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說課稿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說課稿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說課稿

  一、教材與課題

  這節課的課題是《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課哲學部分第七課《選擇崇高的人生目標》第一節第三框題。教材第六課講有關價值觀的內容,第七課前兩個框題闡述人的社會性及個人和社會的關係,這些內容都為討論人生價值問題作了理論鋪墊,後面的內容都講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因此,該課具有承前啟後的功能,加之顯而易見的德育目標,該課是至關重要的一課。

  二、學生情況

  從學生普遍的思想狀況看,都存在著對人生價值目標定位模糊或定位過低、在此問題上認識能力到位而行為能力較差的狀況,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一些學生不願意甚至拒絕談論這一話題。如何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感動並樂意探討人生價值問題是關鍵。

  三、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以人為本、重視開放性、實效性、創新性;自我設想:知識不如體驗,知道不如行動,德能兼顧,知行合一,以此為據,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層面:識記人生價值的內容,理解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及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的關係,能夠用這些原理分析評價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蹟,培養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透過感受先進人物的事蹟和理論分析,讓學生懂得只有給社會做了貢獻才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可能,從而感到應當並樂意討論這一話題;透過情景問題的討論和互動,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可以為社會做點貢獻,並從貢獻中體味到實現人生價值的樂趣。

  3、過程與方法:閱讀中歸納知識,對話中理解知識,探究中運用知識,互動中踐行知識。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為什麼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確立依據:(1)從內容結構看,人生價值觀的本質是本課的中心問題。(2)從學生的思想實際看,學生在看待人生價值問題時存在著只重視索取而淡化貢獻的片面認識。

  2、教學難點: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的關係。

  確立依據:(1)理論色彩強,非常抽象,若不透過具體事例分析,學生很難懂得“物質貢獻可以轉化為精神力量”的道理。(2)從現實來說,社會評價體系中的確存在看重物質貢獻而看不到精神貢獻的情況。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教無定法。本節課教學中運用到了師生談話法,問題引導法,合作探究法。

  2、學法:比較分析法、閱讀歸納法和合作探究方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1、課題的引出

  情景匯入,選取央視感動中國人物圖片(袁隆平、叢飛、黃柏雲、王順友)分別進行點評,用時較多,意在引出課題,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2、關於“人生價值的內容”的學習

  首先讓學生集體朗讀P80第三段(強化氛圍),回顧第六課關於“價值”概念的定義,將事物價值的界定和人生價值的界定進行比較分析,找到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幻燈同步展示。

  3、重點內容的提出與解決

  前面分析認為人生價值包含兩個方面,而課本標題卻說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為什麼?自然引出了重點問題。為什麼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是重點,但重而不難,課本從三個方面闡述理由,已經很透徹全面了,一一講授費時費力效果不好,我的做法是: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本,由一位同學概括理由後教師稍做點拔,只要學生理解三條理由都在說明貢獻比索取更重要就行。同步展示幻燈。

  4、討論互動並解決難點問題

  前面說只有先做貢獻,創造了社會價值才有可能得到社會的肯定和回報,並實現自我價值,那作為學生的我們能否給社會做點貢獻呢?幻燈展示問題:

  [1]說明:討論互動環節,開放不是放開,重在組織和引導,我的問題本身既限定了討論的範圍也提供了切入的角度,在組織方式上可以迅速分成小組,產生組長或發言人,記錄討論中每個人的觀點並進行整理。

  [2]討論過程及結果:三個小組發言人發了言,教師概括主要觀點並板書“每個人都可以為社會做貢獻。

  [3]難點的克服:

  當發言學生提到對社會的貢獻既可以是物質的也可是精神的時,抓住時機,解決難點。難點克服的辦法是:化抽象為具體,舉例說明。

  5、互動中產生並佈置作業。

  一句話引出活動:“現在只是口頭上說學生也能為社會做貢獻,行動上能不能?”要求學生每個同學拿出一張小紙條,在小紙條上寫一件事,這件事出門就能做到且能為社會做貢獻,寫好後相互交換,使得每個學生至少知道有兩件這樣的事可以做,並且要求這件事一定要做,並在班會上檢查完成情況。我把它叫行為作業,好像比做幾道選擇題更合適些。

  6、結尾

  建議唱《愛的奉獻》,教師起頭大家齊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麗的人間……”(鈴響,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