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相遇問題》說課稿課件

《相遇問題》說課稿課件

《相遇問題》說課稿課件

  導語:以下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相遇問題》說課稿課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相遇問題》說課稿課件

  一、說教材

  1. 說課內容:《相遇問題》是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數學與交通”中的第一課。

  2. 教材分析

  《相遇問題》這節課的教學是學生在掌握行程問題基本數量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教材給學生提供了“送材料”的情境,透過簡單的路線圖等方式呈現了速度路程等資訊。然後要求學生根據這些資訊去解決3個問題: ①讓學生根據兩輛車的速度資訊進行估計,在哪個地方相遇。 ②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③解決“相遇地點離遺址公園有多遠”?實際上就是求麵包車行駛的路程。

  3.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三年級接觸了簡單的行程問題,四年級上冊,學生就真正的開始學習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係,並用三者的數量關係來解決行程問題。而本節課正是運用這些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進行相遇問題的探究。 本節課學生對相遇問題的理解也有難度,所以我想只有站在學生學習的起點上,尊重學生髮展的基礎上多設計一些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操作過程中,使所有學生透過本堂課都能有所收穫。

  4. 教學目標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出發,制定了以下的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及特點。

  ②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③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5. 教學重難點

  我將本課重點制定為: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制定為:找出相遇問題的等量關係。

  二、 說教法學法

  本課注重學生體驗的過程: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基於這一觀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在學生體驗相遇問題中兩人或兩物體運動的速度不一樣,但所用的時間相同這一難點,讓學生模仿相遇過程和用手勢表示相遇過程,使學生體驗並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畫線段圖,有助於學生對難點的突破。

  三、 教學過程

  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三個環節:

  (一) 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二) 模擬情景,探究新知

  (三) 鞏固新知,課外延伸。

  在第一個環節中,首先我請一個學生在教室裡走一走,引出速度,然後請學生提一個問題,從而複習舊知:路程=速度×時間;接著出示幾道複習題複習速度=路程÷時間;時間=路程÷速度;最後總結:這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一個人或一個物體運動的行程問題,今天,我們來研究兩個人或兩個物體運動的行程問題。

  利用學生們所熟悉的同學引出舊知,不僅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達到了複習舊知的目的。

  第二個環節,我設計讓同桌模仿相遇過程和讓學生用手勢表示相遇過程兩個活動,讓學生透過觀察、實踐加深對相遇問題的理解,感受到所謂“相遇”就是兩人或兩個物體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這樣一個過程,在學生腦袋裡建立一個清晰的相遇問題的模型,然後接著問:“剛才在手勢表示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發現?” 這時學生髮現小轎車的速度快,麵包車的速度慢;兩輛車所走的路程就是總路程。或者學生還能發現“從出發到相遇兩人用的時間一樣”,這時出示路線圖讓學生根據兩人的速度資訊估計在哪裡相遇。因為小轎車的速度快所以相遇地點應該在李村附近。理解“兩人所用時間一樣“是本節課的難點,班裡大部分學生對這一問題還不理解。所以,透過播放路線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

  在學生觀看路線圖的過程中,我打算分三個小步驟。首先,播放1小時小轎車和麵包車所走的路程,提問:小轎車走了多少千米?麵包車走了多少千米?用了多少時間?其次,繼續行走了1小時,各走了多少千米?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兩人所用的時間是相同的,但為什麼相同呢?這又引起了學生思維上的衝突,這時再將重放幻燈片,學生就會發現她們是同時走同時停的,從出發到相遇他們所用的時間是相同的,這一難點在學生觀看中,探索中自然而然的突破了

  第三個環節,出示P57試一試的題目,讓學生鞏固新知,從而達到課外延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