就可以看到幼兒在區域中生動多樣的、富有創造性的遊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