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和降水說課稿範文
說課內容:星球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三節“氣溫和降水”,我將圍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四個環節進行。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做如下分析。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主要介紹中國的自然環境特徵,各節內容都是圍繞這一主線展開,本節主要介紹中國的氣候,教材在編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國的氣候特徵。氣候特徵可以透過其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的特點反映出來,要了解氣候特徵首先應瞭解氣溫和降水,而且氣溫和降水的分佈及特點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掌握這些知識,有利於理解各區域地理環境、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差異。因此本節課是本章的重點,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透過閱讀等溫線、等降水量線分佈圖,瞭解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特點及降水分佈特點,培養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佈圖的技能;
初步學會分析氣溫和降水特點的形成原因;瞭解我國溫度帶及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和劃分地區;進一步明確我國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性;
過程與方法:
精心創設情境,注重啟發性和趣味性,增強教材的實踐性和探索性,著力體現課改綱要中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一理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形成對我國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認識;感悟人與自然的關係。
教學重點:
1、我國氣溫和降水的分佈特點及差異。
2、溫度帶及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和分佈地區。
3、培養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佈圖的技能。
教學難點:
有關氣溫分佈圖的分析判讀。
等值線圖在七年級上學期初步學習,但由於時間久遠,平時學習中少有接觸,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量又有限制,因此存在一定難度。
二、說教法:
本節課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主要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利用地理課件,將文字、圖形、動畫等媒體綜合在一起,創設直觀性與探索性相結合的教學情境,以強化教學的直觀性。透過設定問題、啟發誘導、讀圖分析、觀察對比、分組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說過: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滲透學法:
1、學會用圖: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影象中獲取地理資訊、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2、學會探究:在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3、學會合作:透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四、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欣賞南北方氣溫差異影片匯入新課。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提煉地理有關的知識,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初步感知我國氣溫差異,進而匯入新課。
(二)學習新知
1、反應氣候特徵的兩個基本要素。
2、影響氣候的因素有那些(補充人類活動同樣影響氣候)
3、等溫線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4、閱讀等溫線氣候圖。
(以我國一月份平均氣溫圖為例,課件展示)
(1)讀出各等溫線名稱;
(2)根據等溫線形狀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設計意圖:1、這部分內容是學習新知識的必備,等值線圖又是本節課難點。有必要拿出時間進行知識的重組和再現。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是為了省時高效。為新知識學習打基礎。2、動態再現等溫線氣候圖,重在強調重點,並在地圖的運用中化解難點。
(三)情境設計,問題探究,認識我國氣溫分佈特點
(參考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探究問題:
1、我國冬季氣溫分佈規律,分析成因。
2、計算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值。
3、0°C等溫線經過的地方。(參考圖:我國七月份平均氣溫圖)探究問題:
1、我國夏季氣溫分佈特點。
2、分析夏季青藏高原等地區氣溫較低的原因。
設計意圖:1、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感知地理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產生了對地理知識的渴求,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2、在探究問題中,多角度、多手段地培養識圖、用圖的地理技能。
學生容易提出問題:為什麼我國冬季氣溫南北溫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溫,溫差不大?
(四)圖解圖練,記憶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1、出示活動積溫的概念,學生理解認識
2、學生閱讀我國溫度帶劃分圖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地圖的功能,講練結合,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達到更高的記憶效果。
(五)知識技能運用,小組探究我國降水的分佈及乾溼地區的劃分
小組探究問題:
1.沿途你們穿越了那些降水量線,總結我國降水分佈總趨勢,
2.觀察等降水量線走向,分析我國降水分佈成因。
3.你找到800mm等降水量線了嗎?它與我國哪條等溫線幾乎重合。
4.我國有哪些乾溼地區,你們記下了嗎?德州屬於哪個乾溼地區?
5、東北地區東部降水量並不豐富,為什麼為溼潤地區呢?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是什麼?
設計意圖:1、在“氣溫差異”的學習之後,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等值線地圖及分析氣候成因的能力。2、透過小組探究、小組彙報,利於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參與度,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六)歸納小結:
你有收穫嗎?那麼請你談談。
設計意圖:鞏固強化,瞭解學習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研究教學對策。
(七)回顧反饋:
回顧舊知識,強化記憶。
(八)課外探究:調查家鄉的民居特色、飲食習慣、文化習俗、農業生產等及它們與氣候的關係。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網路化板書設計可使知識條理更清晰,層次更加分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