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認識浮力》教學反思

《認識浮力》教學反思

《認識浮力》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浮力》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浮力》教學反思1

  《認識浮力》教學反思20xx年6月20日,我有幸參與了涇洋初中“鍾啟鵬名師工作室”名師團隊到松樹初中送教送培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我經歷了教育教學生涯的一次嘗試和挑戰,同時也收穫了滿滿的成長和感悟。

  一、教學準備

  作為名師團隊中的一員,我第一次參與涇洋初中“鍾啟鵬名師工作室”名師團隊到松樹初中送教送培這樣重大的活動,既充滿期待又擔心上不好課給工作室抺黑。當接到這次送教活動上課內容為《認識浮力》之後就開始準備,先認真研讀課標,從中抓住本節課的要點並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從知識結構來看,這一節內容的學習,是建立在前面所學的力、二力平衡、密度及壓強等知識的基礎上,同時也是這幾節內容的延伸,併為後面學習浮力應用做鋪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本課要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首先引導學生自己去感知浮力的存在,然後透過實驗和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浮力的概念,讓學生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再引導學生直觀感受浮力產生的原因,使學生接受起來更容易一些,主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和物理探究方法的培養。經過反覆醞釀斟酌,並在我敬愛的師傅鍾啟鵬老師的指導下,上課課件、導學案和自制的實驗器材終於完成。

  二、教學過程

  我用一個問題引入新課:有沒有同學能幫老師一個忙?在不將量筒倒過來的情況下,將掉進量筒的乒乓球取出來?松樹中學的同學果然是熱情大方,同學們一個個高高的舉起了他們的小手。我知道這個問題引入的方法,成功的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授新課過程中我設定了三個學生體驗活動:學生體驗一:讓學生體驗把木塊和乒乓球放入盛水的大燒杯中,用力將木塊和乒乓球壓入水中,放手後觀察木塊的運動情況怎樣?同學們都能用力和運動的關係分析出來,物體上浮的過程中受到了一個豎直向上的浮力,最終木塊和乒乓球漂浮在水面,同學們都能用學過的二力平衡的知識分析出來,現在的浮力與其重力平衡。因此浮力的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豎直向上。接下來給同學們直觀演示了用細線在木塊下方掛著一個鉤碼時,細線的方向與中垂線的方向相同。讓同學們直觀感受物體所受浮力方向豎直向上。學生體驗二:將金屬塊和石塊放入水中,會觀察到它們下沉。適時提問下沉的物體受到浮力嗎?並引導學生討論制定驗證方案。

  進行實驗並收集資料:

  1、金屬塊在空氣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G(N)

  2、用手向上託金屬塊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N)

  3、金屬塊浸入液體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示(N)

  引導學生完成分組實驗,並分析1、2組資料,類比1、3組資料得出浮力的概念及方向,並總結出測量浮力的方法——稱重法測浮力。

  然後提問引導:浸在液體裡的物體都會受到浮力嗎?並演示實驗:將乒乓球放入底部剪開的礦泉水瓶口並注水,礦泉水瓶蓋沒蓋上時乒乓球不上浮,蓋上蓋子後乒乓球上浮。同學們都很驚訝。為什麼瓶蓋沒蓋上時乒乓球不上浮呢?接著我用自制的實驗教具——兩端蒙上繃緊程度相同的橡皮膜的玻璃圓筒進行實驗:浸沒在水中沿水平方向放置時,玻璃圓筒兩側的橡皮膜向內凹的程度相同;當玻璃圓筒豎直放置時,玻璃圓筒下端的橡皮膜向內凹的程度比上端顯著。因有前面液體內部的壓強知識基礎,孩子們很快得出了“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上下表面的壓力差”的結論。

  於是我緊跟著提問:同學們現在知道剛才礦泉水瓶蓋沒蓋上時,乒乓球為什麼不上浮嗎?河中的橋墩會受浮力嗎?大部分同學都能得出:因為礦泉水瓶蓋沒蓋上時,乒乓球下部沒有液體,所以沒有受到液體對乒乓球向上的壓力。而河中的橋墩下部沒有液體,所以也沒有受到液體對橋墩向上的壓力,因此不受浮力。

  這時候下課鈴無情的響了。我只能無奈地進行了小結,將練習題處理為課後作業。

  三、教學反思

  本節課改變了以往直接給出概念進而展開計算的教學方法。透過提問讓學生去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設定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自己去感知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特點,繼而給浮力下定義。這樣把課堂交給學生,體現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思想;效果比較好。用演示乒乓球放在一個切掉底的礦泉水瓶子裡,向瓶子裡倒水時乒乓球不會浮起來,這個質疑實驗引發學生思考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在解決浮力產生的原因這個難題上,我選用了演示實驗法,用感性的實驗代替理性的分析,使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一些。本節課課程更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和物理探究法的培養,課堂過程中我採用了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學生有興趣為今後學習浮力這個老大難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堂設定體現了“從生活中的浮力現象走向物理課堂,從物理課堂走向社會”。

  本節課的`不足與啟示:

  1、課堂的時間把握不到位。導致下課課堂小結草草收場。這就要求老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多注重語言的修煉及各種課堂突發狀況的靈活處理和應變能力的修煉。

  2、同學們在老師的啟發式教學中,有較高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比較成功,但有極個別學生沒有參與進來,僅僅當了一個旁觀者,這有待於我們教師去引導他們,爭取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參與進來。特別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思考應該如何去引導學生,讓他們全員參與進來?

  “學然後不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對學生而言最大的教育資源就是他們面對的教師。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首先要從各方面把自己打磨成學生最好的教育資源而不斷努力。

  最後感謝在教育成長道路上幫助我的各位前輩和兄弟姐妹們!

《認識浮力》教學反思2

  本節課給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要敢想敢做,有想法就實施

  在教學過程中,我要努力做到敢想敢做,大膽實施。

  二、要反覆推敲,拿出最佳學案

  課改的課堂是學生展示的課堂,那麼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依據是什麼呢?學案。所以一份好的學案,一份表達清楚能引導學生學習,思考,討論的學案顯得至關重要。所以學案要反覆推敲,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想去做,這樣才能拿出最適合自己學生的學案。

  三、要多元評價,提高課堂效果

  學生展示的課堂,同時也是多元評價的課堂。大家都說:好學生是誇出來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感覺不好意思誇,或者感覺麻木,那我們可以把這個任務交給學生。

  四、要發現問題,才能促進發展

  透過一節展示課我發現瞭如此多的不足和問題,反思是為了進步,進步還要靠“要敢想敢做,有想法就實施”。

《認識浮力》教學反思3

  在幼兒認識水有浮力的基礎上,我引導幼兒知道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水中都能浮起來的。我將鐵球,鑰匙,玻璃球,水泥塊,分別讓小朋友放在水盆裡,讓他們看到,這些東西很快都沉入水底。透過這個簡單的實驗,要孩子們懂得重的東西放在水裡就會沉入水底。而積木,塑膠玩具等份量輕的就會浮在水面。為了鞏固幼兒對物體沉浮的認識,我主子全本,小朋友做一個實驗遊戲,我將準備好的各種木質、鐵質等小物品分別分發給每個孩子,他們高興地看著,摸著,掂著,重,感知中瞭解物體的性質。

  然後,我請小朋友們想一想,猜一猜,誰手中拿的東西放在水中能浮起來,就請他把東西放進水盆。拿著能浮的東西的小朋友滿有信心的將手中的卡片,積木,樹葉,樹枝,木片,放進水盆,這些東西都浮在水面上了,他們高興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可是小雨卻把鐵鎖也放到水盆裡來了,大家都說小宇放錯了,小雨乖乖的拿出鐵鎖承認自己犯錯。根據遊戲規則,小雨只好在材料框裡又找了一個能浮的東西放在水盆裡,這次小雨找到的是塑膠玩具插管,插管成功的敷在水面,這次小雨成功了,小朋友給予了熱烈的掌聲,以示鼓勵!

  我接著問小朋友,誰手裡拿著能沉到水裡,請放到水盆裡,這次小雨第一個把鐵鎖放到盆裡,小朋友們互相交換著手中的東西,快樂的實驗者遊戲者,最後小朋友們發現石子,水泥塊,釘子,鑰匙,鐵鎖都能沉到時水底,只有小麗的小皮球浮在水面上,最後小麗按照遊戲規則在材料框裡要重現找到一個能沉到水底的東西,這次小麗找的玻璃棋子,這次小麗找對了,小朋友一起鼓勵。最後小朋友們總結了,輕的東西可以浮,重的東西會沉。

  為了發散孩子的思維,我有提出了新的額問題:你們知道鐵的東西放在水裡就沉下去,為什麼鐵做成的大輪船就能在大海里航行呢!小朋友們認真思考著,大家回答的非常踴躍

  於小淳小朋友說:“因為大輪船很大很大,他碰到的水也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水,都用力,托起大輪船,大輪船就浮起來了唄!”她一邊說一邊做著手勢。為了讓大家更明瞭的懂得這個道理,我將一張包糖的錫紙折成一隻小船,這隻小船就浮在水面上了,我又用另一張同樣大的錫紙揉成小團放進水裡,他就沉下去了,這一實驗使沉浮的道理更加形象化了。小朋友們懂得了,大輪船因為身體大,在水裡佔的地方大,水的浮力就大,再加上輪船的中間是空的,所以它能在大海里行駛。

  本節課結束後,孩子們依然是興趣盎然,意猶未盡,我就讓幼兒回家後繼續做這個實驗,把能沉浮的東西分別講給爸爸媽媽聽。

《認識浮力》教學反思4

  《認識浮力》是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的第一節,學生對浮力現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礎,但是許多結論和觀點是片面的,所以這一節讓學生透過實驗認識浮力,對於糾正學生的錯誤是至關重要的。

  本節課給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本節課內容增加了許多

  學生能親自探究的實驗讓學生動手去體驗、討論、分析、猜想和實驗,從而體現了物理課程的構建,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科學探究實踐,注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也突出了物理課堂的主旋律&“活動教學&”。

  二、本節課的另一個特點是講練結合,學習新的知識以後及時練習、鞏固學習的效果很好。

  整節課學生情緒高漲,參與積極,討論熱烈,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增強了學生創新意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要反覆推敲,拿出最佳學案

  課改的課堂是學生展示的課堂,那麼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依據是什麼呢?學案。所以一份好的學案,一份表達清楚能引導學生學習,思考,討論的學案顯得至關重要。雖然這次《認識浮力》的學案我也是用了近四個小時備出來的,經過了多次修改,可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是發現用的並不是得心應手,有的表述不夠清楚以至於學生不知道問的是什麼,該如何回答,所以學案要反覆推敲,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想去做,這樣才能拿出最適合自己學生的學案。才能是真正的學案。

  四、要多元評價,提高課堂效果

  學生展示的課堂,同時也是多元評價的課堂。大家都說:好學生是誇出來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感覺不好意思誇,或者感覺麻木,那我們可以把這個任務交給學生。我認為這節課學生的展示還不錯,就是缺少組間的評價,每組展示完畢後,要是有同學或老師給予肯定或者鼓勵,他會感覺自己的努力有人能看見,可能會更加樂於表現和展示。

  五、要發現問題,才能促進發展

  我的課堂上缺少質疑的聲音,我的學生缺少質疑的眼睛和發現問題的意識。他們顯得太乖巧了,太聽話了。在課堂上或許是我沒有跟他們質疑的機會吧,他們總認為有問題老師就會指出來,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質疑的能力和意識。

  透過一節展示課我發現瞭如此多的不足和問題,反思是為了進步,進步還要靠&“要敢想敢做,有想法就實施&”。

《認識浮力》教學反思5

  本節課程改變了以往直接給出概念,進而展開計算的教學方法,透過設定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浮力的特點,繼而給浮力下定義,這樣把課堂教給學生,充分體現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佔主體地位”的思想,效果很好;在解決浮力產生的原因這個難題上,我選用實驗探究法,將感性的實驗代替理性的分析,使學生接受起來就更容易一些。

  由於本節課程更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和物理探究法的培養,我選用了啟發式綜合教學法。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以後的教學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節教學不足之處還在於沒有涉及空氣中的浮力,但最後當作課後練習讓學生們自己去探究也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學生在實驗中表現出的慾望較高,基本上會用測力計測重力與浮力,但儀器使用不夠規範。學生能夠接受教師的啟發式教學,有較高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還算成功,但有個別學生積極性不高,合作意識和分析意識不強,表現展示慾望不足,有待於加強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