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的策略 假設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的策略 假設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的策略 假設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假設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是在學生學習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和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為學生具有相當的基礎知識和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學中可以儘量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探索、去獲取知識。

  首先,我注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為基準,把握好教學的起點,精心創設了兩個複習題目,這兩個複習題目是從例題改編過來的,為教學例題做了很好的鋪墊,讓學生養成尋找數量關係的習慣。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接著,出示例題,讓學生比較例題與複習題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分析題意和找出數量關係,學生交流各自方法,嘗試解決問題。學生會聯絡以前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也會根據複習題的鋪墊想出一種新的思路。簡單複習一下以前學過的兩種方法,著重講解第三種策略。這樣教學,旨在讓學生複習舊知,體會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且透過不同方法的比較,找出假設策略的本質。從而真正理解假設策略,掌握運用假設策略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運用假設策略”的重難點時,讓學生形成解題思路,學會怎樣從假設出發思考問題,根據這樣的思路列出算式,並體會檢驗的好處。這樣學生不但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又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練習內容迴歸生活,桌子和椅子這一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深刻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事物、想身邊的事情。聯絡以前曾經使用假設策略的地方,拓展學生數學學習的.領域。實踐證明:結合生活,可以使學生深刻感受假設策略解決問題的應用價值,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整個過程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互動模式,讓學生透過自身的思考、體驗、理解、吸收、內化等過程進行知識建構,讓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實踐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仍存在一些不足:

  ①對學生的解題過程應力求規範,比如個別列算式不規範,不能很好的體現思考過程,所以應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

  ②評價語言和方式過於單一等。

  總之,我將不斷反思總結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