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貓》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貓》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語文《貓》教學反思1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分量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發揮最大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獲取知識,直接關係到課堂的成敗,乃至全面影響本學科學習及終生髮展。對今天上的《貓》一課,我有以下思考:
一、本節課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1、創設了優美的情境。
“情境教育”之“情境”實質上是認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動的活動於其中的環境。這種人為最佳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體的能動活動與現實環境最佳化的統一,激發兒童潛能與培養塑造的統一,最終達到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充分發展的統一。我們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本身就是一個個情境。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理解和運用,就是在一個個的情境中進行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情境。課堂伊始,課前談話充分,老師把學生引入了討論的情境中,學生求知的慾望很強。
2、注重在朗讀教學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夏老師注重利用透過朗讀句子認識生字詞語,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句子,並能很好的掌握生字詞語。
3、以讀為主,以讀促思。
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夏老師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途徑地讀,有練讀、同桌互讀、男女生對比讀、指名讀等,達到了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效果。同時又透過學生動人的朗讀,教師感人的導語,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整堂課的教學,學生始終沉浸在葡萄園中小動物的討論中,透過朗讀使學生領悟課文的寓意,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教育、情感得到薰陶。
4、教師的教態自然大方。
老師在整堂課中始終用微笑和學生親密接觸,使學生在很融洽的學習氛圍中上完這節課。而且感情豐富,激情飽滿。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師的評價語不夠豐富。
2、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夠。雖然教師激情飽滿,但沒有走到學生中去。
四年級語文《貓》教學反思2
《貓》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細膩的語言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字裡行間的流露了對貓的喜愛之情。
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伊始,與同學聊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話題:同學們,大家都喜歡哪一種動物,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正當他們激情洋溢敘述時,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15、貓。
一、質疑切入、理清順序
學習課文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與文字的對話過程,學生如果能合理的存疑,一定會很投入地走進文字去解疑。因此,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充分地質疑,然後我進行歸納總結:老舍先生抓住了貓的什麼特點來寫?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貓的?學生帶著自己地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反饋交流時,學生不僅能解疑,而且行文的線索也清晰可見,板書: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滿月時淘氣、可愛。
二、品讀課文,方法引領
重點品讀“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部分。
1、設疑: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它的古怪的?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2、出示閱讀要求:默讀課文,找出對應的句子,勾畫、圈點、批註,先自我體會。
3、小組交流。
4、全班反饋:
課件出示“高興………不高興”的句子,讓學生齊讀、分角色讀、教師指導讀,學生很快地感受到了作者運用了對比、反語等手法來表現貓的性格古怪的;然後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繼續默讀課文,課件出示:“老實”,緊扣一個“可是”讓學生體會貓老既貪玩,又盡職的事例反覆朗讀,並用“非……..不可”練習說話,學生透過感情朗讀進一步感受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貓的古怪特點表現出來。過渡設疑:除了寫了它的“老實和高興,不高興”課文還寫了什麼,引出貓的勇猛這個事了。透過以上的學習,我及時做好總結:作者是怎樣把“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寫得生動有趣的?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學法的指導,學生總結為:寫總寫,然後用具體的事例來突出特點。很好地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然後方法遷移學習“滿月時淘氣、可愛”。
三、整體感知、昇華理解
當學完課文後,設疑:學生能夠把大貓和小貓給我們描寫的如此生動,他的秘訣是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既是師生對話,也是與文字和作者的對話,更是昇華了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很輕鬆地瞭解到了: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積累材料。
四年級語文《貓》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分為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可愛兩部分,全文字裡行間表達了老舍先生濃厚的愛貓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在教學中努力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年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剛上課時,我請學生說貓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創設了自主、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這節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整節課中我能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自信心。
在學生填“貓既()又()它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個空時,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當學生理解到“小梅花”能體現老舍先生愛貓之情時,我能與學生呼應,利用手勢表現五個瓣的小梅花形狀,引導學生理解老舍先生愛看這小梅花,越看越覺得美,自然而然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這節課上我與學生始終能進行平等對話。我認為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課堂對話才是以石擊石的火花迸射,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湧。
在理解完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組省略號,這是我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這樣既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貓的性格古怪,突破教學難點,又能對冒號的用法進行鞏固複習。意在培養學生創造潛能的同時複習基礎知識,力求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學生在補充省略號的內容時結合生活實際講得較好。我在處理第四自然段“滿月的小貓更可愛”時使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給學生留下充足的讀書時間、自由的理解空間。
這節課上學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時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讀的水平不斷提高。
實踐證明,教師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於學生創造性地理解教材,符合學生學習規律,收效較好。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群等教育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駕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體會作者寫作方法,使學生產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對課文理解從整體──區域性──整體的原則。剛上課時請學生自讀全文,說說老舍家的貓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意在引導學生把課文分為兩大部分,即“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可愛”,在學生不能準確歸納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時,我引導學生再讀書談印象。我想,這樣做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深入地繼續理解課文。體現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的教學理念。
理解完貓的性格古怪這一部分後,我又利用課件歸納出貓性格古怪的幾方面表現,以求對這一部分的理解進行整合。學完全文後,我又請學生瀏覽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較深入,所以學生能準確把握作者表達的情感。
四年級語文《貓》教學反思4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作者透過長期仔細的觀察,對貓的古怪性格及滿月的小貓的淘氣可愛作細緻生動而又逼真的描述,全文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內容具體,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文章。
理解貓的性格古怪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老貓的性格古怪:講它又老實又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不同的表現;講它什麼都怕膽小,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可以說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的小貓,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會玩耍;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都體現了作者濃濃的喜愛之情。
因此,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並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領會到作者是運用具體事例寫出了貓的性格特點。寫貓的性格古怪時,將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貓的性格鮮明生動起來。在此可以透過師生分工朗讀,領悟總分式的構段方式,體會用事例寫具體的表達方法。在體會貓的特點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句來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字裡行間所蘊含的`感情色彩。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把髒腳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動;把貓的叫聲形容得悅耳動聽,喜愛之情躍然紙上。寫貓的可愛時,“它在花盆裡摔跤,抱著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麼生氣勃勃,天真可愛!”對小貓的寬容憐愛如待幼小的孩童。這樣飽含情感的語句比比皆是,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體會。
這篇課文有突出的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表達了真摯的感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老舍先生對家裡的貓愛同兒女,無論是性格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裡都是十分的可愛。人與貓之間的相互信任,相處和諧,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老舍先生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性格越來越鮮明活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這節課中我點評小練筆的時候最好也能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來展開評論。這樣又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四年級語文《貓》教學反思5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裡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重點詞語,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採用先扶後教的方法,即先引領學生透過“老實”“貪玩”這兩個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後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現貓性格的詞語,並看看作者是怎麼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從而讓學生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如果每節語文課,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幾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於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透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穫甚微。這到底該怎麼辦呢?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