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彩色世界說課稿

彩色世界說課稿

彩色世界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彩色世界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彩色世界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彩色世界》是省小學資訊科技教材(上冊)第13課中的內容,教學物件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著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重點是掌握利用畫圖的“塗色”、“噴槍”、“刷子”、“取色”等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色彩是小學低中年級學生在受到美術教育後最感興趣的,它蘊涵了許多感性和理性的內容,如黃色象徵寧靜,綠色代表生命,藍色象徵高尚等,豐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畫面,還可以讓人感受理性美的薰陶,尤其是學生在學習了新的一種繪畫方法計算機畫圖的基本操作要領之後,學習興趣更是被大大激發,學習熱情也空前高漲,表現慾望極其強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基於此點,我才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於進一步讓學生掌握畫圖功能的使用,同時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拓展“彩色世界”的豐富內涵--美麗的色彩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是基於網路環境下整合美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畫圖知識教學提高課。

  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畫圖操作技能的三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透過一些頁上的幫助自己研究或透過學習交流中心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幫助解決。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畫圖功能的操作,瞭解利用IE瀏覽器和學習交流中心獲取幫助,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透過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難點:“彩色世界”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四、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資訊科技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透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資訊科技教育(課程整合),創設一個電子畫展的情境(創設情境法),設定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操作(任務驅動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透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環境

  製作畫圖站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三)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可用FLASH模擬一個場景),接著出示電子畫展中未塗色的作品,學生透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未塗色的作品由於缺乏色彩而顯得單調、不“美”。最後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學生自己選擇圖畫塗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為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

  1、學生選擇圖畫練習塗色,教師巡迴指導色彩搭配。

  2、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小結過渡。

  第二層次:

  1、教師指出畫面內容的不豐富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德育教育,集體討論,引導拓展“彩色世界”的意義——美麗的色彩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資訊科技教育的目標任務:自我創作一幅體現各種“彩色世界”的圖畫。要求對於畫面設計(如內容、顏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組協作方式來解決。遇到技術問題可透過頁解決。進行比賽,優勝者發獎品:軟盤和書籤。

  3、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迴指導。(為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採用分層教學:操作技能比較熟練者為A等,操作基礎薄弱者為B等,A等學生可讓其充分自主學習,B等學生教師可適當進行個別指導。)

  4、集體討論交流、評價,優勝者發放獎品。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1)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思想品德和資訊科技三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透過課程整合後的優點,丟擲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自我創新,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時使用優越有效的也是資訊科技學科所特有的激勵制度,為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積極性。(2)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效果)

  (三)歸納總結,

  完成建構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互評互助。

  (2)教師幫助學生輸理知識,歸納總結。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八、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資訊科技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同時注意了資訊科技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畫圖操作技能的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透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利用網路學習等),獲取資訊,掌握操作。

  4、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丟擲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5、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同物件分別對待)

彩色世界說課稿2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富區洪河學校資訊科技教師山珊,很高興能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對農村小學資訊科技教學進行研究探討,望各位老師給予指導,以下是我對《彩色世界》一課進行的說課內容:

  一、教材分析

  《彩色世界》是小學資訊科技教材(上冊)第13課中的內容,教學物件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的延伸,並且貫穿著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色彩是小學低、中年級學生在受到美術教育後最感興趣的內容。在設計這一課時,目的在於進一步讓學生掌握畫圖工具的使用,同時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拓展“彩色世界”的豐富內涵--美麗的色彩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是整合美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畫圖知識教學提高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 “塗色”、“噴槍”、“刷子”、“取色”等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②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③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習過程使學生掌握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利用 “塗色”、“噴槍”、“刷子”、“取色”等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的處理。

  難點:“彩色世界”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四、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其中包括這樣幾個環節:

  (任務激趣---任務探究---任務實戰---任務擴充套件---任務評價)

  五、教法闡述:採用“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 “小組合作法”、 “師生討論法”等。

  六、教學過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透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因此我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任務激趣,情境匯入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可用FLASH模擬一個場景),接著出示電子畫展中未塗色的作品,學生透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未塗色的作品由於缺乏色彩而顯得單調、不“美”。最後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學生自己選擇圖畫塗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為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任務探究,師生合作

  教師利用科教20xx電子教室,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對同一圖框進行添色,讓學生觀察發現,老師用的哪種方法最好,最方便,最快捷.(學生髮現並探討)

  生:老師,第一種方法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添色,而第二種方法好快呀,你用小桶一倒就出來色彩了,真好看!

  師:那同學們,你們也想嘗試著做一下嗎?

  生:想!

  (三)任務實戰,導學達標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兩個任務:

  任務一:給學生髮送一些畫面框架,讓學生跟據以上討論結果選擇你認為最適當的添色方法。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指出畫面內容的不豐富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德育教育,集體討論,引導拓展“彩色世界”的意義——美麗的色彩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

  任務二:

  創作一幅體現各種“彩色世界”的圖畫。要求對於畫面設計(如內容、顏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組協作方式來解決。進行比賽,優勝者發獎品:軟盤和書籤。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對個別學生進行點評與指導。

  (五)任務評價,完成建構

  1、給學生制定一個量化考核表,讓學生透過討論並結合表內內容,自我評價,明白自己這節課學會了什麼,學會的程度。表格具體如下:(請在完成的後面畫圈)

  你

  完

  成

  了嗎?

  塗色工具的使用

  自己創作一幅圖畫

  噴槍工具的使用

  給自己的作品塗色

  刷子工具的使用

  色彩給生活帶來的意義

  取色工具的使用

  料桶工具的使用

  2、把學生好的作品發到育龍網上,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有利的評價,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資訊科技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同時注意了資訊科技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針對農村學生接觸資訊科技這一學科不長時間,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畫圖操作技能的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透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利用網路學習等),獲取資訊,掌握操作。

  4、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丟擲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5、分層教學的實施。農村學生跟據自己興趣愛好的不同,學生學習的層次也有所不同,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同物件分別對待)

彩色世界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彩色世界》是省小學資訊科技教材(上冊)第13課中的內容,教學物件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著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重點是掌握利用畫圖的“塗色”、“噴槍”、“刷子”、“取色”等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彩色世界”的內涵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是基於網路環境下整合美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畫圖基礎知識教學提高課。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畫圖功能的操作,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透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難點:前景、背景的置換

  “彩色世界”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四、教法闡述

  資訊科技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資訊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從而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遷移法,並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最佳化。

  五、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進行學習與操作,透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路教室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首先創設一個童話故事情境:小豬淘淘去嘟嘟國學習。一不小心掉進了一個神秘的地方——沒有顏色的世界。原來是小動物們不愛護環境,太陽公公把顏色收走了。太陽公公說,只要小動物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給嘟嘟國塗上豐富的色彩,就能找回顏色了,今天可是最後期限了。”“別急,我能幫助你們。”小豬說。可是這麼多工具,該用哪個塗色呢?同學們幫幫我吧!”

  設計意圖:創設美好的童話故事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1、塗色工具、噴槍、刷子的使用

  教師佈置學習任務——給那張黑白的圖畫塗色,學生分組學習。要求:看哪組同學方法最新穎、工具用得最恰當,有問題的同學可以參考書上的方法,可以互相討論。學生開始操作,教師巡視。自學之後,教師小結,學生上臺演示(邊說,邊操作)。選擇一位將圖畫塗得有漏色同學,教師以此為突破口,詢問原因,進而得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塗色工具只能對封閉圖形進行填充。每個小組任選一張,進行塗色,看哪個塗的好,介紹一下是怎麼塗的,或者列個表格讓學生比較一下幾個工具的異同。

  2、顏色橡皮的使用——置換前景色、背景色

  童話情境:小豬在塗色時,發現自己的橡皮變成了彩色的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誰能幫幫他啊?這時就引出另外一個知識點——置換前景色、背景色。透過學生間的互幫互助以及教師講解,使學生掌握置換前景色、背景色的方法。

  設計意圖:顏色橡皮在學生畫圖中也是經常要用到了的。我透過童話情鏡,很自然地從塗色工具的知識點轉到了前景、背景的知識點,過度自然。在學生幫助小豬的時候,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採用邊演示邊操作的方法,教師在學生彙報過程中針對難點工具及時點撥,質疑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突破難點。在彙報學習中,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讚揚。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自學能力,養成不怕困難、積極思考、與人合作的學習精神。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童話情境:小豬說:“同學們,運用你們學會的知識,發揮豐富的想象,幫助嘟嘟國找回色彩吧!”教師提醒:“同學們不要忘記嘟嘟國是因為破壞環境才被太陽公公收回顏色的,那什麼樣的環境才是環保的、最美的呢?發揮想象設計出你們心中最美的大自然吧!”學生自選圖畫,使用自己想用的塗色方法,塗上自己最想塗的顏色。

  設計意圖:在鞏固新授課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勵學生個性發展,讓他們在自由、寬鬆的空間裡,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獨特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完成建構

  一堂好課,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也很重要。在此環節,我這樣設計:“老師發現同學們設計的嘟嘟國都很美,下面我們來展示一下,互相學習、共同分享,在展示時還要談談你為什麼要這樣裝扮嘟嘟國。”學生展示,自我評價。教師總結:“正如同學們所說,不同的色彩能夠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也能傳遞不同的資訊,同學們使嘟嘟國變美了,謝謝大家!”最後透過童話情境,結束本課:動物們歡呼:“顏色找回來了,嘟嘟國又漂亮了,小豬你真棒。”小豬說“同學們才棒呢!”“謝謝同學們,你們都是嘟嘟國的榮譽市民!”同學們歡呼:“我們都是嘟嘟國的榮譽市民啦!”

  設計意圖:學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評價,各抒己見,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進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教師及時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準確的評價和肯定,使學生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和喜悅感。

  八、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資訊科技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同時注意了資訊科技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畫圖操作技能的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透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資訊,掌握操作。

  4、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丟擲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5、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