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數學《百分數的應用四》教案

數學《百分數的應用四》教案

數學《百分數的應用四》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百分數的應用四》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百分數的應用四》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 ,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

  教學難點

  計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

  課前佈置學生分小組到銀行去調查利率並瞭解有關儲蓄的知識。

  師:同學們到銀行去調查利率並瞭解有關儲蓄的知識。哪個小組願意和大家交流你們的調查情況。

  讓學生彙報調查的情況,並出示課本的銀行存款利率表。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瞭解了這麼多。大家知道,錢存進銀行裡,不但能支援國家建設,還能得到利息。怎樣存能得到的利息多一些呢?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探討。

  二、探討新知

  1、計算公式

  師:我們去銀行存錢,存進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利息佔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銀行存款的利率,國家會根據經濟發展的情況有所調整,大家調查的銀行的利率和我們書上的銀行的利率,比較一下就會發現不同。

  利息的多少由存款的多少、利率的高低和存款的時間的長短有關係。

  請學生討論利息的演算法,老師適當的提示。

  板書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全班齊讀公式。

  師:要求利息就必須要知道什麼?

  2、計算利息

  師:笑笑和淘氣知道你們會計算利息的方法,想請你們幫他倆算一算,他們可以得多少利息,你們願意不願意幫啊?下面我們一起來算。

  出示題目:

  笑笑說:300元壓歲錢在銀行存一年其整存整取,到期時有多少利息?

  淘氣說:我存三年期的300元,到其實有多少利息? 師:笑笑存的本金是多少?存款的時間是多長?利率是多少?

  怎樣算?淘氣呢?

  學生回答後,師板書。

  笑笑得到的利息:300×2.52%×1=7.56(元)

  淘氣得到的利息:300×3.69%×1=33.21(元)

  師:笑笑和淘氣存同樣多的錢,因為存的時間長短不同,利率也就不同,所以得到的利息也不同。

  師:同學們在調查中看到了利息稅,從1999年11月1日起,個人在銀行存款所得利息應納稅,這就是利息稅。國家將這部分稅收用於社會福利事業。從1999年11月1日至20xx年8月14日,利息稅是利息的20%,20xx年8月15日至20xx年10月7日,利息稅是利息的5%,從20xx年10月9日起,免收利息稅。如無特殊說明,今後我們在計算時不要求計算利息稅。

  三、鞏固練習

  1、李老師把20xx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計算。到期時,李老師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

  先讓學生自己計算,在全班講評。

  2、光明小學為400名學生投保“平安保險”,保險金額每人5000元,保險期限一年。按年保險費率0.4%計算,全校共應付保險費多少元

  先提醒學生說出保險金額、年保險費率的含義,再讓學生計算。

  四、課後總結

  1、同學們現在已經知道了把壓歲錢存到銀行可以獲得利息,而存款方式有好幾種,今後打算怎麼處置自己的壓歲錢呢?

  如果把它存到銀行,該怎樣存呢?

  建議學生課後親自到銀行存一次錢。

  2、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五、佈置作業

數學《百分數的應用四》教案2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了百分數和百分數的基本應用以後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利用百分數進行利息的計算,同時讓學生學會解決儲蓄的有關問題,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學情分析

  在五年級的下冊,學生已經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及運用方程解決的`百分數問題,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的應用。本節課是利用百分數計算利息,與已有知識聯絡緊密,難度不大,易於掌握。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百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從而激發學習的慾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過程與方法

  1、結合具體事例,認識與儲蓄有關的術語的含義。

  2、經歷透過模擬實踐、合作交流,探索利息的計算公式,並應用公式計算利息,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儲蓄的意義及作用。

  難點:掌握利息和稅後利息的的計算方法。

數學《百分數的應用四》教案3

  教學內容:

  P29、P30 “百分數的應用(四)”

  教學目標:

  1、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課前佈置學生分小組到銀行去調查利率並瞭解有關儲蓄的知識。

  師:課前同學們到銀行調查了有關儲蓄的知識,哪個小組願意和大家交流你們的調查情況。

  組1:我知道人們把錢放到銀行是有好處的。可以得到一些利息。

  組2:現在銀行可以辦各種儲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帶現金,只帶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

  組3:我們調查了存款的年利率。

  存期(整存整取)

  年利率 %

  一年 2.25

  二年 2.70

  三年 3.24

  五年 3.60

  組4:我們知道國債和教育儲蓄不收利息稅,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稅。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瞭解了這麼多。老師知道同學們在過年的時候,得到了一些壓歲錢,你覺得怎樣處理這些壓歲錢呢?

  生:當然是存到銀行了。

  二、探究思考。

  師:是啊,存到銀行不但能支援國家建設,到期還能得到利息。根據存款的種類和時間的長短,利率是不一樣的。咱們就以笑笑的300元為例,如果你有300元錢,打算怎樣存款,你是怎麼想的?

  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時間長一些利息就會多。

  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時間太長,需要用錢時取出來,就按活期存款計算利息了,那樣利息就少了。

  師: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

  師:同學們想得很周到,我們存錢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怎樣存,剛才同學們說的存款方式,到期後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們一起來計算。

  (教師給出計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x年利率x年限,並給出年利率表,學生計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板書

  300 x 2.25% x 1

  =6.75 (元)

  300 x 3.24% x 3

  =29.16 (元)

  師:從1999年11月1日起,個人在銀行存款所得利息應按20%納稅,這就是利息稅。國家將這部分稅收用於社會福利事業。

  師:下面大家再算一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各應交多少利息稅?

  學生彙報

  6.75 x 20% = 29.16 x 20% =

  師:那有沒有不用交利息稅的呢?

  生:

  師:對,只有國債和教育儲蓄是不需要交利息稅的。

  三、練習鞏固。

  1、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錢存入銀行(兩年後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2、小華把得到的2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她準備到期後將錢全部取出捐給“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25%計算,到期後小華可以捐給“希望工程”多少元錢?

  3、把20xx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稅率為20%。到期後,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交了多少利息稅?

  四、課堂總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前佈置學生分小組到銀行調查利率並瞭解有關儲蓄的知識。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調查活動中,接觸到更多的實際生活中的百分數,認識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提出“怎樣處理這些錢”“存入銀行有什麼好處”等問題,使學生從中瞭解儲蓄的意義。

  學生己有了儲蓄的知識基礎,對於存款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討論,在討論交流中,學生感受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儲蓄方式。再引出計算利息的方法。

  由於討論的問題和資料都來自於學生,這樣就使計算利息更具有實際意義,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拓展學生的思維。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支援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

數學《百分數的應用四》教案4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利息是安排在小學數學北師大教材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第四課時。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常用百分率、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利率這個百分數對於學生來說較為陌生,也更為專業化,它表示利息和本金的關係,因此要讓學生的潛意識中有所轉變:利率不難理解,它和我們之前學習過的百分數是一樣的。我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設定,以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利率的意義為主,從而掌握求利息的方法,以及瞭解利息稅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掌握有關儲蓄、納稅的一些知識,同時受到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

  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資料及預習,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儲蓄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分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調查預習活動中的收集、提取、整理、歸納資訊的能力。

  2、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結合儲蓄等活動,學會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1、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2、透過自主探索,瞭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

  課前蒐集的有關儲蓄、利息的資訊,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聯絡才能顯得真實和精彩。本著這樣的理念,所以在課堂設計中利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中充分讓學生“做主”,透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發現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義,體會在銀行存款時利息的計算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我遵照

  “一、二、一”的教學模式,即把教學分為:自學新知(10分鐘)、檢查釋疑(20分鐘)、課堂檢測(10分鐘)三個環節。

  二、說學生

  1、知識基礎。①剛學過的百分數知識.學生總體上掌握得

  較好,較牢,計算利息、保險費和稅款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所以學生較容易接受。②學生對儲蓄、保險、納稅知識瞭解非常少,應做好課前準備。

  2、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還可以,同學之間的相互質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學生在分析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較薄弱,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以個人開展各種活動有些困難,我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探索、討論、實踐。

  三、說教法

  為了使學生對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得到鞏固和加深,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科學性。聯絡實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抓住各知識的細節性、過渡性、完整性進行教學,同時、採用自主探究、觀察、對比、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彙報演示等學習策略激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肯學、會學、善學,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說一說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把握並突破重、難點,獲取新知。整堂課透過提問式、點撥式、談話法、分析法以及練習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取。

  四、說學法

  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六年級教材的特點,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抓住立體的已知條件量和未知量,透過對

  話的形成入手,抓住教、學具的應用,展開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注意,透過層層分析、比較數量關係,從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時間、利率”的含義,來分散教學難點。同時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在整堂課中透過分析法觀察法、比較法、練習法及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過程。教學中還要注重溝通師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情景匯入,引入課題

  課的開始我很親切的向學生提出求助:老師有5000元錢暫時不用,放在家裡又覺得不太安全,哪位同學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的處理這筆錢?學生建議存入銀行。這種以談話方式匯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而且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起到了開動思維的作用,使學生樂於參與數學活動。(設計理念:使學生明白儲蓄的第一個好處“安全”)同時我接著追問“把錢存入銀行有什麼好處呢?(設計理念:儲蓄的第二個好處“獲得利息”)板書課題:利息。

  合作交流,自學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安排了四個層次。

  一、閱讀老師提供的有關儲蓄的資料,理解概念,並完成自學習題。

  引導學生“透過閱讀,哪位同學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儲蓄的有關知識,同學們可以站起來自由發言,其他同學可做補充”(設計意圖:學生透過閱讀充分感知儲蓄的益處之後,主動進行介紹,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課前預習提綱

  【一】填空

  1、今天我們學習了利息的有關知識。知道存入銀行的錢叫做(),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

  2、()與()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3、利息的計算公式是()。

  (設計意圖: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即:透過閱讀資料及預習,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儲蓄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分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調查預習活動中的收集、提取、整理、歸納資訊的能力。

  【二】小調查

  1、你知道有哪些主要的存款方式嗎?

  2、你覺得到銀行存款有什麼好處?

  檢查釋疑

  教師出示教學提示卡檢查學生課前調查情況

  讓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說出本金、利率以及存單上其他的相關資訊。

  (設計意圖:這樣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出示一張真實的存款單,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更加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其次對於新知的處理,完全放手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新知的學習。這樣為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探究的空間,交流的空間,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即學會傾聽又學會表達。)

  3、交流討論,瞭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1)出示銀行儲蓄利率表,讓學生透過比較,讓學生得出,存期不同,利率不同,利息的多少與利率有關。

  存款年限不同,所對應的利息也不同,這往往是學生容易忽視的地方,採用這種觀察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不同,要比教師反覆叮囑似的灌輸印象深刻得多。

  (2)讓學生按要求計算到期後可得多少利息及到期後取回的錢。學生獨立計算,然後透過交流彙報得出利息的計算方法。

  設計理念:這是一個自主練習的環節,也是一個深化理解的過程,學生透過計算,解釋算是的意義,等活動進一步深刻理解了利率、利息、本金的含義及之間的關係,自主探索出了利息的計算方法。

  課堂檢測

  出示兩個難度漸進的有關計算利息的題, 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1、玲玲把3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4.14%,到期時,玲玲到期時可得到多少利息?玲玲共可取回多少錢?

  2、存入銀行(兩年後用)算一算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利息?

  (設計理念:學生做學生講的方式。課堂檢測的結果由學生來打分,一來能夠加深他們對利息計算公式的記憶,二來能讓他們體驗當老師的快樂,最後能讓他們幫助有錯的同學改錯)

  課堂總結

  師:透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有哪些收穫?在利息的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生:我們學習了有關儲蓄的知識,知道了本金、利息和利率,以及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學會了求利息的方法:本金×利率×時間=利息。還知道了儲蓄的意義。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應用(四)——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