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中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恆

中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恆

中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恆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恆1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對數的形成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我們設計這個活動,以講故事的形式開展教學,視聽結合,把幼兒帶入童話世界,既激發幼兒學數學的興趣及對幼兒進行社會化教育,又讓幼兒感知相同數量的物體,不論顏色、形狀、名稱及排列形式怎麼變化其數量不變。另外,在幼兒操作練習部分,我們採用電腦作為幼兒的學具,讓幼兒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6以內數的守恆,達到在玩中輕鬆學數學的目的。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感知相同數量的物體,不論顏色、形狀、名稱及排列形式怎麼變化其數量不變。

  (2)透過視聽結合及玩中學的方式,激發幼兒學數學的興趣。

  (3)對幼兒進行社會化教育,培養幼兒心中有他人、關愛他人的情感。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大螢幕、幼兒每人一臺電腦、音樂:《和你在一起》

  活動過程:

  (一)活動前導語

  小朋友,我想講一個故事,你們想不想聽?(想)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中說了些什麼吧!

  (二)活動中

  1、出示課件1(小兔家、小白兔、小灰兔)

  兔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小白,一個叫小灰。有一天,兔媽媽生病了,“這可怎麼辦呀?”急壞了小白和小灰。它們商量要去找些有營養的好吃的給媽媽補補身體,讓媽媽儘快好起來!於是,它們提著籃子出門了。

  2、出示課件2(紅、黃兩排蘑菇同數異長、各5個、小白、小灰)

  它們走呀走呀,看見草地上長了許多鮮嫩鮮嫩的蘑菇。於是,它們都採一些蘑菇。請大家比一比,小白和小灰誰採的蘑菇多,誰採的蘑菇少,還是一樣多?為什麼?(如果幼兒答不出,可引導幼兒點數)

  教師小結:雖然這兩排蘑菇的顏色不一樣,排列形式是一排長、一排短,但因為它們都是5個蘑菇,所以它們一樣多。

  3、出示課件3(大小不同的紅、白蘿蔔同數異位、小白、小灰)

  它們又來到蘿蔔地裡,地裡的蘿蔔水靈靈的,一定很好吃吧!小白拔了許多白蘿蔔,小灰拔了許多紅蘿蔔。請小朋友比一比,小白和小灰誰採的蘿蔔多,誰採的蘿蔔少,還是一樣多?為什麼?

  教師小結:雖然蘿蔔顏色不一樣,排列形式和大小都不一樣,但因為它們都是6個,所以它們一樣多。

  4、出小白、小灰示課件4(一棵蘋果樹、一棵梨樹,大小、排列各異、小白、小灰)

  “哥哥,哥哥,你看,前面有兩棵果樹。你說是蘋果多, 還是梨多?”小灰回答不了小白提出的問題,它請小朋友幫助回答。(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雖然蘋果和梨的排列形式、大小都不一樣,但因為它們都是6個,所以它們一樣多。

  5、出示課件5(開滿鮮花的草地、小白、小灰)

  小白、小灰提著滿滿一籃子食物準備回家了。它們在路上看見五顏六色的鮮花。“哇!真美呀,送幾朵給媽媽,媽媽一定很高興!”於是,它們採了一些鮮花。

  6、出示課件6(小白和紅花、小灰和黃花)

  請小朋友比一比,小白和小灰誰採的花多,誰採的花少,還是一樣多?為什麼?

  教師小結:雖然紅花和黃花的排列形式、大小都不一樣,但因為它們都是6朵,所以它們一樣多。

  7、出示課件7(兔媽媽、小白、小灰)

  小白、小灰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兔媽媽見自己的孩子知道關心自己、體貼自己,高興得病都好了。

  8、隨音樂進行歌表演《和你在一起》,出示課件7中兔媽媽、小白、小灰在跳舞。

  教師總結: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也會關心別人嗎?老師相信你們只要心中有他人,處處為他人著想,你就一定會成為和小白、小灰一樣的好孩子!

  延伸活動:

  上機進行電腦操作練習。

  教師示範一道電腦操作題,並演示進行遊戲的方法,幼兒有序地上機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中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恆2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排除外部因素(顏色、大小、空間排列形式、空間距離)的干擾,並理解體驗5以內數的守恆。

  2、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從而發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

  3、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讓幼兒感知數的守恆。

  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方法來驗證數的守恆。

  教學準備:

  1、情景表演(數量相同,大小不同,引起2個小動物發生爭吵)請中班幼兒來表演。

  2、課件(製作大小不一,顏色不一,排列不一的花)

  3、操作材料,用卡紙做的三角形(2個顏色,大小)

  教學過程:

  一、引題,運用情景表演

  (請兩個中班的小朋友來表演,表演敘述,出事兩個小動物和兩個籮筐,一個大一個小,都是小籮筐裡的東西多,接著就發生爭執)

  提問:小朋友你看他們怎麼吵起來呢,讓老師去看看,看看有什麼要幫忙的?

  (從中引入數的守恆,教師可小結雖然籮筐的大小不一,但裡面裝的東西的數量是不變的,是一樣多的)

  二、學習數的守恆

  1、看課件

  (1)、出示兩幅顏色不同的花,讓幼兒觀察,說說什麼不同?並數數數量是不是相同的。

  小結:剛才的花啊,顏色不同,但是它的數量是相等的,都是5。

  (2)、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幅畫,先讓幼兒觀察,提問:大的有幾朵?小的有幾朵?除了顏色一樣以外還有哪裡是一樣的?

  小結:一個大的和一個小的他們數量都是一樣的,都是5,所以看東西的數量是不是一樣多的,和大小沒有關係。

  (3)、出示四幅排列不同隊行的圖,讓幼兒觀察,他們哪裡不同?哪裡是一樣的?

  小結:雖然他們排隊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數量還是一樣的,都是5。

  三、幼兒操作

  (1)、老師告訴幼兒操作的方法,每個小朋友只能拿5個圖形寶寶,組成不同形狀的圖形。

  (2)、請每組推選一個好的,上來到投影前演示給小朋友看,讓他自己說說。(自己的方案)

  四、老師總結

  剛才啊,4組小朋友選上來的代表啊,各個都棒極了,都用不同的方法演示了,其實啊我們的生活中啊,還有許多像顏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數量是相同的東西,下面老師就帶你們去一起找找吧。

中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恆3

  設計思路

  近階段我發現班級幼兒對米奇妙妙的動畫片很感興趣,米奇妙妙屋裡的一個個問號更是深深地吸引著幼兒的目光。幼兒的主動學習來自幼兒自身的興趣。於是,我就設計了《數的守恆(10以內)》這個數學活動,創設了米奇妙妙屋的情景,以欣賞米奇妙妙屋裡動物們表演舞蹈貫穿整個活動。活動中我為避免傳統數學活動的枯燥無味,就將音樂和遊戲有機地整合到數活動中,讓枯燥的數學“動”起來;同時我還大膽嘗試讓幼兒用簡單符號進行記錄。就這樣,幼兒從設計的各個環節中,感受到數的守恆現象,體驗了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數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改變,準確計數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體驗數守恆的有趣現象。

  3、逐步樹立自信心和創造意識。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學過5以內數的守恆,幼兒學會念咒語和“十個印第安小朋友”的遊戲玩法。

  2、教具準備:米奇玩具1只,磁性教具若干(兔子背影、魚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5只、魚7條、米老鼠10只)

  3、環境創設:米奇妙妙屋一間,佈置成小舞臺樣。

  4、幼兒操作學具、記錄紙、鉛筆、托盤各45份。

  5、背景音樂4首。

  活動過程:

  一、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動

  師出示米老鼠布絨玩具引入活動:“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

  師:“進入妙妙屋要念什麼神奇的咒語呢?”

  (幼兒唸咒語,師邊掀開用布遮住的米奇妙妙屋)

  二、玩遊戲—“猜影子”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妙妙屋裡有三種小動物,是誰呢?這些是它們的背影,小朋友們來猜一猜。

  三、體驗數守恆的有趣現象。

  透過觀看妙妙屋裡的動物表演舞蹈,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數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變化,體驗數守恆的有趣現象。

  師:小動物們要表演節目給小朋友看,小朋友要注意觀察它們的隊形發生什麼變化?兒童

  (一)欣賞第一個節目《兔子舞》(複習5的守恆)

  1、在音樂《兔子舞》的`伴奏中,師出示5只穿著不一樣的、動態不一樣的兔子。

  提問:①“這幾隻兔子都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②“一共有幾隻小兔子?”

  2、在《兔子舞》音樂伴奏下,師在妙妙屋舞臺中操作5只兔子的磁性教具,進行表演舞蹈,當變換一種隊形後,音樂停止時。

  提問:①兔子的隊形發生什麼變化?

  ②小朋友數數現在有幾隻兔子,跟原來一樣多嗎?

  ③請1個小朋友到大記錄卡上記錄上這次兔子表演時隊形的變化,並引導全班幼兒一起驗證該幼兒記錄是否正確。

  3、師引導幼兒透過《兔子舞》大記錄卡上5只兔子隊形變化的記錄情況,體驗5守恆的有趣現象?

  師小結:不論5只兔子的隊形怎麼變,5只還是5只,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

  (二)欣賞第二個節目《水中芭蕾》(感知新知識點:7的守恆)

  1、在音樂《四小天鵝》伴奏中,師逐一出示7條大小、顏色、形狀不一樣的魚。

  提問:①“這些魚有哪些不同?”

  ②“一共有幾條魚參加表演?”

  2、師在《四小天鵝》伴奏音樂中,操作7條魚表演水中芭蕾舞,當變換一種隊形後,音樂停止時。

  提問:①現在魚的隊形有沒有發生變化?

  ②小朋友數數現在有幾條魚在表演舞蹈?和原來一樣多嗎?

  ③請1個小朋友到《水中芭蕾》的大記錄卡上記錄上這次魚表演時的隊形變化,引導全班幼兒一起驗證該幼兒記錄是否正確。

  3、師引導幼兒透過《水中芭蕾》大記錄卡上7條魚隊形變化的記錄情況,體驗7的守恆的有趣現象。

  師小結:7條魚雖然顏面、大小、形狀不一樣,不論擺的隊形怎麼變,但總數數量都不會變,7條魚還是7條魚。

  (三)欣賞第三個節目《米老鼠恰恰恰》(感知新知識點數量:10的守恆)

  1、在音樂《恰恰恰》伴奏中,師出示:10只性別、大小、穿著不同的米老鼠,

  提問:①“這幾隻米老鼠哪裡不同?”

  ②“一共有幾隻米老鼠表演舞蹈?”

  2、師在《恰恰恰》舞曲伴奏中,操作10只米老鼠表演《米老鼠恰恰恰》當變換一種隊形後音樂停止時。

  提問:①“米老鼠的隊形變化沒?”

  ②“我們來數數變了隊形後,有幾隻米老鼠在表演?和原來一樣多嗎?”

  ③請1個小朋友到《米老鼠恰恰恰》大記錄卡上記錄這次米老鼠表演時隊形的變化,引導全班幼兒一起驗證該幼兒記錄是否正確。

  3、師引導幼兒透過《米老鼠恰恰恰》大記錄卡上10只米老鼠隊形變化的記錄情況,體驗10的守恆的有趣現象。

  師小結:不管這10只米老鼠排成什麼隊形,始終都是10只米老鼠。

  四、遊戲活動—“十個印第安小朋友”

  師:小朋友閉上眼睛,數到3時開啟眼睛看著我們今天的遊戲一次要請幾個小朋友出來玩遊戲。

  五、幼兒操作

  1、幼兒根據不同歌曲指示,分組拿操作學具到自己座位上進行操作。

  2、播放輕音樂,幼兒安靜地分組進行操作學具,並將操作結果記錄到記錄紙上。

  第一組學具:形態各異的兔子

  第二組學具:顏色不同的小魚

  第三組學具:顏色不同的星星

  六、延伸活動

  完成操作冊練習。

  附:記錄卡

  附:遊戲“十個印第安小朋友”玩法

  請1名幼兒當組長,在清唱歌曲“十個印第安小朋友”歌聲中,組長去請出9名幼兒後,念“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的咒語,整組幼兒自由合作,組合設計動作,變換隊形後,老師引導其它幼兒一起驗證組長邀請的人數是否正確,錯誤的要跳10下。若場地允許,可若干組同時進行。

  教研組評析:

  該活動設計獨特新穎,別具一格,能將動感音樂有機融入到枯燥的數學活動。活動中能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師幼互動好,幼兒課堂常規好。活動過程能注意由淺入深,緊扣活動中心,層層遞進,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記錄卡的使用執教者大膽放手讓幼兒嘗試運用符號表示物體的數量、排列形狀等,從小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並能有效達到幫助幼兒體驗數守恆的有趣現象。活動中教師能及時小結,及時幫助幼兒梳理知識點,知識點能把握在讓幼兒跳一跳夠得著的高度,有效達到預設的各專案標。

中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恆4

  設計思路:

  近階段我發現班級幼兒對米奇妙妙的動畫片很感興趣,米奇妙妙屋裡的一個個問號更是深深地吸引著幼兒的目光。幼兒的主動學習來自幼兒自身的興趣。於是,我就設計了《數的守恆(5以內)》這個數學活動,創設了米奇妙妙屋的情景,以欣賞米奇妙妙屋裡動物們表演舞蹈貫穿整個活動。活動中我為避免傳統數學活動的枯燥無味,就將音樂和遊戲有機地整合到數活動中,讓枯燥的數學"動"起來;同時我還大膽嘗試讓幼兒用簡單符號進行記錄。就這樣,幼兒從設計的各個環節中,感受到數的守恆現象,體驗了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數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改變,準確計數5以內物品的數量。

  2、體驗數守恆的有趣現象。

  3、逐步樹立自信心和創造意識。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學過5以內數,幼兒學會念咒語和"十個印第安小朋友"的遊戲玩法。

  2、教具準備:米奇玩具1只,磁性教具若干(兔子背影、魚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5只、魚7條、米老鼠10只)3、環境創設:米奇妙妙屋一間,佈置成小舞臺樣。

  4、幼兒操作學具、記錄紙、鉛筆、托盤各45份。

  5、背景音樂4首。

  活動過程:

  一、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動師出示米老鼠布絨玩具引入活動:"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師:"進入妙妙屋要念什麼神奇的咒語呢?"(幼兒唸咒語,師邊掀開用布遮住的米奇妙妙屋)

  二、玩遊戲-"猜影子"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妙妙屋裡有三種小動物,是誰呢?這些是它們的背影,小朋友們來猜一猜。

  三、透過觀看妙妙屋裡的動物表演舞蹈,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數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變化,體驗數守恆的有趣現象。

  師:小動物們要表演節目給小朋友看,小朋友要注意觀察它們的隊形發生什麼變化?

  (一)欣賞第一個節目《兔子舞》(學習3的守恆)

  1、在音樂《兔子舞》的伴奏中,師出示3只穿著不一樣的、動態不一樣的兔子。

  提問:①"這幾隻兔子都一樣嗎?哪裡不一樣?"②"一共有幾隻小兔子?"

  2、在《兔子舞》音樂伴奏下,師在妙妙屋舞臺中操作5只兔子的磁性教具,進行表演舞蹈,當變換一種隊形後,音樂停止時。

  提問:①兔子的隊形發生什麼變化?

  ②小朋友數數現在有幾隻兔子,跟原來一樣多嗎?

  ③請1個小朋友到大記錄卡上記錄上這次兔子表演時隊形的變化,並引導全班幼兒一起驗證該幼兒記錄是否正確。

  3、師引導幼兒透過《兔子舞》大記錄卡上3只兔子隊形變化的記錄情況,體驗5守恆的有趣現象?

  師小結:不論3只兔子的隊形怎麼變,3只還是3只,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

  (二)欣賞第二個節目《水中芭蕾》(感知新知識點5的守恆)

  1、在音樂《四小天鵝》伴奏中,師逐一出示7條大小、顏色、形狀不一樣的魚。

  提問:①"這些魚有哪些不同?"②"一共有幾條魚參加表演?"

  2、師在《四小天鵝》伴奏音樂中,操作5條魚表演水中芭蕾舞,當變換一種隊形後,音樂停止時。

  提問:①現在魚的隊形有沒有發生變化?

  ②小朋友數數現在有幾條魚在表演舞蹈?和原來一樣多嗎?

  ③請1個小朋友到《水中芭蕾》的大記錄卡上記錄上這次魚表演時的隊形變化,引導全班幼兒一起驗證該幼兒記錄是否正確。

  3、師引導幼兒透過《水中芭蕾》大記錄卡上5條魚隊形變化的記錄情況,體驗7的守恆的有趣現象。

  師小結:5條魚雖然顏面、大小、形狀不一樣,不論擺的隊形怎麼變,但總數數量都不會變,7條魚還是7條魚。

  (三)欣賞第三個節目《米老鼠恰恰恰》(感知新知識點數量:5的守恆)

  1、在音樂《恰恰恰》伴奏中,師出示:5只性別、大小、穿著不同的米老鼠,提問:①"這幾隻米老鼠哪裡不同?"②"一共有幾隻米老鼠表演舞蹈?"

  2、師在《恰恰恰》舞曲伴奏中,操作5只米老鼠表演《米老鼠恰恰恰》當變換一種隊形後音樂停止時。

  提問:①"米老鼠的隊形變化沒?"②"我們來數數變了隊形後,有幾隻米老鼠在表演?和原來一樣多嗎?"③請1個小朋友到《米老鼠恰恰恰》大記錄卡上記錄這次米老鼠表演時隊形的變化,引導全班幼兒一起驗證該幼兒記錄是否正確。

  3、師引導幼兒透過《米老鼠恰恰恰》大記錄卡上5只米老鼠隊形變化的記錄情況,體驗5的守恆的有趣現象。

  師小結:不管這5只米老鼠排成什麼隊形,始終都是5只米老鼠。

  四、遊戲活動-"十個印第安小朋友"師:小朋友閉上眼睛,數到3時開啟眼睛看著我們今天的遊戲一次要請幾個小朋友出來玩遊戲。

  五、幼兒操作

  1、幼兒根據不同歌曲指示,分組拿操作學具到自己座位上進行操作。

  2、播放輕音樂,幼兒安靜地分組進行操作學具,並將操作結果記錄到記錄紙上。

  第一組學具:形態各異的兔子第二組學具:顏色不同的小魚第三組學具:顏色不同的星星六、延伸活動-完成操作冊練習附:記錄卡附:遊戲"十個印第安小朋友"玩法請1名幼兒當組長,在清唱歌曲"十個印第安小朋友"歌聲中,組長去請出9名幼兒後,念"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的咒語,整組幼兒自由合作,組合設計動作,變換隊形後,老師引導其它幼兒一起驗證組長邀請的人數是否正確,錯誤的要跳10下。若場地允許,可若干組同時進行。

  活動反思:

  該活動設計獨特新穎,別具一格,能將動感音樂有機融入到枯燥的數學活動。活動中能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師幼互動好,幼兒課堂常規好。活動過程能注意由淺入深,緊扣活動中心,層層遞進,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記錄卡的使用執教者大膽放手讓幼兒嘗試運用符號表示物體的數量、排列形狀等,從小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並能有效達到幫助幼兒體驗數守恆的有趣現象。活動中教師能及時小結,及時幫助幼兒梳理知識點,知識點能把握在讓幼兒跳一跳夠得著的高度,有效達到預設的各專案標。

中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恆5

  活動目標:

  1、學會順數與倒數,學會順接數、倒接數。

  2、在遊戲中感知倒數與順數的規律,開拓幼兒的思維發展。

  3、情感上:使幼兒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積極主動的學習,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理解順數與倒數的內在規律。

  活動難點

  學習倒數、倒接數

  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操作板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三隻小豬學數學引入。

  1、今天三隻小豬要給小朋友們講三兄弟捉迷藏時發生的有趣的事

  情。(教師配合課件,講故事“三隻小豬捉迷藏”)

  2、概況故事中的發生的數學趣事,老大不會10以內的順數和倒數,

  更不會10以內的順數接著數和倒數接著數。

  二、請小朋友們配合課件“數蘋果”,一起學習10以內的順數和倒數。教師小結:順數是從小的數開始數,比如第一個數字是1,順數的方法就是1、2、3、4、5、6、7、8、9、10,倒數就是從大的數字往小的數字數,比如第一個數字是10,倒數的方法就是10、9、8、7、6、5、4、3、2、1。

  三、欣賞童謠《我們一起數房子》,透過欣賞和跟唱童謠,鞏固學到的順倒數知識。

  四、幼兒操作活動。

  1、豬媽媽喊小豬回家吃飯了,可是小豬的花園旁有壞狐狸在蹲著,想要吃他們三兄弟,豬媽媽在花園裡佈置了道路迷宮,只有走對正確的路才能

  回到家。正確的路上按照倒數的方法表示著10、9、8、7??.的數字,請小朋友們用筆按照倒數的方法把所有的數字連起來,幫助小豬回家。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表揚完成的又快又好的幼兒。

  五、遊戲活動。

  翻牌接龍游戲:用倒數的方法接龍,教師翻開一張牌(如紅色6),手持紅色數字6的幼兒要立刻站起來大聲的說出“6”,而手持紅色數字“5”“4”“3”“2”“1”的幼兒依次接上,要求大聲的說出自己的數字。

  六、順數倒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1、電梯上下樓時顯示的數字順序;紅綠燈;微波爐等。

  2、出示“快樂暑假倒計時”課件,讓幼兒先用順數的方法數一數今天離放暑假還有幾天(跟著標記好的日曆,全班一起數),得到數字是“7”,引導幼兒想想,今天過完了,明天還剩幾天?後天還剩幾天?大後天呢?從而使幼兒初步認識到倒數的方法在計算重要日子時的使用方法。

  七、結束

  老師在班級活動廳裡畫好了“跳房子”的格子,小朋友們回班後可以用順數和倒數的方法一起玩“跳房子”。

中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恆6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排除外部因素(顏色、大小、空間排列形式、空間距離)的干擾,理解體驗5以內數的守恆。

  2、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從而發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情景表演(數量相同,大小不同,引起2個小動物發生爭吵),請中班幼兒來表演。

  2、課件(製作大小不一,顏色不一,排列不一的花)3、操作材料:卡紙做的三角形(2種顏色,大小)

  三、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匯入課題

  請兩個中班的小朋友來表演:兩個小動物背兩個籮筐,一個大一個小,裡面裝有積木,數量一樣,爭吵說自己的東西多。提問:小朋友你看他們怎麼吵起來呢,讓我們去看看,有什麼要幫忙的?(從中引入數的守恆,教師小結雖然籮筐的大小不一,但裡面裝的東西的數量是不變的,是一樣多的)

  (二)學習數的守恆

  1、看課件:畫有大小不同的花的圖片,先讓幼兒觀察,提問:大的有幾朵?小的有幾朵?除了顏色一樣以外還有哪裡是一樣的?小結:這些花大小不同,但是它的數量是相等的,都是5。所以看東西的數量是不是一樣多的,和大小沒有關係。

  2、出示四幅排列不同隊行的圖,讓幼兒觀察,它們哪裡不同?哪裡是一樣的?

  小結:雖然他們排隊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數量還是一樣的,都是5。

  (三)幼兒操作

  (1)請每個小朋友拿5個圖形,組成不同形狀的圖形。

  (2)請每組推選一個幼兒,上來到投影前演示給小朋友看,讓他自己說說自己的方案)

  老師總結:剛才有4個小朋友選上來用不同的方法演示了自己排列的圖形,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像顏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數量是相同的東西,下面老師就帶你們去一起找找吧。

中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恆7

  數學:複習10以內的數

  活動目標:

  1、能不受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和排列方式的影響,正確判

  斷10以內的數量。

  2、能將10個物體用不同的形式排列。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1)小兔採蘑菇的情境圖、三組蘑菇大卡片(如圖)。

  (2)每組一份工字釘(30~50個,顏色、大小各異),每人一塊泡沫板。

  材料配套:教育掛圖、操作材料練習。

  活動過程

  1、情境匯入,複習10以內數的點數方法。

  ★出示小兔採蘑菇的情境圖。

  ★引導語:春天來了,小兔到森林裡去採蘑菇,每隻小兔都找到了許多蘑菇,心裡很高興。可是,它們都說自己找到的蘑菇數量最多,結果爭吵了起來。小朋友,你能告訴小兔們誰的蘑菇數量多嗎?你是用什麼方法數的?

  ★出示三組蘑菇大卡片,引導幼兒觀察、點數,並說說自己的點數方法。

  ★小結:這些蘑菇有大的、小的、白的、黑的,橫著排的、豎

  著排的,還有堆在一起你的。輸的時候可以橫著數,也可以豎著數,注意要按順序一個一個地數,不能重複數,也不能漏數。三組蘑菇我們一一數數就知道它們都是一樣多的,每隻小兔都找到了10朵蘑菇。

  2、集體操作,感知10以內數的守恆。

  ★引導語:你們能用10個蘑菇擺出和剛才三組圖不一樣的圖嗎?

  ★引導幼兒觀察之前的三組蘑菇圖,設想不同的排列方式。★引導幼兒每次用10個蘑菇(工字釘)在輕泡板上插擺出自己設計的圖樣,並與同伴交流蘑菇數量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啟發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證明數量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仍是一樣多。

  ★小結:不管蘑菇的顏色、大小、排列方式怎麼變化,它們的數量始終都是一樣的,都是10個。

  3、完成操作材料,鞏固10以內數的點數方法和守恆知識。

  4、結合教育掛圖集體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