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月之故鄉說課反思

月之故鄉說課反思

月之故鄉說課反思

  經過精心準備的一節課上完了,在與孩子們的教學互動中有靈光乍現的思維碰撞,令我欣喜若狂,有大膽發言敢於表現的小組活動,令我倍感欣慰,也有突如其來的尷尬意外,令我措手不及……一節45分鐘的課有成功的收穫,也有失敗的教訓,總體來說,著眼於實效性,無論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或是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實施教學,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完成了預期制定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過程的得與失,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學生觀,課程觀,從以下幾點對實施過程進行自我評價和分析。

  一、備課理念,教學方法的反思

  毫無疑問,備課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在構思這節課之前我就考慮到:

  (一)這是一節唱歌課,而且歌曲的旋律由許多稍微變化但重複較多的樂句組成,比較簡單,完全可以做為鍛鍊學生識譜能力的內容。因此,在歌曲旋律的學習中,我首先採用觀察的方法,讓學生找出相似樂句,後採用對比,比較的方法找相似樂句中不同的地方並進行了難點的解決。同時,以分組討論的形式,視唱為主,聽唱為輔的方式進行旋律的學唱,在檢查學習成果時採用小組表演,互相挑選,互相指毛病的方式,使學生產生競爭氣氛,並且認真聆聽,觀察找到對方小組缺點的方式,使學習氣氛更加熱烈,準確率大幅提高,使幾乎每個同學都敢於開口唱譜,這一點我是十分滿意的。

  (二)除了唱準旋律,如何能讓學生聲情並茂的演唱更是一個難點。尤其面對正處於變聲期羞於啟齒的初三學生,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我想從如何讓學生體味歌曲的感情以及在歌曲演唱中如何處理和掌握力度的變化來達到情感的投入進行突破。首先,在體驗情感上,我認為教師單純的講解或是讓學生自己體味離家後的思鄉感情都不是上選,因為歌曲中的思鄉與我們普通人離家幾天那種思鄉是不同的。因為作者是從大陸到臺灣的退伍老兵,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他們被迫離家,無法回到家鄉,無法面見親人,有很多人在有生之年都沒能回家,沒能回到故鄉。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楚。對於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無法想象的。因此,必須進行簡單的歷史回顧或者更好是有真人採訪的影片給學生觀看,瞭解這段歷史,理解作者那股濃重的思鄉情,力求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於是,我搜集了《天涯共此時》的節目影片,經過剪輯整理後成為本課的匯入環節,收到較好的效果;在歌曲演唱的情感處理上,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力度的'強弱與歌曲情感變化的關係。在演唱上注意力度的變化,達到了情感昇華和爆發的效果。

  二、對學生學習基礎,狀態和學習效果的反思

  整堂課的設計環環相扣,有張有弛。從開始的影片匯入就抓住了學生注意力,再到欣賞討論第一印象,深入討論第二印象,問題設定由易到難,遊戲的方式小組表演,唱旋律,互相之相既有競爭,又有鼓勵……,學生始終處在寬鬆的範圍內保持完全投入的學習狀態。從問題的回答及歌曲的演唱能夠看出學習效果是令人滿意的。但是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例如,在選擇了3組同學演唱時,老師先宣告:請同學們看旋律第一個是什麼音符就選擇幾組。結果學生直接回答“3”組,而不是音符“mi”。這說明雖然學生回答沒錯,但在音樂課中沒有養成看到樂譜反應音符的習慣,還是把數字作為第一印象。這一點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是需要改進和提高的。

  三、授課內容、方式、技能技巧的反思

  在授課方式上,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保持課堂的新鮮感。例如,為學生準備不同版本的歌曲進行欣賞,避免產生聽覺疲勞。在為學生選擇歌曲伴奏時也提供兩個版本,按學生喜好進行選擇。這也是學生核心地位的體現。另外,在授課內容上,我認為自己還是有些保守。例如,在討論歌曲的第二印象時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是歌曲是帶再現的二部曲式,分兩部分,分在哪兒?2、是觀察相似樂句,將不同點找出。這兩個問題我都特意降低了難度,從學生實際情況看,我的問題設計有些保守,第一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判斷有幾部分。第二個問題學生也可以透過觀察得到樂句相似的結論,而不必要非得提前告知。這種設計有點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在以後的授課的問題設定上,應該放開手腳,大膽嘗試,不要懼怕學生想不到,應該給他們足夠的空間。

  四、對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的處理成效的反思

  關於這點就本節課而言我認為還是可圈可點的。例如,在談到歌曲第二印象第一個問題時,張穎同學回答正確,在預設時我並沒有設計進一步引申“為什麼”,而我自己突發其想加問“為什麼”,正是這一想,讓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她將自己的理由闡述的非常清晰有理,原話是“因為力度變強,歌曲情緒有所變化”,我的評價也比較到位。原話是“非常棒,張穎同學針對力度和情緒變化入手,跟我們分享了她的做法,為我們的歌曲分段練習提供了經驗。”正是學生的活躍思維激起了我的靈感。而學生的活躍思維又是在我沒有預設的問題激發下實現的。所以,有時一個意外的問題會收到意想不到時的效果。但是,前部分提到學生提前說出了3組而沒有說音符mi,又使我頓感沮喪,更別提有什麼妙語能夠連珠了,而只是草草的開了個玩笑帶過,這點我覺得做得不夠理想,處理生成沒有達到預設的經驗不足。當生成達到甚至超越預設時歡欣鼓舞,當生成沒有達到預設效果更不能灰心喪氣,要想辦法達到預設,這一點在以後的課堂中要注意。

  五、對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和自身素質的反思

  由於根據學生實際能力制定了相關的教學目標,採用了適當的教學方法,整節課的效果是令人滿意的。從教學設計到課件製作,包括影片剪輯都是我個人製作完成的。反思自身素質的提高,我認為還集中在教學思路的開闊及應對突發情況的經驗提高上。這兩點是非常重要的。學會用開放的思維大膽設計問題,使學生能在更寬範的空間內自由思考,活躍思維,可能課堂氣氛會更加熱烈,也許會有更多超越預設的生成出現!

  音樂是門藝術,音樂教育更是一門藝術,它充滿了無限的想象和創造,讓我們勤思考,多積累,做個音樂教育的有心人,成為魔術師手中那點撥思維,激發靈感的魔棒。願我們能在音樂課堂的天地裡與學生們一起自由快樂的享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