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分一分》數學教案14篇

《分一分》數學教案

《分一分》數學教案14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一分》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一分鐘的長短,瞭解時間和自己生活、學習的關係;

  2.嘗試對自己的遊戲結果進行簡單分析;

  3.增強時間意識,懂得珍惜時間的意義。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初步認識時鐘,學會看整點;

  物質準備:鐘錶、操作材料:剪圓圈——剪刀、畫圓圈的紙;夾珠子——珠子、筷子;拼插花朵——雪花片;寫數字——紙張鉛筆;運動器械——跳繩、籃球。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談話匯入,引出主題

  提問:你們在幼兒園生活了多長時間?(你們每個人入園的時間不一樣,最長的已經三年了,這麼長時間啊!)

  你們還有幾個月就要畢業了?你們喜歡幼兒園嗎,快要畢業了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小結:三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你們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時間,不要浪費每一分鐘的時間。那你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嗎?60秒又有多長呢?

  基本部分:

  1. 出示鐘錶,幼兒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

  (1)出示鐘錶,幼兒觀察分針和秒針的變化。

  師:認識過時鐘嗎?時鐘上都有哪些指標?

  誰走的最快?秒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

  小結: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格就是一分鐘。

  (2)師:剛才我們靜靜的等待的時候,你們覺得一分鐘長還是短?

  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情?比比看,一分鐘到底可以幹什麼?

  2.幼兒計時比賽,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1)拍球比賽,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提問:一分鐘時間兩位小朋友拍了多少個球?為什麼他們兩個人拍的數量不一樣?

  小結:同樣是一分鐘小朋友排球的數量不同,所以我們要多練習本領變得更能幹。

  3. 幼兒動手操作,感受一分鐘能做的事情

  (1)師:“我們剛才說了那麼多一分鐘可以做的事情,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剪紙、夾珠子、拼插、寫數字

  (3)提示操作規則: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即停止,看看大家一分鐘能幹什麼?

  (4)幼兒操作,教師計時

  4. 展示操作結果,交流討論

  (1)討論:為什麼小朋友做相同的事情,有的小朋友做完了,有的卻沒有做完?

  (2)小結:一分鐘很短,做事情要認真,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小朋友只要抓緊時間,珍惜每一分鐘,就能做很多事情。

  結束部分:討論珍惜時間的辦法。

  師:時間很寶貴,小朋友們應該怎麼做呢?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能按給定的標準對熟悉的事務進行分類,體驗分類的結果在統一標準下的一致性。

  活動準備:

  1、小兔頭飾。

  2、各種水果蔬菜模型。

  3、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若干。

  4、紅、綠、藍、三種顏色瓶蓋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手指操《上課歌》

  二、分蔬菜和水果

  1、師:你們表現得可真不錯!一邊說就一邊做好了。今天有這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

  幼:高興。

  師:還有一位小客人要和我們一起上課做遊戲,他是誰呢?咱們從一數到十歡迎他的到來。(幼兒數數,師戴頭飾扮小兔)

  2、兔:小朋友們好!今天呀,我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瞧在這兒呢!(出示各種蔬菜水果)你們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幼:知道。(兔舉蔬菜水果,幼兒認)

  3、兔:哎呀!你們可真了不起啊!全都認識!這些東西放在一起太擠了,我們把它們分別放在兩個盆子裡好嗎?

  幼:好。

  兔:可是應該怎麼分,按什麼來分呢?

  幼:蔬菜和水果。

  兔:對呀!可以按蔬菜類和水果類,我怎麼就沒想到呢!(兔找幾個幼兒來分)

  兔:它們分的可真快啊!我們來檢查一下吧!

  兔舉蔬菜盆裡的東西,幼兒說:白菜是蔬菜……

  兔舉水果盆裡的東西,幼兒說:西瓜是水果……

  兔:他們分的又對又快,快給他們鼓鼓掌吧!

  3、兔: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蔬菜水果嗎?

  幼:喜歡。

  兔:多吃蔬菜水果,我們才會長的高,長得壯。

  三、按形狀分圖形

  兔:哎呀!我差點給忘了,剛才和我一起來的還有圖形寶寶們,它們呀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

  幼:願意。(發給每個幼兒一個圖形寶寶)

  兔:你們可真是有愛心的好孩子啊!這是誰的家?

  幼:圓形的家。

  兔:我們快把圓形寶寶送回家吧!(幼兒將圓形寶寶送到家)

  兔:這是誰的家?

  幼:正方形的家。

  兔:我們快將正方形寶寶送回家吧!(幼兒將正方形寶寶送回家)

  兔:這是誰的家?

  幼:三角形的家。

  兔:我們快將三角形寶寶送回家吧!(幼兒將三角形寶寶送回家)

  小結:我們按形狀將圖形寶寶送回了家。圓形寶寶家裡全是圓形,正方形寶寶家裡全是正方形,三角形家裡全是三角形。你們幫助了它們,高興嗎?

  幼:高興。

  兔: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四、手指操《手指睡覺歌》

  兔:聽!手指寶寶說它們要睡覺了。(師幼齊做手指操)

  兔:哎呦!剛睡著就醒了呀!那我們一起來做遊戲吧!

  五、按顏色分瓶蓋

  兔:瞧!這是什麼?

  幼:瓶蓋。

  兔:它們都是什麼顏色的?

  幼:紅色、綠色、藍色。

  兔:你們猜一猜,那種顏色的瓶蓋最多?(幼兒猜)

  兔:誰說的對呢!我們一起按顏色將瓶蓋分開,再數一數,好嗎?

  幼:好。(發瓶蓋,每人一個)

  兔:你們都有了嗎?好,現在按顏色放進不同的小桶裡。

  兔:還是大家的力量大啊!我們一起來數數吧!(拿一個數一個)你猜對了嗎?

  六、小結後去郊遊

  剛才,我們將吃的東西分成蔬菜類、水果類;將圖形分成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將瓶蓋分成紅色、綠色、藍色。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可以進行分類,有的可按大小分,有的可按長短分咱們小盆友還可按性別男女來分。好,現在我們男孩排一隊,女孩排一隊,一起去郊遊好嗎?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3

  大班上學期數學教案《一分鐘》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感受時間的寶貴,知道要珍惜時間,在遊戲中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上學期數學《一分鐘》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感受時間的寶貴,知道要珍惜時間。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一分鐘

  2、拼圖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感知一分鐘(知道一分鐘是60秒)

  1、我們都認識時鐘,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2、分針走多少也是一分鐘呢?

  小結:秒針走一圈或者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3、你們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讓秒針走一圈,一起感受一下一分鐘到底有多長)總結:有的小朋友認為一分鐘長,有的認為一分鐘短。

  二、體驗一分鐘的長與短(感受不同場景下的一分鐘)過渡:接下來,我們做一個一分鐘的遊戲,到底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

  (1)木頭人※規則:

  1、做一個有難度的動作造型

  2、當唸完兒歌做好造型,開始計時,聽到滴滴滴的聲音,遊戲結束。

  ※你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

  小結:原來一分鐘不能動,不能說,就會覺得時間走的很慢,一分鐘變得很長!

  (2)拼圖※規則:

  1、獨立完成拼圖。

  2、聽到開始開始遊戲,聽到滴滴滴的聲音,遊戲結束。

  ※你現在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

  小結:原來,同樣是一分鐘,當大家專心的完成任務時就會覺得時間走得好快,一分鐘變得很短!

  三、感受一分鐘的重要性

  1、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鐘,但是我們卻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你覺得一分鐘可以做什麼?

  2、一分鐘在生活中有時會變得非常的寶貴和神奇,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錄影,我們一起看一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事情?(播放錄影:一分鐘)

  3、剛才的影片中,你記住了哪幾件發生在一分鐘裡的事情?(幼兒根據數字提示回答,師提煉)(一分鐘全世界誕生259個嬰兒,一分鐘大樹可以釋放1斤氧氣,一分鐘火箭可以距離地球300公里,一分鐘足球運動員可以頂球219個,一分鐘蜂鳥心臟可以跳動1200次,一分鐘全世界可以生產78輛車、一分鐘大班的小朋友可以拍球60次、一分鐘老師可以200個字、一分鐘營養員阿姨可以包20個餛飩)小結:一分鐘發生在世界上的事情很奇妙。

  4、看了發生在同一分鐘裡這麼多奇妙的事情,你想說什麼?

  小結:一分鐘雖然不長也不短,但是時間就是由每一個一分鐘連線起來的,這些不同的一分鐘會讓生活變得美好,會讓世界發生奇蹟,會讓生命呈現精彩。孩子們,讓我們也來做好每個一分鐘吧!

  5、我也抓緊一分鐘剛才在拼圖遊戲的時候有很多孩子還沒有完成,我們再用一分鐘把剛才沒有完成的拼圖認真完成吧!

  四、 延伸活動我們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鐘。我們一起和好朋友討論一下怎樣合理安排好課間十分鐘。

  活動反思:

  節課我採取遊戲匯入。上課鈴響起,在與學生問候以後,讓學生坐端正,不能發出丁點聲音,接著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一分鐘內你能做什麼事情?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結合實踐,課外延伸。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1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自由說話,你想對元元說什麼?我扮演成元元,這樣我和學生反覆扮演角色,學生在教“我”珍惜時間的同時,自己在無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時間。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能對一組物體進行多角度分類。

  2.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

  3.培養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兩色圓形、正方形的物體,白紙、蠟筆、水筆

  活動過程:

  1.向幼兒展示分類表並將各種大小顏色不同的形狀放進了一個大的框框裡。

  2.請幼兒 先按照顏色分類,將紅色的放在一起,黃色的放在一起。

  3.按照顏色進行分類後,指著紅色的這一邊,請幼兒再繼續按形狀進行分類。

  4.引導幼兒按顏色與形狀進行描述,如紅色的時正方形,黃色的圓形等等。

  5.繼續讓幼兒按大小將物體進行分類。

  6.拿出白紙,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筆和顏色畫出各種形狀的東西。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寓教於樂,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本活動讓幼兒主動探索,獲得知識。在活動種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根據幼兒能力差異提出不同要求,使幼兒在操作活動中個人能力在原水平上有顯著提高。透過此活動,對幼兒表達能力的提升有所幫助,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1~73頁例1、例2、例3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動中獲得分物體的經驗,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2.經歷不同分法的過程,學習平均分物體的一些方法,培養數感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葡萄、盤子、盒子。學具:五角星、小棒、撲克牌。

  【教學過程】

  一、回憶生活,引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分過東西嗎?說一說你分過哪些東西,是怎樣分的?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親自動手分一分。(板書:分一分)

  二、動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

  教師:同學們,能把6個五角星分成兩堆嗎?

  學生獨立分五角星,教師參與、指導。學生在影片展示臺上展示彙報各種分法,並把學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現在螢幕上。

  教師:哪一種分法最特殊?為什麼? 學生:分成3和3,因為每堆一樣多。

  教師:像這種把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把8個五角星分成4堆,可以怎樣分?哪一種是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幾種不同的分法,並討論哪一種分法是平均分。

  2.探究按每份相同的個數平均分的方法

  (1)分葡萄。

  (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出示例2)爸爸生日那天,媽媽買回18串葡萄,叫小華放在幾個盤子裡。媽媽說:“每盤放6串,可以放幾盤?”爸爸說:“小華,如果每盤放2串,可以放幾盤呢?”

  教師:小朋友,你願意解決哪個問題呢?先猜一猜可以裝幾盤,再用學具代替葡萄分一分。

  學生獨立操作後,全班交流。

  教師:這些葡萄還可以怎樣平均分,比比看,哪個小組的分法最多。以小組為單位把分法記錄在記錄單上。分18串葡萄每盤放幾串放幾盤把學生的記錄單按每盤放的串數多少整理板書在黑板上,學生觀察討論。

  教師:你從剛才分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學生可能會發現每盤放的串數越多,分的盤數越少。每盤放的串數和放的盤數相乘得18等。(學生能發現多少算多少,教師不作要求。)

  3.探究把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的方法

  (1)玩撲克牌。

  教師: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都是把每一份分成了相同的數,也就是平均分。但是有些情況下我們分東西時不知道每份要分多少個,只有分完了我們才知道結果,比如玩撲克牌。你們玩過撲克牌嗎?摸牌的時候是怎麼摸的?

  學生:一人摸一張,摸完一圈再繼續。

  教師:每一小組的桌上都有一疊撲克牌,小組的同學一起來玩撲克牌,每人可以摸到幾張呢?

  (準備的撲克牌夠每人摸4張)小組合作摸桌上的一疊牌。

  教師:你摸了幾張牌,猜想一下你的同伴摸了幾張,為什麼?摸撲克牌是平均分嗎?為什麼?每組再增加一些撲克牌。現在要想把這些撲克牌平均分給一組的同學,你有更快的方法嗎?

  小組內先討論,再摸牌。各小組彙報摸牌的方法。

  可能的方法有:

  學生1:每人每次拿2張。 學生2:每人每次拿3張。 學生3:每人每次拿的肯定比4張多。

  學生4:先每人一次摸5張,再看剩下的張數,決定每人再摸幾張。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分法:為了保證結果是平均分,每人每次拿的撲克牌要一樣多。

  (2)分鉛筆。

  教師出示12支鉛筆。

  教師:現在老師手裡有12支鉛筆。如果把這些鉛筆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個盒子放多少支鉛筆?

  隨後學生動手分一分,交流各種分法。並請每次向每個盒子裡裝4支鉛筆的同學介紹他的思考過程。

  三、課堂遊戲

  做第73頁課堂活動第3題。

  (1)介紹遊戲規則:小組活動。輪流一人抓一次豆子,再把這些豆子平均分。能平均分成2堆就加2分,能平均分成幾堆就加幾分,再累計分數。其餘同學如果能補充說出不同的平均分法,就給這位同學加1分。活動結束,每小組評出一名冠軍。

  (2)教師示範抓一些豆子,請學生平均分豆子,並計分。交代遊戲規則。

  (3)小組活動。

  四、小結

  教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這節課最好玩的或你做得最成功的是什麼?還想繼續學習平均分的知識嗎?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現在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透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並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活動目標

  1.感知時間,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感受時間和生活節奏的關係。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時間,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難點:實際生活中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知道秒針走一圈是一分鐘。

  2. 物質準備:課件,時鐘,一分鐘計時課件,筷子、玻璃球、回形針、花生各六份,珠子和繩子各24份,記錄單人手一份,大記錄單一份,一分鐘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認識時鐘,感知一分鐘。

  1. 時鐘引入活動。

  師:孩子們,你們認識時鐘嗎?今天盧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時鐘,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時鐘上都有些什麼?(對,時鐘上有時針、分針、秒針,還有1——12的阿拉伯數字)那麼你們認識時間嗎?現在是幾點鐘?誰能告訴我時鐘上哪一根針走一圈是一分鐘?對,秒針走一圈是一分鐘。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那麼一分鐘到底有多長呢?

  2. 出示時鐘,引導幼兒看秒針走一圈,感受一分鐘有多長。

  3. 教師總結:一分鐘已經過去了,孩子們,一分鐘其實是很短的,但是如果我們靜靜地等上一分鐘,一分鐘還是有點長的。

  (二)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初步瞭解生活中人們一分鐘能幹什麼。

  師:人們在一分鐘裡能做些什麼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有的人一分鐘能跑200米,有的人一分鐘能踢48個毽子,有的人一分鐘能包30個大餛飩。

  (三)組織幼兒玩“一分鐘”穿珠子游戲,感受時間和生活節奏的關係。

  1. 教師介紹玩法。

  師:接下來我們要來玩“一分鐘”的穿珠子游戲了,請小朋友聽到我說計時開始的時候,大家同時穿珠子。

  2. 教師提出遊戲要求:

  師:我來看看穿珠子時誰是又安靜又快,聽到老師說時間到的時候,大家要停下來,數一數自己穿了多少顆珠子,然後記在心裡。

  師: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拿起椅子下面的托盤放在自己的大腿上,準備好了嗎?計時開始。(播放背景音樂)

  3. 幼兒穿珠子,教師觀察指導。

  4. 請個別幼兒來報數,並說一說為什麼有的小朋友可以穿那麼多的珠子,而有的小朋友卻穿那麼少?

  5. 教師小結:同樣一分鐘的時間,做事情的結果卻不一樣。這是因為有的孩子很認真地在穿珠子,珠子就穿得多,有的孩子不夠認真,會跟旁邊的孩子聊天所以就穿得少,有的孩子的速度比較快,穿的珠子就多,有的孩子的速度比較慢,穿的珠子比較少。

  (四)引導幼兒在“一分鐘”時間內進行分組活動,繼續感受時間和生活節奏的關係。

  1. 介紹材料及玩法。

  第一組:夾玻璃球。用筷子把托盤裡的玻璃球夾到碗裡。

  第二組:穿珠子。用繩子把珠子穿起來。

  第三組:套回形針。用回形針一個套一個。

  第四組:給花生撥殼,把撥好的花生仁放到小碗裡,再把花生殼放到大碗裡。

  2.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師:六個小朋友一組,過一會兒聽到音樂的時候,小朋友的小手才可以開始工作,當音樂停的時候,小朋友就要停止工作,數一數一分鐘自己穿了多少顆珠子、夾了多少顆玻璃球、套了多少個回形針、撥了多少個花生仁,然後把自己的號數寫在記錄單第二行的第一格,把數量多少寫在第二格(教師有個大的記錄單,邊講邊記錄),記錄好之後,把你的記錄單貼在旁邊的小黑板上。最後看看誰完成的數量多。現在請小朋友不搬椅子,輕輕地走到你想去的那一組。

  3.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 請個別幼兒把小黑板搬到臺上,教師一一介紹。

  3. 引導幼兒說一說為什麼同樣一分鐘的時間,我們每一組的小朋友做的結果會不一樣呢?

  師小結:剛才小朋友說了,也找到了一部分原因。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五)遊戲“一分鐘”繫鞋帶。

  1. 介紹遊戲玩法。

  師:接下來我們要來玩好玩的“一分鐘”繫鞋帶遊戲了,等一下請大家同時把鞋帶開啟,聽到老師說計時開始時大家同時繫鞋帶,現在先把鞋帶開啟,準備好了嗎?開始。(播放背景音樂。)

  2. 幼兒繫鞋帶,交流一分鐘內完成任務的情況,教師幫助幼兒統計在一分鐘內繫好鞋帶的人數。

  3. 幼兒再次遊戲,同樣統計完成任務的人數,並對前後情況進行對比。

  4.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都說得很好,做事情要專心,要抓緊時間,不拖拉,這樣就能更快了。

  (六)引導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懂得珍惜時間。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嘗試了一分鐘內可以繫好鞋帶,一分鐘可以穿20顆珠子,一分鐘可以夾10個玻璃球等等,知道了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拖拉,認真地完成,珍惜每一分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感受時間和生活節奏的關係。這次活動的內容選擇符合本班幼兒的現有水平與需要,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貼近幼兒的生活,並能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活動的準備方面能準備充分,材料經濟實用,都是一些平時常見的物品如彈珠、回形針、鞋子等。整個活動環節層次清晰,每一環節的目的明確,而且能層層推進。活動的形式多樣,能注重個人、小組、集體的多種形式合理組織。教師能啟發、支援幼兒的主動學習,並能及時的小結,幫助幼兒梳理、提升經驗。幼兒對本次活動非常的興趣,能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並認真地操作。但是由於個別幼兒操作時拖拉的現象,導致整個活動所用的時間過長,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以更緊湊一些。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初步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2、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貼絨原片(紅色6個,藍色7個),1—10數卡一套。

  2、 每人膠粒若干,《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一、初步瞭解單雙數。

  1、將6個紅色圓片兩個兩個的分,引導幼兒觀察感知雙數。

  提問:6個圓片兩個兩個的分,分了幾次?分到最後有沒有剩下的?

  2、將7個藍色圓片兩個兩個的分,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單數。

  提問:7個圓片兩個兩個的分,分了幾次?分到最後有沒有剩下的?

  3、小結:什麼是單數,什麼是雙數。兩個兩個的分,分到最後一個都不剩的是雙數,分到最後還剩一個的是單數。

  二、幼兒操作。

  1、操作遊戲:分片片。

  請幼兒先數數盤子裡有幾顆豆子,然後將豆子兩個兩個的分,反倒最後看看有沒有剩下的,剩幾個?並記錄下自己的操作過程。

  2、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三、做《幼兒畫冊》。

  活動反思

  大班數學《分一分》活動是讓幼兒區分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數學對幼兒來說,是較抽象的思維概念,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我把雙數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數字,單數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數字,將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體化,對於大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活動中適當的給予引導,將遊戲的方式交給幼兒,由幼兒自己理解並完成,每一操作過程結束小結,留意到每位幼兒的學習情況,而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遊戲簡單的一帶而過,當幼兒出現錯誤時,及時的幫助其修正,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出現一些不規範的操作,如個別幼兒將雙數和單數區分不清楚時候,不能忽略這些現象,在後面的環節中,要給予彌補,結合《幼兒用書》的實際生活經驗看一看糖葫蘆哪些是雙數的,哪些是單數的,加入了遷移生活經驗的活動,體現了數學活動的生活化。

  《分一分》活動提倡的是操作性和遊戲性,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受益,真正體驗到操作遊戲的快樂,這也是《分一分》活動的主要目的,整個活動條理清楚,結合幼兒日常生活經驗來學習單雙數。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討論操作結果,達到了幫助幼兒整理經驗,明確概念的目的。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活動中,在操作中,幼兒能自己開動腦筋探索知識,獲得經驗,並運用各種感官參與,使得多種智慧得到了發展和提高。怎樣才能讓每一個幼兒熟練掌握任意數是單數還是雙數?這是我下一步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總之整個活動在動靜交替中進行,且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單雙數的概念,活動的教學效果較好。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積極參加分類活動,能按事物的種類和數量等特徵進行分類,發展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瞭解畫面內容。

  1、出示影片照片畫面,引導幼兒說一說:“畫面中有什麼?

  風車、皮球和娃娃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

  2、每種玩具的數量是多少?”為幼兒進行分類活動做準備。

  二、每人一捆圖片玩一玩“分一分”的遊戲

  1、引導幼兒嘗試按事物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

  將卡片分開,想一想可以怎樣分?

  2、引導幼兒確定分類標準,嘗試按照文具、水果和玩具的概念進行分類,或從功能上進行分類,

  如:用的、吃的、玩的等。

  三、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引導幼兒數一數每張卡片上實物的數量,在按照數量將每組卡片繼續分,

  如:將水果按照數量分成7個和8個兩組等。

  四、引導幼兒說一說是怎樣把卡片分開,為什麼這樣分。

  對不正確分類方法的幼兒,可請幼兒演示分卡的過程,教師幫助其概括出分類的標準,與大家共同分享。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瞭解一分鐘能做很多事,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幻燈片,小鬧鐘,一分鐘動畫片,塗色卡片,畫筆,拼圖。

  活動過程:

  一、播放動畫片,引出“一分鐘”

  1欣賞動畫,初步認識時間。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麼?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段精彩的動畫片,請小朋友們來仔細觀察一下吧。

  問:老爺爺是怎麼知道到了睡覺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裡見過鐘錶?

  請幼兒根據以往生活經驗進行大膽的表達。

  2觀察鬧鐘,感受時間的腳步。

  師:今天老師就把它請到了我們幼兒園,它會告訴我們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

  教師分發鬧鐘,請幼兒認真觀察仔細體會,嘗試說出自己所見所聽到的感受並請幼兒上前大膽模仿鬧鐘。

  3觀看課件,初步感受一分鐘。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分鐘有多長麼?

  教師播放一分鐘時間課件,請幼兒靜靜感受一分鐘。

  小結:長長的指標走了一圈就代表了一分鐘,這就是一分鐘的時間。

  二、講故事,感受一分鐘的重要

  師:一分鐘能夠發生什麼事情呢?現在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講一個《一分鐘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請幼兒認真傾聽。

  問:貝貝為什麼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他怎麼遲到了呢?

  小結:如果貝貝不貪睡那一分鐘,鬧鐘一響起就起床的話,他就不會遲到了。這一分鐘可真重要啊!

  三、感知一分鐘能做很多事

  1唱歌

  師:那我們在一分鐘的時間裡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呢?唱一首歌行麼?讓我們試試看。

  計時一分鐘,教師彈琴,請幼兒拍手跟唱。

  2看動畫,懂得道理

  師:在一分鐘的時間裡還能做些什麼呢?老師這裡準備了一分鐘的動畫,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吧!

  問:一分鐘的動畫片已經結束了,那動畫片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小結:僅僅是透過一分鐘的動畫片,我們小朋友就瞭解了這麼多的道理。

  3疊衣服

  師: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用一分鐘的時間來做些什麼呢?可不可以把換衣服疊放整齊呢?

  教師計時一分鐘,請幼兒整理衣物。

  小結:小朋友在一分鐘的時間裡就將衣物整理好,看來一分鐘的作用可真大吖!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也要充分的來利用這一分鐘的時間。

  四、在活動中感受怎樣珍惜時間。

  1塗色

  ⑴師:看看老師手裡現在有什麼啊?(卡片,小衣服、裙子)

  教師分發塗色卡片,請幼兒在一分鐘的時間裡來為這些卡片塗上顏色。

  一分鐘結束,教師將兩名幼兒塗色進行對比,讓幼兒瞭解到沒有珍惜時間所以顏色塗的很少。

  ⑵師:現在老師在給大家寶貴的一分鐘,看看這次你可以塗多少?

  小結:小朋友們第二次塗色明顯比第一次塗色要快多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我們抓緊時間,珍惜每一分鐘,我們都將會做的更好。

  2拼圖

  師:你學會抓緊時間了麼?讓我們來進行一次拼圖比賽吧!

  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比一比,誰拼得塊數最多,你就是勝利者!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感受到了每一分鐘帶給我們的歡樂,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夠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分鐘!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上海市幼兒園幼小銜接指南》中都提出大班要以幼小銜接為基礎,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上海市學前教育指導綱要》指出,5—6歲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的求知探索態度,開始對自然現象的起源和機械運動的原理等產生興趣,喜歡瞭解現實生活中數的實際意義,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數量關係,獲得一些時間、空間概念;會進行比較、推理等智力活動。對各種探究、操作、實驗,對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感興趣,積極嘗試用簡單的認知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認識時鐘是小學生活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對已即將踏入小學的孩子更加顯得重要。但是,現在的孩子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透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並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時有意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懂得要珍惜每一分鐘。

  2、感知時間的永不停頓,初步瞭解時間的寶貴。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重點:

  在觀察比較中發現丟失的一分鐘。

  難點:

  能理解一分鐘很短,但是也很重要,要珍惜每一分鐘。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孩子對鐘的認知度,增強孩子對時間感知和體驗環境準備:

  PPT投影儀,四張大桌子呈一字排放,上面擺放材料桌子前面留一空場地空場地材料準備:故事PPT一分鐘體驗材料(皮球6個,呼啦圈6個,小毛巾20條,毛豆一籃,泡沫磚20塊,記號筆6支,畫紙6張,數學練習紙6本,串珠子插塑積木一筐)

  活動過程:

  一、匯入故事——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交流時間的重要性觀看ppt:金爺爺最近很苦惱,因為他家裡沒有鍾。

  重點提問:

  1、沒有鍾,有什麼苦惱呢?

  2、輔助遞進的提問:為什麼我們需要知道時間呢?(因為不知道時間了,他不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了)小結:沒有鍾,金爺爺的生活一團糟,所以他決定去買鍾。

  二、第一次講故事——瞭解一分鐘的重要,懂得要珍惜每一分鐘

  (一)討論一分鐘的重要性

  1、觀看ppt:金爺爺買了兩個鍾,一個放在樓下,一個放在樓上。

  2、重點觀察:

  (1)樓上樓下的兩個鍾:顯示的時間不一樣:樓下是3點,樓上3點零一分。

  重點提問:

  1、兩個鍾就差一分鐘,爺爺為什麼要這麼苦惱呢?

  2、少掉一分鐘行不行?為什麼?

  小結:金爺爺跟你們想的一樣(不一樣)。在金爺爺看來,一分鐘可重要啦。他可以做很多事情。

  3、觀看ppt:一分鐘爺爺澆好一盆花;轉熱一杯牛奶;削好一個蘋果。

  小結:原來金爺爺的一分鐘可以做那麼多事情。

  (二)體驗一分鐘的任務

  1)一分鐘的感受(孩子在座位上靜靜的坐上一分鐘,感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重點提問:一分鐘過去了,你有什麼感覺?(過的很慢,過得很快)小結:有的覺得很快,有的覺得一分鐘挺長的。那都是我們坐著體驗的感覺。

  2)第一次體驗活動在老師規定的一分鐘時間裡,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操作材料進行活動。

  要求:可以做個有心人,把自己做的數一數。等一會來告訴大家:你做了什麼事情,完成了多少?

  重點提問:

  你在一分鐘裡做了什麼事情?做了多少?

  3)第二次體驗重點提問:

  (1)還是一分鐘,和剛才的一分鐘相比,你多做了(少做)多少事情?為什麼會這樣?

  (2)怎麼樣才能在短短的一分鐘裡做更多的事情?

  小結:只要我們做好準備,加快速度,合理分配,就能在一分鐘裡做更多的事情。

  4)進一步感知觀看ppt:火箭發射,劉翔跨欄感受一分鐘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小結:原來,一分鐘真的可以做這麼多事情,所以金爺爺才會這麼苦惱呀!

  三、第二次講故事——感受時間的永不停頓

  (一)討論金爺爺"失蹤"的一分鐘

  1、觀看ppt:一樓的鐘——八點二樓的鐘——八點零一三樓的鐘——八點零二(其中穿插金爺爺走樓梯畫面)

  2、重點提問:

  (1)、怎麼回事?為什麼鍾時間都不一樣呢?

  (2)為什麼總是差一分鐘?是鐘不準?還是什麼原因呢?

  (幼兒自由討論,尋找原因)小結:原來不是鐘不準,而是時間不會停頓,爺爺在一樓看好時間,他要走到二樓去。當爺爺在走樓梯時候,時間也在向前走,而爺爺走樓梯正好花了一分鐘時間,那當他到二樓的時候就看到了時鐘多了一分鐘。到三樓的時候又多了一分鐘。爺爺少掉的一分鐘就是在走樓梯。

  (二)聯絡生活,進一步激發幼兒要珍惜時間。

  1、老師聯絡實際講述生活經歷:感知時間不等人重點提問: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一、透過各種實踐活動體驗一分鐘時間的長短。

  二、知道時間是寶貴的,懂得珍惜時間,明白要做一個守時的人。

  【活動準備】

  PPT、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親身感受一分鐘的時長。

  (一)談話匯入

  (二)遊戲:找朋友

  師:現在是上午X點X分,讓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遊戲吧?

  提問:你們覺得剛才這個遊戲有多長時間?

  (三)設定問題引發幼兒表述自己對1分鐘時長的看法:

  師:你認為一分鐘是長還是短呢?(幼兒自由表述)

  二、感知一分鐘:

  (一)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1、師出示時鐘,認識時針、分針、秒針,

  2、跟著秒針數60次,感受一分鐘有多長。

  (知識性的問題使用課件直觀的引導幼兒感受,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概念,為下一個環節的開展打基礎。)

  (二)體驗:一分鐘可以做什麼

  1、你認為一分鐘可以用來做哪些事情呢?(幼兒表述)

  2、請幼兒進行一分鐘區域活動

  師:剛才你們用1分鐘做了多少事情,一起交流一下。

  小結:怎麼1分鐘都過得這麼快呢?同樣花一分鐘的時間,但每個人做的事情都不一樣,有的事情比較難,有的事情比較簡單,所以結果不同。

  (這一環節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感受一分鐘到底有多長,既能感受到時間的緊迫性,“一分鐘一晃就過去了”,又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到節約時間的必要。)

  (三)再次體驗一分鐘的時長,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時間。

  1、拔蘿蔔競賽:體驗如何用同樣的一分鐘做更多事情。

  (1)教師講解競賽方法和規則。

  (2)幼兒競賽,評出獲獎隊。

  (3)獲獎隊員分享經驗。

  教師小結: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他不會因為喜歡你,就站著不動,等你,也不會因為不喜歡你就快點走。在相同的時間裡做相同的事情,但因為每個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動作慢了,完成的事就少了,動作抓緊了,同樣一分鐘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抓緊每一天,抓緊每一個小時,抓緊每一分鐘。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那樣我們就會做更多的事情,完成更多的心願。

  (為孩子創設體驗的機會和環境,讓孩子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再次讓孩子感受一分鐘的時長和時間的緊迫,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時間,本環節不僅注重幼兒認知的發展,也注重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和諧發展。)

  三、制訂起床時間表,引導幼兒節約時間、計劃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1、出示時間表講解各項內容。

  2、幼兒填表。

  3、展示個別幼兒的計劃,交代任務。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節約時間、計劃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本環節將學習的內容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會計劃時間)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複習大、小,認識紅色、黃色、綠色並進行分類。

  2、透過活動,學習按指令向一個方向爬,並能做到正確、快速、不擁擠。

  3、透過對唱遊戲,感知歌曲的對答情趣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活動準備

  1、紅、黃、綠小貓圖貼,每個幼兒一個。

  2、紅、黃、綠小魚許多。

  3、課件-顏色

  活動過程

  一、問候

  1、聽音樂開火車進教室。

  2、師生問候:挨個抱著每個寶寶親吻表示問候。

  3、出示大貓圖貼和小貓圖貼:請小朋友跟貓眯打招呼(喵喵喵!)請幼兒區分大、小。

  4、我們來和小貓做遊戲:

  寶貝們閉上眼睛,把你們變成小貓寶寶吧!我來做你們的媽媽吧!(喵!)媽媽和寶寶一起看這裡有一些禮物,我們來把這些禮物分一分,大帽子、大裙子給誰?小帽子、小裙子給誰?請幼兒動手進行操作。

  二、運動

  音樂遊戲:《好看的顏色在這裡》今天的小貓真漂亮,小朋友看看都有哪幾種顏色?——認識紅、黃-綠

  1、我們共同用好聽的聲音來問候吧!《好看的顏色在這裡》一唱一答的形式,按顏色進行回答。

  2、教師帶幼兒複習鞏固對顏色的認識(唱歌)

  三、快樂遊戲:《小貓捉魚》

  1、向指定方向爬,並取物。

  2、鞏固認識紅、黃、綠三種色彩。請小貓們把取回來的魚按顏色進行分類。

  3、進一步鞏固認識紅、黃、綠三種色彩請小貓根據自己身上的顏色去捉魚。

  四、溫馨

  小貓玩累了需要回家休息,請小貓按照身上的顏色乘坐火車回家。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能按照圖形的特徵進行分類,並計數。

  2.學會根據圖形的形狀、顏色進行分類。

  3.能用較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⒈各種圖形卡片。

  2.分類板人手一塊。

  活動過程

  ⒈以“圖形寶寶出來玩”為題引入活動,複習已學過的圖形。

  師:今天天氣可真好啊,圖形寶寶們都想出來活動活動,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都有哪幾個寶寶出來玩了呢?(有圓形寶寶、三角形寶寶、正方形寶寶、長方形寶寶……)

  2.觀察圖形材料,進行遊戲。

  師:請你們仔細觀察,看看這些圖形寶寶一樣嗎?他們什麼是一樣的?把一樣的寶寶放到同一個圓圈裡,代表他們是一家,並給圖形寶寶家取一個好聽的名字(xx顏色的xx寶寶)

  幼兒根據不同的特點進行分類,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根據什麼特點分類的。

  活動延伸:

  擺到區域中讓幼兒鞏固圖形的特點。

  《分一分》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頁的例題,第8~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本單元結合學生生活中整理文具和學具的經驗,讓學生初步體會分類的意義,學會按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的方法,初步接觸選擇標準給事物分類,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 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應用。

  2。 體驗分類的數學思想方法。

  3。 初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教學過程]

  一、 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分類需求

  1.CAI故事引入。

  兩位小主人公自我介紹:“我是寶寶,我是貝貝,我倆是好朋友,我們長大了!上小學了!我們很想認識更多的新朋友!”

  談話:你們想認識他們嗎?寶寶和貝貝邀請我們一起到他們家裡做客。

  CAI出示:寶寶和貝貝的書桌。(貝貝的書桌上散放著文具和學具,寶寶的書桌上放著整齊的文具盒和學具盒,盒蓋開啟著。)

  提問:你們喜歡誰的書桌?為什麼?

  CAI出示:貝貝的媽媽對貝貝說:“貝貝你上小學了,自己的東西應該學會自己整理。

  貝貝皺著眉說:“應該怎樣整理呢?你們願意幫助我嗎?”

  [評: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故事情境,透過兩位主人公零亂和整齊的書桌的對比,使學生初步感受了整理分類的好處。再以主人公貝貝尋求幫助的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起學生的操作慾望,同時有機滲透了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2.學生嘗試操作,形成分類方法。

  (1)提問:如果你是貝貝,會怎樣整理這些東西呢?小朋友們先自己理一理,然後和同桌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幫助貝貝整理的。

  (2)學生個人整理,同桌交流。

  (3)學生在實物展臺下操作彙報怎樣整理的,集體評議。

  (4)CAI演示貝貝的操作,貝貝:“謝謝大家教我的好辦法,書桌上的物品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放在學具盒裡,一類放在鉛筆盒裡。這樣分一分就整齊了。”

  [評: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生活經驗獨立操作,然後與他人交流是怎樣整理的,符合剛入學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使學生把具體的操作行為和抽象的言語概括相結合,令操作活動富有成效。]

  二、 聯絡生活實際,形成分類方法

  1.購物中的分類。

  (1)CAI演示:貝貝媽媽:“貝貝你真棒!瞧瞧媽媽在超市買的這些東西,你能幫著分一分,整理一下嗎?”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的物品。

  (2)CAI演示:貝貝:“行!都有哪些東西?”同桌學生互相交流貝貝提出的問題。

  (3)CAI演示:貝貝:“把這些東西放在兩個袋子裡,你知道怎樣放合適嗎?”四人小組討論並操作。

  (4)學生彙報。

  (5)CAI演示貝貝的操作方法,媽媽說:“一袋裝吃的,一袋裝用的,你們是這樣分的嗎?”

  2.交通工具的分類。

  (1) CAI演示:貝貝媽媽:“貝貝真行!獎勵你去看一會兒書吧。”

  貝貝開啟百科全書“交通工具”,出現課本中“想想做做”第3題中的各種交通工具。貝貝:“小朋友,你認識這些交通工具嗎?”

  同桌學生互說。

  (2) 百科全書說:“小朋友,你知道它們各在哪裡行駛嗎?”

  學生獨立利用學具卡片分一分,然後和好朋友交流:你是怎樣分的?

  (3) 學生操作課件(拖動相關交通工具圖示)彙報分類方法。

  學生正確分類後,CAI演示:各種交通工具分別在天空、陸地、江河裡行駛。

  [評:從超市購物裝袋到為各種交通工具分類,教師都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感受到分類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加深對分類的理解。教師努力把學生的現實生活資源有效轉化為教學資源,使學生切實感受了數學來源於生活。]

  CAI演示:百科全書:“小朋友,只要你做有心人,仔細觀察,在生活中,你能發現很多物體可以按一定標準分類,有的可以分成兩類,有的還可以分成三類、四類等。”

  三、 走進大自然,掌握分類方法

  1.CAI演示百科全書中的“動物篇”(“想想做做”第1題,改變部分動物,突出三種生活環境:水中、陸地、天空),貝貝:“大自然中的這些動物可以分類嗎?”

  (1)小組討論交流:你認識哪些動物?你知道它們生活在哪裡嗎?

  (2)學生每人用學具卡片操作分類。

  (3)學生彙報,CAI演示學生分類結果,集體講評。

  小結:小朋友說得有道理,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這些動物就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2。 CAI演示百科全書中的“植物篇”(“想想做做”第4題)。

  (1)提問:這些植物你認識嗎?先在小組內把自己認識的介紹給其他小朋友,然後自己動手擺一擺,可以怎樣分呢?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分法多?

  (2)學生在展臺下操作彙報,集體評議。

  [評: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進行分類,形成了和諧的、寬鬆的、平等的交流氛圍,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

  總結:小朋友們開動腦筋,不僅幫助貝貝學會了分一分整理學習用品的方法,還想出不同的分類標準把植物、動物進行分類。你們真聰明!

  四、 向課外延伸,活用分類方法

  談話:分一分的這種方法對於我們做什麼事有幫助呢?明天上課時告訴大家,你用這種方法做了什麼事,好嗎?

  [評:下課鈴聲響起,並不意味著數學課教學的終結,而是在更大時空範圍內實踐數學思想方法的開始。課末,教師讓學生帶著“我想用方法,我能用方法”的積極心態走進生活,走向社會,體現了數學應用於生活的理念。]

  [總評]

  1. 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運用教材。

  “分一分”是學生進入小學生活初期的一個教學內容。課前,教師透過調查瞭解到:約半數以上的學生在家裡或幼兒園有過分類整理玩具、物品的經驗,但有主動分類整理習慣的不到四分之一;約四分之三的學生有超市購物經歷;對常見各類動物生活習性有初步認識的學生約佔三分之二。

  根據此項調查,教師從學生已有生活背景出發進行教學設計,首先,改變教材例題中直接提出問題(哪些東西放在學具盒裡?哪些東西放在文具盒裡?)的方式,以故事情境呈現零亂、整齊的兩種場景對比,讓學生感受分類整理的必要性,同時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埋下伏筆。其次,將“想想做做”第1題(把能在水裡生活的動物圈出來)直接給出一種分類標準的習題,調整到第三層次“可以按不同分類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中教學。

  全課設計注意發揮多媒體優勢,創設故事情境,以貝貝和媽媽、擬人化的百科全書間對話為線索,將教學內容串聯成一個幫助別人找方法,在生活中用方法,瞭解自然界動物、植物分類方法的整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調動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的價值。教學由近及遠,由小及大,既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思想方法,更注重引導學生用好方法,形成好習慣。

  2.把學生個體間差異作為教學資源利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由於學前教育、家庭環境等多種因素,學生間個體差異明顯。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間的差異作為教學資源,創設了充分地進行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力圖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中教師安排學生五次獨立思考、操作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第一次活動,喚起學生生活中曾有的分類整理的經驗,個體操作,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獲得自我肯定;第二次活動,四人小組合作,聯絡過去的購物經驗進行操作,達成分類的共識,形成方法;後三次活動,重在發揮學生個體優勢,向組內成員介紹自己認識的交通工具、各種動物、植物,然後獨立操作分類,再與好朋友分享自己的方法。

  集體評議時,教師給學生時間充分發表意見,讓學生在互相爭辯中明理,交流討論中創新。寬容、輕鬆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設了愉悅的學習心理環境,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充分體驗著參與的快樂,思維的興趣,成功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