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會說話的符號中班說課稿

會說話的符號中班說課稿

會說話的符號中班說課稿

  一、設計思路:

  資訊時代的今天,為增加孩子們感興趣的科學啟蒙知識,拓寬幼兒視野,豐富幼兒知識,故設計此次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潛能,運用各種感官探究問題,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並有初步的環保意識,養成自我良好習慣。

  二、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常見的符號感興趣,有好奇心,求知慾。知道常見符號在生活中的作用,探究並掌握一定的規律;

  2.喜歡並擅於觀察生活中的符號,能自覺養成按符號標誌行事的好習慣。

  三、活動準備:

  1.生活常見符號標誌背景圖一(包括安全出口,當心觸電,男女洗手間,禁止吸菸,120急救電話,119火警電話,110報警電話,可回收,醫院等標誌符號)

  2.常見的.生活符號標誌:

  (1)禁止類:禁止停車,禁止鳴笛,禁止人通行,禁止車通行,禁止煙火,禁止吸菸;

  (2)警示類:當心觸電,當心滑跌,當心車輛,當心坑洞,注意安全,當心夾手,當心火災,當心機械傷人當心夾腳;

  (3)安全類:緊急藥箱,避險處,應急避難場所;

  (4)氣象類:晴朗,多雲,陰,小雨,中雨,大雨,冰雹,霜凍;

  (5)其它類:旺旺食品標誌,中國國旗標誌,郵政,醫院,常見銀行,紅十字會,移動,環保。

  四、活動重難點:

  1.重點:認識常見的生活符號,並說說符號的作用;

  2.難點:辨認出常見卻不注意的符號。

  五、教情學情:

  關於4-5歲的中班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對周圍事物、現象極其充滿好奇,但是他們自己所“從事”的探究活動是比較地單一,籠統,獲得的只是些零散的經驗,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和小朋友在課堂的合作,家長和小朋友在其餘時間的交流,共同為幼兒提供足夠大的空間來發揮他們的潛能,喜歡並樂意探究事物。

  六、教法學法:

  1.教法:採用觀察法,讓幼兒透過觀察圖片特徵來認識、學習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符號標誌;

  直觀教學法,運用直觀教具來激發幼兒對符號標誌的興趣,並引導幼兒找出簡單的識圖規律。

  2.學法:多感官參與法。用耳朵聽,動手、動腦來參與活動,在學習到符號標誌的同時,透過老師引導獲得認識規律並整合知識經驗。

  七、教學流程:(分為三個環節)

  1.開始部分:教師以手勢“暫停”“安靜”“真棒”匯入,激發幼兒興趣。(手式--暫停〈左手橫平放,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頂掌心〉、安靜〈食指放在嘴上〉、真棒〈豎起大拇指〉)

  2.基礎部分:出示事先準備的符號標誌,引導幼兒大膽講述特徵及作用。

  (1)先拿出生活常見標誌的背景圖,引導幼兒先簡單感知認識,

  知道它的作用是什麼。

  (2)其次拿出禁止類圖示,讓幼兒知道這些都是不能做的事,是禁止類,發現圖示的規律,圖中間都有一根斜槓。

  (3)再次拿出警示類圖示,讓幼兒知道這些是提醒我們危險,也是不能做的事。發現圖示的規律,大多數都是三角形狀的。

  (4)接著,拿出安全類的圖示,讓幼兒知道這些是我們在遇到

  危險時可以做的。大都是綠色標誌,也有特殊的。

  (5)然後,拿出氣象類的圖示,讓幼兒知道這些是我們每天在電視上可以看到的天氣符號標誌,都有一定規律。在雲的上面多太陽或在雲下面多雨滴等等。

  (6)最後,拿出其它類圖示,提起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圖示無處不在,有許許多多的作用。

  3.結束部分:將時間留給幼兒,讓幼兒談談他們還見過哪些圖示,或者將他們想到的畫下來,畫得好不好不要緊。

  八、活動的創新之處:

  沒有采用單一的圖片,而是不同種類的,各式各樣的圖示,不僅能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知道原來生活中有那麼多隱藏的知識,還能豐富幼兒對生活的好奇與持續不斷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